东晋:我的权臣父亲 第315节

  如果说桓熙是关西的皇帝,那么司马兴男便是太后,哪怕桓熙已经将诸事皆委于王猛,可一旦司马兴男出面,还是能从王猛手中夺权。

  现在司马兴男的态度一目了然,她铁了心的支持王猛,至于桓熙

  桓熙表示:谢邀,人在蒲坂,刚过黄河

  并州,河东郡,蒲坂。

  桓熙的部队并未完全渡过黄河,他的队伍太庞大了,不仅有十三万将士,二十多万匹军马,十万头杂畜,随行的民夫也不在少数。

  这么庞大的一支队伍,要想经由浮桥全部渡河,非得两天时间不可。

  当然,桓熙已经率先渡河,并在蒲坂城外扎营。

  此时的帅帐内,只有桓熙与李媛、权翼三人,李媛在细心地为他揉捏着肩膀,但桓熙的心情并不好。

  他指着从长安寄来的一箩筐书信,对权翼道:

  “子良,他们真的越来越不像话了。”

  桓熙当然知道关西究竟发生了什么。

  王猛在推行这条法令之前,就曾与桓熙沟通过,并且得到了桓熙的赞同。

  桓熙原本是要自己在长安时,就着手推行这条法令,可王猛知道他爱惜羽毛,因此自己背上了残暴不仁的名声。

  权翼与王猛的私交甚笃,他们二人辅佐桓熙一步步走到今天,完全可以称得上是亲密战友。

  但这么多年来,权翼始终被王猛压了一头,终归只是梁国的二号大臣,而非群臣之首。

  如果是别人坐在尚书令的位置上,权翼当然是不服气的,也会想方设法将他从尚书令的位置上拽下来,可王猛却能让权翼心服口服。

  针对王猛的这股浪潮,确实与权翼无关。

  “梁公,为今之计,只能听其自然。

  “王令君执掌军政大权,就算民间对他怨声载道,只要梁公不曾问罪,王令君便可稳如泰山。

  “梁公所要做的,便是派人向未央宫传信,让南康大长公主(司马兴男)不要受人蒙蔽,插手其中。”

  权翼提醒道,他如今担心的就是司马兴男下场为那些反对王猛之人主持公道。

  可桓熙却并没有将这种危险放在心上:

  “母亲虽说不谙政治,但有令姜在,绝不会坐视她犯错。”

  谢道韫可不是只会吟诗作对的妇人。

  一直以来,桓熙都有意的在培养她的政治眼光与才能,毕竟人有旦夕祸福,自己常年在外领兵,一旦遇到危险,英年早逝,有谢道韫帮着阿满,他也能够放心。

  毕竟妻子总比外人可信。

  武则天虽说是当了皇帝,还找了不少男宠,可到最后,却因为担心死后吃不到祭祀用的冷猪肉,而打消了传位给侄儿的想法,将儿子召还洛阳。

  娘家再亲,还能亲得过自己儿子不成。

  桓熙的目光依然落在了那一筐的书信上,他继续对权翼道:

  “子良,你派人将这些书信尽数原路送回,告诉他们,我并未拆看其中信件,不知道他们是攻讦王令君,还是在表态赞同他的法令。

  “如今大战当前,不要再拿这种事情使我分心,让他们全都偃旗息鼓,待我将来班师回朝,自有处置!”

  如果按照桓熙过去的脾气,他肯定是要将这些书信全都交给王猛,让他来处置那些人。

  但现在后方不能乱,正如权翼所言,桓熙如今不能表明态度,而是要和稀泥,暂时将这件事情压下去,等到桓熙回到了长安,再作定夺。

  到时候便可揪出幕后搅弄风雨之人,桓熙相信,这其中肯定少不了燕国、虞国的细作,以及忠心于晋室之人的身影。

  不是所有人都能知天命,顺天而行,总有些人愿意为了自己的信念而不惜殉道。

  对于晋室的忠臣们来说,这一战虽然是梁、燕、虞三国在打,却关系到了晋室的存亡。

  桓熙知道,这其实不只是冲着王猛去的,也会冲着自己来的。

  他们想要搅得桓熙后方不宁,让他分心。

  桓熙如今有了指示,权翼自当领命,随即便有两名郎卫被唤进了帅帐,二人抬着装满书信的箩筐跟着权翼离开。

  帅帐内只剩了李媛还在替桓熙按捏着肩膀,她知道桓熙心情不佳,于是出言安慰。

  桓熙有一个习惯,他从来不会把公事上的不开心向着家人宣泄。

  “不过是群跳梁小丑罢了,我无事,你放心好了。”

  桓熙反过来宽慰道。

第410章 出兵河东(八)

  夜色渐深,李媛已经歇息,桓熙却思绪万千,他躺在榻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倒不是为了长安发生的事情而烦心,他相信,王猛能够稳得住局势。

  那些人也就口诛笔伐的厉害,不可能真的因为一条买卖同罪的法令就揭竿而起。

  桓熙在关西的统治没有那么脆弱。

  他此时心心念念的,始终是苻坚与慕容、慕容恪、慕容垂等人。

  桓熙很重视这一战,他甚至将弘农太守邓羌也征召来了河东,当然,驻扎在弘农郡的一万精兵,桓熙并未调动,他们依旧留在弘农,进可北上增援河东、洛阳,一旦河东战局不利,退可扼守潼关。

