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世家:从商鞅变法开始崛起 第352节

  “若是如此,也可免动干戈,以令动荡多年的百姓们能够再次迅速过上和平安定的生活,这般是对百姓们最好的选择。”

  “还请陛下三思。”

  陈冲睁开眼睛,看向了站在那里的谢诀,眸子中划过些许不屑之色,他明白谢诀说这话的意思。

  无外乎是让自己为刘秀施压。

  实际上,他太了解刘秀这个人了,即便是谢诀不说这话,不让自己施压,刘秀也绝对会照做的。

  因为孝哀皇帝跟他有什么关系?

  刘秀在乎孝哀皇帝的死活么?

  不在乎。

  孝慎皇帝?

  或许以前年轻的时候在乎,但后来当孝慎皇帝将他逼出皇宫,为了孝哀皇帝以及敬慈皇后铺路的时候,他对孝慎皇帝的父子之情就断的差不多了。

  果不其然。

  刘秀十分平静,在谢诀的话音落地后,他便直接作答。

  “朕可以答应王莽的条件,甚至可以在即位之后,拜王莽为太师,在死后也给他一份哀荣。”

  “但他也必须是要给朕一些东西作为交换。”

  “给朕一些,朕想要的东西。”

  谢诀猛地抬起头,他看着刘秀带着些许不可思议的神色:“还请陛下明示。”

  刘秀站了起来,一步步的往台下走去,一边走一边说道:“很简单。”

  “王莽下罪己诏,阐明自己当年乃是“篡位”,此番禅让乃是承继天命,将刘氏皇命归还。”

  “若王莽答应,那么朕可以指洛水而誓。”

  “不止是朕此生绝不杀他,只要他不再违反汉法、不再与朕为敌,那么朕便不许任何人杀他!”

  “且给他太师之位,许他平安告老。”

  谢诀没有丝毫犹豫。

  这对于王莽来说绝对是一个最好的条件了。

  他直接抬起头看着刘秀,开口道:“此事我能够替陛下答应下来,若陛下当真能够做到,我皇当亲自前来洛水,与陛下盟。”

  刘秀颔首:“朕说话,一言九鼎,怎么会做不到呢?”

  “便定在明年三月吧。”

  “于洛水之畔。”

  “朕邀天下世家,以陈氏为首,共同见证。”

  

  始建国十一年

  洛水之畔

  天下诸多世家全都汇聚在这里,他们要见证一场前所未有的盟约。

  而这场盟约的主角有三个。

  其一,刘秀。

  其二,王莽。

  其三,洛水。

  事实上,还有第四个主角,这个主角便是天下世家之首,作为新帝与汉帝盟约见证者的“陈氏”。

  在祭坛之上,皇皇上苍、暮鼓声中,刘秀佩十二旒冠冕于洛水之畔,当着天下诸多世家以及王莽的面指洛水而誓,言,只要王莽下罪己诏,说明当年的情况,并且将天命归还,刘秀绝不追究王莽的罪孽。

  “此誓洛水而证,永世不改!”

  此言一出,则新帝王莽受降,交出传国玉玺以及天命之剑,而后天下臣服。

  天子果真不追责王莽的罪过,将王莽亲自书写的罪己诏直接丢到了洛水之中,而后大笑着说道:“此乃洛水,洗清尔身也,自此不再为汉贼!”

  而后于洛水之畔称帝改元,改元为“建武”。

  是故,始建国十一年又为“建武元年”。

  建武元年,天子登基。

  登基之后的第一件事情便是为自己的亲生母亲追封,追封为“孝敦肃皇后”,改称太后,陪葬帝陵。

  天子做的第二件事情,则是更改王莽所实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

  天子做的第三件事情,则是改革吏治、任用贤臣,打击贪官污吏,减轻刑法,而后施行以农为本的国策,基本上恢复了当年孝景孝文皇帝时期的一系列政策。

  天子做的第四件事情,则是拜安国王世子陈冲为丞相,掌朝政大权。

  天子做的第五件事情,则是加封安国王为镇国王,改安国王世子为安国王,这几乎已经成了惯例,倒是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但天下接下来做的事情,却让人觉着十分惊讶。

  他加封王莽为治粟内吏,而后拜其为太师。

  时人称,天子果真一言九鼎,并没有再追求王莽的罪过。

  也正是因此,洛水而誓便成了一个后世所有人都相信的誓言,因为当年的世宗孝光武皇帝真的做到了!

  哪怕是杀父杀弟篡国的仇人,都能够放过!

