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世家:从商鞅变法开始崛起 第351节

  大帐中

  刘秀黏着手中的尘埃,轻叹一口气:“官渡那里应当已经无事了,朕的人收到消息。”

  说到这里,刘秀神色颇为古怪。

  “朕收到消息,那个带兵前往官渡城的将军,被手下的亲兵给绑了,之后交给了安国王,安国王则是将这个人杀死之后,让人将头颅带给王莽。”

  “王莽知道这件事情之后大怒,但却不敢对陈氏继续玩弄什么手段了。”

  他的眼眸中带着些许古怪的笑容:“他怕了。”

  陈冲微微点头:“是的,他怕了。”

  刘秀松了松肩膀,看向陈冲,似乎一点都不忌惮这位陈氏的长子一样,他只是好奇的问道:“事实上,朕知道天下多陈氏门生,但朕还是想要知道,朕麾下的这些谋士,有多少是陈氏的门生故吏?”

  他平静的看着陈冲,而陈冲就坐在他的对面,像是什么都没有看出来一样。

  良久后,只是莞尔一笑:“陛下觉着呢?”

  刘秀点了点桌子上的名单,而后又点了点自己的额头大笑出声:“朕可不知道这些,只是朕知道另外一件事情。”

  “至少在这大帐之中,如今就有两个陈氏门生!”

  是的。

  这位汉王、自称太子的刘秀陛下,也同样是陈氏的门生,而陈冲这个陈氏子弟就更不用说了。

  所以这大帐之内,如今有两个陈氏门生。

  这是谁也无法否认的事情。

  刘秀看着陈冲说道:“朕与父亲还不同,朕并不在乎陈氏会不会对朕屁股下面的位置有欲望,若是后世子孙无能,那么便让这个位置被陈氏拿走就是了。”

  “若是后世子孙当真如同朕一般,那么哪怕是有一个“陈莽”将大汉篡取,不也照样会有下一个刘秀将大汉光复么?”

  “祖之兄说,朕说的可对?”

  陈冲却并没有搭刘秀的话,只是淡淡一笑:“陛下不必说这些话来试探臣,陈氏对皇位没有兴趣这一点,陛下应当是知道的。”

  “臣以为,陈氏先前的急流勇退、甚至是多次离开朝堂已经能够证明这一点了。”

  他从一旁取出来一枚黑子,而后放置在刘秀的桌子上。

  “陛下,陈氏不是王氏,陈冲也不是王莽。”

  “陈氏自孝公时期一直到如今,绵延昌盛近四百年,已经比大汉绵延的时间还长了。”

  “这近四百年间,秦有过衰亡,大汉也有过被篡取的经历,可唯有陈氏一站立在这里,继续鼎盛。”

  “您觉着,陈氏会是下一个王莽么?”

  刘秀脸上古怪的神色全然消失,只留下了大笑的肆意:“哈哈哈哈哈哈哈,真应该让那些人好好的听一听祖之所说的话,让他们知道,祖之和他们是不同的!”

  “不要经历了一个王莽,就觉着全天下的人都是王莽了。”

  “这是绝对错误的事情!”

  他端起面前的酒杯:“来,举杯畅饮!”

  始建国十年腊月,大雪。

  昆明

  正在安眠的新朝士卒们突然感觉到一股强大的压力,继而当所有人惊醒的时候,都看到了那头顶坠落的天星!

  一颗颗巨大的星辰像是大火球一样落在这大军军帐之中,无数的人在睡梦中离开了这个不知道是好是坏的人世,而此时,隐藏在这新朝军中的死士也瞬间明白过来,开始大喊着。

  “陛下触怒陈氏,陈氏先祖得到帝君降下神罚了!!!!”

  “快跑啊”

  一道道声嘶力竭的吼声传遍了整个军营,当所有人面对那巨大的陨星还有机会逃命的时候,这声音再次让他们恐惧,他们想到了这几日对面军中的祭祀与祷告。

  “得得道帝君是真的!!!!”

  “陈氏降下神罚了!!!!!!!!!!”

  陈氏在民间的声望本就高的不得了,而如今事实再此,加上之前刘秀所说的话语,直接是将这在场的所有人都给震慑住了。

  当新朝的将军带着士卒逃离了此地之后,兵败如山倒的他开始查看大军还剩下多少人。

  一片绝望声中,那位新朝将军更加绝望了。

  此战他带出来了十五万人,哪怕去掉老兵也会能剩下数十万精锐,而如今.竟然只剩下了两三万人?

  这些人死于天星的倒是少之又少,大部分是在经历陨星之事后,对如今的新朝失去了信心,并且对刘秀产生了害怕的情绪。

  产生这样的情绪是正常的。

  但.

  该如何与陛下交代呢?

  “始建国十年冬腊月,天子与伪帝战于昆阳。时伪帝集结大军近二十万,天子手中兵卒仅十万,一时兵力悬殊。时安国王陈冲于昆阳,祭祀上苍、禀明得道帝君,言称王氏篡改天命,乃为逆贼。”

  “帝君大怒,夜坠陨星于昆阳。”

  “伪帝之军伤亡惨重,亡者十之八九。”

  “时天下皆言:天命乃为陈氏。”

  “天子更叹曰:我为刘陈之子,乃上承天命,下继民心,是为皇天后土、帝君之左,为天命也。”

  “伪帝不足为虑。”

  “后建武元年,果杀伪帝于长安,中兴大汉。”《汉书世宗光武帝本纪》

第340章 自此之后,再无天命!

