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处的大雨声中响起一阵脚步声,继而一个人影走了过来,脸上带着些许唏嘘的笑容,他只是轻声笑着说道:“说的不错,做错了,就该认罚。”
“窦建德,你在试探陈氏的时候,就该想到有今日的结局。”
陈若瀚撑着一把油纸伞,身上的衣衫都没有被雨水打湿,他静静的走到窦建德身旁,轻声说道:“你知道你做的最错的事情是什么?”
“你不该拿一城的百姓去试探陈氏。”
“你更不应该拿一城池的百姓去威胁陈氏。”
“陈氏千百年来受到的挑衅太多了,但陈氏从来不在意,挑衅陈氏的人的确会付出代价,但千百年间,你绝对是付出代价最大的那一个,因为你触及了不能够触及的底线。”
“苍生与百姓。”
“陈氏需要一个例子,一个活生生、血淋淋的例子去告诉天下人,不要触碰陈氏的底线,否则下场一定是最凄惨的。”
说完之后,他没有再看窦建德的双眼,只是转过身朝着城楼下方走去。
“其余的,交给卒卫就是了。”
“天下动乱归天下动乱,但需要有一个底线和规矩。”
“若是还有人不懂,那么陈氏愿意做一些事情,让这些人明白。”
“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可以做。”
大雨依旧在坠落着砸在地面上,清脆的雨声伴随着周围人寂静的声音响彻云霄,大德都城内外的探子都疯狂的将消息传递出去。
这一个雨夜,将许多自诩为“高贵”之人的脸踩在地上。
但却没有一个人敢将脸上的“鞋印子”擦干净。
幽州
在听到大德都城传来窦建德消息的时候,李世民顿时站了起身。
其实他幻想过许多的“可能性”,但.
陈氏所展现出来的力量还是太过于吓人了一些。
天象、人力。
传闻中想要逐鹿天下,需要“天时”“地利”“人和”,往昔之间,人们都以为“天时”需要等待机会,是不可捉摸,不可确定的东西,可如今的陈氏却将“天时”操控在手中,告诉天下人,对于陈氏来说,所谓“天时”便是陈氏的“心意”。
而更加可怕的是,这样一个能够操控“天时”的家族,甚至还占据了“人和”。
可即便是天下的枭雄、谋主、野心家们知道,自己的身边那些忠心耿耿的“谋士”大概率是陈氏的门生,在某种程度上,若是他们做了“违背天下苍生”的事情,这些人会立刻变成“尖刀”刺向自己,又能够如何呢?
他们能够不任用这些人么?
他们根本无法分辨哪些是陈氏的门生,哪些不是。
即便他们能够分辨,可这些有才华的人,这些雄才大略的人他们能不用么?你不用,自然有其他的人会用,而这些人一旦被重用,便能够造成巨大的伤害。
这才是最可怕的事情。
也是最令天下群雄害怕的事情。
陈氏所展现出的军事实力还是次要的,展现出来的先进的技术也是次要的,甚至展现出来的能够在某种程度上操控“天象”的能力也是次要的。
“人才与知识”。
这两样东西才是最重要的。
李世民呼了口气,将自己心中的担忧全部吐出去,他并不像是某些庸人一样开始担忧起来陈氏对自己的威胁了,他完全不在乎这一点,毕竟对于他来说,他绝对不会触犯陈氏的底线问题而只要不触犯陈氏的底线问题,那陈氏就是最优秀的帮手。
且是永远不会背叛的、永远忠诚的、永远好用的帮手。
这样的帮手,这样的势力,他为何不好好“使用”呢?左右他们想要的东西也不冲突,不是么?
他看着身旁的程咬金说道:“时机到了!”
李世民眼睛中迸发出璀璨的光芒,他的眼神锐利而又坚定,声音铿锵有力:“传令全军上下,辽州仲孙谢谋逆,罪不可数!”
“李某身为陛下亲封的辽州大都督、黜置使,定要光复辽州,继而南下讨贼!为陛下复仇!”
程咬金顿时站直了腰,他们等待这一日已经等待许久了!
“尊令!”
李世民没有停歇,继续看着秦琼说道:“叔宝,你去悄然之间传信给关叔,请他配合,劝反辽州其余几郡的人!”
“一个月内,我要看到辽州仲孙谢的项上人头!”
秦琼也是满脸喜色,李世民决定收服辽州对于他们来说、对于手下的人来说都是一件好事毕竟辽州对于李世民来说才算是大本营。
幽州其实只能算是“陈临安”的大本营,即便是陈临安与李世民是一伙的,但在别人的地盘上总是会感到一些“窘迫”的。
而拿下辽州五郡,这也意味着李世民即将逐鹿中原!
只要李世民成功的坐上那个大位,他们这些人就全部都是从龙之臣,届时封侯拜相,他们岂不是也能够想一想?
男儿何不带吴钩!
哪个男人胸中没有这样的志向呢?
一朝风云起,便化作天上龙!
