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世家:从商鞅变法开始崛起 第216节

  陈居笑着说道:“的确没有想到。”

  他微微摇头:“但我看到如今的你,能够坚信,你的选择是正确的。”

  子婴低声问道:“先生觉着我能够再次带领大秦而一统天下么?”

  陈居有些沉默,他避开了这个问题,只是说道:“能否一统天下又能如何呢?难道我说不能,陛下便会再次退回上党了么?”

  子婴轻笑一声:“当然不。”

  他的神色坚定:“我要给大秦一个体面的结局,将军最好的死亡方式是死在战场上,而大秦的覆灭也一定要轰轰烈烈。”

  “哪怕粉身碎骨,也是如此。”

  “我便是大秦最后一个祭品!”

  陈居将手中的茶杯放在子婴的手中:“陛下的决断我不知是对是错,但我陈氏祖训“仰无愧于天,俯不愧于地、问心无愧于己”,这句话今日我同样送给陛下。”

  “愿陛下能够一往无前。”

  子婴将杯中茶水一饮而尽,抚掌而笑:“那就承先生吉言!”

  待到子婴离去之后,陈居坐在那茶室中,望着远处的方向轻轻的叹着气。

  “陈氏或许不能够救秦,但却应当救一救这天下了。”

  四世皇帝元年的最后一日,秦国的国人们听到了迄今为止最好的消息。

  蒙恬将军找到了公子子婴,并且子婴公子愿意回到咸阳城。

  五世皇帝慨然而登!

  改元为“武烈”。

  武烈元年,五世皇帝子婴登基,而号令天下,秦国范围内的郡守以及一部分楚地的郡守全然听从,秦国再次汇聚在了一起。

  老秦人们此时并没有完全的放弃秦国,他们依旧愿意为秦国而死。

  当子婴宣布征兵的时候,不少昔日已经回到家中的士卒们再次驾车而来,他们重新回到了自己热爱的军伍之中,与昔日和自己并肩作战的兄弟们再次并肩作战!

  赳赳老秦,共赴国难!

  这便是大秦!这便是老秦人!这便是秦国士卒!

  一时之间,那慷慨激昂的高歌声再次回荡在这一片大地上,听到这歌声的六国余孽再次感觉到了被秦国所支配的恐惧。

  赳赳老秦,共赴国难!赳赳老秦,复我河山!

  血不流干,死不休战!

  西有大秦,如日方升,百年国恨,沧桑难平!

  天下纷扰,何得康宁!秦有锐士,谁与争锋!

  武烈元年夏七月,五世皇帝子婴站在高台上发动了对故赵余孽的进攻!

  昔日横扫天下无敌手的秦国士卒们再一次以无敌之势粉碎了故赵余孽,邯郸城再一次臣服在了秦国的铁骑之下。

  而这一次,五世皇帝子婴没有给邯郸郡守任何的机会。

  屠杀!

  五世皇帝子婴以慷慨激昂而又充斥着血腥的杀气,让此时还剩下的九个势力感到恐惧,这便是大秦么?

  即便是没有陈氏的大秦,也如此的强大而又不可抵挡么?

  章台宫中

  子婴神色慨然的笑着,他看着面前的奏疏,脸上的神色平和无比。

  相较于天下其他人的恐惧,子婴自家人知道自家的情况。

  秦国的士卒的确是依旧横扫天下,也的确是勇猛无双,无人能挡,但那是因为这些士卒当年便已经征战了一回天下。

  都是一些老卒了,怎么可能不勇猛呢?

  那些人在害怕秦国士卒的同时,他们忘记了、也不敢去查探秦国士卒的消息,所以才忽略了这一点。

  如果用玄幻一点的语言来形容此时的秦国,那就是“燃烧精血奋力最后一搏”,如果用常规一点的言语来形容如今的大秦,那便是“回光返照”。

  大秦这个国家,跳过了中年这个阶段,直接来到了垂垂老矣的暮年。

  它就像是一个手持长剑站在夕阳的余晖下,看着远处想要扑上来吃掉自己尸体的秃鹫,愤怒的大吼着:“老子跟们拼了!”

  “杀一个不亏,杀两个血赚!”

  一身血腥气,但却站的笔直。

  子婴幽幽的叹了口气,大殿外的脚步声响起,刘邦缓缓走了进来,神色恭敬而又带着些臣服。

  他是佩服这位年轻帝王的。

  回来不过是三个月,便以自己的才学压服了满朝文武,并且让天下朝着他想的方向去前行,这难道还不足以让刘邦敬佩么?

  只是刘邦的脸上带着些许的迷惑,他不知道此时的子婴喊自己过来做什么。

  难道是有什么要紧事情么?

  他走到大殿之内,看向子婴,低头轻声道:“陛下,不知您唤我前来有何要事?”

  PS:这才是我给大秦写的结局,真正的结局。哪怕要死,也要站着死!也要轰轰烈烈的死!子婴的谥号已定,秦武烈帝!

第232章 可愿争天下【求订阅】

  子婴放下手中的奏疏,而后微微一指,让刘邦坐在他的对面。

  两人对立而坐,子婴的脸颊上挂着笑意以及从容:“今日唤沛公前来,当然是有一件要紧的事情。”

  子婴展开桌子上的堪舆图,而后问道:“沛公觉着如今天下局势如何?”

