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的,其他位高权重的人或多或少也都将自己手中的权力分润了出去一部分。
天子看到这种情形,自然是内心愉悦的。
对于他来说,一朝天子一朝臣,前朝的臣子想要得到他的信任,是十分困难的,他当然想让自己的人掌握着朝廷的权利。
老臣们的大方自然也让他觉着开心,于是便想出来了另外一个办法。
他要加封。
为了加封,刘恒苦心孤诣的创造出了另外的一个称呼“大夫”。
这个称呼从先秦时期的“卿大夫”中衍生而出。
后元二年,大赦天下。
天子诏令。
加封陈彼为紫金俸禄大夫,列为文臣之首。
其下是紫光俸禄大夫曹参、陈平,而后是青紫俸禄大夫张武、宋昌。
而加封韩信为“威武大将军”,加封陈得为“武安上将军”。
这些都是“虚职”,没有丝毫的作用,但却能够带来荣誉。
这是皇帝能够分出去的东西。
陈府
陈拓坐在后院中,眉宇中带着几分哀愁之色。
“是我该入场的时候了。”
第269章 悄然入场
朝廷越是动荡的时候,就越是需要陈氏的时候。
如今,萧何离世、一部分当年追寻高皇帝的老臣子们身体也在逐年变差,这些人所占据的位置自然而然就空了出来。
陈拓坐在棋盘前面手中粘着一枚棋子。
棋盘之上黑白交错,陈拓看着这黑白,眼睛中却浮现出一抹笑容。
他与其他的陈氏子弟都不同,他想要的是“名利”。
这就是陈拓的本心。
所以陈拓计算好了时间,在这个时候来到长安城,在这个时候进入长安城,而他的第一个踏板已经悄无声息的被准备好了。
皇嫡长子,刘启。
这是毫无疑问的太子,甚至不需要太多的时间,只要等到现在的天子安定下来之后,刘启自然而然的就会被立为皇储。
太子之位,唾手可得。
陈拓把玩着手中的棋子,心中则是想着关于刘启以及朝堂的事情。
刘启这个人仁和有德,看似与他的父亲刘恒一样,是一位老实忠厚的人,但陈拓却不会小看任何一位皇家子嗣。
他摇了摇头,微微叹了口气。
他倒是不必主动去找刘启,有句话怎么说来着?主动送上门去的,总是不受到珍惜的。
刘启和刘恒两人千方百计的让刘启和陈氏扯上关系,怎么可能在扯上关系之后没有进一步的动作?
陈拓冷笑一声。
整个陈氏中,如今在长安城的、合适的人除了他之外还有谁?
陈彼叔父?
陈彼乃是天子刘恒的老师,更是天子刘恒的近臣,如今位居右相。
这样的人物是刘启能够扒拉上的么?
当然不是。
陈彼于刘启,就相当于当年的镇国王于刘恒一样。
刘恒不敢在那种情况下和镇国王扯上关系,害怕被自己的父亲怀疑,而此时的刘启也正是如此,即便他的父亲千方百计的在为他铺路,但刘启一定会怀疑,自己一旦触犯了父亲的底线,瞬间会被爆杀。
皇帝的孩子不只是他一个。
嫡子?
嫡长子?
都是笑话而已。
什么叫做嫡长子?皇后的第一个孩子叫做嫡长子。
皇后和皇帝不一样。
皇帝的位置在某一个时期只能够有一个,除非这个皇帝死了,否则大部分的情况下无法更换,但皇后不一样,只要皇帝愿意,谁都有可能成为皇后,也就是说,只要皇帝愿意、只要皇帝有足够的权势,他能够诞生出来无数个“嫡长子”。
这便是嫡长子继承中所留下的一个“后门”。
当然了除非嫡长子确实是烂泥扶不上墙,或者皇帝极度讨厌嫡长子、甚至是皇后加上手中权势无双,他才能够更换皇后。
历史中并不是没有想要更换皇后,结果却失败的皇帝。
那么陈氏中的人还剩下什么人?
陈辟?陈秋?
这两位如今年仅十来岁,较之刘启小了不少,甚至尚且还在读书中,如今来长安城也不过是见识一下世上的繁华罢了。
他们马上就要回官渡,回官渡读书去了。
然后呢?
