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是已然辞官归乡多年,陈朱楼的身上也依旧有那种淡淡的贵气,让人只是看一眼便觉着心中难忘。
他只是笑着说道:“我的身体么,也就是那个样子。”
“扁鹊总是说可能就是这几年的冬日了,但总是也没有跟我说到底是什么时候的冬日。”
陈朱楼偏着头,看着那江夏郡城中来来往往的士卒,眼睛中带着些许怅然之色。
“天下动荡啊,总是黎民们受到的苦难最多。”
曹操却是不以为意:“总是要遭受苦难之后,才明白,安定是多么的难得。”
他沉默了片刻后说道:“世人都传闻,黄巾起义,与陈氏有些关系,只是不知道这件事情是否属实?”
曹操小心翼翼的试探着。
即便是这么多年来,天下已经不再流传着那句“得陈氏者得天下”了,世人也依旧惧怕着陈氏的力量。
陈氏如同一头蛰伏的猛虎一般,藏匿在这凡俗之中。
若有一日这猛虎突然之间苏醒而后站在了某位的身侧,那么这天下的动荡几乎顷刻之间便能够平定了。
陈朱楼瞥了一眼曹操,嘴角勾勒起一个嘲讽的弧度。
“孟德啊,这么多年了,你还是没有学会面对朋友的时候要诚恳的问话。”
他似乎并不在意曹操的询问,只是干脆利落的回答道:“从前和现在都没有。”
陈朱楼一字一句的说道:“张角之所以会起义,仅仅是因为大汉分裂成了诸多个部分,而苍天之下的黎民生活艰苦,他看到了世人的苦难,所以想要向高高在上的权贵们、以及那位端坐着的大汉天子询问一句。”
“黎民苦楚,可是因为百姓之过?”
他叹了口气继续说道:“所以,张角的起义,完全是因为他自己心中的豪气,以及那对于天下百姓的怜悯之心。”
“哪怕陈氏也是站在黎民这一方的,但这一次的确没有陈氏出手,仅仅只是张角自己的英雄之举。”
“这是一件一定会万古留名、乃至于流芳百世的事情。”
“陈氏还没有那么不要面皮,去抢夺属于大贤良师张角的功劳。”
曹操从陈朱楼的话语中听出来了陈氏的、或者说陈朱楼的态度。
陈氏、至少是陈朱楼对于张角的起义是持有赞成态度的,但他同样也能够听出来,陈氏的确暂时还没有给予张角帮助。
这不由得让他有些好奇起来。
他看着陈朱楼问道:“东临,若真如同你所说,张角是一个对天下百姓有怜悯之心的圣人,他所行的也是诸如上古先贤一样的圣贤之举,那么陈氏应当会对张角进行帮助的。”
“为何到现在为止也没有出手呢?”
曹操笑了笑,十分坦诚的说道:“毕竟,我和玄德都应该不是陈氏中意的天下之主才是。”
而听到这话陈朱楼也是十分果断的点头,曹操和刘备对于陈氏来说,都是一个合适的天下之主。
曹操过于多疑。
历代天子都多疑,这并不是一个致命的缺点,但曹操最致命的是他无法控制住自己这个“多疑”的毛病。
当然了,这并不是最重要的原因。
最重要的原因是因为曹操的眼睛中没有百姓。
是的,哪怕历史发生了改变,但曹操依旧做出了与他在历史中做出的一样的选择,他在攻打某座城池的时候,选择了最残忍的方式。
屠城。
仅这一点,陈氏就绝对不可能让曹操成为天下之主。
那会带来无数的苦难。
而刘备呢?
刘备的确是一位十分贤明的人,但他太过于“重情”。
换句话说,他无法将家国天下放在私人感情之上,这同样不是一位优秀的帝王。
荆州城中的事情,陈氏全部知道。
因为刘表找合作者的时候,第一个找的就是陈氏。
如今的所有变化,都是陈朱楼与刘表的谋划。
这是陈氏给天下三方势力出的一道考题。
张角、曹操还未曾从这一场考试中出局,但刘备已经出局了。
让刘表给刘备长安城写信,是陈朱楼下的命令。
他对于刘备的考验是什么?
陈朱楼对于刘备的考验,是将“天下”放在个人的情感之上。
只要刘备抓住机会,直接带兵前来长安城,而后联合刘表,在刘表死之前直接控制住荆州,而后自己兼任“荆州刺史”的位置,那么他便通过了陈朱楼的考试。
届时,陈朱楼会直接大张旗鼓的出现在荆州城中,成为长安大汉的“丞相”,接替刘备的位置。
而后陈朱楼会利用陈氏的力量,直接令荆州全郡迅速倒戈长安朝廷。
三个月内,荆州便会成为大汉的国土。
之后
陈朱楼有十足的把握,可以在两年之内将天下再度掌控在手中,而后他会奉迎刘备登基为帝,自此之后,历史长河中除却新汉、旧汉之外,还会有另外一个称呼。
东汉,或者说是.季汉!
