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李承乾下令,让李靖的儿子以及陈临安的儿子为“主将”,分兵两路,一路走水路,另外一路则是陈兵边境,分别从两个方向攻打天竺!
恢弘的声音从太极殿中发出,而后整个大唐就陷入了战争状态。
当然了,这一场战争并没有对大唐造成什么负面的影响,毕竟如今的大唐实在是太过于强盛了,那航行在大海上的船只就像是钢铁怪物一样,而在陆地上的士兵也不必步行赶往边境,而是通过开耀十三年开始就一直在修建的“铁路”,坐在那不需要人工、牲畜驾驭就能够日夜运行的火车前往边境。
是的。
开耀十三年,内燃机和火车被发明出来之后,大唐就开始集结全部的力量修建一条铁路,这条铁路贯穿南北的同时,其实更多的是从长安一直沿路抵达天竺与大唐边境。
这一点不得不说实在是太巧合了。
至于是不是故意的、至于是不是大唐早有打算?这一点谁都不知道。
人们的目光直视看向这一场战争,虽然大唐的百姓们并不觉着自己会输掉这一场战争。
但他们依旧关注着就在朝廷的“邸报”上。
邸报上每隔几日就会出现关于这一场战争的信息,但只是看了半个月之后,就没有人在关注这一场战争了。
因为这一场战争打的实在是太简单了。
在战争刚刚开始的时候,大唐就直接获得了两个路线的全部胜利。
因为天竺人根本没有想到大唐的士兵会那么迅速的就出现在边境从大唐开始向天竺宣战,到大唐的士兵集结完毕,再到大唐的士兵出现在边境一共用了多长时间?
有一个月么?
没有。
在完全没有预料到的状态下,天竺的边境很快的就被突破了,而这一突破便让天竺丢了不少的城池,等到天竺人的士兵集结完毕的时候,大唐的士卒们甚至都快要打到天竺的都城去了。
这让天竺的统治者们十分恐慌,他们甚至开始悄悄的联系李德謇和“陈无说”,想要通过贿赂这两位大将的方式来获得喘息的机会。
而陈无说和李德謇则是在李承乾的暗示下接受了这些“贿赂”,顺带管天竺的统治者要了更多的“贿赂”,而他们索要的贿赂也让天竺的统治者感觉到奇怪。
他们不要钱不要宝物,不要宝石。
他们要的是那些穷苦的、最底层的吠舍和首陀罗,甚至还不要求吠舍的数量,只是要求总得数量。
天竺王当然对这个问题表示了困惑,而陈无说和李德謇的回答也很简单他们两位都是有大量封地的人,甚至都是“国公”,是地位最高的人等,所以他们需要有“奴隶”或者说“工具”、“仆人”来帮自己干活。
大唐人的工钱太高了,他们不想付,所以正好天竺人多,他们就要天竺人去当奴隶。
对此天竺的统治者们当然是有些许不满的,但也就只有一点点而已。
为什么?
因为吠舍在他们眼里或许多少还算个人,但首陀罗在他们的眼里也不算人,甚至还没有“牛羊”高贵,因为牛羊是真的可以吃肉的,也是值钱的。
而且牛羊不好好的照顾,也是没有办法下崽的。
但首陀罗不一样。
他们下崽可太简单了。
于是,在陈无说以及李德謇的威胁下,天竺王室以及权贵们为了讨好这两位,当即送了不少的“奴隶”给他们,其中包括了四万首陀罗以及一万吠舍。
虽然不全都是壮年劳动力,但大多数也都是可以干活的。
在获得这一批奴隶之后,李德謇以及陈无说迅速将这些人通过“火车”运往大唐的最中心这一批奴隶要去做一件名扬天下的大事,甚至是可以留名史册的大事。
大唐的皇帝陛下李承乾准备在长安城修建一座通天的高楼,那座高楼名为花萼相辉楼。
李承乾想要用这座巨大的高楼来宣布一件事情,在他的治理下,大唐已经超越了李世民时代的“贞观盛世”,在他的治理下,“开耀盛世”前所未有的披靡。
这也是为什么李承乾会支持长公主、或者说为什么他会布局想要从天竺获取“奴隶”的缘故。
虽然现在这个时代,水泥以及诸多的工具已经被发明出来了,但修建这种高楼依旧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主要是一些其他的机器没有制造出来,所以大部分时间还是需要依靠人力来修建的。
修建如此巨大的高楼中间过程中一定会有不小的伤亡这对于李承乾来说就是一件不可以接受的事情了,因为鲜血会让他的治理变得有些“缺憾”。
所以天竺人便成了他最好的工具。
这一批贿赂的五万人便被运往长安城,而后开始修建花萼相辉楼。
在这个过程中,大唐与天竺的战争依旧没有停止,不仅仅没有停止,而且还更加.爆发了。
原因就是因为修建花萼相辉楼消耗的人实在是太多了!
