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世家:从商鞅变法开始崛起 第347节

  “安国王大怒,于未央宫前大喝曰:王若无事,请多干政,勿要做无用之事。”

  “后,请数十夫子与天子。”《汉书孝敬皇帝实录》

  永元六年,八月。

  刘骜小心翼翼的坐在未央宫中,偷偷看了看自己老师的脸颊,小声的问道:“老师,您还生气么?”

  他悄悄的将茶水往前推了推,十分恭敬。

  陈林武看着这一幕,心中即便是有再多怒火也是消失了,他按了按额头说道:“陛下,我一早就跟您说过了,陈氏没有封王、也没有建国的心思。”

  “至于加九锡这玩意,陈氏也不在乎。”

  “您怎么就是不听呢?”

  “前几次我都拒绝您了,您还非要给我来个三请三辞,您说您到底是干什么呢?”

  刘骜坐在那里,小小的一团。

  因为年幼最关键的那两三年被困居在深宫当中,所以如今的他看起来十分瘦小。

  他小声的说道:“我不是想给老师最好的么?”

  等看到了陈林武无奈的神色,他才低声的嘟囔了几句什么,而后在陈林武缓和下的神色里,小声的问道:“那老师,既然您不生气了,那十个夫子以及他们布置下的课业是不是.”

  陈林武几乎是被气笑了,他看着刘骜冷笑一声:“等什么时候陛下出师了,自然就可以不做了。”

  永元七年陈林武所说的话似乎还在刘骜的耳边回旋,刘骜站了起来,看着面前的政务叹了口气:“老师啊”

  “我这些年,应当是没有让您失望吧?”

