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我的权臣父亲 第217节

  至于此前响应姚襄的清河郡、襄国郡,两地士族推出了替罪羊,也就是所谓的祸首,企图平息慕容氏的怒火。

  慕容恪东进,直扑清河、襄国,他并不急于南下,先等姚苌与段龛大战一场再说。

  后世,吴三桂投降之后,多尔衮也是采取后发制人的策略,等着山海关守军与李自成的军队连战疲惫之际,坐收渔翁之利。

  既削弱了降将的实力,又减轻了自己的损失,何乐而不为。

  当然,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慕容不愿轻易放过清河与襄国的士族。

  看上去,许多郡望甚高的士族并没有亲自下场,参与叛乱,但是如果没有他们的默许,甚至暗中支持,清河、襄国二郡十八县又如何能够在短时间内,纷纷归附姚襄。

  慕容恪此行,正是奉慕容之命,杀鸡儆猴,清河崔氏首当其冲。

  清河崔氏崛起于东汉末年,为关东望族,可如今还不能算是北魏、隋唐时期的顶级门阀,毕竟崔浩还未降生。

  虽说崔浩让清河崔氏惨遭灭族之祸,但也正是他的功勋、名望,才让幸存下来的族人享受到了‘门榜盛于天下,鼎族冠于海内’的荣光。

  至于在后世与清河崔氏齐名的博陵崔氏,现在暂且只有安平房一支,其余大房、二房、三房、四房、五房、六房的始祖崔懿,如今也不过是孩童罢了,并未开枝散叶。

  慕容恪领着五万步骑气势汹汹而来,并不是要真的斩草除根。

  燕国统治河北,离不开与这些汉族士人的合作,在燕国的朝堂,也同样充斥着大量的汉族官员。

  自古皇权不下乡,燕国同样如此。

  只不过是清河、襄国两地士族推出来的替罪羊,他们的身份难以让慕容感到满意。

  如果这件事情让清河、襄国的士族就这么糊弄过去,说不定将来燕国在与桓氏争夺北方霸权的时候,河北其余士族有样学样,失去了敬畏感,必定要在后方添乱。

  毕竟慕容氏对于河北士族来说,终究算是异族。

  真到了局势僵持的时候,他们的选择,或许能够左右胜负的天平。

  因此,慕容恪这一次必须要出手整治他们,哪怕不惜是要围攻坞堡,让河北士族睁大眼睛好好瞧瞧,背叛燕国的代价究竟有多么沉重。

  坞堡是地方豪强、士族们自卫的庄园壁垒,出现于新莽年间,彼时天下大乱,士族为了自保,纷纷构筑坞堡以求在乱世之中能够自保。

  汉光武帝刘秀统一全国后,曾下经下诏,强令民间摧毁坞堡。

  但是众所周知,东汉是刘秀与豪强士族妥协的产物,他并没有能力挨个拔除那些坞堡,因此,坞堡一直以来,禁而不绝。

  可比小看了这些坞堡,北魏末年,六镇起义失败后,鲜卑人被迫迁来河北,爆发二次起义,义军首领葛荣派遣部下进攻赵郡李氏的坞堡,却失利而还。

  最终是葛荣脸面上挂不住,亲率十余万鲜卑将士围攻,这才攻破了李家的坞堡。

  慕容恪当然知道这些坞堡易守难攻,即使倾尽全力,攻破了清河崔氏的坞堡,也不可能真的因此将崔氏灭族。

  然而,进攻清河崔氏的坞堡这一环,必不可少。

  他可以在攻破清河崔氏的坞堡之后,放过清河崔氏,但是必须要让河北士族知道,不是躲在坞堡里,就可以高枕无忧。

  真要惹恼了慕容氏,他们还是有能力将你从坞堡之中揪出来。

  当然,所谓的放过清河崔氏,只是不株连无辜之人,免得河北士族兔死狐悲,可那些在暗中支持叛乱之人,自然是要一个不留,否则如何能够警示世人。

  慕容恪领着五万步骑来到清河问罪于清河崔氏,清河崔氏自是感觉到了大难临头。

  想要求援,可是援军又在哪儿。

  姚苌已经降了,段龛自顾不暇,晋室驻军于淮河以南,不敢北上。

  镇守司州的桓豁麾下倒有四万将士,但是清河郡地处河北腹地,自然也指望不上他们。

  至于其余士族,更是只顾着自扫门前雪,如今眼见慕容恪要兴师问罪,他们与清河崔氏撇清关系还来不及,哪会冒着触怒慕容恪的危险,与清河崔氏守望相助。

  举目四望,身陷绝地,外无援军,慕容恪哪怕围而不攻,坞堡的粮食总有吃尽的一天。

  清河郡、东武城县(今河北故城县),崔氏坞堡,祠堂内。

  大房的家主看着众人,叹息道:

  “传令下去,不做抵抗,开门请降。”

  为了家族的延续,他根本就没有别的选择。

今晚没有

  大家不要等,我再请今天一天假调整,抱歉,明天下午两点更。

第262章 段龛南奔

  清河崔氏注定将要迎来一场大清洗,但是以他们的底蕴来说,只要不是灭族之祸,不需要多久,就能渡过这一次的低谷。

  暂且不谈慕容恪在清河郡如何杀鸡儆猴。

  如今世人的目光,都落在了姚苌接受燕国册封,背叛晋室上。

  徐、兖二州易帜,对于段龛的影响最大,青州被冀州、兖州、徐州三面包围,一面临海,几乎已成绝地。

  段龛当然不愿意坐以待毙,他派遣使者经由海路去往淮南,向坐镇寿春的荀羡求救。

  然而,荀羡无动于衷,他担不起北伐失利的风险。

  “淮南与青州相距甚远,荀某鞭长莫及,还请见谅。”

