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世家:从商鞅变法开始崛起 第315节

  “这个位置,臣接下来了!”

  “定为陛下扫除匈奴!”

  “勇为先锋!”

  听着霍去病的答话,刘彻的心中更加开心,他一只手拉着卫青霍去病,另外一只手拉着陈去虏,一同朝着皇宫的方向走去。

  而周围看着这一幕的黔首们脸上、眼睛中都带着兴奋的神色。

  甚至有作画者在高处的酒楼中看着这一幕,眼前迸发出无数的灵感,后世被珍藏在“拙身楼”中的一副国宝级别画作“大汉四圣图”,便是在此时作画的。

  那副画作,又叫做“武帝迎大司马、得遇二侯”,又唤作“武帝得汉初三雄图”。

  此时的宫中,宴饮无数,而长安城内也是诸多热闹非凡。

  建元二年,随着初秋的一场大雨,天子对卫青的奖赏也落了下来。

  天子诏令:赦封卫青卫关内侯,加军都尉,拜为大将军,与太尉、绛侯周亚夫共同执掌天下军伍之事。

  而与此同时颁布的诏令,还有拜陈去虏为上将军、拜霍去病为剽姚校尉。

  当然了,相较于前者,后面两个事情倒是小事了。

  不过赦封陈去虏的旨意,还是引起了一部分人的注意,因为这是陈氏在“陈得”涉及军务之后,时隔近三十年,再次有人从军!

  且这一次从军的,依旧是出身于当年秦武安君“陈瞻”那一脉的子嗣!

  一时之间,不少人纷纷感慨着。

  “陈氏五脉,多出武雄”。

  建元二年,天子曾经询问关内侯卫青,匈奴人可以进犯大汉,那么大汉是否可以征讨匈奴呢?

  当时关内侯卫青的回答是可以,这个答案已经被记录在史书当中。

  可一场战争的筹备并不是那么简单的,比如天子动动嘴巴问一句话,下面的将军动动嘴巴回答一句,然后就可以开启一场战争?

  这简直是玩笑。

  

  战争的筹备需要无数人的努力,包括在这朝中站着的丞相、与那宫廷中的“中枢府令”,也就是“内相”,多方共同努力。

  时间渐渐的推移。

  建元三年便在这样的筹备中度过去了。

  在本应该是建元四年的时候,天子下诏,改元为“元狩”,狩猎的狩。

  人们从这个年号当中,看出了天子的野望。

  而事实也正是如此。

  元狩元年

  在无数人的期盼、尤其是在天子的期盼当中,大汉终于做好了与匈奴大战的准备,哪怕这一次的战争会持续三四年也无所谓,如今的大汉经过“文景之治”,早已经不是汉初那种“无法配齐同色的八匹马”,从而天子都只能用杂色马匹的时候了。

  现在的大汉,兵强马壮!

  元狩元年,秋,八月。

  在秋风萧瑟当中,大汉的天子刘彻迎来了第一个好消息。

  后宫中传来了一道喜讯,已经成为刘彻后宫中最受宠爱的“卫子夫”怀有身孕,入宫三年,方才有了这一道身孕,这是极其不容易的事情。

  当然了,即便如此,卫子夫也是第一个有身孕的。

  因为

  在当年先皇帝的孝期刚过的时候,天子就选了一批秀女入宫,而后更是每年都会择一批秀女,而平阳长公主还在不断的物色美人送入后宫。

  天子哪怕是一天睡两个,想要将后宫女子恩泽一个遍也得一两年。

  卫子夫有身孕的消息传到前朝的时候,刘彻正在与卫青、陈秋商议今岁将要发动的对匈奴的战事,忽而得知这个消息,瞬间兴奋的站了起来。

  此时的天子毕竟方才加冠!

  他大喜过望,甚至直接吩咐道:“传朕旨意!”

  “子夫怀有身孕,将要为朕诞下龙嗣,赏千金!东海斛珠一斗、川蜀绢帛十匹!”

  陈秋、卫青二人也在那里恭贺刘彻。

  而刘彻此时更是兴奋过了头,转身看向卫青,说出了一道令两人都震惊的言语。

  “卫青,此次若你为朕荡平匈奴、若子夫为朕诞下长子,朕便立子夫为后,立皇长子为太子。”

  此言一出,卫青直接跪伏在地上连声道:“陛下三思。”

  而刘彻则是看向自己身边的陈秋:“老师觉着如何?”

  陈秋微微挑眉,十分寻常的说道:“此乃陛下的家事,自然是陛下说的算。”

  “不过以嫡长子为皇储的事情,倒是可以的。”

  “此事臣倒是没有什么意见。”

  刘彻这才是笑了一下,然后指着卫青说道:“你这东西,平日里沉闷也就算了,如今却是将到手的好处往外推,简直是没有什么脑子!”