  未央宫中

  刘秀、陈冲、王莽三人对立而坐,王莽将当初的一切全都是说了出来,并且脸上带着些许愧疚的神色。

  他看着手中的铜镜说道:“便是因为此物,我才起了贪心,而后做下了这等不忠不孝的事情啊,当真是我的罪过。”

  刘秀则是眯着眼睛,接过那铜镜轻轻的抚摸。

  而后嗤笑一声:“朕,便是天命。”

  陈冲同样看着那寻常的镜子,而后微微皱眉,低声说道:“陛下,这东西若真的有太师所说的功效,当属于邪物。”

  “天命所归,不过是谗言罢了。”

  “陈氏一直坚定的相信,所谓天命不过是“人命”,而人定胜天。”

  “还请陛下将此物赐予陈氏。”

  刘秀将铜镜随手丢给陈冲,而后好奇的问道:“陈氏会如何处理这面镜子?”

  陈冲眯着眼睛,轻声道:“陈氏会将此物镇压在祠堂之中,由历代先祖的灵位镇压之,让其不能够再有所谓功效以乱天下。”

  刘秀这才放心的点头:“那此物便交给陈氏了。”

  他站了起来,伸了个懒腰,看向那遥远的天际。

  “天命啊,当真是世人所追寻的事物啊。”

  建武二年,天子定都长安,而后将洛阳作为陪都使用。

  一时之间两个都城都各自有各自的发展,长安城作为大汉的基石,一直是华丽而又兴盛的,而洛阳作为大汉的陪都,则是因为其特殊性,总体显得不是那么的华丽,反而有一种古朴的恢弘之感。

  建武四年,太师王莽作为治粟内吏发挥出了其作用,他的确很适合在这个位置上奋斗。

  天子为了奖励其的功劳,故而加封其为“青紫金禄大夫”。

  桃花源中

  天空中横断的那浩荡长河之中,不知为何传来一道愤怒的吼声,那吼叫声中带着狰狞和困惑,好像并不理解,为何一切都在按照“原本”的轨迹去走,可最后失败的还是自己。

  无尽的星穹当中,一个个黑白的棋子纵横交错。

  巨大无比的陈野横贯苍穹,他半坐在那里,周身的影子上仿佛是闪烁着无比明亮的星辰。

  他已然取代所谓命运以及历史,而横贯天穹!

  当那一双如同大日的眸子睁开的时候,一道嘲讽的笑声随之响起。

  “呵呵,不过是死物罢了,如何能够与人斗?”

  他长长的叹了口气,即便这个时候他已经可以成为“”,但他依旧没有去做,而是坚定的作为“他”而存在着。

  陈氏是人的世家,而陈氏的先祖也一定是人!

  而非所谓天命!

  陈氏所在的唯一目的便是为了打破所谓天命!而非是取代“上天”而成为新的上天!

  这便是陈氏!

  陈野开口,如同雷霆声轰隆作响,他举起手指,将一切平定。

  “自此之后,再无所谓天命!”

  “万古之内,人之长存!”

  人,定胜天!

  建武八年,天下动荡全部平息,百姓们再次过上了安定的生活。

  史书中将其称之为

  新汉之始。

第341章 大江东去浪淘尽【本卷完】

  在史书上,包括后世对新汉的评价都是十分一致的。

  他并不是大汉的延续,而是大汉的一部分。

  刘秀的身份也好、身上的血脉也罢,都是毫无争议的刘氏嫡系血脉。

  事实上,在最开始的时候,人们对新汉的论断是有争议的,那是发生在七八十年代的时候。

  那个时候大明已经解体重组,在重新修订史书的时候,史学家们对这段历史有一定的争议,一些人觉着新汉应该被称之为“东汉”,因为在两汉之间有明显的间隔。

  这样其实“光武帝”可以算是事实意义上的开国之君。

  而另外一部分史学家、或者说大部分的史学家则是不承认这样的论断,他们认为刘秀驱逐王莽而再次成为天子,这并不算是“开国”,因为刘秀还有另外一个身份。

  孝慎皇帝的太子。

  只是后来这个太子的位置被废除了。

  在研究史料,以及得到了某些不知名热心人士的“帮助”下,史学家们发现了当初孝慎皇帝废黜太子大部分是因为有当时的孝敬慈皇后以及王莽的撺掇。

  而后来孝哀皇帝成为天子,也更是证明了这一点。

  刘秀的身份并没有发生变化,他依旧是“孝慎皇帝”的嫡长子。

  之后就算成为礼法上的“小宗”也不能改变他之前的身份,这样的身份并不能够算是“复国”,且因为有不知名热心人士提供的“王莽罪己诏”原本的照片为证,也能够证明,原本孝慎皇帝想要立的太子是刘秀。

  多方物料加持之下,最后这一段历史被称之为“新汉”。

  “新汉”这个称呼与“东汉”不同。

首节上一节352/55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