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福走上前来,一边为张皖添茶,一边低声说道:“启禀陛下,天工司那边反馈,那样东西几乎已经要制作好了,如今大约也就剩下一个尾巴了。”
张皖眉宇中这才露出了几分兴奋的神色,显然他等待那件事情已经挺久的了。
于是,坐在椅子上的整个人都显得有些放松了:“那便好。”
“江南那边的事情已经处理的差不多了,我听道卒的人说他们都快回来了,陈潇那个家伙怎么还没回来?难道真的看上了江南女子,准备在江南定居?”
这自然是调侃,可刘福却不敢接,毕竟这个调侃儿的对象可不是什么人都能够跟着调侃的。
陛下是皇帝、是九五之尊,所以他可以说。
而刘福严重的怀疑,但凡自己跟着附和,下一个死的绝对是自己。
他只是插科打诨混了过去,一边为张皖奉茶,一边低声说道:“江南风景好,陈寺卿喜欢多待一段时间也是正常的。”
刘福低声说道:“只是奴婢听闻,这一次跟着来的还有王氏以及谢氏的那两位。”
王氏和谢氏?
张皖挑了挑眉头,没有怎么介意:“可是王献之与谢玄?”
他的眸子中闪过一抹趣味的神色:“早在登基之前,朕便听过他们两个的名声了,如今能够见到,倒也是一件好事。”
“王氏的那个小家伙还没有朝廷任命吧?”
张皖略微思索后,便直接说道:“便叫他去鸿胪寺做一个少卿吧。”
刘福低着头,低声的回禀着。
而张皖的思绪则是飘了许久,一直飘荡着。
他当然知道,王献之以及谢玄来此的目的绝对不是为了看一看京都,甚至张皖也知道这两人、或者说背后之人的真正目的。
但张皖并不在乎。
他在下一局棋。
而众所周知,下棋是需要对手的。
张皖的对手便是这“世家”。
京都的繁华与热闹让王献之与谢玄两人都觉着十分羡慕,而跟随着陈潇来到京城后,他们两个就开始四处在京都之内走访了。
世家之间大多数都是认识的,并不是说你是江南的世家所以在京都就没有面子,而在京都的世家在江南就没有面子了。
在某些常人看不到的地方,这些世家其实都是一体的。
很快的,这两个人就沉醉在京都的繁荣与热闹中了,几乎可以算得上是夜夜笙歌。
甚至他们好像看起来一件正事都没有做一样。
勤政殿中
陈潇坐在张皖的对面,脸上还带着些懒散的笑容,整个人看起来不像是一个世家公子、更不像是朝廷大员,反而像是一个吊儿郎当的世家纨绔。
“我说你整天能不能有个正行?”
张皖按着自己的额头,感觉自己看一眼面前这个小子,整个人的脾气就上来了。
他的年纪实际上较之陈潇是大了不少的,当年先帝让陈潇当他伴读的时候,他其实还很不乐意,但后来慢慢的在与陈潇的相处中就开始觉着陈潇这个人还是不错的。
陈潇听了张皖的话,只是打了个哈欠:“我说陛下啊,这有什么没正行的?”
“忙碌了这么长时间,我只是想好好的休息休息,这还没休息两天呢,就被您拉过来了。”
他坐直了身躯,脸上带着一抹好奇的神色。
“话说您到底是因为什么事情啊,才把我叫过来。”
“我最近应该没干什么事儿吧?”
张皖只是瞥了一眼陈潇,而后心里更加来气了,他摆了摆手,让身旁的常侍将手中的信件递给面前的人:“这是道卒这些时日记载的关于“谢玄”以及“王献之”的事情。”
“你瞧一瞧,看看能不能看出来点什么、”
谢玄?王献之?
陈潇连看都没有看那奏疏,只是接了过来,随手放在一边:“他们来,应该是听到了一些风声,所以替世家子弟来试探的。”
“这几日他们不出意外的话,应该在连续京都的一些世家?”
“希望能够将这些世家全部都串联起来。”
“或者说是想看看他们的打算。”
张皖皱眉沉思,陈潇虽然没有看这奏疏,但却将奏疏中的内容说了个七七八八,他皱着眉头:“那你的意思是,就这样放任他们去做?”