  而接替邓羌之人,并无意外,桓熙依然选择了他额儿女亲家周楚。

  去年也是周楚坐镇弘农,让桓熙能够放心的带走邓羌。

  周楚的能力固然不如邓羌,但接管一个弘农郡还是绰绰有余。

  原时空中,在周抚死后,朱序之父朱焘接任益州刺史,周楚奉命监管梁、益二州军事,他就曾联合朱序平定了梁州刺史司马勋的叛乱。

  桓熙虽然在虞国内部埋下了王渊这颗暗子,但因为李威被苻坚任命为晋阳留守,王渊作为李威的心腹,自然也跟着留在了晋阳。

  虞国的太子还是个婴孩,苻坚需要有重臣留守,而被他视如父亲一般的李威无疑便是最合适的人选。

  这一战,苻坚同样是倾其所有,十万步骑,几乎是虞国如今能战的全部将士。

  吕光、苻黄眉、苻飞、苻雅、张蚝、窦冲、毛当等,苻坚将麾下的战将都给带了过来,显然是做好了与桓熙在河东郡决一死战的准备。

  苻坚来势汹汹,而慕容也不遑多让,这让桓熙如何睡得安稳。

  翌日,梁军的后续部队仍在有序渡河,邓羌已经赶来了桓熙的军营。

  “破胡,你总算是来了。”

  桓熙一看见邓羌,便喜笑颜开道:

  “昨夜我还在与子良谈及,此番会战兵力是十五万对二十五万,我军并未占据优势,但如今有破胡相助,也算是抹平了差距。

  “于我而言,破胡一人可抵十万兵!”

  桓熙这话虽然夸张,但足以彰显出他对邓羌的重视。

  如果说梁国第一猛将是邓遐,这一点毋庸置疑的话,那么梁国第一名将,因为有邓羌的存在,他与谢艾之间孰优孰劣,仍然有待商榷。

  这一时空中,虽然邓羌跟随桓熙的时间更长,可是战绩不算特别耀眼。

  毕竟,几乎所有的光芒都被集中在了桓熙的身上,让他麾下的将帅相较而言,有些黯然失色。

  但在原时空中,邓羌作为前秦第一名将的地位无人可以动摇。

  邓羌是个性情中人,听了桓熙的夸赞,他不禁为之心花怒放。

  “末将今日奉召而来,还斗胆带来了一位勇士,想要将其引荐给梁公。”

  桓熙略感惊讶,但他向来都是求贤若渴的,即使军中战将如云,可谁又会嫌弃自己麾下的勇士太多。

  邓羌此人素来眼高于顶,能被他认可的勇士,绝非泛泛之辈。

  桓熙笑着说道:

  “既然有破胡为其美言,我自当与他相见,还请速速将此人带来帅帐。”

  邓羌应诺告退,不多时,便带来一名身形魁梧的中年男子,邓羌为桓熙介绍道:

  “启禀梁公,此人名叫徐成,与末将同乡,有摧锋陷阵之能。”

  名唤徐成的魁梧男子赶忙向桓熙见礼。

  桓熙抬手道:

  “无需多礼,请起。”

  待徐成站起身来,桓熙饶有兴致的打量着他,光是这健壮的身材,看上去就是一员猛将。

  桓熙沉吟道:

  “既与破胡同乡,又姓徐,你定是安定徐氏的子弟。”

  说着,桓熙问道:

  “扶风太守徐盛与你是何关系?”

  桓熙所说的徐盛并非东吴名将,只不过是同名同姓罢了。

  徐成闻言,如实道:

  “回禀梁公,扶风太守正是家兄。”

  桓熙点点头,刚才他一阵头脑风暴,已经记起了此人是谁。

  原时空中,王猛奉命伐燕,准备临战杀人立威,而他要杀的,便是被派去探查敌情,没有按时在中午返回的徐成。

  邓羌为徐成求情,王猛却一意孤行,邓羌也是个驴脾气,居然跑回自己的大营,点齐兵马准备攻打王猛的营寨,这才逼迫王猛放过了徐成。

  桓熙很了解邓羌,这就是一头顺毛驴,处处按着自己的性子来。

  还是在秦燕之战中,决战时刻,王猛命令邓羌出击,邓羌却学起了韩信,向王猛索要司隶校尉一职,王猛没有答应,邓羌索性就在营中睡觉,不肯应战。

  王猛无奈,只得应下此事,邓羌便在营中与徐成等人开怀畅饮,酒后上阵厮杀,在燕军阵中杀了个四进四出,最终燕军大败,秦军俘斩五万余人,继而乘胜追击,又俘斩十余万。

  当然,在这一时空中,邓羌可不敢跟桓熙撂挑子。

  桓熙当初让王猛与邓羌搭档驰援洛阳,其实就是在借机观察邓羌,好在邓羌倒也知道好歹,没敢在桓温面前耍性子。

  对于邓羌,桓熙是真的打从心底喜欢,他的能力摆在这里,既是帅才,也是猛将。

  想来,原时空中的王猛也是因为爱惜人才,所以能够几次三番的包容邓羌的冒犯。

  桓熙收回了思绪,他勉励徐成道:

  “你暂且作为破胡的部将,留在军中听用,好生努力,此战不会缺少让你立功的机会。”

  徐成欢欣鼓舞,连连谢恩。

  在徐成告退后,桓熙留下了邓羌,他正色道:

  “百保鲜卑皆为军中锐士,需有勇将统率,方能无坚不摧,今日,我就将他们交给破胡了。”

  在把关陇突骑交由谢艾执掌以后,桓熙需要为百保鲜卑找到一位合适的主将,而邓羌无疑是最合适的人选。

  邓羌此前已经得知了谢艾统领关陇突骑的消息,他有心在此战中与谢艾比拼战功,一争高下。

  如今桓熙将另一支精锐骑兵交到邓羌的手上,邓羌自是激动不已,连连拍着胸脯表示绝不会辜负桓熙的信任。

首节上一节315/32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