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他们全都杀了之后培养出来一批新的我们的人不行么?”
陈硕无奈的按了按额头:“父亲,您这就有些太过于激进了虽然您说的很对。”
他同样不喜欢这些骑墙派。
但政治就是要妥协的。
“算了父亲,如今的大唐正在飞速前进的道路上,还是要团结一些力量的等到之后,等到之后大唐以及华夏走到了某个地步的时候,不就可以将他们给清理了么?”
陈煜的眼睛中带着些许担忧,他长长的叹了口气说道:“事实上我也想如此,但是我害怕啊。”
“谁知道多年之后,下一个陛下、下下一个陛下、会有什么样子的想法呢?”
“若是他们已经被腐蚀了呢?”
“那我们所做的一切,不都成了梦幻泡影么?”
陈硕则是没有陈煜这么悲观,他倒是颇为自信的说道:“父亲啊,若是大唐的皇室之后被腐蚀了,我们不还有另外的选择么?”
“当大唐的黔首们习惯了这种高贵而又幸福的生活,这些人想要再将他们奴役、让他们回到原本的样子,他们会愿意么?”
“而他们的后代天然的就会生活在这种生活中他们已经成为了我们阶级中的一员,让他们放弃这种生活,他们会愿意么?”
陈硕站起身子来,笑着说道:“他们不会的。”
“届时,会出现下一个皇帝、下下一个皇帝,会出现另外一个大唐、会出现全新的帝国,以及新的秩序,他们只能够走在我们所规划的这一条大路上,无法停止自己的脚步。”
“因为.所有人都习惯了前进!”
“他们若是后退,就会有新的人代替他们前进!”
“这是亘古不变的法则!”
时代永远是需要进步的!这便是陈硕陈煜父子、或者说陈氏为天下华夏人心中所埋下的那一枚种子。
开耀三十年。
登基三十年之久的李承乾病倒了,而他选择提前退下皇位,将自己的权力逐渐的递交给自己的儿子李象。
李象即位之后,改元“鸿隆”,是为鸿隆元年。
他登基之后并没有怎么改变大唐的政策,只是简单的施行。
鸿隆五年,李承乾病逝。
为其上庙号、谥号。
后世称其为“太宗武景神帝”。
大唐这座庞大的巨人,继续行驶着自己前进的脚步。
无法停止。
第506章 世界第一次大战
第506章 世界第一次大战
有人曾戏称,大唐就像是一辆高速行驶的列车一样,开在一架莫名的轨道上,继而这辆高速列车在轨道上一路狂奔,甚至无法停止。
就连他的掌控者即那位高高在上的大唐皇帝以及这辆列车的把控者陈氏也无法责令其停下。
当然了,也有一些人认为无论是陈氏还是大唐皇帝都不怎么愿意让这辆列车停下。
因为这辆列车带来的利益实在是太庞大了。
大唐的所有人、从上到下的所有人,包括那些底层的黔首们,全都享受着大唐这辆高速列车所带来的利益,所有人成为了事实上的一根绳子上的蚂蚱。
当李象继承了他父亲的皇位,坐上了那个高高在上的位置,从太极殿中发出声音的时候,这位大唐的掌控者便发现了这个事实。
他的一生都在用力,用力让这辆列车在正确的轨道上前行,而不要偏离他们所既定下来的轨道,当然了,在这个过程中,陈氏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陈硕身为李象一生的挚友、同样带领着大唐前行,甚至在陈硕晚年的时候,他还和李象一起,竭尽全力的想要让这辆列车的速度变的慢一些。
他们敏锐的发现了过快发展给大唐所带来的问题。
贫富差距逐渐的变大这一点即便他们再怎么努力也是无法避免的,而针对这样的行为,陈硕以及李象也想了无数的办法,其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便是他们所发明出来的“阶梯式赋税法”,
是的。
为了避免贫富差距再一次扩大,而让那些底层的黔首们无法生活,李象和陈硕在陈氏以及与陈氏交好的几个真正的世家的支持下,进行了赋税的改革。
这一次的改革波及天下人。
在这一次的赋税改制之下,那些最为寻常的底层黔首甚至不需要缴纳过多的赋税,反而是那些有钱人、赚的很多的世家需要缴纳许多赋税了。
甚至到了某种数额之后,缴纳的赋税数字已经达到了惊人的四成五。
这一行为当然引起了某些商人以及权贵世家的不满,但在陈氏以及皇权的威慑下,他们不得不遵从这样的行为,毕竟大唐皇帝以及陈氏家主从来不会假仁假义的和他们打太极。
敢逃税、敢避税、敢不正确的缴纳赋税?
