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安国这一番话,既得罪了刘彻,又得罪了张家。
端的是“一箭双雕”。
朝堂上,刘彻面沉如水。
就差黑成锅底了。
张伟内心暗笑。
嘴里倒是不依不饶。
“陛下,韩大夫之语,似是而非。高皇帝身披坚执锐,蒙雾露,沐霜雪,行几十年,所以不报平城之怨者,非力不能,所以休天下之心也。今海内久安,只边境数惊,常为民患,士卒伤死,累累相望,此仁人志士之所隐痛也。臣故曰击之便。”
张伟所言,皆是依据朝野之事实。
能够看到。
刘彻很满意。
他刚要接话,韩安国又不甘示弱道。
“不然,臣闻兵法有言,以饱待饥,以逸待劳,所以不战屈人,安坐退敌,此圣人之兵也。今欲卷甲轻举,长驱深入,臣恐道远力竭,人马乏食,反为敌擒也。臣故曰勿击便。”
呵呵。
这是眼见着引经据典说不过,自己又开始拿战略上的事情说话。
说白了,张家在韩安国眼里,不过是一介投机取巧、偷鸡摸狗的家族。
所凭借的无非就是当初的情谊才上位,真要说本事。
韩安国一向是瞧不起张家。
这才拿战斗上的问题说事。
闻言。
张伟顿时失去了与他再多做辩驳的想法。
一个人从根子上就出了问题。
换而言之。
和一个偏执且固执的人争执。
实在是无趣。
倒是不如,让大伙评判。
朝堂上,一向是少数服从多数。
旋即。
张伟将目光转向朝堂。
……
154.第152章 大势所趋,战斗拉开序幕!
154.
屏幕前,张伟操纵着张旺川将目光转向朝堂。
却是。
张伟自恃。
眼下,在与韩安国纠缠下去并无什么好处。
说白了,他就是个偏执狂。
为了黑张家而黑。
刘彻之于韩安国亦是无语。
主要还是。
自己都旗帜鲜明地站在张家这一边。
换任何一个朝臣都会再三考量。
毕竟。
刘彻才是这朝堂的天。
跟天子作对,任何一个臣子必然心有戚戚。
顺应刘彻的心思才是根本。
然而。
韩安国恰恰如此做了。
在堂皇大势前。
他依旧要做那个螳臂当车的小卒子。
这……
张伟觉得,也没必要和他多做计较。
“诸位爱卿,不知以为张家之计谋如何?”
刘彻亦是将目光环视了朝堂一圈。
“陛下,老臣……”
韩安国还想开口。
却是,
刘彻一摆手。
制止了他的“胡言乱语”。
“韩爱卿朝堂并非是朕一人之朝堂,也并非韩爱卿一人之朝堂,我等尚且听听他人之言。”
屏幕前,张伟面带笑意。
有了陛下开口。
韩安国这老小子。
也该安静一会。
却是看到。
韩安国脸上。
青一阵红一阵。
刘彻话语虽然不重。
但其中,透露出来的意思已经是让他遍体生寒。
这是彻底火了。
当下。
直接噤声。
“陛下,张尚书之言,实乃妙笔生花之计也。眼下,匈奴与我大汉互市良久,已是逐渐放下戒心。张尚书之所言,恰恰利用其信任,利用其人心匈奴必将落入此等陷阱!倘若匈奴有所察,我大汉亦无太多损失。”
有朝臣走出队列。
出言力挺。
张伟循声看去。
是一道熟悉的身影。
董仲舒。
亦是朝堂儒家一派的主导。
儒家,乃是受刘彻赏识,近阶段新兴崛起的一派。
之于所有朝臣,都是一个值得拉拢的对象。
潜力股。
毕竟。
同张家不同。
儒家与朝堂没有任何的根基。
且。
他们是完全依托刘彻发展起来的。
某种程度上,他们就代表着刘彻的意思。
不容违逆。
至于张家。
相比儒家,反而更加自由。
至少。
他们没有儒家一般的钳制。
“哦?董爱卿是觉得,张爱卿此计可行?”
刘彻故意开口。
董仲舒向右一步,不慌不忙道。
“陛下,臣亦是认为张家此计可行,一如臣刚才所言,眼看我大汉与匈奴已有一定的信任基础,若依张尚书此计,既有人假装投敌,以利诱之,又有我大汉之信誉保证,匈奴必然上当!如此,我大汉顺势围之,必能将其一网打尽!”
虽说董仲舒的话只是最浅显的对张伟的话照搬全抄。
但。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有了。
其他人还会少吗?
又有不少人出猎力挺。
其中,以武将居多。
他们才是主战派的主体。
“陛下,臣赞同张家之决策。只是,计谋上需更多的打磨。就比如,我大汉该如何顺理成章地将其引入、又不被其怀疑的包围圈。一如张尚书所说的,我等士卒该在何处埋伏,又如何将其一网打尽。这皆是我等需要思考之处。”
又有一道朝堂前列的身影出列。
看似是对张伟的计划表示了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