仅仅是开耀十六年到开耀十七年这一年,那五万人就几乎死光了,大唐需要更多的人,花萼相辉楼也需要更多的人,所以战争继续。
开耀十七年的年末,在寒风冷冽中,天竺人终于投降了。
也是同一年的年尾。
陈氏嫡子、临安王世子、威武大将军“陈无说”代表大唐与天竺王签订了一系列的条约,这一系列的条约包罗万象,比如天竺因为斩杀大唐使者所赔偿的金银、再比如在这一场战争中牺牲的大唐士兵的抚恤金、以及天竺对大唐的补偿等等。
其中金银还是小事,这个在后世被称之为“开耀条约”的文书中明确规定了,天竺每年需要给大唐提供“一百万”的奴隶。
这也是大唐在后世中,被一些没有被包罗进大明联邦共和帝国的国家斥责辱骂的原因之一。
因为这个条约开启了不将“人”当成是“人”的先河。
当然了,无论是哪个时代的华夏人也都的确不将这部分人当成是人,他们只是认为这些人是工具是奴隶,并且他们十分理直气壮。
先贤都说了。
“白马非马,夷人人乎?”
所以这些人是工具有什么问题么?没有任何问题。
在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大唐整个机器的运转下,花萼相辉楼在开耀十九年的春天修建完成,这座巨大的高楼之下全都是天竺人的鲜血当然,这也是大唐的荣耀。
整个世界上就没有比这座花萼相辉楼更庞大、更宏伟的建筑了,哪怕是目前已经成为了大唐象征的政治中心长安也是如此。
花萼相辉楼修建在长安附近的郊区,而那一片早已经被化为了大唐的另外一个核心,等到长安城更加强大了之后,便会将此处也吸纳进长安城的辖区之中。
这座通天高楼的出现象征着大唐正式进入到了最巅峰的时期之一为什么说是之一呢?
因为这是在经济、文化、军事上、在这个时代、在这个科技时代中所能够达到的巅峰,而贞观之治同样是那个时代所能够达到的巅峰,甚至之后的开元盛世也同样是当时那个时代能够达到的巅峰。
这三个时代的圣旨被并称为“三皇盛世”,象征着大唐最强大的三个皇帝所打造出来的盛世。
李世民、李承乾、以及李承乾的孙子“李适之”。
当然了,李承乾的儿子李象虽然没有达成千古一帝的成就,但却依旧承接了这三个盛世之间的一点点距离。
也算是一个好皇帝,只是比起来他的爷爷、父亲、乃至于儿子都有一定的差距。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谁让他的爷爷、父亲、儿子都是猛人?
后世中,李适之也经常被史学家们拿着这一点开玩笑,说他是上不如老,下不如小。
开耀二十年。
周围的国家都被李承乾打服了,不管是西域也好,还是西域更加遥远的欧罗巴也好,都已经臣服在了大唐的脚下。
开耀二十年的夏天,六月。
整个一年之中最热的时候,李承乾在花萼相辉楼召开了一次宴会,这次的宴会根据历史记载,几乎当时世界上所有的有名有姓的国家全都参与了进来。
哪怕是远在欧罗巴的国家也一样如此。
《唐书》中有记载,法兰克王国的国王、拜占庭帝国的皇帝、阿拉伯帝国的皇帝、大高王朝的王、波斯帝国的皇帝、天竺的国王、倭国的国王、等等全都参与了这一出盛会。
在这样的盛会上,所有帝国的皇帝全都十分恭敬的、谦卑的表示,自己愿意去掉“皇帝”的称号,而尊大唐皇帝为全世界的“天皇帝”。
其中,拜占庭帝国、阿拉伯帝国、波斯帝国、三个巨无霸帝国的皇帝将自己的“皇冠”献上,由大唐皇帝李承乾再次为他们加冕。
而大唐皇帝李承乾陛下则是赐予了拜占庭、阿拉伯、波斯三个国家以“帝国”的称号,允许他们称“皇帝”。
自此整个世界都真正的臣服在盛世大唐的脚下
第505章 无法停止的脚步
开耀二十三年。
大唐变得越来越强大了,而越来越强大的后果便是需要越来越多的养料为自己的成长作为供养,这是必然的。
也是符合物质规律的。
大唐的权贵们以及统治者们全都知道这一点。
那么养料从什么地方来?
