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少青再次沉默。
他想要用诡辩的道理来质询、利用陈氏,却反而被陈氏的人用诡辩论给利用、质询到了。
最恐怖的是,陈氏的“诡辩”即便是孔少青自己听着都觉着十分有道理,就更遑论是其他人了。
他长叹一口气:“陈相说得对,这的确是孔某的问题了,不该在不了解事情真实情况的时候,就出面质询。”
“下官知罪。”
孔少青长长的鞠了一躬,弯着腰,腰肢随着他内心的骄傲一同崩塌下来。
陈彼微微一拂袖子,眼眸没有看孔少青,只是淡淡的说道:“孔博士既然知道错了,那陈某也不再多说了。”
他回到自己原本的位置上坐了下去。
继而轻声道:“陈某虽然不愿意掺和进这些争端当中去,但若是诸位想要将陈某拉下水来,陈某也不介意与诸位论一论论一论事情的原委。”
“咳咳”
台上的天子轻咳一声,就连吕后也是看着萧何等人使了个眼色。
在这个时候、在陈氏发出了警告之后,他们就都不愿意将陈氏拉扯到自己的阵营了,毕竟若是陈氏真的想要“论一论”的话,他们两方都经不起。
还不如继续让陈氏坐在高台上去窥测这些事情呢。
漫长的讨论之后,在一部分的人的沉默下(指陈氏以及陈氏的诸多门生),在一部分人的坚持之下(特指天子),在另外一部分人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威胁之下,关于诸王的审判终于结束了。
德仁四年,秋。
天子诏令。
经朝堂议诸辅国之臣的讨论,谋逆诸王罪不可恕,剥夺王位,幽居长安城,终生不得过。
而诸王封国则是裁撤一半。
具体是什么样子的一半呢?这个由朝堂上的诸多臣子们讨论之后,决定将一部分富裕的地方给收归朝廷管辖,设立郡县之地。
政治,是妥协的艺术。
这个结果是朝堂上天子、太后、以及诸公等人各自妥协之后的产物。
而就是这“被裁撤的一部分富裕之地”到底是裁撤什么地方的讨论,却耗费了朝堂整整两个月的时间。
天子想要给这些封国留上一些富裕之地,而朝堂诸公则是不愿意。
这个时候,就连周勃都没有继续站在天子身边了。
因为这些富裕的地方若是能够划归郡县,则他们的家中子弟也好、族人也好,便可以占据这个空缺,前去成为县令亦或者郡守,从而为家族牟利。
政治在是妥协艺术的同时,它同样也是一种“利益”术。
人们为了利益可以做出各自的事情,较之前更为癫狂。
当然
这个所谓的诸公中,并不包括陈彼。
对于陈彼或者说对于陈氏来说,这些都已经是不再重要的事情了。
陈氏毕竟是有完整封地的人,在封地当中他们甚至可以说就是“官渡王”,或者说不用加“甚至”两个字也是一样。
他们就是官渡王!
有爵位的官渡王!
德仁四年秋九月,终于站在德仁四年第一场大雪落下的同时,朝堂上的诸多臣子与天子争吵出来了一个合适的结果。
削六成的最富裕之地,剩下的四成富裕之地则是以“小富”之地为代替。
在这些地方设立郡县之后,一轮全新的争夺便开始了。
关于这些地方郡守的争夺、县令的争夺,最后还是陈彼以及萧何拿出了一个完善的办法,对于这些地方的郡守、县令任命,经过考核之后再放过去。
至于如何考核,共分为两次,第一次由国子监以及咸阳学宫中的博士、山长们共同出题,之后的第二轮么?那便是一个个的和朝堂上的这几位大佬聊一聊了。
在春秋战国时期,考核都是与君王当面聊一聊,可在秦汉时期,尤其是如今的大汉,考核制度已经初步形成。
当这一次战争的利益终于被瓜分完毕了的时候,已经到了德仁四年的冬天了。
大雪覆盖了一切,将所有的东西都给沉浸在洁白的雪花之下。
长乐宫
天子刘盈脸上带着踌躇之色,他心中在纠结一个问题,那是当年他的父亲交给他的一封诏书。
对于目前的他来说,这个诏书如同是一场及时雨一样的落下,可是他却在思考用了之后对于朝廷会有什么样子的影响,又会让他的母亲多么的愤怒.
他长长的叹了口气,终于还是下定了决心。
一方面是因为他不知道高皇帝是否留下了其他的后手来保证那诏书的问世,另外一方面则是因为他逐渐的感受到了成为天子之后的压力。
刘盈想要甩掉这种压力。
于是,他只得开始想办法了。
他第一个想到的人便是陈彼,因为这种事情对于陈氏来说,应当是必须要做的。
“召陈相来见!”