陈潇点头:“陛下。”
他轻声说道:“您应该知道,当那件东西被彻底的塑造出来之后,这世上没有任何的人能够阻挡历史的进程。”
“正如同当年被压迫到了极点的百姓们纷纷揭竿而起一样,这是属于历史的进程,没有任何人能够阻挡,妄图阻拦的人,都被那滚滚前行的车轮给碾压破碎了。”
张皖听着陈潇的解释,不由自主的陷入了沉默。
良久之后,他才终于叹了口气。
“也罢。”
“便听你的吧。”
“天工司那边已经将消息给你了吧?那件东西最迟今年冬日便能够彻底弄出来、继而可以大面积的扩展使用。”
“而那个时候,便是对九品中正制度进行最后一击的时候。”
陈潇神色肃然。
“臣明白。”
街道上
晃晃月光照亮着街道,陈潇则是坐在马车上,眉宇中带着些许复杂的情绪。
整顿江南世家也好、削除夜氏的统治也好,其实都是在为了接下来的一件事情做准备,一件对世家没有好处、甚至会形成另外一股力量让他们对抗世家的事情。
其实有些时候陈潇觉着自己所做的事情很“分裂”,他既是陈氏的世子、又是朝廷的官员;他一边削弱世家的力量,另外一方面则是要掌管陈氏的力量。
他的身份在世家之子与朝廷命官、皇帝心腹之间来回切换,甚至有些时候,陈潇都觉着自己分不清到底哪一个是自己了。
他长叹一声。
“去天工司。”
马车车夫听到了陈潇的吩咐,沉默的驾驭着马车调转方向,而没有丝毫的疑惑与迟疑,哪怕如今天色已经晚到了这种程度。
洛阳是有宵禁的,但这种宵禁对于陈潇来说,几乎等于没有。
天工司门前
陈潇站在这里,看着这一座由自己一手建立起来的衙门,心中感慨更是甚多。
当年他七八岁的时候便追随自己的伯父学习“墨家机关术”,或者说学习能工巧匠们所传承下来的“技术”,继而将他们不断的发展完善。
直到当今圣上临朝,他在皇帝的授意下建立了天工司,全力研究各种利国利民之术。
这许多年来,许多改善民生的农具、乃至于市面上所需要的一些“工具”等,全都是出自天工司。
而天工司从建立开始,一直到如今为止,研究的最重要的一件东西、或者说一门技术叫做“印制”。
本朝开国之初,事实上国内的一些力量还是相对来说较为平衡的,世家、寒门、甚至是百姓们都可以进行学习,读书识字,继而改变自己的命运。
可是后来,一切都变了。
穆宗皇帝的时期,世家猖獗,开始不断的扩张属于自己的权势。
而穆宗皇帝因为当年并非是太子、而是一位普通的皇子、甚至连“王”都未曾封赏,所以当年跟随不少纨绔子弟玩的来,后来他当上了皇帝,碍于情面也不好收拾那些原本与他交好的人。
或者说,他不是不愿意,而是不能。
因为他的皇位来历不正,得不到那些真正的大才支持,于是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他只能纵容世家。
因为世家在支持他。
穆宗皇帝在位二十年,时间不算很长,但就是在这二十年的时间内,大虞内部的寒门、普通民众阶层上升、读书的渠道开始一点点被封锁起来。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
穆宗皇帝之前,大中正官共有九位、小中正官共有十八位。
大中正官中,除却一位为陈氏家主外,其余八位中五位是寒门、士子、亦或者出身贫野的人,小中正官中甚至有十二位是如此。
可穆宗皇帝时期。
九位中正官除却一位是陈氏弟子,剩余八位中七位都是世家子弟,剩余的一个是投靠了世家的寒门。
小中正官中,更是十八位全都是投靠了世家的寒门、亦或者小世家。
穆宗皇帝掘了大虞皇朝的根。
哪怕经过肃宗、先皇、当今三个时期,这种状况也没有太大的改善。
“吱呀”
陈潇推开面前的门,缓缓走进天工司中。
第420章 必须推行的事
天工司内十分寂静,月光如同流水一般照耀在这一片平静的庭院中。
些许竹柏的影子落在地上,如同是水中的水藻一般,寂静的流淌着,而陈潇则是漫步在天工司之中,而后又走到最里面的地方。
刚一进门,一股热浪便滚滚而来。
天工司的最深处藏着皇帝与陈氏的秘密,或者说藏着皇帝与陈潇的秘密。
无数的工匠正在夜以继日的制作着“武器”,这是一种没有任何锋芒,却能够在短时间内瓦解一部分世家权势,但又不会让世家过于警惕的武器。
没有武器的锐利,但同样坚不可摧。
一个看似是工匠头目的人见到陈潇走来,脸上带着些许笑意,凑上前来说道:“寺卿,您怎么来了?”
他指着远处忙碌的众人说道:“我们正在整理,夜以继日的赶工。”
一边走,一边为陈潇介绍着两边堆放着的东西。
“这边放置的是到时候会流传到民间的“雕版印制”模子,这边的则是早已经准备好了的“活字印制”的东西,等到全然准备好了,便等陛下和您一声令下,届时这些便会流传到民间了。”
陈潇轻轻点头,看着工匠说道:“先前陛下送过来的经书、文献、以及一些物件如何了?”
这头目脸上含笑:“回寺卿的话,早已经都准备好了。”
“因着咱们早有准备,所以大部分可以流传到民间的书籍、经典著作,都已经暗中印制好,随时可以发往民间。”
“依照如今咱们的速度,只要半年的时间,便能够让这些文书变得廉价。”
陈潇微微点头,之后再次问道:“价格能够控制在什么程度?”
这头目稍微在心里面算了算之后肯定的说道:“大约摸百十多钱一本书。”
百十多钱一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