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世家:从商鞅变法开始崛起 第472节

  他需要亲眼看一看杨坚是个怎么样的人,如果杨坚还行的话,那接下来的事情他就不管了,如果杨坚不行的话那接下来还有的忙。

  陈湛有些无奈的长叹一声。

  “真是麻烦的事情,怎么就恰好到了我这一代,就出现这么多的问题?”

  从建武帝到如今百余年的时间,陈氏换了好几代家主,那些家主的生活便是陈湛所希望和羡慕的,能够安安静静的混日子。

  杨府

  陈氏的马车停留在府邸门口,陈湛从其中走下来,看了一眼这高高悬挂着的牌匾。

  杨坚、独孤伽罗两人早已经站在门前等待,他们虽然不能够出这杨府大门,但对于国朝内部的事情却了解的十分清楚比如皇帝和陈湛发生了争执,两人大吵一架。

  当然了,后续的事情他们并不知道,毕竟那个时候他们的人已经被赶出来了。

  当初陈志杀了一批人,但也仅仅是杀了那一批而已。

  杨坚这种盛极一时的权臣,什么时候都会有人来投靠的。

  “丞相大驾光临,坚不能远迎,当真是失礼啊。”

  杨坚此时表现的十分谦逊,毕竟他还没有坐到那个位置上,真正的掌控权力。

  陈湛神色不变,只是看着杨坚说道:“许久不见文达,文达近些时日过的可还好?”

  杨坚似乎是没有听出来陈湛话里面意思一样,只是笑着打哈哈:“一切都好,一切都好。”

  他领着陈湛进入杨府,之后看了一圈自己养的鸡鸭、又指着那一片菜园子说道:“以往忙碌的时候,一身是病,如今猛的闲下来,倒是觉着身体好了不少。”

  “这养鸡养鸭的日子对于我来说,也算是风平浪静,时不时的照看一下田地里的蔬菜,倒是让我知道了苍生的艰辛啊。”

  杨坚的话语中带着感慨,其中没有一丝一毫对于这段时间被变相囚禁的“不满”,反而处处透露着豁达。

  让人听着便觉着十分有好感。

  陈湛看了一眼杨坚,继而说道:“文达兄果然豁达,只是今日文达兄在府前等候,想必是早已经知道我今日要来了吧。”

  “文达兄可有想要对我说的?”

  杨坚神色不改,只是看着那田地中一片郁郁葱葱说道:“这几日耕田,我倒是真的颇有心得。”

  “种地是一件困难的事情,要注意浇水、施肥、看虫害,时不时的还要翻土,以此来让蔬菜、粮食吸收足够的营养,这样才能够使得菜肴成长。”

  “农乃国之本啊。”

  陈湛看着杨坚说道:“不曾想,文达兄竟然有此心得,倒真是令弟惭愧。”

  他笑着问道:“文达兄如今只能耕植这一片田地已经如此辛苦了,若是他日要耕植更多、又该如何管理?”

  杨坚不假思索的说道:“自然是将其交给手下的人,以此来扩充更多的耕农,尽我的全部力量,让更多的人都有田地可以耕植。”

  陈湛摇了摇头:“文达兄果然有经验。”

  

  他看着杨坚,眉宇中突然透露出一抹愁容:“这倒是让湛可以放心开口询问了。”

  “湛有一事,不知道是否能请教文达兄?”

  杨坚连忙道:“放声兄有何疑问?若能相助,坚定然全力以助。”

  陈湛这才说道:“我家中资产颇丰,一应事物具都是交给手下的耕农所管辖,也因此形成了几个大的庄头。”

  “这几个庄头与我都是有些亲故,他们一日日的壮大,最后甚至妨碍到了陈氏封地中的百姓生活,其中一个庄头更是仗着自己的身份,平日里对其余几个庄头吆五喝六的,甚至对我都不如何恭敬。”

  “但他乃是家中一位长辈,我不知该如何处理了。”

  陈湛看着杨坚问道:“敢问文达兄,若是文达兄碰到了这种事情,该如何处理?”

  杨坚心中一凛,脑海中直接联想到了自己的岳家“独孤氏”,这是陈湛在询问自己,若是等到他“家资颇丰”而独孤氏成了“权势世家”的时候,他会如何做。

  一旁的独孤伽罗也沉默的看着这一幕的发生。

  杨坚思虑良久,最后轻声道:“若是我,一定会秉公处理。”

  他神色不变:“私下的时候,或许能够称一声长辈,但若是涉及到了公事,哪里还有什么长辈晚辈与否?只剩下了公事中的主仆而已。”

  陈湛点了点头:“原来如此。”

  他感慨的说道:“文达兄说的是,是我糊涂了。”

  陈湛站起身子来,看着杨坚说道:“我这就回去处理一下这位家仆,便不在文达兄这里多留了。”

  杨坚也同样跟着陈湛一起站了起来,将陈湛送到府外。

  在杨府门前的时候,陈湛像是想起来了什么东西一样:“哦对了,文达兄。”

  他笑眯眯的说道:“我已经辞去了丞相、中书令的官职,如今与文达兄一样只是一介白身,文达兄可千万不要叫错了。”

  说完之后,便登上马车,扬长而去。

  杨坚站在杨府门前,神色怔怔的。

  口中却是喃喃自语的念诵着《秦书》以及《汉书》中的几段话语。

  “二世皇帝元年,愤而辞官。”

  “后,天下大乱。”

  “是时镇国王入殿,挂印辞官。”

  “后,汉室两分。”

  杨坚回过头,看着站在那里的独孤伽罗,眉宇中闪过一抹笑容。

  “陈氏辞官。”

  “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事情么?”