  刘邦没有丝毫犹豫,只是开口道:“自然是我大秦横扫无敌,可再次一统天下!”

  子婴却只是看着刘邦,眼睛中充斥着趣味之色,他只是淡淡的说道:“沛公当真是这般的觉着的么?”

  他嘴角勾勒出一个嘲讽的弧度。

  而刘邦则是有些心虚,他看着子婴,难道这位年少的帝王知道了什么?看出来了什么?

  他将自己心中的心绪全数挥去,笑着问道:“当然了。”

  “陛下是怀疑臣有二心么?”

  刘邦的脸上一脸的委屈:“是谁在陛下的面前诉说了臣的坏话么?所以才让陛下怀疑了臣?”

  子婴看着颇为委屈的刘邦摇了摇头:“刘卿不必多思,朕并没有那个意思。”

  他闭上眼睛,身体微微往后倾斜:“朕只是想要给刘卿一个选择。”

  子婴低声道:“沛县之郡缺了一个郡守,不知道刘卿愿意前去否?”

  刘邦心里一顿,问自己是否愿意做一地的郡守?

  这是什么意思?

  他看向子婴,还未曾开口说话的时候,就看到了子婴眸子中的那一抹认真之色,也因此将自己准备脱口而出的话收敛了起来。

  刘邦低声沉吟着。

  这或许.并不是子婴的试探,而是真心实意的呢?

  若是自己错过这一次机会的话,自己还会有别的机会么?

  看着陷入沉思的刘邦,子婴并没有说什么,只是一边低着头处理手中的奏疏,一边说道:“刘卿也不必着急回答我,我给刘卿一月的时间思虑。”

  “一个月之后,刘卿给我答复便可。”

  刘邦微微点头低声应诺,而后站了起来准备告退,在告退之前,他转过身子看了一眼那伏在岸边的子婴。

  子婴神色依旧平缓,看不出什么。

  无尽的烛火之中,那恢弘的大殿里,子婴只是默默的低着头处理手中的政务。

  大秦风雨飘摇,如今要处理的事务比以往安定的时候多了近乎一倍,当然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在了刘邦的身影消失在这大殿的时候,子婴方才是抬起了头,他看向刘邦离去的背影,低声的喃喃自语:“刘卿啊,你是否有争夺天下的心思呢?”

  子婴不确定这一点,但是他并不介意争夺天下的人再多一些。

  秦国已经注定失去了天命,但他的手中依旧握着一把天下人都恐惧的屠刀,子婴想要用这把屠刀最后为这天下的黔首做一些什么。

  比如

  选择出来一位适合这天下黔首万民的仁和之君。

  比如

  为他身后这个高高在上的位置选择出来一位新的主人。

  帝国的崩塌,便在顷刻之间了。

  沛公府

  刘邦坐在月下,低着头望向自己面前的桌子,他的眼前好似浮现出了无数的选项。

  子婴给出的两个选项实在是太直接明了了,简单直接到刘邦都怀疑自己的判断是否出错了。

  可事实却正是如此。

  沛县之郡的郡守.

  沛县在何处?并不在函谷关之内,而在中原交界之处,此地乃是诸华诸夏的心脏之地。

  而如今也并不在秦国的手中,所以谈不上什么缺了一位郡守。

  更何况,如今天下的郡守各自心中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想法,难道子婴这位帝王还不清楚么?所有的郡守都像是一一只只盘旋在高空中的秃鹫,他们只想要将地上的尸体蚕食而壮大自己。

  那么,子婴想要表达的意思就很简单了。

  他在告诉刘邦,若是刘邦有争夺天下的心思,那么他便是会任命刘邦为沛县之郡的郡守,从而让他有争夺天下的这一分底气。

  若是刘邦没有争夺天下的心思,那么便继续留在大秦之中。

  “踏踏踏”

  脚步声响起,吕雉为刘邦端来了茶水,她将茶杯与点心放在刘邦的面前,低声问道:“良人在思虑什么?”

  刘邦从恍惚之中回过神来,看着走来的吕雉幽幽的叹了口气,低声说道:“今日陛下可是给我出了一个难题啊。”

  遂而将今日子婴唤他入宫后给出的选择说了出来,他平静的诉说,一边望着头顶的月光。

  手中的杯子中倒映着那天穹之上的月影。

  吕雉听完了刘邦的诉说之后,只问了一个关键的问题,她看着刘邦的眼眸,低声道:“昔日父亲卜卦而得出良人身上有天地龙气之说,日后定然显贵。”

  “又有紫气横贯三万里,贵客将临之卦象,所以才将我嫁给了良人。”

  她温柔的将耳边的长发挽到了耳后,手握住了刘邦的手。

  “良人,那么您的心中有没有想要一统天下的野望呢?您的心中是否有这样的野心呢?”

  吕雉的眸子中神色与她的声音一样的温柔似水:“若是您的心中有想要争夺那个位置的想法,那么便应下了陛下的这个郡守之位,前往沛县,准备与衮衮诸公争夺天下。”

  “若是您没有此等宏伟的大丈夫之念,那么便留在朝堂之中。”

首节上一节216/55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