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这本书的均订一直卡在两千六上了两次主编还是三次主编都没有能够改命,我可能就是这本书没有精品的命了呜呜呜呜呜。
收藏终于破三万了这也是意外之喜。
好了,闲话少叙,咱们说说这一卷吧。
这一卷一共四十章、十六万字,不算少,也不算多,但写着确实是很累人的。
我自我评分的话,这一卷应该是我觉着写的第三好的吧?
第一肯定是商君那一卷,第二的话我个人觉着是仁义者多助、或者古老雄伟的帝国。
不知道,我有时候确实是会盲目自信来着。
不过这一卷反正是写完啦。
就交给大家评判吧。
然后就是这个总结我觉着这一卷没啥说的,就是最后一章我终于可以扬眉吐气的说了。
我是个倔驴,我始终觉着,除非我写的是开挂的爽文,否则我就要坚定的告诉我自己,历史的确是有修正性的,比如王莽杀了两三个刘秀最后还是死在了“大魔导师”刘秀的手里。
我知道这很可笑,但我还是想说,这就是历史的修正性。
我写开挂爽文的话,当然可以一路碾压,科技树直接点起来,命运?历史修正性?那是个屁,我的世界我做主!但这本书并不是如此
所以哪怕是陈氏力挽狂澜了,胡亥还是他么的登基了。
这就像王莽杀了两个刘秀,最后刘秀还特么的来了一样,都是历史开的玩笑。
有些时候,你不得不承认一件事情,小说有些时候还是需要讲究“逻辑”的,但是.现实他么的不讲逻辑
以后我会尽量按照“逻辑”来写,而不是试图用不讲逻辑的“现实”来写。
而到了这里,我终于能说
历史被改变了!
三国还会出现,但不是大家最熟悉的方式出现了。
晋直接被我蝴蝶了,魏晋南北朝、甚至以后的五代十国也是。
我最恶心的就是朝代中,这三个时期可以排第二第三第四,至于第一么.emmm,不可说,不可说。
隋唐、宋明还会出现,但是有些朝代会变一变,不会那么恶心人的出现。
之后的朝代我已经构思好了怎么去出现,怎么写,怎么灭亡,从而改变大家的遗憾,让大家不会像秦灭亡一样骂我了
另外就是,这本书已经完成了一半了。
我预计的话下一卷这个月结束,很短,然后就要进入这本书的高潮(自认为),那一卷的话本来打算用两个月写的,但是现在准备提提速。
我觉着我一直想开新书双开的这个选择有点脑残我为什么要双开呢?我为什么不好好的写一本呢?就因为怕均订掉么?阿西,我真的有时候脑子不是很好用我觉着。
从七月份开始,正式回到日更八千。
然后就是还是要征集一下新书的想法,大家投投票吧。
1.大秦。书名:朕的大秦还没亡拯救大秦的故事
2.长生。书名:我活在历史长生不死类似于穷鬼?
3.仙侠世家。书名:从觉醒神农血脉开始的修仙世家群像仙侠文,主角一开场就嘎了的那种。类似于玄鉴。
肯定不会是现在开哈,肯定是我在这本书还有一两个月要结束的时候开,到时候存了不少稿子,可以让大家无缝衔接的爽一爽,我也可以无缝衔接的看看那本书的情况.
毕竟是要吃饭的么。
好了,今天的话就说到这里,最后是请.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不请假不请假,说好的月底休息挪到15了嘛嘿嘿。
下一卷卷名:呦呦鹿鸣
卷首语: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最后,依旧是征婚。
男女不限,好看就行。有意加群私心,么么哒。
最后的最后,依旧是用我最喜欢的话送给大家。
如果我们不再相见,祝你早安、午安、晚安。
第329章 全新版本的皇帝
人们总是喜欢自己得不到的东西,或者说总是喜欢自己没有拥有的东西。
比如龙凤年间的臣子们。
在太上皇在位的时候,这些人想要一个温和一点的、柔和一点的帝王,至少要听从臣子们的意见、不要总是独断横行,显得那么的蛮横。
那个时候的朝堂诸公们觉着,这个世界上最好的帝王应该是如同太子那样的。
谦逊、有礼,尊重臣子的意见,听得进去臣子们的劝告,总是温和的听着臣子们表达自己的不满,然后对这些不满有些加以改正、有些则是置之不理。
征和年间,因为太上皇宠爱六皇子、四皇子的缘故,所以那个时候臣子们总是在担忧太子的未来了。
那会儿他们铆足了劲儿想要让太子登基,然后享受属于新朝代、全新版本的皇帝。
他们做到的。
太上皇不知道发了什么疯,突然之间禅让了皇位,让太子登基,自己成了太上皇。
每日除了躲在甘泉宫中寻仙问道之外,就是喜欢驾车带着人出去巡游,就像是当年的孝仁皇帝一样。
可.
诸多大臣们迎来了他们日夜期盼的帝王后,他们只在刚开始开心了几天,后面的几天一直处于一迷茫的状态。
这真的是我想要的么?这真的是当初我脑残了,想要的皇帝么?
新皇的确很好,符合了他们一部分的期待。
比如皇帝不要专权,不要那么的独断专行,但新的皇帝也带来了新的烦恼。
徐川归是继任的丞相府内吏,这个位置一向被认为是下一个丞相的继承者,但此时的徐川归只想要一脑袋撞死在陈氏发明出来的那个什么“豆玉”上,这样就不必去点卯麻烦了。
如今是龙凤三年,今上登基的第三年。
整个丞相府、或者说整个朝廷都忙成了一锅粥。
天子将自己手中的权力分润出来了么?分润出来了,但分润的是不是有点太多了?
