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我的权臣父亲 第150节

  周邝立即道:

  “我主愿向陛下称臣,永为大燕藩篱。”

  慕容闻言大喜,让周邝暂且退下休息,命人请太原王慕容恪前来商议。

  慕容恪闻讯,匆忙离开尚书省,赶至大殿。

  兄弟二人相见,慕容与他说起自己想要出兵救援洛阳的想法。

  慕容恪沉吟道:

  “诚如陛下所言,洛阳当救,但是欲往洛阳,则不能使吕护留在野王(今河南沁阳),此人反复无常,不可信任!”

  吕护所盘踞的野王距离洛阳并不远,仅有一百八十里,骑兵奔袭,一日即可抵达洛阳城下。

  可是正如慕容恪所言,吕护此人,确实称得上是一个反复无常的评语。

  原时空中,他在先后侍奉后赵、冉魏之外,又三次投降东晋,两次投降前燕,一次投降前秦,周旋于各大势力之间,反复横跳。

  前燕欲救洛阳,必由野王借道,让吕护留在野王,指不定什么时候他就改旗易帜,把燕军的退路给断了。

  慕容深以为然,询问道:

  “如此,是否应该出兵占据野王?”

  慕容恪摇头道:

  “吕护新近归附,并没有叛逆之举,若是无故讨伐,只恐人人自危。

  “陛下不如以吕护为先锋,命他进驻洛阳,使其让出野王。

  “他若不听号令,微臣正好引兵南下,将其讨灭!”

  周成虽然占据许洛之地,但他担心桓熙、苻健的威胁,因此只派了五百将士象征性的占领洛阳城,一旦燕国来援,周成自然愿意放弃洛阳,毕竟他的根基一直在颍川郡。

  而桓温一旦夺取洛阳,自当用心经营,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势必要把周成逐出许昌。

  慕容并没有明说要以何人为将,但今日将慕容恪唤来商议,主帅人选,自然是非慕容恪莫属。

  盛名之下无虚士,当然,殷浩除外。

  虽然桓温近些年的名头被其子桓熙盖过,但慕容也不敢小看他。

  狮子搏兔,亦尽全力,又何况此战事关重要。

  慕容赞同道:

  “就依太原王之请。”

  说着,慕容又问道:

  “此战,太原王要征调多少将士?”

  慕容恪沉吟一番,说道:

  “还请陛下许我十万步骑!”

  慕容大惊,他疑惑道:

  “只不过是救援周成,有数万人马从旁牵制,使桓温不敢全力攻城即可。

  “时日一久,必能解许、洛之围,何以需要十万步骑!”

  慕容恪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此战不仅是要救周成,也得让中原各方诸侯见识我大燕的兵强马壮。

  “况且,河东细作来报,凉州发生叛乱,桓熙正往河西平叛,苻氏也正准备出兵攻打关中。

  “桓温北伐,孤木难支,正是千载良机,陛下难道只是想要解除许洛之围?”

  慕容笑道:

  “朕自然是希望太原王能像当初生擒冉闵一般,将桓温送来蓟城与朕相见。

  “十万步骑,朕许了,只是太原王无需心怀压力,以为非得大破桓温,才算不辱使命。

  “朕这就为太原王召集十万步骑,你率兵南下,先在邺城静观局势,如果吕护抗旨不遵,无需等待朕的旨意,太原王自可出兵讨伐。”