昌德二年,秋冬之际。
窦建德的尸身还悬挂在那座被他屠了城的城楼之上,不少见到的人都会往那个方向吐一口唾沫,在无数的百姓眼里,窦建德就是一个奸诈小人。
甚至连“枭雄”都算不上。
不少民间的“戏剧”表演者纷纷将其编作“话本”或者“戏折子”,然后放到戏班子里面演出。
在这些话本或者戏折子里面,窦建德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反面人物,甚至连一点“优秀”的地方都没有,甚至最后的死都是“大快人心”。
窦建德的死对于天下局势的影响其实并没有很大,毕竟对于天下人来说,他们很早就知道了“窦建德”的下场,总之不会很好就是了。
这场闹剧之中,得到最大好处的便是“王世充”了。
王世充的地盘距离窦建德的地盘最近,也是最适合吞并窦建德的人,先前被打的抱头鼠窜、差点被消灭了的那个势力,便是王世充了。
此时,窦建德一死,他麾下的地盘也好,势力也好,全都被王世充所吞并而且王世充还得到了窦建德最重要的一样“遗产”。
“火铳”“火箭”以及“炸药”的使用制作方法和配方。
须知,哪怕陈氏拥有的火器比他们的都先进很多,可陈氏其实并不会参与到这天下的争夺当中所以在实际上来看,这些火药的利用方式依旧是最先进的。
拿到这些东西,依旧可以吊打其他人。
当然了,经过窦建德的作死行为以及看到了他最后的下场,王世充即便是得到了火药的利用方法,自身也不敢像是窦建德一样那么的“飘”。
就在其余的势力纷纷担心的时候,墨家现任矩子悄无声息的换人了,换成了一位陈氏子弟。
“陈三平”。
陈三平上任墨家矩子的第一件事情,便是召集了几位最强大的割据势力的领袖“开会”。
如同当年春秋战国时候的“集会”一样。
陈三平召开了名为“官渡会议”的一场会议是的,这也是为何那些势力的首领都十分放心前来参加的原因。
在陈氏的大本营,谁敢有歪心思?谁能有歪心思?
参与集会的人不少,但也不算多。
北方最大的两个割据势力“李世民”“仲孙谢”,中原最大的三个割据势力“独孤剑”“李渊”“宇文化及”,南方最大的两个割据势力“沈法兴”“王世充”。
历史中,又将这一次“集会”称之为“七王之议”。
没有人知道在官渡的这场集会上,墨家矩子“陈三平”都说了什么,也没有人知道其余的几个割据势力都是什么态度。
更加没有人知道,这场集会陈氏是否有所参与。
这是一场在历史中都没有记载详细内容的集会,没有人知道其具体内容。
但所有人都能够看到这一场集会后所有势力的改变。
王世充在日后的战斗中没有使用过“火药”,而其余的势力也都纷纷开始研究“火药”的基本用法,但却都未曾将其使用到战争当中。
这里的“战争”指的仅仅是“对内战争”。
至于对外战争么.
根据史书的记载。
北方最大的割据势力后来的唐太祖李世民在这个阶段,对草原上新生的民族“鞑靼”进行了惨无人道的“驱逐”。
尚且还是北方割据势力的李世民和鞑靼之间发生了两次战争,这两次战争直接将鞑靼打成了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在李世民入主中原的时候,鞑靼第一个送上了祝福,在后来持续了八年的南北割裂的时局中,鞑靼面对南方割据势力的“诱惑”,甚至都不敢听,直接将南方割据势力派遣来的使者头颅割下,表示自己与这个势力不同戴天,以此来让李世民放心。
至于在这两场战争中,李世民到底使用了什么样子的“火器”才能够让鞑靼这么害怕,后世的人们就不得而知了。
因为史书的记载很简单,就只有“某某年,战鞑靼,胜之。”
昌德三年,春。
回到了幽州的李世民决定对辽州的仲孙谢发动最后的进攻,他决心要先将北方统一,然后再去逐鹿中原,建立属于自己的国度。
而在中原的三个势力经过一定程度的“纷争”,最后只剩下了两个。
一个势力名为“李渊”,另外一个势力则是名为“宇文化及”。
他们之间即将展开最后的“争夺战”。
这也会在某种程度上决定最后到底谁能够入主中原,占据正统之名。
第472章 父子相争
李渊与宇文化及的争夺其实并不算意料之外,毕竟中原大抵上是只能够容纳一个“势力”的。
但李渊能够在与“独孤剑”的争斗中获得胜利,这是出乎不少人预料的。
毕竟无论是李渊还是他的“继承人”李建成都不算是真正的“雄主”,两个人都缺少构成真正成为“雄主”的某一部分因素。
但.事情就是这么的奇怪。
李渊在与独孤剑的争斗中获得了胜利,这一对舅甥之间最后获得胜利的是李渊这个外甥。
人们在猜测这其中原因的时候,也都想到了另外一个因素。
那就是好似已经与“李渊”完全没有关系了的“李世民”。
是的。
两个势力之间的争斗、或者说两个人之间的争斗,获胜的决定性因素其实大部分时候不是这两个人,而是一些其他的因素。
比如在李渊之外的“李世民”,以及在独孤剑之外的“独孤志”。
这就涉及到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华夏大地传统的道德观念“孝”了。
李渊若是落败了,或者说死在了独孤剑的手里,李世民是否会为李渊和李建成复仇?
大部分认为是会的。
甚至独孤剑都这么认为。
因原因也很简单,只有一个“那毕竟是他的生身父亲”。
所以这个时候就不得不考虑李世民的因素了,李世民的势力强大么?有能力可以为李渊复仇么?答案是强大、答案是有这个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