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蹙着眉头:“华夏大地太大了,这样子幅员辽阔的大地,您对于地方的掌控天然的就会被削弱,这种情况下再启用当地的“郡守”也好“县令”也罢,都会让他们天然的形成同盟。”
“或许.”
“或许会威胁到大秦的统治。”
陈仲不无可能的说道:“尤其是在大秦刚刚统一的现在,人们还没有形成习惯的现在。”
“想要让天下人,或者那些“士”“贵族”彻底的接受、成为秦国的贵族,那么至少需要五十年的时间。”
“再者五十年间,或许会经历一代、两代秦王,而世家之中也会更新迭代。”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士子、贵族身上就会被打上秦的标签。”
陈仲举了个例子;“就比如现如今这一代的赵地人,他们还记得自己的故国,但是下一代呢?下一代的赵地人一出生便是在“统一的秦国”生活,无论他们的先辈怎么描述,他们天然的跟赵国就没有什么牵绊。”
“这便是时间的魅力了。”
“若是使用郡县制,那么这五十年内就不能够有丝毫的动荡,也不能有任何的意外,若是有”
陈仲没有将话说完,但是他话里面的意思很明显了。
他幽幽的叹了口气说道:“你说的对。”
嬴政看向陈仲:“老师啊,我明白你的意思,你是想说,或许可以先使用分封制,然后在时间的推移中慢慢的推行郡县制度?”
陈仲点头:“是的。”
“或者说可以郡县、分封制两种制度结合,但”
嬴政微微一笑:“但同样的,结合出来的新制度在拥有郡县制度和分封制度优点的同时,会继承两种制度的缺点,并且会无限的放大,是么?”
陈仲点头。
嬴政背着手,站在那里,背影萧瑟。
过了片刻后他突然笑了一声:“老师,推行郡县制度吧。”
他转过身,眉目中已经隐隐约约的有了霸道的雏形,他轻声说道:“秦之一统的愿望已经完成,如今的秦国更是蒸蒸日上。”
“孤,不,朕想,朕身为第一个统一华夏大地的人,身为始皇帝,总要做些什么的。”
“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必然的事情,这一点从老师方才说,五十年后再以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来看,是对的。”
“若是此时朕不这样试一试,万一哪一天秦之覆灭,日后的君王还有胆量去尝试么?”
嬴政抚摸着身后的堪舆图,神色坚定而又霸气:“若秦因郡县制度而亡,那么便是秦之天命。”
他转过头,看向身后的陈仲:“陈氏与昭襄王的约定还在,秦国即便是覆灭了,也不会被后世之君赶尽杀绝,那么便让朕为华夏大地做一些事情吧。”
“这是秦应该做的。”
嬴政的脸上带着灿烂的笑意,这个时候的他身上散发着一股别样的魅力。
这是独属于千古一帝、始皇帝、祖龙的霸气。
“最起码,在朕活着的时候,即便天下有什么异动,那些贼子也不敢动弹。”
他开玩笑的说道:“希望朕能够活到五十年后,那样子的话,秦便不会有任何的意外了。”
陈仲看着嬴政,神情中带着敬仰和钦佩。
这便是他的弟子,这便是一统天下的始皇帝嬴政啊!
他的身体微微弯曲,带着些许坚定:“臣,谨遵陛下之令。”
秦王政十一年,春。
右相陈仲上书,言:秦王嬴政一统天下,横扫六合,此乃不世之功,当更王以赞之。
古之先贤莫能与之比,乃兼三皇之德、五帝之功,前所未有、前无古人之者,因此当号曰:“皇帝”。
又因始皇帝之德,无有前人孤寡之薄,而废“孤”“寡人”之称,称而为“朕”,乃废朕之民间所用。
群臣称之陛下。
秦王嬴政闻言谦逊言,自己不过是做了一些小小的举动而已,怎么能担当的起此等荣幸之称呢?
是故辞之。
月余。
左相吕不韦上书再请之,秦王嬴政依旧推辞。
后,秦王政十一年,夏。
咸阳城大雨,有玄鸟出岐山,而登五岳,天地之间多有祥瑞而出。
泰山之石滚落凡尘,村民发现这石头的时候,其上刻着“始皇帝嬴政”五个大字,因此觉着这是天命所归,将其以祥瑞的名义敬献给了始皇帝。
是故,以陈仲、吕不韦、陈赞为首,群臣再次上书请求。
这一次,秦王嬴政答应了。
秦王政十一年夏,秦王上皇帝尊号,秦王嬴政为始皇帝,又为高祖始皇帝,追封先父庄襄王为太祖皇帝,自称为“朕”,而群臣称之为陛下。
同年,始皇帝更元,由原本的“秦王政元年”为“始皇帝元年”。
自此,华夏大地上第一次出现了皇帝的称号。
陈府
王绾坐在陈仲的面前,脸上带着焦急的神色:“陈相,您怎么能够任由陛下胡闹呢?”
