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世家:从商鞅变法开始崛起 第134节

  像是后来会闻名天下的“项氏”此时还未曾有什么苗头。

  是从项燕开始,才逐渐的成为楚国的大势力的。

  如果说这个时期的秦国已经成为一个较为完善的“封建专制”国家的话,那楚国就像是一个披着封建专制国家外衣的“奴隶制”国家。

  他的统治者看似是楚王,其实是四个大奴隶主。

  楚王、景氏、屈氏、昭氏。

  在吴起变法后,楚王并没有抓住那难得一见的机会,将国内的诸多封国势力压下去,反而是被这些势力抓住了机会,于是成了现在的样子。

  陈慎放下手中的竹简,微微的按着额头。

  这是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田文的问题。

  田文比起来苏秦、张仪来说,他的倾向是更类似于想要“和平稳固”发展的,这一点其实可以从他治理齐国的时候就能看出来。

  但无论是“苏秦”还是“张仪”亦或者是“陈慎”“陈野”为国相的时候,他们制定的策略都是“外侵”。

  猛然之间的巨大改变,让秦国国内很多人都不适应。

  军士们渴望战争,渴望通过“军功”来改变自己的阶层,成为上层人物,可上层人物们已经开始想着要停止战争了。

  一座战争机器想要停止,那内部操控机器的人或许都会受到这机器的反噬。

  原本的历史中,始皇帝嬴政之所以不愿意停止对外战争,之所以在一统天下之后还发动对外战争的原因,便是如此。

  因为他不能停止。

  若是他停止了战争,那些失去了上升阶层的士卒们会首先撕碎这个国家。

  “叩叩叩”

  陈慎微微的敲打着桌子,这对于他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这些问题的解决,必须有赖于“战争”。

  无声的战争。

  陈慎将眼睛微微的转向远处的某个地方,战争的开始和重要的借力,便是要从那个地方寻找了。

  咸阳学宫!

  赵国

  蔺相如府

  车马缓缓的停靠在蔺相如府前,而后停了下来,从其上下来了三个人。

  陈安、陈鲈、以及蔺礼。

  蔺礼看着近在眼前的家脸上带着些许的忧愁,他感慨的说道:“已经许久没有回来了啊。”

  而看着蔺礼像是个大人一样,装模作样的陈安却是不由得笑了出声:“你啊。”

  他不像是旁边的两个人一样开心,因为他感觉到了这一次老师让他们回来的原因。

  老师的身体,恐怕支持不了太长时间了。

  而且他老师恐怕也看出来了些什么,所以才让他跟着蔺礼一同来赵国吧?

  他看着周围与秦国迥然不同的一切微微摇了摇头:“未来的事情,谁又能够知道呢?走一步看一步吧。”

  咸阳学宫

  垂垂老矣的孟轲坐在那里,看着自己的弟子难得恭恭敬敬的出现在自己的面前,他笑着说道:“我还以为你忘记了我这个老师了,没有想到你竟然还记得来看看我。”

  陈慎略微有些尴尬的说道:“老师,您这是说的什么话。”

  他幽然叹气一声:“这几年的时间,我不是因为那些原因不能够来到咸阳城么?”

  陈慎反将一军说道:“倒是老师,您这些年没有出过咸阳学宫,甚至连官渡都不曾去一趟,说不得已经在此愉悦到忘记了弟子呢。”

  孟轲看着依旧如同当年一般的弟子,颤颤巍巍的指了指面前的书籍。

  

  “这便是你耗费五年的时间,整理出来的著作?”

  说到面前的著作,陈慎的神色略微严肃了些:“是的,老师。”

  “《法经》中的内容,与其说是法家的著作,不如说他是一部真正关于“法”的著作,也是我当初跟着父亲学习后的一些心得,将父亲的理念记录于此。”

  “当然了,这个并不是最重要的。”

  他轻声道:“老师,您身为咸阳学宫的山长,有多久未曾真正的管理过咸阳学宫了?”

  孟轲悠然笑着:“你是想说如今学宫中的很多事情,已经违背了当初建立学宫的初衷,并且想知道,是否是我的授意吧?”