你以为陈氏以及皇帝手中的刀是干什么的?
这一点是在一个庞大的世家即范阳卢氏彻底覆灭了之后,那些所谓高贵的世家们才认识到的事实。
皇帝的“赋税制度”是愿意跟你讲道理而当皇帝愿意跟你讲道理的时候,你最好还是跟皇帝讲道理,因为你永远无法知道,当你不愿意和皇帝讲道理的时候,皇帝会做什么。
更何况.
哪怕是皇帝愿意包庇你,那个公正廉明的、六亲不认的陈氏会愿意么?
哪怕是皇帝也同样要屈服在陈氏的淫威之下,甚至所有人都觉着,陈氏的威严较之往昔那千年的时候,更加深重了.
看一看吧,看一看现在的陈氏的子弟都在什么行业。
他们的手中掌握着最先进的科技,掌握着最发达的经济,甚至站在朝堂的高位上。
虽然不知道为什么他们一直能够保持自己的纯洁性,但这样的一个政商科技一体的庞大怪物,谁不害怕呢?谁都会害怕的。
于是,在陈氏的监督下,在皇帝的努力下,阶梯式赋税制度方法终于平稳的开始运行了,而这一赋税方法不仅没有像是大臣们所想的那样让国库的收入变少,反而是让国库的收入翻了近乎三倍。
当然了以陈硕的嫡长子,当代安国王陈与义的话来说就是:“那群假仁假义的伪君子什么不知道?他们不知道底层黔首的身上根本没有什么油水?他们不知道那都是血汗?他们不知道真正的财富都在权贵们的身上?”
“嘿,如果真的有人信了那群伪君子的话,觉着他们是无辜的,那我觉着他的脑袋不如割下来给长安坊翡翠楼里的姑娘们当夜壶吧。”
是的。
陈与义不相信朝堂上的那群人所说的话,他认为这群人所说的话都不过是敷衍的借口罢了,是一层披在婊子身上的华丽外袍。
至于这话说的对不对?
基本上没有人知道正确的答案,因为这话是安国王陈与义说的,所以那些平日里觉着自己十分高贵的士子们甚至连个屁都没敢放。
只有当年同样为开国国公、甚至是最尊贵的国公之一的房氏后人才敢跟这位安国王辩驳两句说是辩驳,其实也就是把自己给洗干净了而已。
针对这一点,陈与义倒是没说什么。
毕竟房浩和他是好友,房浩的先祖房玄龄和他当年的先祖陈若瀚也是好友。
人情世故么,必要的人情世故陈与义倒还是会遵守的,毕竟哪怕他是陈氏的后人,陈氏的下一代家主,他也不想要凭借着这个身份张牙舞爪的把自己变成一个人人害怕、人人厌烦的坏蛋。
政治,就是将朋友搞得多多的,将敌人搞的少少的。
李象的一生也只是做了这样的一件可以和他父亲相提并论的事情毕竟他的父亲实在是太伟大了。
在李象濒死的时候,他甚至是感慨的与在自己床前侍奉着的“李适之”感慨说道:“朕这一生若是见到了父皇与祖父,恐怕要被他们嘲笑了,嘲笑我竟然是这么的无能。”
他甚至紧紧的握住李适之的手,交代着让李适之一定完成自己的遗愿,一定要将大唐带向更伟大的方向。
鸿隆十八年,在皇位上坐了整整十八年的李象在太极殿中崩殂了。
而后便是大唐的又一个盛世巅峰即被后世的人们赞颂为封建王朝时期最巅峰的时刻的“开元盛世”了。
鸿隆十八年末,鸿隆十九年初的第一天,年少的李适之在陈氏的辅佐下、在众多大臣的赞颂声中,在整个世界的恭敬赞扬声中,坐在了太极殿中的那个宝座上。
第一次坐上这个宝座的李适之感慨的表示,这个宝座实在是太冷了冷的让他迷惑为什么古往今来会有那么多的英雄争夺这个位置?