“难道您不知道郡县制度的弊端么?”
第203章 陈氏在行动【求订阅】
“若继续任由陛下这样下去,秦国历代先王的努力便会毁于一旦啊!”
王绾说这话是真心实意的并没有一点点的私心,他的功劳也不至于可以成为诸侯王,所以他是单纯的觉着分封制适合如今的大秦。
而陈仲听了王绾所说的话,无奈的叹了口气,将自己昨日与嬴政交谈的内容告诉了王绾。
他一边说着,一边观察着王绾的神色。
待到陈仲将昨日的事情说完,王绾坐在那里也沉默的低着头,声音中带着些许的无可奈何。
“原来陛下竟然是这么想的么?”
王绾叹了口气说道:“只是我依旧担心,其实王上大可以先施行分封制,而后再施行郡县制的不是么?”
陈仲看着王绾反问道:“可什么时候才是合适的时机呢?”
“我们预测在五十年后,历经两三代人之后,便会合适实行郡县制了,可这毕竟只是我们的猜测而已。”
“再者说了。”
陈仲沉吟了一下后,才轻声道:“五十年啊,你我能够活到那个时候么?”
“陛下.”
之后的话没有说完,但王绾猜到了后面的话是什么,那便是嬴政能够活到五十年后么?
迄今为止,历代秦王活的时间最长的是昭襄王。
可昭襄王也不过是执政了五十五载春秋,活到了七十多岁而已,如今的嬴政已经近三十岁了,执掌秦国已经十几年了。
能够坚持到那个时候么?
陈仲看着王绾说道:“你想一想,除却陛下这位统一了天下的始皇帝外,待到五十年后,下一位皇帝能够有这样的威严镇压天下么?”
“届时,天下分封诸国,若一个不小心,怕是重演当年邦周旧事。”
“且还是十分巨大的概率。”
陈仲指了指自己,又指了指外面说道:“就连我都不能够保证,若是陈氏真的称王了,那么日后哪一位陛下想要将诸国再次消灭的时候,陈氏之国会不会抵抗啊。”
“更何况别人呢?”
陈仲语重心长的说道:“更何况,若是到了那个时候,天下再起纷争,秦再一次覆灭诸侯国,那与如今的情形难道不还是一样的么?”
王绾听着陈仲的话语,脸上的神色更加沉默了。
这是一死局。
事实上,也正是如此。
汉朝在建立的时候,便是吸取了秦朝的教训,实行了“郡国制度”,也就是郡县制度以及分封制度并行的一种制度。
这是一种缝合怪。
他拥有两种制度优点的同时也拥有两种制度的缺点,这甚至成了日后汉朝覆灭的原因之一。
甚至就在汉朝初期,郡国制度也为汉朝带来了巨大的问题。
七王之乱是其一,甚至就在刘邦这位汉高祖时期,也多有翻盘的“王”。
一直到了后来,汉武帝施行了“推恩令”,这种无懈可击的阳谋算是克制郡国制度的一种有效措施,可即便如此,汉武帝之后也常有诸侯王反叛。
因为“郡国制度”一旦有了一个开端,那便不会有终止的那一天了。
我的父亲能够封国,难道我就不能给我的儿子封国了么?
哪一个皇帝能够忍得住呢?哪一个皇子能够忍得住呢?
所以,封国便是无休止的了。
推恩令只能说限制了封国的势力,但却并没有限制其他的内容。
施行郡县制度可能会有后患,施行分封制度的话便是将一切的努力全部推翻,秦国这近两百年的努力便是如同虚构。
施行郡县制度与分封制度并行的制度,那么便一定是会后患无穷。
这便是这个新生的王朝所要面临的问题了。
王绾几度想要开口说什么,最后都闭上了嘴巴,之后幽幽的叹了口气,便决口不再谈论这些事情了。
“也罢,便是走一步看一步吧。”
他沉默了片刻后,开口说道:“陈相,最近儒家那边似乎有些动静。”
王绾看向陈仲,轻声的话语落在陈仲的耳边:“儒家众人似乎并不满意您的所作所为,所以想要做一些事情来对付您。”
“我没能探听到更多消息,但这一次他们似乎准备的很充分。”
陈仲眉头微微一挑,脸上带着些许好奇,他倒是想知道儒家准备怎么对付他了。
当即笑了笑说道:“我倒也很想知道,他们想要怎么对付我。”
陈仲的脸上带着些许平和之意。
他并不在意。
翱翔在天空中的玄鸟,如何会在乎那叽叽喳喳的雀鸟之叫呢?
故楚地,某处山中的村落。
袅袅炊烟升腾而起,缓缓的伫立在这一片山村之中,些许人影从山村中走出,走到了一片空地中。
为首的是一个看起来精壮的中年男子,正是项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