只有两个来源,第一,那些大唐底层的黔首们,将他们当做养料,丢进大唐这一座巨大的熔炉当中,成为大唐源源不断强化自身的燃料,将他们全部燃烧殆尽,成为一堆灰烬的同时,大唐就可以变得强大。
第二,将除却大唐之外的那些国家全都丢进巨大的熔炉当中,这样的行为较之第一个会稍微麻烦一点,毕竟那些国家又不是植物不会反抗不会动?
但这个方法所获得的燃料是巨大的,也绝对超越了大唐自身制造燃料这一办法。
大唐的权贵们并不是贪婪而又懦弱的鬣狗更何况,有陈氏在,他们也不敢将大唐底层的黔首丢进熔炉当中,所以他们的选择是第二个办法。
他们选择让整个世界成为大唐熔炉中的燃料,然后为大唐提升自己、变得更加强大。
事实上,有一部分人的确是打算将大唐底层的百姓当做燃料的,他们给出的理由也很可笑在他们的口中,这是符合儒家思想的,因为侵略他人是错误的。
他们认为大唐应该依靠自己的勤劳、勇敢,燃烧自己,将自己当成是燃料,而不应该去侵略别人,这样损伤了大国的威严。
在他们这一部分的眼睛中,所谓燃烧了的那些“底层黔首”不过是一个个的数字而已。
三千是一个数字,三万也是一个数字,三十万、三百万、三千万、三万万也同样是一个数字,既然都是数字,既然轮不到他们去燃烧自己,那为什么要选择打仗呢?
所以这部分人被陈氏杀了。
杀了个干干净净,什么都没有剩下。
所以大唐没有选择第一条道路,毕竟压迫自己人、剥削自己人总是比较容易的,一些懦弱的鬣狗是没有胆子去在时代的浪潮下走出勇敢的一步、去拼搏的将他人的掠夺成自己的。
他们只敢掠夺自己人的东西,然后驯化这群人,让他们觉着“啊,侵略别人是不对的。”
事实上,这不是侵略,而是反抗。
仅此而已。
他们做不到这么勇敢,因为这样或许会打碎他们的“温柔乡”,甚至会打碎他们的后路那些权贵们就是这么想的。
他们猛然之间发现原来世界竟然这么大。
他们想要用自己的权势和地位捞钱、狠狠的捞钱若是被陈氏和皇帝发现了,他们就跑,跑的越远越好,跑到欧罗巴,跑到新发现的那个什么大陆上去。
到时候带上他们的财富以及人手,他们还是这么高贵的贵族。
而若是这个时候用第二个办法他们将来跑到哪里去呢?
所以他们不愿意用第二个办法,因为他们要给自己留一条退路,留一条继续可以享受的退路。
其余的那些支持第二个选择的人未尝没有想要第一个的选择的想法,只是他们不敢说出来而已,而当陈氏干净利落的斩断了他们的这个念头之后,他们便也开始支持第一个选择了。
所谓中间骑墙派,便是这种人了。
镇国王府中
陈煜的嘴角带着不屑的笑容,他看着面前的儿子,长叹一声说道:“这些人啊,当真是可恶,就应该全部拉出去杀了!”
“所谓中间骑墙派,都是应该全部拉出去杀了的人,他们不过是墙头草而已,这种人其实就是站在反对面上的,只是他们没有那个胆子而已。”
“至于拉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