  独孤伽罗走到自己丈夫身前,为他披上手中的衣衫。

  她当然知道。

  这意味着,她的丈夫距离那个至高无上的位置,又近了一步。

  陈氏府邸

  得到了消息的陈丰等人全都是聚集到了镇国王府中,所有人都神色迷茫的看着陈湛,其中有几个人倒是有些兴奋了。

  他们都知道了陈湛辞官的消息。

  也知道了陈湛驾车前往杨氏府邸的消息。

  “大哥,咱们是要回官渡了么?”

  陈凌脸上带着喜色,他一直在官渡中生活,忽而来到这京都洛阳之后,总是感觉什么都不适应,让人觉着奇怪。

  所以在听说陈湛辞官的消息后,他是跑得最快的。

  “大兄,你与杨坚谈得如何?”

  另外一个显得稍微冷静一些的是陈丰。

  他皱着眉看着陈湛问道:“看大兄的表情,似乎杨坚也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陈湛耸了耸肩膀。

  “的确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在那边装神弄鬼,整一些弯弯绕绕,最后我问到如何对待他的岳家独孤氏的时候,沉默了良久才跟我说会秉公处理。”

  陈凌挠了挠头,他是一个典型沉迷于“技术”的人,所以实在是不懂这些事情。

  “那杨坚不是说了会秉公处理么?”

  陈丰有些无语的看了一眼陈凌:“沉默许久才是关键,任何事情需要长时间考虑的话,都说明这件事情他并不愿意去做。”

  “比如大兄现在跟你说,让你继续当这个劳什子尚书台右仆射,你的回答是什么。”

  陈凌沉默了片刻:“如果大兄说了,那我就算再不情愿,也得继续做下去啊。”

  陈丰又问道:“那大兄说,现在咱们统统辞官回官渡,你的回答是什么?”

  陈凌下意识的说道:“那当然好啊。”

  这话一出口,他就明白了“沉默良久”的含义,当即看着陈湛问道:“那咱们该怎么做啊?”

  “阻止杨坚?”

  “但那个小皇帝明显也不是什么好东西啊。”

  陈丰也同样有些感慨,他幽幽的说道:“能被这个傻子都感觉到不是好东西的“东西”,那真的不是什么好东西了。”

第434章 政变(其一)

  陈丰略带着些幽默的调侃让在场的氛围瞬间放松了下来,其余的陈氏子弟甚至都笑着看向陈凌:“是啊,能让子虚都看出来不是好东西的人,可真的是千年难得一遇啊。”

  “对对对,那他肯定不是什么好东西了。”

  “如果子虚说某个人是好人,那可能还要心存疑虑,但如果子虚说某个人是坏人,那只能说这个坏人太过于明显了。”

  “已经掩饰不住自己骨子里的坏了吧。”

  正在思考的陈湛也被陈丰的幽默逗笑了,他看着陈凌、陈丰以及众多陈氏子弟,无奈的说道:“你们说的有道理,子虚都看出来了的事情,我哪里能够看不出来呢?”

  他沉默了片刻后,轻声说道:“再等一等吧。”

  “我们要有充足的耐心不是么?”

  陈湛站在那里,声音中带着坚定与肃然:“我们回到官渡城后,并非是什么都不做了,反而我们回到官渡城后,才能够更好的为苍生故。”

  他环视着四周说道:“当年秦末的时候,陈氏子弟分布天下,去做各自要做的、能做的事情,而如今自然也正是如此。”

  “大虞的天下可能即将陷入短时间内的混乱,而下一个王朝或许并不是最佳选择。”

  “既然如此,陈氏便可以如当年一样,分散在天下之中。”

  “难道为民只能够在朝堂上把控大的方向么?”

  陈湛张开双臂:“到地方去吧,到州郡、甚至是县乡中去,去看一看民众们的生活,去或是为政一方,或是救民于水火、疾病,亦或者是用陈氏子弟的身份,让那些看不到光明的人看到前路。”

  “陈氏不会屈服,陈氏也不会倒下。”

  他站在那里,看着众人:“世上苦难多苍生。”

  “一切都会继续。”

  其余陈氏子弟神色俱都是变得严肃了起来,他们眼眸中透露出来的神色坚定无比,他们用细微的声音发出震撼天下的呐喊。

  万岁十一年,丞相、中书令、陈氏家主陈湛辞官,上不允。

  湛再辞之。

  上不可留,于是加封“太师”、“紫金光禄大夫”等一干名誉,后陈氏子弟几乎全都从朝堂中辞去了官职,一部分陈氏子弟接受了朝廷的任命,前往并州、凉州、幽州、交州等边疆之地,另外一部分陈氏子弟则是接受了一些“山河使者”一类的虚衔,奔走天下。

  在陈湛等陈氏子弟辞官的同时,朝廷发生了一些细微的动荡,所有人都看到了一个煌煌大世即将展露出自己的峥嵘,所有人都在兴奋的等待着。

  这些人站的高高在上,他们从不在乎这“煌煌大世”会给底层的百姓们带来什么,他们只是知道,自己或许能够借助这个机会,帮助下一位皇登上属于他的位置,从而获得“从龙之功”。

  他们如同一只只贪婪的饕餮一样,张开大嘴,随时准备将一切都给吞噬。

  这天下已经成为了他们的餐盘。

首节上一节472/55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