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世家:从商鞅变法开始崛起 第209节

  从他派遣黑冰台之人迅速去请陈居的时候,他就一直睁着眼睛,留下信任的人,让太医令吊着他的性命,以黑冰台的人搜罗咸阳宫,再次清洗这内宫。

  可事实证明,他的父亲对宫中的清洗已然足够干净,所以他没有查到任何的人。

  他的中风仅仅是因为他真的太过于狂放了。

  当然,这也可以理解。

  一个半大的少年猛然之间手握大权,并且身边无人约束,所有人都是讨好他的,谄媚他的,唯一能够制衡他的陈居还离开了咸阳城回到了官渡,他怎么可能不暴露出少年人的本性呢?

  这一点不怪陈居。

  因为赢文在之前表现得太正常,太聪慧,太好了,除非开了上帝视角的人,否则怎么可能有人能够知道这位皇帝在离开了约束之后会变成这样?

  就如同没有人能够知道唐玄宗后来会变成那样昏庸一样。

  赢文的声音结巴,仿佛用尽了全身的力气:“陈公.”

  他仿佛在这个时候,变成了一个真正的“皇帝”,赢文的声音哽咽无力:“秦托于您!”

  简简单单的六个字,让赢文的力气全然用尽,他无力的瘫软在床榻之上,此时胸膛起伏不断,眼神却看了一眼站在一旁的黑冰台令顿若。

  顿若从一旁的暗格之中拿出一道绢帛。

  赢文虽然在这半年里面沉溺于享乐,但这并不意味着他是个笨蛋,他和他的父皇一样,早早的就在健康的时候写下了一道旨意。

  以此预防万一。

  顿若拿着那绢帛,看着陈居宣告着。

  “奉三世皇帝之诏曰:进安国君、右丞相陈居为安国公,加封太尉、太傅,掌一切军国大权,凡忤逆者,皆为赢姓之敌!责令安国公陈居择选皇室子弟,以继大统。安国公之选,则为朕之选,安国公之意,则为朕之意。”

  “若有违,斩!”

  “另,追封安国公陈居之父陈正为安国公。”

  之后,又拿出另外一道旨意。

  “奉三世皇帝之诏曰:免御史大夫冯劫之位。”

  那绢帛之上已然加盖了“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的传国玉玺之印,此乃无可质疑的三世皇帝之诏。

  陈居接过那沉重的旨意,眼睛中充斥着动然。

  加封太尉、太傅、进安国公.

  他本身还是丞相。

  三师三公的位置他一个独占了三个!

  丞相为百官之首,太尉为百兵之首!此诏一出,只要陈氏有一点点的忤逆心思,改朝换代就在今朝!

  更何况

  另外一个勉强能够制衡陈居的“御史大夫”被罢免了!而太师和太保则是暂时空置。

  三师三公这站在秦国朝堂顶峰的职位,此时只剩下了一个陈居。

  这是何等的信任?

  陈居闭上眼睛,再次睁开眼睛的时候,脸上带着些许的坚定。

  而身旁的一位内侍则在接到了皇帝的示意之后走到了他的身旁,低声说道:“陈公,陛下之意是,若您发现秦不可救,可抽身而退。”

  “只是请您勿要忘记了当年陈氏与昭襄王的约定,保全赢姓嫡系血脉!”

  陈居心头一惊,他看向躺在床榻上的赢文,赢文同样点头。

  这一次点头彻底耗尽了他的气力,他无力的闭上了眼睛。

  三世皇帝赢文,崩于武和二年。

  武和二年,冬。

  在这个沉默的冬天,秦国陷入了短暂的危机。

  三世皇帝驾崩了,而三世皇帝因为过于年幼并没有留下子嗣,二世皇帝的子嗣则尚且还在襁褓之中。

  如今之计,唯有让当年始皇帝陛下的子嗣成为皇帝。

  这是最好的选择。

  虽然秦皇室中其余宗族还有适合的人,但那些人的身份不够,不能够得到天下人的认可。

  若是始皇帝没有子嗣留存尚且也就罢了。

  可始皇帝的两个子嗣还在,怎么可能轮得到皇室的宗族其他人呢?

  于是,一个选择题落在了朝臣们的头顶。

  选择将闾还是选择胡亥?

  这似乎并不是一个很困难的选择。

  但命运的捉弄似乎没有到此为止,秦公子将闾此时并不在咸阳城。

  他外出游历了。

  在扶苏成为了皇帝之后,并且坚定的施行郡县制的时候,人们就不再将多余的注意力放在其他的公子身上,也正是因此将闾只是上了一道密疏给扶苏,之后便离开了咸阳城。

  迄今已经有近两年了。

  章台宫

  暂时坐在这掌握权力大殿中的陈居则是看着面前的顿若:“你说联系不上将闾公子了?”

  顿若点头,脸上也是带着十分难看的神色:“自陛下重病,令我前去请陈相的时候,我就奉了陛下之令联系将闾公子,但不知为何一直联系不上将闾公子。”

  陈居眯着眼睛,冷声说道:“将闾公子是否还安全?”