他们想要的不是这种“提出解决方法的权利”,而是那种“处理事情决定的权利”啊!你将权力分出来了,也愿意听咱们的劝告是不假,但你不能把什么事情都丢给咱们想办法去吧?
因为太子顺从的听从了三公十九卿的劝告,如今朝廷诸多衙门简直是忙的要脚不沾地。
征和年间,他们每工作三日便有一日的休息时间,大多数时候只需要唯唯诺诺的听从皇帝的吩咐即:皇帝怎么说,他们就怎么做,皇帝让他们往东,他们就得往东。
这样的确是牺牲了一部分的权利和能量,但却不必这么麻烦。
如今呢?
如今他们工作十日能够有半日的休息就已经很不错了,皇帝也不告诉他们到底想要什么,只是让他们提出意见,然后交上去之后,中枢府令进行审核,最后呈阅给皇帝。
皇帝若是同意还好,但若皇帝不同意,就会把奏疏打回来,你再自己重新猜测皇帝想要你怎么做,然后再制定计划。
这对于皇帝来说是一件好事,因为皇帝不用自己思考解决办法了,只需要从一群办法中找到和自己想法差不多的就行,可对于下面的人来说.真的是灭顶之灾。
没有人是皇帝肚子里的蛔虫,所以这奏疏交上去,每十次里面总有那么四五次是要重新制定的。
但很多事情又是拖延不得的。
那么怎么办呢?
点灯,然后一群人在奏疏打回来的时候,就开始重新思考、集思广益,之后一天、或者是两天后将奏疏再次交上去。
这样的情况下,能够最大限度的节省下来时间,让这件事情能够顺利的如期办成。
未央宫中
刘据伸了个懒腰,然后让身旁的中枢府令将奏疏分批放好,之后一溜烟的朝着椒房殿走去。
刘进此时正在椒房殿中呆着,与自己的母亲交谈。
看到刘据的到来,也连忙躬身行礼:“儿臣参见父皇,父皇长乐无极”
刘据只是摆了摆手,砸了咂嘴:“行了,说了不用这些虚礼,你我之间乃是父子,不是君臣,哪有儿子每次都给老子行大礼的?”
他笑眯眯的随意躺在了地上的毛绒毯子上,打了个哈欠:“今日倒的确是舒坦多了。”
“果然啊,还是要听老人言。”
“当年我当太子的时候,就在想,父皇为什么每日都要处理那么长时间的政务?这些事情有些明明就是那些朝臣拿来应付时间的,而且很多事情用不着皇帝亲力亲为。”
刘据撇了撇嘴:“像是父皇那样,什么事情都要管、什么事情都要亲自想办法,我恐怕真的是熬不过父皇了。”
陈茗抬起眼眸瞥了一眼刘据,脸上挂着无奈的神色:“你啊,这话就不怕再传到父皇耳朵里面,父皇最近和父亲在下棋的时候,可是会说起来你在宫里嗦的事儿。”
刘据嘿嘿一笑:“父皇这个身子骨啊,是真的好,我是真的羡慕。”
他伸出手,锤了一下自己的腰。
“哎,我都觉着,我活不到父皇这个年纪啊。”
刘进的脸上带着些许肃穆,他绷紧小脸:“父皇,还请不要这样说话!实在是太失礼了!”
刘据翻了个白眼。
在成为皇帝之前,他的性格也是比较内敛的,不然不会教出来刘进这样古板的“小君子”,但他在成为皇帝之后,逐渐的就开始放松自己的性情了。
他真实的性格更加像是“刘邦”的削减般,如果真的要找一个人的话,刘据觉着自己和陈氏的某一位混不吝的先祖更加相似.
“太子啊”
刘据拉长了语调,嘿嘿一笑:“你是时候该正式的处理国事了,要知道我在这个年岁的时候,都已经要自己上朝了。”
他严肃着神色,一点都不担心自己手中的权力被面前的儿子给“掠夺走”,因为这是太上皇刘彻开的一个好头。
太上皇刘彻在自己还有精力掌管所有朝政、权力的时候,将自己的权力和太子交接,而后更是在身体还很健康的情况下,放弃了皇位。
这是一个很好的习惯,可以避免权力的交接导致朝政、天下混乱。
刘进扶着额头,他的确还年幼,不知道太多东西,但他知道一件事情自己的父亲绝对不是因为什么权力交接、避免天下大乱才让自己接触朝政的。
他就是单纯的“懒”,想要把事情推到自己的身上。
陈茗坐在一旁,神色也十分放松的看着这“父慈子孝”的一幕,眼神中带着点点的平和。
这便是自己丈夫、这便是自己的儿子。
她得到了满足。
在玩闹了一会儿之后,刘进才轻声道:“父亲,博望侯第三次出使西域回来了,西域中有几个小国似乎对这一次的商路沟通有所不满,所以有些想法。”
“博望侯的意见是,对于这几个胆敢试图违背大汉的小国一点小小的惩戒。”
听到正经事情,刘据也是神色严肃。
“你觉得博望侯说的话有没有道理?我大汉又该如何处理这西域诸国?”
刘进神色飞扬,此时倒是显得几分外露的“嚣张”:“儿臣以为,博望侯说得对,需要给这几个小国一点小小的惩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