  慕容不认为桓温能是自己四弟的对手,但也担心慕容恪背负太多的压力,因而急功近利,落入了桓温的圈套。

  慕容恪闻言,心中很是感动,一直以来,二哥都给了他全部的信任。

  原时空中,慕容在临死前,甚至想要将皇位传给慕容恪,认为只有他才能担负起重任。

  当然,说这话时,究竟有没有暗藏刀斧手,并没有人知晓,毕竟慕容恪当时坚决推辞,也成就了一段佳话。

  二人商议过出兵的细节,周邝又被慕容唤了过去。

  慕容让他带去燕国给周成的册封,即洛州刺史、颍川郡公,又让周邝通知周成,自己会先派吕护前往洛阳协防,再以太原王慕容恪领二十万大军南下。

  周邝清楚,所谓二十万大军不过是在虚张声势,但既然敢这么吹嘘,六七万人总该是有的。

  他大喜过望,连连拜谢,随即带着告身、印玺告辞。

  实际上,当桓温准备北伐的时候,其余归附晋室的中原诸侯同样恐惧,毕竟谁也不愿意寄人篱下,过着仰人鼻息的生活。

  此外,还有一人不能自安,正是姚襄。

  一旦让桓温占据了中原,姚襄在徐州的基业必将受其威胁。

  思索片刻,姚襄决定彻底与东晋和解,在秋收之后,退出淮南东部,回师淮北,以取信于晋室。

  当然,姚襄决定退出淮南,既是为了全力经营徐州,也是希望东晋朝廷不被过分削弱。

  正如周邝所言,一旦桓温彻底控制了晋室,谢尚、荀羡等人听命于桓温,姚襄即使占领了部分淮南地区,也等同于身陷死地。

  倒不如将淮南还给东晋,司马氏如果能够坐拥江东、淮南,便有能力与底气抗拒桓温的掌控。

  而自己也能与东晋重新修复关系,在面对桓温的威胁下,双方真正能够做到握手言和,相互信任。

  当然,姚襄也不是白白退出淮南。

  当初后赵兖州刺史魏统去世,其弟魏憬继领其部众,在殷浩的唆使之下,进攻姚襄,最终被姚襄吞并。

  东晋兖州刺史荀羡趁机占据了兖州。

  如今姚襄想要拿淮南东部换取兖州,想必晋室肯定会答应此事,毕竟朝堂上的公卿们巴不得羌人早些离开淮南。

  姚襄要与司马氏商量领地置换,率先想到了镇守历阳(今安徽和县历阳镇)的谢尚,姚襄派遣其兄姚益生为使,与谢尚沟通此事,谢尚自然会向朝廷汇报。

  然而,姚益生离开不久,淮南就发生一件大事。

  由于姚襄在淮南鼓励农耕,重视生产,引得淮南百姓向往。

  永和十年,六月,东晋侨置的陈留郡(治小黄县,今安徽亳州)发生民乱,以郭为首的一千多名汉人劫持陈留内史刘仕,主动请求归降姚襄。

  感冒好很多了,我去输个液,下一章在晚上八点

第174章 乞伏之危

  古往今来,并不缺少投靠异族的汉人,但像淮南陈留郡这样的情况实在少见。

  毕竟姚襄也是东晋的臣子。

  由此可见,姚襄努力在其治下恢复生产的时候,被劫持的刘仕只怕无心过问民生,否则何至于逼得治下民众反叛。

  当然,这也不是刘仕一个人的问题,东晋官场的风气本就如此。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无需勤学苦读,凭着门第就能为官。

  官位都来得容易,也就不会珍惜。

  作为高高在上的士族,谁又会去关心蝼蚁的生计。

  也只有王导、桓温、谢安、刘裕这样的人,才能不畏艰难,顶着统治阶级内部的压力,推行土断,增加国家收入的同时,减轻黄籍纳税人口的负担。

  不过,即便是他们这些人,也难免出现人亡政息的现象。

  但很明显,陈留内史刘仕肯定不属于这一类人。

  姚襄对于陈留郡的突发变故也很无奈,这确实不是他在幕后谋划、怂恿。

  如今他正在寻求与东晋彻底和解,相互之间重新建立起信任,又怎会做出这种事来。

  只是郭等人又不能不接纳,如果将他们绑送建康,往后谁还敢投奔姚襄。

  姚襄别无办法,只得派人前往小黄县,让郭等人渡河前往淮北,同时释放刘仕,让他继续做陈郡内史,企图大事化小。

  建康对此的反应暂时不得而知,但谢尚得知姚襄愿意用淮南东部换取兖州,也愿意促成这笔交易。

  慕容氏已经全取河北,兖州不一定守得住,如果能够换取姚襄退出淮南又何乐而不为。

  就在姚襄等待建康方面回应的时候,桓熙的一万骑卒也终于临近了麦田无孤山。

  麦田无孤山位于麦田城以西,汉宣帝五凤二年(公元前56年),始筑麦田城,用以安置投降汉朝的匈奴部落,又设驻羌校尉,管理此地。

  一如卷县,麦田城在东汉永初五年(公元111年),那场席卷北地、安定的羌族起义之后,被废弃,成为羌族的游牧地。

  西晋末年,羌人东迁,后来由乞伏鲜卑占据了这片地区。

  在这里,乞伏鲜卑远离战乱,虽然前凉时常会来募集骑士,但战争却波及不到此地,牧民们的生活倒也祥和安宁。

  然而,当梁军踏足这片土地,注定会打破多年来的宁静。

  自桓熙离开卷旧城以来,派遣了大量的哨骑,沿途大开杀戒,就是防着有人通风报信,手段自然是前所未有的血腥。

  可由于乞伏鲜卑的主力已经南下,乞伏大寒不敢放松警惕,因此,还是在他们控制的边缘地带布置了岗哨,并非是像破多兰部一样毫无防备。

  桓熙麾下一万骑兵风驰电掣般的南下,实在瞒不过人,终究走漏了消息。

  “敌袭!敌袭!晋人杀来了!”

  一名鲜卑斥候闯进部落营地,大声呼喊道。

  桓熙虽然已经创立了梁国,但时日尚短,这些胡人还是习惯于称呼他们为晋人。

  一时之间,营地内鸡飞狗跳。

  正当人心惶惶之时,乞伏大寒佝偻着身子走出来,老迈的他大声喝道:

  “都慌什么!”

  众人这才安静下来。

  乞伏大寒看向次子乞伏步颓,问道:

  “部落中还有多少青壮?”

  在乞伏司繁离开后,营地里的事情都是由乞伏步颓管理。

  他回答道:

  “尚有一万余人。”

  乞伏大寒又问:

  “现在向斯引、出连、吐卢三部派遣使者,援军何时能够抵达?”

  乞伏步颓沉吟道:

  “最快也要明天。”

首节上一节150/32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