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秦王来说,一切的感情都可以用来当做“武器”,无论是用来捆绑的绳子,还是用来杀人的武器!
这便是一个王!
王从来没有感情,有感情的都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王,尤其是在这个战乱的时代,在这个吃人的时代!
惠文王时期,惠文王难道真的对他的父亲那么放心么?
不。
陈慎想到这里,嘴角带着冷笑,若是真的对陈氏放心,对他的父亲放心的话,怎么会有那么多明里暗里对付陈氏的事情呢?
若是真的对陈氏放心,陈昭怎么会成了如今王上的伴读?如何会想让他成为王上的老师?
哪怕最后他的父亲想办法想要绕过这个事情,最后也不得不让四弟“陈守”去当嬴稷的老师,甚至让陈昭跟着嬴稷一同前往赵都邯郸?
怎么会最后让他的父亲成为辅国之首,一共七个辅国之臣,有近乎一半都是陈氏中人?
难道惠文王不知道,“烈火烹油”“树大招风”么?
他知道,所以他是故意的。
这些都是“政治”下的妥协罢了.
陈慎微微的闭上眼睛,包括之前一直不愿意去想的。
昭襄王元年的时候,惠文王崩殂的时候,为何没有对付陈氏,反而将陈氏架在了高处?
因为陈氏无论是对惠文王来说,还是对如今的王上来说都有用!
“芈八子”的存在,便是秦王最大的威胁!
惠文王太明白了芈八子的野心,也太明白“孝”这个字的压迫了!
所以他为嬴稷留下了一把刀,好用的刀。
“安国君陈野”
安国君陈野论身份,他是安国君,军功二十等,是国相,是秦孝公的女婿!是惠文王的兄长!
他是臣,但同样不是臣!
所以芈八子的“孝”压不住陈野,只要陈野在,嬴稷就可以慢慢发展,甚至惠文王太明白、太清楚陈野的性格了,他知道即便陈野哪一天坚持不住快死了,也会拉着芈八子一同去死。
这也是为何他留下一封“废后”诏书的原因。
多么善解人意的“惠文王”啊!
多么深厚的“君臣情谊”啊!
这便是隐藏在“锦里”之下的溃烂,这便是隐藏在情谊之下的血污!
陈慎没忍住自己的情绪,不由得伏在书案上痛哭不止。
他的父亲知道这些事情么?
肯定是知道的。
不然也不会知道自己时日无多的时候,让他早早的就做准备了
“桃花源”中。
父子两人看着陈慎伏案痛哭的这一幕,都不由得叹了口气。
陈瞻看着陈野问道:“父亲.果真如此么?”
陈野沉默不语。
章台宫
嬴稷坐在宫殿中,神情平和。
这次对付陈氏不成,但不代表以后对付陈氏不成。
他将手中的东西扔到火炉之中,神情寡淡:“楚系一脉啊,真是没用。”
嬴稷的嘴角带着嘲讽。
他知道楚系一脉做的事情么?知道。
为何不在意?
因为不必在意。
楚系一脉的势力就算再怎么扩张,难道能够超越如今的陈氏么?
陈氏已经成了他头顶的一把剑。
更何况楚系本就是他一手扶持起来的,是对付“陈氏”的剑。
嬴稷闭上眼睛,难道他不知道陈氏是忠诚的,陈氏所做的一切是为了秦国好么?
他知道。
但他不在意。
为何不在意?
因为不必在意。
他是秦王,如今的秦国如此强大,诸国难以抗衡,这种情况下最重要的难道是继续扩张领土么?
不是。
最重要的是收回秦王手中应当有的权力!
最重要的是让那些拿走秦王手中权力的人全部去死!
这就是秦王,这就是昭襄王嬴稷,这就是战国大魔王嬴稷。
无论历史怎么改变,无论出现什么人,有些时候一个人发自骨子里的性格是不会改变的。
比如范雎哪怕是没有遭受磨难,却依旧敏感多疑、睚眦必报。
比如嬴稷依旧这么的.刻薄寡恩。
原本的历史中,他可以为了范雎的三言两语而杀死白起,因为白起“人屠”四十万,拖累了秦国的名声,并且那个时候身上伤病绵延,对秦国没有什么用了。
他也可以在白起死了之后“恍然悔悟”,“敲打”范雎。
他不知道范雎敏感多疑,会害怕的逃走么?
