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周勃的质询,陈平只是微微一笑,他没有说话,更有分量的人站了出来。
大汉前左相、如今的御史大夫曹参站了出来。
他看着周勃神色更加漠然:“你我都知道,此乃诡辩之论,但既然绛侯说出了此等言论,那么我等便不再争辩这是不是诡辩了。”
“我只问绛侯一句话。”
“昔年的惠文王当时是太子、更是王储,因此当初的汉王才会提出“以发代首”的言论,因为惠文王不仅仅是王子,更是一国之本。”
“而如今大汉的国本是谁?是陛下。”
“大汉的太子是谁?”
“陛下尚且未曾有子嗣,所以下一代的国本根本无从谈起。”
“诸王乃是逆贼,怎么配成为国本呢?”
曹参的脸上带着嘲讽:“就算绛侯想要说,古时候先贤有兄终弟及这一说,可如今天子尚且年幼,怎么可能没有子嗣?就算天下真的未曾有子嗣,高皇帝的血脉尚有代王在世!”
“代王不仅为高皇帝血脉,更是难得一见的仁德之人。”
“难道还比不上这个逆贼么?”
他的声音中带着些许冷色:“还是说绛侯觉着,在那几个逆贼当中有人可以称之为国本?”
“亦或者说您是对当今天子有什么不满?”
周勃站在那里,神色更加阴沉。
而这个时候,刘盈眼见局势不妙,当即笑着说道:“曹卿何出此言呢?”
“绛侯不过是这么一说罢了,不必将此事说的这么大。”
“绛侯定然没有这样的意思。”
这话里面有说曹参大题小做的意思,带着了些埋怨。
从刘盈的称呼中就能够看出来远近了,毕竟他称呼曹参为“曹卿”,而称呼周勃为“绛侯”。
曹参转过身子,看着刘盈轻声道:“臣不过是用绛侯的言论对绛侯罢了,也并没有说绛侯有谋逆之心的意思。”
他的神色更加淡然,像是不在乎这些一样。
“臣为御史,本就有纠正、弹劾百官言论之责,此乃臣分内之事。”
曹参的话也同样很简单,这是我职权之内的事情,陛下就不要干涉了。
他转移话题开口道:“陛下,此事不说,继续说之前的事情吧。”
“诸王谋逆,罪责当诛。”
“如今太尉陈得率兵在外,只要陛下有旨,三个月之内,可以将罪逆之国破灭,继而将这几国划归我中央之领域。”
“请陛下早做决断。”
曹参的身后,不少臣子再次跟风附和道:“请陛下早作决断!”
收回这些封国对于大汉来说绝对是一件好事,这是加强集权最好的路,如今也是最好的时机。
若是换做日后的文帝、景帝、甚至是武帝,只怕诸王谋逆的那一刻,他们就想好了如何给诸王降下罪名,然后收回这些封国以及权利了。
只是很可惜,如今坐在皇位上的并不是文帝、景帝、武帝,而是刘盈。
刘盈的神色阴沉,他微微的瞥了一眼站在前方的一个人。
那人站了出来。
他站出来的时候,朝堂上一部分变了脸色。
孔家,孔少青。
孔少青神色不变,他看着曹参轻声道:“我想曹御史忽略了一件事情。”
他的脸颊上带着笑容,看起来十分的自信:“诸王谋逆的原因是什么呢?”
“若诸王谋逆只是单纯的谋逆,我们自然可以将此事按照律法去处理。”
“可是如今诸王谋逆的原因却是为了清君侧。”
孔少青看了一眼那坐在朝堂上的、刘盈后方的人,声音中带着严肃与认真。
他轻声道:“当年高皇帝曾有遗诏,后宫不得干政。”
“若后宫有干政者,镇国王及陈相可寻大将军韩信,请大将军诛杀此贼。”
孔少青垂下眼眸,低声说道:“这个消息传出去的时候,镇国王及陈相没有什么反应,哪怕后来有了动作,也是之后的事情了。”
他找到了这个时间差,以此为反攻的理由。
“诸王并不知道镇国王已经将此事解决,他们只是在悲痛之下,为了维护刘氏王朝的尊严,所以启禀清君侧罢了。”
“此乃当初高皇帝的誓言盟约。”
“非刘氏与陈氏称王者,天下共诛之!”
第263章 翻手为云
孔少青抬起眼眸,扫视着站在大殿中的萧何、曹参、陈平等人,继而将目光看向了端坐在那高台之上的吕雉,最后他的目光落在了陈彼的身上。
哪怕今日陈彼说了,他来不过是旁听而已,并不会参与其中,孔少青也想要“利用”一把陈彼。
这种强迫陈氏中某个人不得不为自己做事情的感觉,实在是很美妙。
美妙到这件事情尚且未曾发生,孔少青就已经十分得意以及猖獗了,他的身体都在颤栗。
“陈相。”
他轻声开口问道:“敢问陈相,诸王所举可有什么错谬之处么?”