  “朕此言既出,一言九鼎,也不单单是对你的赏赐,更是对子夫这几年精心侍奉朕的赏赐。”

  他感慨的说道:“朕登基的四年来,朝廷上下都在劝朕早日立后,也希望朕尽快有子嗣诞下,只是一直求而不得,如今总算是有了元后啊。”

  刘彻摇了摇头,看着远处悬挂着的堪舆图。

  “让这天下,尽皆为汉土的雄伟愿望,不知道何时能够实现。”

  元狩元年,秋九月。

  在所有人的期待之下,在万众的目光之下,天子诏令!

  以关内侯、军都尉、大将军卫青为主将,以上将军陈去虏为副将,以剽姚校尉霍去病为先锋,率十万大军征讨匈奴!

  天子要用事实告诉天下人,告诉匈奴人!

  以往的情形已经不复存在了!

  攻守易型了!

  匈奴人想要守在狼居胥山旁,以狼居胥山和这漫漫无际的草原为底线,守住自己最后一片长生天的愿望将会彻底落空!

  寇可往,我亦可往!

  征讨匈奴。

  荡尽天下何处非汉土。

  实现这等伟愿的时候,就在今朝!就在今朝!

  天子的愿望何其宏伟、也何其难以抵抗。

  元狩元年,秋。

  在大军开拔,朝着匈奴而去的时候,一辆车队缓缓的从西方而来,当这车队抵达长安城楼之下的时候,车队的所有人都在面露泪色的看向那巍峨耸立的长安城。

  甚至有人跪伏在地上,失声痛哭。

  为首的一人身上穿着遮挡风沙的袍子,脸上带着些许沧桑之色,他凝视着长安城这三个字,口中发出了一道轻轻的叹息声。

  他是先皇时候离开的长安城,而如今天下更辙,已然换了一个天子。

  历经多年,陈辟回来了!

  最先得到这个消息的是陈秋,正在府邸内的陈秋收到了黑冰台的消息,瞬间激动了起来。

  第二个收到这个消息的是刘彻,他的脸上同样带着惊喜。

  他看着绣衣使者问道:“你说什么?”

  “你说,当年先皇时期去往西域开辟商路的陈辟回来了?”

  “回来了?”

  PS:附本书中汉书关于霍去病的简单记录。

  纯属虚构,如有雷同,弯腰道歉。

  霍去病:景元六年(公元前157年)出生于平阳长公主府,是为大汉三雄之一,后来的冠军侯、大将军,十分得天子喜爱。

第311章 如何给刘彻上一课

  台下前来汇报的内侍脸上同样带着兴奋的神色,他用激动的声音说道:“是的陛下,那位陈辟先生回来了!”

  他从袖子中拿出一道奏疏,恭敬的举过头顶:“这是那位陈先生所书写的折子,其中记载着这一次前往西域的时候,所经历的一切“地形”,以及“堪舆图”。”

  这无疑是给了刘彻一个巨大的惊喜。

  而更令刘彻惊喜的是接下来内侍所说的话,那内侍继续开口道:“陛下,陈先生在奏疏中还写明了,他这次在西域中得到了不少香料、以及新鲜作物的种子,这些东西都是大汉所没有的。”

  “其中最重要的,应当是两样,其中一种名为“棉花”,另外一种名为“甘蔗”。”

  “陈先生说都是十分重要的东西。”

  刘彻对此没有任何怀疑,陈辟是他父亲时期的老臣,更是陈氏的一份子。

  陈氏中人向来是不会说谎的。

  他吐了口气,轻声说道:“替朕更衣,朕要以最隆重的礼节,接见陈先生!”

  在这一刻,刘彻已经做好了决定。

  陈辟带来的东西是好是坏都不再重要的,因为最重要的东西已经在自己的手上了,西域的堪舆图!

  大汉如今对西域的接触甚少,认知也很少,只知道一些名贵的香料是从西域传过来的,不仅十分珍贵,而且稀少。

  除却西域之外,还没有从别的地方见过。

  可若有人觉着西域最珍贵的东西,便是西域的香料,那么就真的大错特错了,西域最珍贵的不是香料、不是那些大汉从来没有过的新奇作物,甚至不是那个地方的马匹。

  是什么?

  是西域本身。

  刘彻嘴角噙着笑容,心中的情绪十分激荡,若是能够掌控西域,他在史书上的评价,只怕要彻底超过自己的父亲和大父了。

  这对于他来说也是一种莫大的荣誉。

  自古以来,哪有皇帝不爱青史之上的名声?

  沐浴更衣后,在未央宫中静静等候的陈辟则是心情十分平常。

  对于陈辟来说,在未央宫中见天子就和在自己家里见自己的哥哥一样,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这是陈氏给他的底气,也同样是他自己给他自己的底气。

  不过片刻的功夫,刘彻便脚步匆匆的来到了这大殿之内,他看着这大殿内的陈辟,在陈辟刚准备行礼的时候便开口说道:“不必多礼,不必多礼。”

  他直接干脆的询问道:“先生一路从西域回来奔波,着实是辛苦了。”

  “不仅开拓了前往西域的商路,更是带回无数的珍奇种子。”

  他对于“堪舆图”之事绝口不提。

首节上一节315/55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