知道。
但不在意。
因为“范雎”也没有用了。
这就是嬴稷,一个纵横天下的大魔王,一个王。
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自己。
“昭襄王十五年,文安君于朝斥司寇,王大惊,始知司寇旧事,震怒,乃杀查生而徙魏冉,后痛哭言:悔不该令昭走!请先生教我!昭襄王十六年春,陈昭入咸阳,为司寇。咸阳旧例,为之一清。时人做歌曰:茫茫湛天,为何一清?黄鸟之鸣,宣于我耳,唯有贤才,入我咸阳!贤才者谁?官渡陈昭!《新秦书昭襄王本纪》”
PS:陈慎为什么不愿意先上报?因为他就是故意的,陈氏之前的退却是“妥协”,如今的“斥责”便是反击,他要让嬴稷知道,陈氏是会反击的、有反击力量的。陈氏想要绵延千年,怎么可能只用“仁德”呢?只有你自身足够强大,别人才会听“仁德”。
昭襄王为什么试探?他不知道法的重要么?不是陈氏的重要么?还是那句话,他知道,但是不在意,为什么不在意,因为不需要在意。他是秦王,要注重的首先是自己的利益,之后才是秦国。当国家强大起来之后,秦王与国家的利益捆绑就不是那么紧密了。原本的历史中嬴稷的性格也是这样,白起的死和范雎的逃跑,以及“邯郸之战”后秦国再次龟缩的原因都是这个。
王都是刚愎自用的,不是一个老师一个伴读能改变的。因为王犯了错只需要假惺惺的“罪己”就可以被世人原谅。(嗤)
陈氏可以改变历史,但需要时间,还是那句话,历史有修正性,陈氏在浪潮中一次次的努力,一次次的留下印记,就是为了最后能够掀翻这所谓的“历史修正性”,对所谓的历史惯性说:“我去你老母”,之后让历史朝着自己想的方向去走。
抱歉了宝宝们,昨天的那章大家的评论我看了,是我没有写清楚呜呜呜,下一次一定注意。
第153章 功名需用鲜血累就【二更,求订阅】
炉子中的火焰将一切都逐渐的燃烧了起来,慢慢的烟火气开始飘向半空中。
嬴稷闭上眼睛,心里则是在思索着关于陈氏的事情。
第一次的试探告终,他没有占据什么好处,但陈氏也并未占据到什么好处,他比之陈氏有一点的好处是他可以不断的试探,而陈氏的机会并不多。
这是“王”的特权。
“父王啊,我该如何对待陈氏呢?”
其实嬴稷并不是那么害怕陈氏,他对付陈氏的原因有两个。
其一,他害怕陈氏的权力日渐扩大后学习齐国的“田氏”,亦或者学习“晋”,无论是田氏代齐还是“三家分晋”都让战国时期的王害怕与恐惧。
他们担忧自己的臣子成为田氏、成为下一个三晋。
越强大的国家,越是担忧。
其二,嬴稷想要收回那分散的权力。法家提倡的便是建立起来一个封建专制的统一王朝,但专制是由谁专制?是有君王。
如今的秦国臣下的权力太大了。
陈氏在其中所占据的比重也太大了.
嬴稷再次叹了口气,将自己心中的想法都给按下去,这个时候他还是不要想那么多了,他需要等待一个机会,等待一个合适的、能够将陈氏手中的权力全部要回来的机会。
文安君府
陈慎回来之后,陈守就非常主动的将府邸让了出来,让陈慎将其改成了“文安君府”,他自己则是早已经在这一条街道、范雎的府邸旁边寻了一个府邸买了下来。
其实他连买都不用,这里一直都是空置的,那主人甚至主动找到了陈守,说是要送给陈守当做“年礼”。
陈慎回归了右相的位置,当初离去的陈昭也会回来。
陈氏再次回到了巅峰的时候,于是陈氏的府邸门前再次络绎不绝了,人们从遥远的地方而来,进入到了咸阳城之后,先见的不是秦王而是“陈氏”的右相。
而陈慎也一如既往的闭门谢客,谁都不见。
他知道,在自己强大的时候,即便是不见那些人,那些人也不敢在这个时候与陈氏为敌。
就像是在陈氏衰落的时候,这些人都想凑近踩一脚是一样的。
府邸内。
陈慎、陈守两个人面对面而坐,他们的身后悬挂着昔日陈野留下来的一道道字帖,绢帛之上的字迹十分飘逸潇洒,哪怕是繁重的小篆都无法影响这字中的意境。
“兄长这一次回归咸阳,想做什么?”
陈守看着陈慎,握着茶杯的手略微有些颤抖。
陈慎低着头,喝着杯中的茶水,不由得叹了口气沉默的说道:“我并不打算做什么。”
“之前的反击也是被迫的,想要让王上知道陈氏并不是其他的臣子,当初的商鞅没有力量和权势反抗秦王,可陈氏却不一样。”
“若王上真的要将事情做绝,那么陈氏也不介意用同样的力量反击。”
“如今,王上知道了,陈氏也就不准备做什么了。”
他偏过头,看向远方:“朝堂上的事情需要一点点的打理,我并不会停留在咸阳城太长时间。”
陈慎沉默了片刻后说道:“你也不会停留太长的时间。”
陈守一愣,他看着陈慎说道:“兄长,你的意思是?”
陈慎微微一笑,轻声说道:“这一次离去是因为突发的情况,我们的王上还没有成为一个“成熟”的王,所以他不敢赌。毕竟他亲政的时间太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