  活了这么多年,已经八十多岁的孟轲一眼就看穿了陈慎此行的目的。

  他笑着说道:“我知道,你想让昭儿尽量的远离国内的政治争斗,但秦王若是相召他也只能回来,于是想让他在我故去后担任“山长”亦或者祭酒的位置。”

  孟轲的神色中带着些无可奈何:“但如今的学宫已然不是当年的学宫了。”

  “还是不要让昭儿沾染了。”

  时间会改变一切,即便是当初的意气风发的孟子也逐渐的因为时间的磋磨而感到无力,咸阳学宫当然也是如此。

  在陈野时期,咸阳学宫是一个汇聚了诸子百家先贤的地方。

  它是神圣而又具有教育意义的。

  如今的咸阳学宫,更多的倒像是一个“政治中心”,掺杂着政治与教育的地方。

  他不再是原本那样的单纯了。

  陈慎听着孟轲的话,不知为何突然觉着心中惆怅,时间改变的东西太多了,一切像是物是人非。

  “老师。”

  他改变了主意,没有将自己来的目的说出来。

  自己的老师已经衰老了,这个时候再将老师拉入这个泥潭当中,便有些不合适了。

  “您多保重。”

  章台宫

  嬴稷坐在宫内,神色阴沉不定。

  这些阴沉不是针对陈氏的,但却有一部分是因为陈氏而起来的。

  因为他为了填补当初陈氏留下来的窟窿,所以不得不启用了当年他母亲那边的一些人,比如魏冉。

  可当范雎弃官而逃,以及之前听到了田文对于如今朝堂很多事情汇报的时候,他才真正的明白了一些问题。比如为何他的父亲临终前让他对付陈氏,但却告诉他秦国离不开陈氏,让他把握一个度。

  嬴稷也终于看清楚了,五年前陈氏离开咸阳恐怕不仅仅是因为自己的缘故。

  更多的是因为陈氏想要离开了吧?

  秦国国内的政治风云变幻,并没有影响到天下间的动荡。

  五国合盟破裂之后,燕国与齐国的关系好像就再也克制不住了一样。

  这两个国家因为接壤的缘故,本身就有些仇恨,而当初燕国与秦国联合耿斯汉拿下了齐国的几座城池,将自己的触角深入内陆。

  齐国一直记恨于此。

  而拿到了这些城池,占据了中原某些地方的燕国,也同样感受到了中原腹地所能带来的好处。

  燕国开始想要逐步的吞并齐国,从而扩大自己的力量。

  毕竟当年齐国在鼎盛时期,没有少欺负燕国.

  燕昭王想要复仇。

  这个想法在他的心中不断的蔓延,形成了一层层漆黑色的阴霾。

  而这些阴霾终于在某种时候克制不住了。

  秦昭襄王十六年,秋。

  燕国以乐毅为主将,率二十万大军,发动了攻伐齐国的战争。

  与此同时,参与到其中的还有楚国。

  身为之前同样被秦国所占据了城池、在战争中损失颇大的国家,楚国做出了与齐国完全不同的举动。

  他想要通过战争来缓和国内不断膨胀的矛盾。

  这样的做法,应当是很有效果的。

  而在外部战争澎湃的情况下,秦国内部的战争也没有停止。

  朝会。

  嬴稷坐在大殿中,看着台下的众多臣子。

  陈慎深深的吐了口气,而后站起身子来,走到大殿的中央,神情中带着些许的凝重。

  他在心中一遍遍的念诵着陈氏的家训。

  “仰不愧于天,俯不愧于地,问心无愧于己。”

  在看到秦国国内的朝堂因为楚系一脉而动乱的时候,当看到秦律以及司法的尊严受到了挑战的时候,已经被秦国抛弃一次的“陈氏”当然可以选择袖手旁观。

  但一闭上眼睛就想到那些国人们信任目光的陈慎,无法违背自己的“心”做到袖手旁观。

  所以他决定。

  要改变这一切。

  无论是谁将国内变成这样的,无论他之前有什么样子的决定。

  此刻的他都无法袖手旁观了。

  “启禀王上,臣要弹劾上卿魏冉、司寇查生。”

  战争的鼓声已然响起。

第151章 陈氏的峥嵘【二更,求订阅】

  陈慎此言一出,朝堂众人纷纷侧目。

  弹劾魏冉、查生?

  就连嬴稷也是愣了一瞬间,有些不理解陈慎想要做什么。

  或者说不是不理解,而是被陈慎搞蒙了。

  在此次陈慎归来之前他曾经与陈慎详谈过,希望陈慎能够令陈昭归来,接手查生的司寇之位,可是被陈慎拒绝了。

  拒绝的理由也很简单,陈昭如今正在周游列国,希望能够如同历代先贤一样,总结出自己的思想。

  这叫做“开悟”。

  既然已经拒绝了,那么现如今又为何弹劾查生?

  嬴稷不明白,但他却开口问道:“哦?”

首节上一节134/55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