  

  顿若微微点头:“这一点能够保证,若将闾公子出事了,在公子身边的黑冰台会即刻用尽一切办法让我们知道,哪怕是临死之前也会留下信号。”

  “我们如今所查探到的信号当中,都表明公子将闾依旧活着,只是暂时联络不上。”

  黑冰台的人有独特的联络方式,他们查到了将闾最后的痕迹以及黑冰台之人留下的信号,这代表着公子将闾无事,至少在十天之前无事。

  陈居按了按额头。

  问题大了。

  唯二能够继承皇位的公子有一位不在咸阳城,难道秦国这一艘大船要一直等待将闾么?

  这显然是不现实的。

  没有人能够承担的起来这样子做的后果。

  哪怕是陈氏也是一样。

  顿若的声音中带着些许小心:“陈相,我们该如何做?”

  “朝堂以及众多臣子、皇室宗族那边都在催促。”

  他还有些话不敢说,拖延的这半个月时间,虽然天下间还没有什么流言,但是王公贵族之中已经开始流传,是陈氏想要取代赢姓成为天下之主,是陈氏想要做皇帝,所以才会一直拖延了。

  陈居闭上眼睛。

  事情到了这里,好像已经没有了转圜的余地了。

  他目前的选择似乎只有一个,那便是让胡亥登基,成为四世皇帝。

  天命让秦国连续出现了八位贤名的君主,也正是因为如此秦国才在六位君主的努力下一统天下,继而在后面两位贤名的君主手中使得秦国能够有资格“赌”一把。

  而如今,天下的继承人,秦国的继承人只有一个胡亥了。

  他睁开眼睛,眼神中充斥着锐利之色:“那便只能尊公子胡亥为四世皇帝了!”

  这是无可奈何之下的选择,也是最后被迫的选择。

  武和二年,腊月三十。

  三世皇帝赢文崩,传闻死于疾病,很好的照顾到了这位早夭皇帝的脸面。

  而次年,四世皇帝胡亥登基。

  这一年是公元前204年,比原本历史中的胡亥登基晚了五年,如今的天下比起原本轨迹中的天下依旧平和。

  公元前204年,秦四世皇帝胡亥登基,改元“怀仁”,是为怀仁元年,也称四世皇帝元年。

  后世中人承认这个年号的并不多,因为四世皇帝登基之后所做的事情让天下人都认为,他实在是配不上“怀仁”这个年号,所以一般来说只称呼为“四世皇帝年”。

  也正因为四世皇帝胡亥在位的时间比三世皇帝在位的时间还短,只有短短的一年,所以人们也就懒得再想什么称呼了。

  怀仁元年,刚登基的四世皇帝便下令撤销安国公陈居的右丞相之位,并且想要取消安国公陈居的封号以及陈氏的封地。

  但安国公的封号乃是先皇所加封,胡亥哪怕成为了皇帝也没有资格取消,并且朝廷内的压力太大了。

  大到连胡亥都没有能力、没有资格去取消陈居的位置以及爵位。

  也正是因此,胡亥才认识到了陈居的“统治力”。

  于是这位新的皇帝退而求其次,任命自己的老师“赵高”为太师,也就是皇帝的老师。

  最开始人们虽然反对一个宦官、一个阉人担任太师的位置,但是因为胡亥的坚持、加之太师这个位置没有什么实权,所以朝臣们也就同意了。

  而陈居呢?

  陈居没有反对,也没有认同,他好像再次回到了始皇帝时期的样子一样,好似不再管辖天下的事务,像是一尊泥塑的菩萨。

  怀仁元年,春三月。

  群臣议三世皇帝的谥号以及庙号,而这一次,当四世皇帝以及太师赵高想要给三世皇帝一个“恶谥”的时候,陈居站了出来。

  陈居只说了两句话,便决定了这一场朝会的结局。

  “我不同意。”

  “三世皇帝的谥号便为怀吧。”

  “怀者用之闵伤焉,用之无后者焉”

  这不算是一个好的谥号,但也绝对不算差,算是中等谥号中用于怀念、感伤的谥号。

  胡亥本欲说什么的,但看到陈居的眼神却一句话都不敢说了,甚至有些害怕了起来。

  而赵高也同样收敛旗鼓,他不敢说什么。

  陈正给他留下的阴影太大了。

  陈府

  陈居在收拾行囊,脸上的神色平静而又沉默。

  秦国的顷败已经是无可挽回的事情了,除非这个时候陈居能够取胡亥而代之,否则秦必定灭亡。

  在秦国这艘战船倾覆之前,陈居决定带着陈氏的人离开船只。

  这是他的决断。

  他很想改变面前的结局,但是他无能为力。

  陈氏不会与秦国共进退的,这或许是冷血,或许是精明,不管怎么说好,但陈氏绝对不会与秦国共进退,甚至绑在一起。

  能够与陈氏绑定的永远只有一个存在。

首节上一节209/55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