  他抬起眼眸,神色中带着些许的疲惫和苍老,此时已经是永元三十一年了。

  陈林武在永元二十七年的时候逝去,那个时候天子的情绪几近崩溃,整个人大病十日,最后还是陈林武的儿子送来了陈林武留下的遗书才让皇帝振作起来。

  尔来又四年也。

  大殿外走进来的刘成则是叹了口气,他知道自己父亲心中的感伤。

  孝敬皇帝在位共三十八年,算是汉朝在位最长的几位皇帝之一了,而与历史中的刘骜不同的是,孝敬皇帝刘骜终其一生都在践行他与老师的诺言,终其一生都在兢兢业业的治理大汉。

  在他的治理之下,大汉变得更加昌盛了。

  人们将这一段治理称之为“永元盛世”,这是大汉百姓日子最好的一段时日,哪怕是武皇帝在位期间都比不上永元帝,因为武帝期间还发动过战争。

  而永元帝时期,已经多年无战事也。

  永元三十八年的时候,天子病逝,而后传位给了太子刘成。

  刘成披上黄袍的时候,自己的年龄都已经将近三十岁了

  而他在即位之初,便立下了自己的太子。

  次年,天子改元为“黄龙”,是为“黄龙元年”,而这一年,在历史的长河中,为“公元前17年”。

  陈氏在公元前三六五年而始,至今已然三百四十八年矣。

  黄龙年间,皇帝的治理还是可以的,虽然偶有享乐,但大多数时候能够兼顾政务,而不让天下过得较为穷苦。

  而在黄龙年间,皇帝和陈氏处于一种各自不打扰的情况。

  陈氏虽然偶尔也会有子弟出任朝堂官员,但一般在做到某种程度的时候就会离开。

  可即便如此,天下也没有敢小瞧陈氏。

  一直到黄龙十四年,一切都变了。

  天子追求享乐、奢靡无度,那位前期做的不错的君王好像彻底消失在了时光长河之中。

  民间也偶尔传出对天子的怨言,但这些怨言还少,并没有成就什么气候。

  天子也就当做看不见。

  黄龙十五年,天子在群臣激愤的反对下,废后。

  皇后被废之后,支持太子的声音逐渐的变弱。

  这个时候的太子方才十三岁。

  黄龙十七年,仿佛历史要让所有人记住这一年一样。

  天子废太子,而迎立新后。

  新后名为“王莫晚”。

  她有一个弟弟。

  同样姓王,因为她的母亲在怀弟弟的那个夜晚,梦见一条白蛇居于天阙,等到这个弟弟诞生的时候,天空之中出现了无数的祥瑞。

  因此为之取名为“莽”。

  他叫王莽。

  这一年是公元历一年,是世界的开端,也是王莽进入政坛的第一年。

  那位被废弃的太子郁郁不得志,不能居东宫,于是被天子改封为“弘农王”,封地便在官渡城附近。

  奔腾着的马带着郁郁不得志的太子前往封地。

  这位郁郁不得志的太子有一个十分好听的名字。

  他叫做

  刘秀。

第337章 怀仁心行仁事而出恶果

  刘秀这个名字来由很奇怪,是当今天子祭祀时候祈福后第二日梦见的。

  在梦醒之后,他为太子取名为“秀”。

  如今已经不是太子的刘秀正在马背上,赶往自己的封地弘农。

  他不知道,命运的齿轮正在缓慢的转动着。

  王莽进入政坛的时候,是黄龙十七年。

  他是一个其他人无法去形容的人,别人谈论起来王莽这个人的时候,总是觉着奇怪的很。

  这个人好似没有什么追求一样,整日里发癫说一些奇奇怪怪的话。

  王莽也不是从小时候就这样。

  据说是在九岁的时候,夜晚做了一噩梦,那一次王莽昏迷了整整三日,在他苏醒之后,尚且年幼的王莽吵闹着说什么他梦见了神仙和神仙居住的地方,并且说那里有什么、有什么。

  没有人知道王莽到底梦见了什么,但从那以后,王莽总是有一些新奇的想法出现。

  他对身边的侍女、小厮、甚至是仆人都十分的平和,像是将他们当成了与自己一样的“人”一样,他的名声传遍了整个长安城,因此在黄龙十七年的时候,他受召“举孝廉”,被推举了上来,而后成为了一名小吏。

  也正是在这一年,他的姐姐“王莫晚”入宫仅仅三个月的时间,便受到了皇帝的宠爱,最后成为了皇后。

  他也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国舅”。

  汉朝时期的外戚势力是十分恐怖的,尤其是在皇帝不掌控政务的时候。

  而王莽就好像是不懂得自己到底有多大的权力一样,依旧像平常一样客气、温顺、仁和,他面对百姓也好,面对周围的同僚也好,都没有摆什么架子。

  这也让他的名声越发的好了起来。

  而他的升迁速度则更是打破了惯例,简直可以用“青云直上”这个词来形容了。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王莽因为自己姐姐、以及自己的声名被举孝廉后,担任的是五百石的小吏之位,在鸿胪寺工作。

  而仅仅是半年之后他就升迁为鸿胪寺少卿,这个位置秩一千石。

  又过了半年,王莽就升任为“鸿胪寺卿”。

  这个位置则为秩两千石。

  仅仅只是一年多的时间,王莽就从一个小吏升迁到了两千石的大员,这个升迁速度是别人想都不敢想的。

  当然了,即便王莽本人十分谦和,但对于他的升迁速度,也一定会有不少人对此议论纷纷的。

  甚至有一次,王莽已经来到了衙门之内,但众人没有听到脚步声、也不知道他的存在,所以甚至还在议论这件事情,说是议论已经算是好听的了,其中不乏一些污秽之语。

  这样的事情不只是发生过一次,王莽几乎天天遭遇到这种事情。

  但是他从来没有在乎过、甚至没有处理过那些人。

  哪怕他如今已经是秩两千石的大员了也是一样。

  寒来暑往、春去秋来、

  眨眼之间已经到了黄龙十九年,天子的身体越发的困倦了,这是一件十分正常的事情。

  不是所有皇帝能够像是前面两位皇帝一样,活的时间那么长的。

  黄龙十九年,天子诏令以王莽为丞相。

  这似乎是大汉除却陈氏以外的第一个外戚丞相,也是大汉除却陈氏之外最完美的官员了。

  人们甚至将其与先前陈氏的安居公陈居相比,说王莽颇有古代圣贤的模样。

  这样的流言传遍了天下,自然也传到了官渡城中。

  官渡城中。

  陈进坐在拙身楼中,看着自己先祖的手札,似乎完全不了解外面的事情一样。

  实则,天下间,就算是当今天子本人都没有他更了解如今天下的局势是一副什么样子的模样,天下依旧安定,哪怕王莽成为了丞相也是这样。

  他放下手中的书,目光看向长安的方向,脸上带着疑惑和好奇之色。

  陈进想要知道,这位王莽是不是陈氏的同路人?

  若是同路人的话,陈氏并不介意让出所谓的“第一外戚世家”的位置,这个位置对于陈氏来说并非是什么太好的东西。

  只能算是负担。

  拙身楼外,一个面色寻常的男人走了进来,他的眼睛中带着些许的怪异。”

  “家主,弘农王来访。”

  “说是有要事,想要求见。”

  弘农王?

  听到这个称呼,陈进愣了一下,然后反应了过来,这是先太子。

  太子在皇后被废之后没多久,也因为得罪了皇帝所以成为了“弘农王”。

  只是弘农王这个时候来这里做什么呢?

  难道有什么要紧的事情?

  怀揣着这样的心思,他站了起来,朝着拙身楼外走去。

  前院

  刘秀坐在院落中,神色中带着几分仓皇,他时不时的看着外面,想要知道那位今代的安国王什么时候出现。

首节上一节347/55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