留在长安城的陈氏之人就只剩下了一个。
陈拓。
陈拓抖了抖手上的灰尘,站了起来,负手看向远方:“三日之内,刘启定然会与我偶遇。”
他的心中不由得浮现出来一抹顽趣之意:“若是我故意不出来呢?”
“刘启会用怎么样的办法巧遇我?”
这让陈拓十分好奇,但如今的局势他还是没有真的这般做。
他转过身子,望着那恢弘艳丽的长安城,脸颊上带着无奈的笑容:“如今朝堂上的局势也过于复杂了,只是天子初登基,第一件事情便是针对商人税收.恐怕马上就要触及到那些人的痛处了。”
天子对于商人的改革,难道仅仅是对于商人的改革么?
并不是这样。
这几乎是涉及到了“税收”这一个庞然大物。
在这个庞然大物之下,无数的大臣们仰着头等着“饮其中血”,而获得利益丰厚自己。
关于“赋税寺卿”,以及赋税寺少卿这三个位置的争夺,恐怕过几日便会爆发吧?
而陈拓这一次的目标,便是赋税寺卿,至少是赋税寺少卿!
唯有掌控这个位置,他才能够真正的踏入朝堂之中!
前面已经说过了,陈拓与其他的陈氏子弟都不同,他对于法的研究其实不如他对于“商”以及“财”的研究。
他人都说这是小道,尤其是在如今重农抑商的情况之下,众多读书人谈论商道都觉着羞愧,以研究此道为耻,可陈拓却恰恰相反。
又道言: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而管子则有道为“通货积财,富国强兵”。
对于管子之行,即便是儒家的孔丘孔仲尼也曾经说过:“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
有这些先贤之言佐证,即便是当今孔家孔少青当面,陈拓也能够嗤笑一声,询问他是否要推翻自家先祖之言!
当然了
更重要的是,陈拓本就喜欢此道,财富如水,恍然流通,而活天下。
他身为陈氏子弟,为何一定要扑在当年先祖所著作的“法经”之上,研究法、论法,再从司寇的位置继而走到丞相之位?
问心无愧就好!
赋税寺卿亦或者赋税寺少卿的位置,陈拓势在必得。
“便看过几日,那位皇长子准备如何巧遇我了。”
府中
陈彼看着绢帛之上所记载的内容,眼前浮现出无可奈何之色。
这一代陈氏的弟子中,十分出色的也只有陈拓、陈辟、陈秋、陈樊、陈敦五个人。
陈辟、陈秋两人年岁尚且还小,如今只有十来岁的样子。
能够顶上去的也就只有陈拓、陈樊、陈敦三个人了,而三个人当中,陈樊沉醉于山水之中,前月来信说自己已经到了黄山之巅,在黄山之巅发现了一座类似于莲华的山峰。
攀登山峰之后,心有所感,留下莲花赋一篇。
他还说自己要整理天下景色、地质而成书“游记”,日后每个月只会来一封信,若是哪一个月没有信件从不知何地的地方寄过来,便让陈氏的人等一等。
若是连续半年都未曾有书信寄出,便按照最开始失去书信的那一个月为他陈樊的祭日。
纵情山水。
而陈敦则是更加靠不住。
想起陈敦,陈彼就按住了自己的额头,免得额头上的青筋突出,有失风度。
陈敦论辈分与他是一辈的,但年龄上却比陈彼年长了八岁左右。
但.虽然陈敦较为年长,但他的性格却十分的“幼稚”甚至是朴实。
陈敦为当年陈野先祖第二子的后代,他在成年之后入拙身楼中,看遍了诸子先贤却没有学习陈氏家传,甚至没有选择儒家、道家中的任何一个流派学习。
他爱上了墨家。
是的。
那个在秦末汉初已经消失了的墨家。
而后,陈敦为了寻找墨家的踪迹,踏遍了山河,如今陈樊能够较为轻松的游历天下,便是因为当初陈敦已经走过了一半的土地,留下了一些记载。
五年。
陈敦消失了五年。
等到他和陈居入长安城的时候,陈敦方才从外归来,这个时候的陈敦变得较为“沉稳”了,他告诉陈居、陈彼,自己已经拜入了墨家之中,墨家如今只有大猫小猫两三只。
他钻研当年墨子留下来的“机关术”有成,被墨家那几个弟子拜为“矩子”。
墨家矩子,听起来很威风,但现在的墨家不过尔尔,矩子能有什么用处?没什么用处。
“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