  荀羡很果断的回绝了使者请求他挥师北上的提议。

  使者闻言,并不甘心就此放弃:

  “姚苌进犯青州,徐州只剩晋人驻守,王师北上,晋人必然倒戈,荀刺史轻易就能收复淮北,这可是留名青史的功绩,何以要错失良机。”

  别看使者说得诱人,但荀羡半点没有动心。

  他曾镇守兖州,因此,荀羡很清楚,自褚裒北伐失败,二十万汉人死难以后,北方民众对于晋室究竟是个什么态度。

  毕竟别说是北方了,就连淮南,都曾有流民劫持地方长官投奔姚襄的事情发生。

  荀羡坚决道:

  “光复中原,留名青史,固然是我的心愿,可一旦北伐失利,致使淮南防线崩溃,燕军长驱直入,饮马长江,更是荀某不愿承受的罪责。

  “如今会稽王命我严守淮河,不可轻举妄动,没有朝廷的旨意,荀某实在爱莫能助。”

  使者大感失望,他可没指望自己前往建康,能够说服司马昱出兵。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在殷浩北伐失败以后,司马昱如今一听说北伐二字,就会为之色变。

  此前遭遇惨败,尚有江州足以安抚桓温,若是再败,莫非连扬州也得交出去。

  荀羡见死不救,使者不敢口出恶言,当他回到青州的时候,哪怕慕容恪尚未南下,青州各地已经风起云涌。

  段龛已经知晓了荀羡的态度,他对左长史袁范说道:

  “如今我等身陷死地,外无援军,困守广固,无异于自取灭亡。

  “我欲经由海路,南下投奔晋室,长史以为如何?”

  袁范当然不愿意留在青州,他此前唆使段龛手足相残,青州境内,恨他的人且多着呢,一旦燕国占据青州,保不准就要借他的头颅一用,以安定人心。

  “臣附议,留得青山在,依旧有柴烧,晋室如今面临燕国的威胁,正是需要齐公麾下的精兵强将,齐公南下,必定能够收获重用!”

  段龛听他这般说,更加坚定了离开青州的决心。

  翌日,在段龛决定放弃青州,即将南下的消息传开以后,鲜卑人开始在广固城内烧杀劫掠,一时之间,好似人间炼狱。

  段龛见此情况,并未阻止。

  这一次离开,他就没有设想过自己还能回来。

  既然不可能再回青州,广固百姓是否因此怨恨自己,又有什么区别。

  对于段龛来说,最要紧的,便是要安抚住鲜卑旧部。

  这世上,哪还有比放纵劫掠,更能笼络军心的事情。

  至于广固百姓的悲欢,又与他有何关系。

  因此,段龛自然而然的选择了袖手旁观。

  当他撤离广固的时候,身后,形同废墟,段龛对此不以为意,重建广固城,那是燕国的青州刺史姚苌应该费心费力的事情。

  然而,有一点段龛不曾料想得到,就是麾下的鲜卑将士在广固城中掠取了大量的财货,必然会拖慢行军速度。

  袁范当然知道以这样的行军速度,只怕难以摆脱姚苌的追击。

  姚苌必然不会放任段龛离开,且不所段龛劫掠广固,糟践的是他的家业。

  段龛与慕容之间的仇怨,也是人尽皆知的事情。

  慕容恨不得生啖其肉,如果真的让段龛逃脱,只怕姚苌也难以向慕容交差。

  于公于私,姚苌都会追来。

  因此,袁范找到段龛,劝说道:

  “齐公,我军身后,必有追兵,而今每日行军不过五六十里,岂能抵达海港。

  “还请齐公下令,命将士抛下财货,轻兵疾进,方有一线生机。”

  段龛闻言,深感认同。

  这一点是他疏忽了,只顾着笼络将士,却没有想到带着这么多东西,怎么可能走得快,身后还有一个姚苌虎视眈眈,若是让他追赶上来,自己只怕难以脱身。

  “长史所言有理,我即刻下令,让将士们抛弃财货。”

  然而,军令一经发出,军中顿时沸反盈天,都是自己抢来的财货,到手的东西,谁又甘心就此丢弃。

  当年桓熙给张重华设套,哪怕身后的晋军骑卒都已经杀了过来,凉军将士还是不愿放弃到手的物资,只盼着能比同袍更快一步渡河。

  如今追兵还不见影,他们自然不肯丢弃财货,反而将矛头对准了向段龛进言献策的袁范。

  当初段罴之死,就被这群鲜卑人怪罪在了袁范的头上,如今又发生了这种事情,袁范哪还有活路。

  当夜,军中哗变。

  一众将士来到段龛的帅帐前请愿,希望能够诛杀袁范。

  段龛看着群情激愤的众人,哪怕是他,在这个时候也不敢妄想保住袁范。

  否则,只怕自己都有性命之危。

  段龛注视着历来被他倚重的谋主,绝情道:

  “来人!将袁范拖下去,斩首!”

  袁范表现得很平静,他知道,在这一刻起,等待段龛的,也只有死路一条。

  段龛在青州并不得人心,如今发生了劫掠广固这等恶行,更是遭到了青州百姓的唾弃。

  如果段龛依旧带着部众一路上徐徐而行,必将被姚苌追赶上来。

  倘若他抛下部众,独自求生,只需几个山野乡民,就能将他生擒活捉。

  当袁范被人拖拽下去时,他突然仰天长笑,回头看着段龛,喊道:

  “齐公!范在九泉之下恭候大驾!”

  段龛闻言,脸色越发阴沉,他又何尝不知道自己如今面临的艰难处境。

首节上一节217/32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