但当万邦来朝、世界上所有的国家都在朝拜他这位大唐皇帝的时候,这位皇帝终于认识到了自己手中的权力到底有多么的巨大他只是轻飘飘的一句话,便可以让一些小国覆灭。
这一点也是后来李适之才认识到的。
权力还在进一步的扩大。
而这种情况下,李适之身边的陈与义便成为了最为重要的“定海神针”。
陈与义和李适之的关系也常常为后世人所称道,这两位看似是君臣,实则更像是朋友,但更准确的说法则是师徒。
是的。
年龄不比李适之大太多的陈与义在李适之成长的道路上,的确算是老师了。
李适之在位的第七年,他逐渐的成长为了一个真正的皇帝。
而此时的大唐已经成为了整个世界上最为庞大的国家,位于山东行省与大海交界处的港口成为了这个世界上最为繁忙的港口之一,能够与之相提并论的唯有交州行省的那座港口。
一座港口连接了天竺、中亚、以及更远的欧罗巴,另一座港口则是连接了那方才发现没多久的帝国。
是的。
“殷商大陆”已经被发现了。
这一点还要从鸿隆十三年说起。
鸿隆十三年,李象的叔叔“李恪”走向了与他的弟弟李泰完全不同的道路,但同样是一条为大唐开拓的道路。
他成了一位.航行在大海上的航海家。
以及,他注定和他的弟弟李泰一样,成为大唐历史上名流千古的人物,甚至有可能比他的大侄子李象更加有名,因为他发现了“殷商大陆”。
是的。
李恪发现了一个全新的大陆,这个大陆之上的人自称是当年殷商的后代,他们在殷商覆灭之后逃离了中原华夏,而后一直向北走,然后再向西走,跨越了无数的冰海,在暴风雪中一路走在白色的陆地上,而后抵达了这里。
再然后就是繁衍了。
为什么李恪会相信这个事情呢?
因为他们拿出来了当年殷商人所锻造的“青铜器”,那是一尊小鼎,象征着王权的小鼎,别说是当年了,就算是现在除了中原之外也很少有人能够锻造出来如此精美的青铜器。
所以在李恪带回了他们部落的首领之后,当时的皇帝,也就是被称之为“鸿隆帝”的李象赐予了殷商部落建立帝国的权力,并且帮助他们建立起了一个庞大的帝国当然,李象不可能做什么赔本买卖的。
他之所以会这么帮助殷商大陆的殷商人,甚至是这么的伸出援手相信他们,并不是因为一见如故这么简单的原因,而是因为李恪告诉他,在他的勘探中发现了一个惊人的事情。
殷商大陆的地底下埋藏着大量的石油以及.金银矿!
大唐发展到现在,当然是已经开始铸造钱币了,虽然大唐与其他国家之间的贸易基本上是大唐将全世界的银子、金子慢慢的汇拢在自己的怀中,但大唐皇帝一直都是十分“居安思危”的。
研究院的人告诉他,石油也好,金银也好,都是不可再生的,当大唐地底下的金银和石油用光了之后,他们就必须是花钱购买其他地方的石油和金银了购买石油还好说,哪里有购买金银的?
所以大唐皇帝十分焦虑。
也正是因为这样,当从李恪那里知道殷商大陆下有大量的石油和金银的时候,当殷商部落的首领开口的时候,李象以及大唐的权贵们才会迅速答应这件事情。
谁也不知道,大唐到底从殷商大陆得到了多少金银和石油,但他们所有人都能明显的感受到一件事情大唐的发展更加迅速了。
这一点引起了几个人的注意和警惕。
比如波斯帝国的万王之王、再比如东罗马帝国的皇帝陛下,比如古埃及帝国的法老王、这三个庞大帝国的皇帝在一起商议了之后,做出了希望限制大唐继续这样发展下去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