新汉旧汉同属于西汉范畴之内,而刘备登基为帝后,已然不是当年传承下来的那一支血脉了,他与历史中那个版本的光武帝复兴大汉一样,是再造大汉。
届时他的谥号便是
“孝光武烈帝”。
只是很可惜,刘备没有抓住这个机会。
他放弃了成为荆州刺史,并且选择了扶持刘琦为荆州刺史,甚至允诺刘表,刘琦的儿子也可以成为荆州刺史,只要荆州一可以向朝廷效忠。
陈朱楼握着酒杯,缓缓的叹了口气。
一个合格的帝王是怎么样的人?
当然不能够是一个绝情的人,但他至少应该是一个“无情”的人。
他需要将“天下”时刻的放在所有的东西之上。
举个例子,原本历史版本中的“刘秀”就是一个典型的开国帝王,因为哪怕是杀父杀兄之仇,只要是有利于天下一统的,他都可以放下。
但刘备不是。
陈朱楼将杯中酒饮尽。
这是他不选择刘备的原因。
因为刘备没有一颗帝王之心。
第375章 合格的帝王【二更,求订阅】
什么是帝王之心?
什么是合格的帝王?
自古以来很少有人能够回答这个问题,毕竟根据时代与家国天下所处的环境不同,对帝王的要求也是不同的。
但有一点是很重要的。
那就是家国天下必须是在“私人感情”之上。
如果将天下放在自己的私人感情之下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历史中的汉昭烈帝这样做了,他为了给自己的二弟关羽报仇,所以不顾诸葛亮的阻挠,从而带着蜀国的兵将前往征讨东吴,最后的下场是什么?
是白帝城托孤。
历史中的刘备同样没有听从诸葛亮以及众多部下的劝告,接下来荆州城,所以结果是什么呢?
结果是遁逃。
刘备是一个好皇帝么?
可以说是一个好皇帝。
或者说,如同史书上所写的那样,所以蜀国才会那么的浪漫,那么的令人前仆后继。
但他是一个合格的皇帝么?
绝对不是。
如果刘备是一合格的皇帝,他应该怎么做呢?
应该接受诸葛亮的建议,在刘表谦让的时候,顺势接管荆州,而后以荆州为踏板,从而三分天下。
他应该在关羽死亡的时候忍着悲痛,好好的敲诈东吴一笔,然后将荆州彻底掌控在自己的手中。
他应该借助孙刘联盟,从而一步步的发展自己的实力,从而不断的扩张,最后吞并孙权,而后进一步和曹操平分天下,然后再次建立大汉。
三兴大汉!
这才是一个合格的帝王应该做的事情。
但刘备原本所做的事情错了么?
没有。
也正是因此,所以刘备才是那个“仁义玄德”的汉昭烈帝,所以他的人生中才会充斥着遗憾,才会令天下人都感觉到惋惜。
但也正是如此,这也是陈朱楼没有选择支持刘备、甚至刘备在这一场考验中第一个出局的原因。
刘备此人,最多三分天下,但绝对无法得到整个天下。
因为人性本恶,仁德和善良无法压制住所有的人,也无法压服天下人。
历朝历代中,哪里有任何一个开国帝王是仁义善良的?
周武王姬发是一个仁义善良的人么?他不是。他能够统率大军征讨商朝、他能够遏制住手下那一群能人,他能够令姜子牙专心辅佐。
秦始皇是一个仁义善良的人么?他不是。他对手下奖罚分明,大秦天下之中即便是有暗流汹涌,但没有见到始皇帝的死讯之前,谁也不敢动手揭竿而起。
汉高祖是一个仁义善良的人么?他不是。项羽将他的父亲和妻儿抓住,但他可以说“请分一杯羹”,他在逃命的时候可以将自己的孩子三次踹下马车。他可以在成为皇帝之后,在儒生的帽冠中撒尿。
光武皇帝是一个仁义善良的人么?是一个可以将私人感情放在天下之上的么?他不是。他可以放过弑父杀兄的仇人,并且让他为官为爵,并且真的从来没有追究,他可以为了天下悍然揭竿而起,然后娶了阴丽华、郭圣通。借助他们的权势迅速登上权贵之顶峰。
曹操是一个仁义善良的人么?他不是。他能在乱世中说出“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曹丕是一个仁义善良的人么?他不是,他可以为了天下而妥协,创建出“九品中正制”,他可以杀死自己的妻子,他可以想要杀害自己的弟弟。
司马懿、司马昭、司马炎呢?就更不必说了,司马懿可以为了自己的野心忍辱负重,司马昭之心更是路人皆知。
隋文帝杨坚可以抢夺自己女婿的皇位,逼迫自己的女婿将皇位禅让给自己;李渊更是可以为了皇帝的位置不断的给自己的儿子画大饼、然后抢夺自己表哥的皇位。
大宋的赵匡胤更是可以发起“陈桥驿兵变”抢夺孤儿寡母的皇位;他的弟弟青出于蓝可以杀害自己的兄长然后杀害自己的几个侄子。
忽必烈纵横草原,同样是枭雄般的人物;而大明的朱元璋就更不必说了,老朱开局一个碗,到之后成国后,辅佐他建国的人有几个是好下场?
这些人的都是开国皇帝,他们的身上都有一些共同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