长安城外
一位身上风尘仆仆的年轻人站在长安城的城门口,看着那远处巍峨耸立、无法遮挡住的长安城,内心不由得赞叹。
这便是长安城么?
他随意的打了个哈欠,看起来倒是有几分潇洒不羁的样子了。
这便是陈樊,一个与诸多陈氏子弟都不同的陈氏子。
他伸了个懒腰,而后懒散的一步踏进了这名利场当中。
长乐宫
刘盈面对着陈彼正在一本正经的说着什么,大殿之内的蜡烛忽闪忽灭,像是一缕烟火一样飞上半空。
周围的墙壁上倒影着他们两个的面容,两个人的面容中都带着些许的凝重。
刘盈将手中的东西放在书案上,交给了陈彼,而后脸上带着松了口气的神色,这个东西在他的手中,实在是如同一个定时炸弹一样。
他叹了口气:“今日能够将这诏书交给您,朕也算是彻底的放心了。”
“以陈氏的德行,决计不会违背当年高皇帝留下的遗诏。”
在刘盈看来,陈氏违背遗诏的确是不可能的事情,当然,一方面是因为刘盈信任陈氏的德行,另外一方面则是因为这诏书中的内容是对陈氏有利的,对天下也有利的。
对所有人都是有利的。
这样的一封诏书,陈氏为什么会拒绝?有什么理由拒绝?
陈彼幽幽的长长的叹了口气,当年陈氏与高皇帝所谈论的事情,看来高皇帝还是记在了心里啊,所以才会给刘盈留下来这么一封古怪的遗诏。
他摇了摇头,将诏书收在袖子中。
他看着刘盈温声问道:“那么陛下,您为何会将这诏书交出来呢?”
刘盈神色不变;“我想,这个问题陈相不必询问也能知道吧?”
德仁五年,春。
天子诏令。
天子思念王弟刘恒,所以召代王入长安城。
这一封诏书,如同旱地惊雷。
炸醒了长安城。
第264章 天子
天子为何在这个时候诏令代王入长安城?
有什么阴谋?
不只是天下人这么想,就连代王宫中的薄姬夫人都在这么想。
天子想要杀死最后的一个威胁?
许多人猜测、其中就包括薄姬夫人,她就在猜测一件事情,将诸王囚禁在长安城中,将诸侯王的封地削减这种事情明显是对天子有好处的,那么,之前所传出的天子仁德想要释放诸王的事情是真是假?
这件事情会不会从头到尾都是天子的阴谋?
这并非是不可能的事情。
代王宫
薄姬夫人、如今的王太后看着代王的脸颊,眼神中带着悲痛之色:“没有想到,你我母子二人就算是躲到了这种地方,也没有办法将事情彻底避免。”
她不由得叹了口气。
“走吧,回长安城。”
至于反抗?不回长安?
那便是违抗圣旨,违抗天子的意思,先前诸王的下场历历在目,甚至那大地之上哀鸣的尸体尚且未曾完全腐烂,谁敢在这个时候直接违抗天子的命令?
若是那般做了,便是真正的死路一条,且让天子有了名正言顺的理由来攻打代国。
总结下来,回长安城,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毕竟代王乃是陈氏的弟子,若是陈氏出手相助,有这个威胁在,天子不一定会非要囚禁代王,或许能够让代王回到封地当中。
若是不回长安城,那便是真正的死路一条,或许到时候就连陈氏都不会再帮助代王了。
代王看着自己母亲脸上的哀愁,几经犹豫终究还是没有将内心隐藏的那秘密说出来,他叹了口气,望着远处长安城的方向,口中低声喃喃自语道:“这不应该啊。”
当初与父皇以及皇兄的约定,应当是在高皇帝离世三年之后,而不应该是在这个时候。
如今方才一年多不到两年的时间!
这其中定然是出现了一些差错,可刘恒却想不到其中到底会出现什么问题。
“回吧。”
“回长安!”
这大汉的风云便汇聚在长安城中,但凡想要成就一番丰功伟业的人,就必须是要前往长安城!
不前往长安城,便终究只是一颗细微的尘埃罢了。
镇国王府邸
陈居轻咳两声,脸上的神情中带着些许的疲惫,他整个人看起来十分衰弱。
他乃是前朝时期的人,若是仔细论的话,他是始皇帝年间的人了。
始皇帝尚且未曾一统天下的时候,他便已经出生,到了始皇帝三年,他已经六岁了。
始皇帝在位十六年、后二世皇帝在位又是近十年、三世皇帝四世皇帝在位两年,五世皇帝在位八年,高皇帝在位也有八年时间,如今的这位陛下在位也有五年之久。
他已经五十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