“昔年陈氏不一样清君侧,以臣子之身强迫皇帝处罚奸佞之臣么?难道这些事情,陈氏做得,其他人做不得?”
陈彼微微抬起眼眸,眉宇中的神色里面带着几分嘲讽。
他只是轻声笑着,继而看向了孔少青说道:“一开始,本相是不准备插手这件事情的。”
“但是孔博士以陈氏曾经的举动来佐证今日诸王之乱中诸多谋逆的正统性,这着实是让陈彼觉着可笑。”
陈彼站了起身子来,一双漆黑的眸子凝视着孔少青的眼睛,他的脸颊上带着冷酷的嘲讽。
“陈某有三问,不知孔博士可否回答?”
这个时候,面对陈彼全力气场的孔少青只觉着压力巨大,他的背后甚至开始流淌出汗水了,若是说之前的战栗是因为他在激动能够逼迫陈氏的人被迫做什么、被迫支持他的话,那么如今的颤栗便是害怕。
真正的害怕。
他觉着陈彼甚至会随时抽出腰间长剑,将他枭首于此地一样。
陈氏敢在皇帝的面前做出这样的事情么?
这似乎是一个不必思考就能够回答出来的问题,陈氏敢。
因为在四世皇帝元年的时候,陈氏曾经持剑入宫,将当时的中车府令、甚至即将跨越内廷与外廷之间差别,正式成为九卿之一的四世皇帝心腹“赵高”诛杀在大殿之内。
而且,就在四世皇帝的面前。
杀完人之后,当时的秦国丞相只是将自己头顶的冠冕拿下,辞官后便回家了。
四世皇帝别说是追究了,连下旨对斥责陈氏的胆子都没有。
所以陈氏是真的敢做出来这样事情的。
毕竟他只是孔家区区一个嫡子而已,在世代为官的陈氏族人眼睛中,只怕他比一只蝼蚁强不了太多。
孔少青强行撑住自己心中那口气,看着面前的陈彼,恭敬而又谦逊的问道:“不知陈相想要询问在下什么?在下定然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陈彼看着孔少青,背着双手站在那里。
“本相第一问:昔年陈氏诛杀赵高、甚至是你未曾提起来的诛杀赵太后、芈太后,都是因为当初的这三位祸及天下,已经对天下造成了深重的苦难。”
“对赵高,是因为赵高蛊惑四世皇帝,令其征调徭役及民役,且其的的确确是触犯了秦律,所以陈氏才诛杀的赵高。”
陈彼站在那里侃侃而谈:“至于诛杀赵太后,事情则是更加简单。”
“赵太后以下犯上、触犯秦律的同时,还扶持等势力,意图颠覆大秦。”
“此乃死罪。”
“昔日,先祖乃是辅国之臣,所以诛杀赵太后乃是当初秦高祖皇帝留下来的遗诏之令。”
“至于芈太后,则是无稽之谈,芈太后乃是油尽灯枯而死,与陈氏何干?”
他目光垂向孔少青,脸上的神色平和:“敢问孔博士。”
“你说诸王乃是为了清君侧,那么敢问他们口中的奸佞吕氏可做出了什么影响到天下的事情?可曾霍乱超纲?或者说,可曾有违背汉法的行为?”
孔少青额头冒汗,他摇头。
陈彼垂着眼眸只是继续问道:“那么,请问孔博士。”
“诸王可是先皇留下来的辅国之人?”
孔少青摇头。
陈彼再次看着孔少青询问道:“那我便有问题再次询问孔博士了,敢问孔博士,你出自孔家,乃为儒家之首。自然对儒学是有研究的,请问儒家讲究的“礼”中,可有母无错,而子伐母的这一说?”
孔少青再次哑口无言,他站在那里,脸上充斥着无可奈何的憋屈。
即便这时候他想要强行按捺住自己的良心,开口说一句“有”,也无济于事。
甚至会对儒家造成一些巨大的负面影响。
天下人都会怀疑起来儒家,儒家的名声就真的臭了。
更何况.
大汉以仁义孝治天下!
满朝文武,甚至包括陈氏在内,谁敢对孝字提出质疑?
提出来质疑的一瞬间,就会被天下人的质疑给淹没。
陈彼看着孔少青的神色,脸上的表情更加玩味了:“孔博士不回答我,那么难道儒家当真是有这样的礼数?”
这是要将一顶帽子扣在儒家的身上了。
孔少青怎么能够允许有这样的事情发生?
当即便连忙开口道:“自然是没有的。”
陈彼望向孔少青,继续问道:“既然没有,那么诸叛逆为何在吕后无有过错的时候,打着清君侧的名义来诛杀吕氏?”
“吕后无错、吕氏无错。”
“天子更是无错。”
他垂着眼眸。
“吕后乃为先皇元妻,其余诸多夫人说到底不过是妾室罢了。”
“不管如何,吕后都是他们的母亲,名正言顺的母亲。”
“还是说,儒家不认可嫡妻乃为其余诸子的母亲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