  始建国十一年。

  昆阳大战之后,王莽自觉已经没有了天命,而失去了天命眷顾以及那面“铜镜”的他,不过是普通人罢了。

  他自己知道这一点,但是又十分惧怕。

  惧怕自己会被刘秀所杀。

  因此左右踌躇。

  朝中的臣子们也看出来了王莽的犹豫,所以也在思考该怎么给刘秀以及王莽、乃至于自己一个体面的结局。

  这个问题的答案,中枢府令想到了。

  先皇,也就是孝哀皇帝在位的时候,太后废除了中枢府令这个位置。

  但王莽登基之后,因为要研究铜镜的缘故,所以朝廷上的许多政务便处理不及,因此再次设立了中枢府令这个位置。

  而这中枢府令则是从王莽小时候就跟在他身旁的人,对于王莽的心理也十分了解。

  他甚至知道“铜镜”以及天命的存在。

  未央宫中

  当王莽纠结犹豫的时候,这位名字叫做“谢诀”的中枢府令给王莽出了一个主意。

  “陛下,何不开诚布公的与那位弘农王谈一谈呢?”

  “如今您失去了铜镜,所以对皇位也没有什么留恋了,而弘农王则是得到了天命的眷顾以及陈氏的眷顾,这个时候说句不中听的,他才是应该害怕的那一位。”

  “鱼死网破对于他来说没有任何好处,只要我们能够拿捏住他的心理,未尝不能够与之谈判,不是么?”

  王莽挑了挑眉头,看着谢诀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谢诀则是眉宇带着笑意:“若是陛下遣人前去偷偷找这位弘农王谈和,说是愿意将皇位以及天下再次禅让给他,但要求则是自己的安全,以及要求弘农王对您不再追究。”

  “等到他即位之后,您自请去皇之帝位,去年号,还归太师之位。”

  “那位为了早日登基、也为了避免生灵涂炭,未免不会动了这样的念头。”

  王莽皱眉:“他当真是会同意?”

  “朕可是杀了他的弟弟。”

  “他的父亲也是.”

  谢诀则是说到:“孝哀皇帝乃是年幼被废弃之后,郁郁寡欢而死,这与您有什么关系呢?您绝对不必为他的死亡而负责,说句不好听的,若是孝哀皇帝没有死,这皇位轮得到他弘农王么?”

  “至于孝慎皇帝,那是死于疾病,寿终正寝,与您何干?”

  “若是您不放心,可以请这弘农王发下誓言。”

  “若违背誓言,则被天命所弃。”

  “您瞧如何?”

  王莽听着谢诀的话语陷入了沉默,他可耻的心动了。

  “似乎有道理。”

  他叹了口气:“只是朕登基这许多年,未曾有这样一个可信任的心腹。”

  王莽看着谢诀:“除却你之外,还有谁能够得到朕的信任呢?”

  谢诀直接跪伏在地上,而后迎着王莽的目光说道:“陛下,奴婢愿为您前往弘农王之地,与弘农王和谈。”

  他将头上发冠放置在地面:“若事成,则奴婢继续回来侍奉您,若事败,奴婢定然自绝,不让人知晓此事。”

  王莽这才满意的点头,他看着谢诀叹了口气:“也幸亏了有你,否则这么多年,朕该如何是好啊!”

  洛阳

  昆阳一战胜利之后,此地便已经归附于刘秀了,而刘秀则是在此地暂时建立了一个都城。

  事实上,所有人都知道,等到将天下彻底打下来,他们的都城还是长安。

  但洛阳作为刘秀的龙起之地,大约摸会被称之为“陪都”。

  双都城制度,早在商周时期就已经出现了,这并不算是什么大事。

  而今日的洛阳却迎来了一位难得一见的客人,正是新朝皇帝身旁所侍奉的中枢府令,堂堂的内相谢诀。

  长秋宫

  此地作为刘秀暂时的行宫,并不算十分华丽,反而十分寻常。

  与当年刘邦建立长安城的原因不同,当年萧何为刘邦建立长安城的目的是压服六国的贵族,以让他们知道“此乃大汉国都”,所以那个时候越豪华越好。

  而如今刘秀所建立的行宫却是越节俭越好,因为越是节俭,越能够让天下人觉着他有“文皇帝遗风”。

  简单来讲,当初刘邦是个地痞流氓没有什么根基,所以要用“华丽”慑服众人;而如今的刘秀则是富了百余年的“皇十一代”,所以他要用节俭之风来吃当年孝景皇帝的遗产。

  刘秀坐在高台上,显得十分平静。

  他看着面前的谢诀问道:“真是难得一见的客人,不知道谢府令今日前来,所为何事?”

  刘秀带着些许无所谓的神色,他以为谢诀是来代表王莽斥责他的。

  然而从谢诀口中说出的话却让他完全没想到。

  谢诀微微弯身行礼,将他与王莽商议出来的说辞全部说了出来,之后悄然看了一眼坐在一旁闭着眼睛的年轻人,心里知道这位就是陈氏下一代的家主,如今的安国王世子。

  当即心念急转,添了几句说辞,以引起陈冲的注意。

首节上一节351/55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