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控祖宗,从大秦开始创不朽世家 第240节

  也是。

  眼下张伟做了大量的准备。

  准备一应开战之事。

  但。

  没想到的是,韩安国等投降派却是像张家主动发难。

  发难的理由,甚至还是之前大家一致同意与匈奴互市。

  这不等同于将自己原先的洗脚水,直接泼给张家?

  倒反天罡!

  屏幕前的张伟,脑海中浮现了这样的词汇。

  要说善变。

  这群投降派还真是之前一套现在一套。

  故而。

  张伟也没有丝毫客气。

  直接就是倒打一耙。

  就差直白地撕破脸了。

  眼下,投降派显然是要将张家化为众矢之的。

  你都对我张家动手了。

  不反击,可不是我张家的习惯!

  “陛下有言,我只是略欠考虑,但之于匈奴,一直以来都是我大汉的心腹之患,你问我如此问题,居心何在?”

  韩安国似是有些恼羞成怒。

  甚至是语无伦次。

  屏幕前的张伟依旧是古井无波。

  身为在官场上不知道存在了多久的老狐狸。

  眼下,韩安国的表现。

  可不是恼羞成怒。

  反倒是,他的思绪恐怕转的比任何人都要快。

  这样的语无伦次更像是一种伪装。

  他试图以这样的伪装岔开话题!

  张伟操纵着张旺川穷追猛打。

  “韩御史,欠考虑?身为我大汉御史,此事关乎我大汉生死,更别说之前与匈奴交好乃是大家共同的提议,我张家不过是按大家的意见照例行事。”

  “眼下,韩御史旧事重提,甚至表示以身饲虎,莫不是觉得我张家软弱可欺?再者,我大汉与匈奴互市一事,我张家亦是认为不妥,只是苦思并无解决之策,故而一再搁置。莫非,韩御史有更好的提议?”

  沉默。

  当张伟再一次提出。

  此事乃是大家共同提的,甚至当时你投降派举双手双脚赞成。

  且。

  你要说废除此事,那至少也得给个差不多的修改意见吧?

  总不能真的如同张伟说的那样。

  朝令夕改。

  如此,原本大汉努力建立起来的信任可就付之东流了。

  “张爱卿,韩爱卿,不必针锋相对。朕亦是有此等思虑。”

  朝堂上,刘彻开口。

  “韩御史,张家负责我大汉与匈奴的互市一事,乃是朕的旨意,此事无需怪罪张家,并无张家之事。”

  “张爱卿,韩御史也不过是对此有些操之过急。毕竟,边关的互市,之于我大汉利益实在是弊大于利,这是事实。他也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故而,言辞有些许的急切”

  “尔等都是我大汉肱骨之臣,眼下最重要的是思虑出一个万全之策,朕不希望尔等在此争吵。”

  却是刘彻主动跳出来当和事佬。

  但。

  看似是各打五十大板。

  实则,朝堂上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刘彻究竟偏颇谁。

  张家。

  显而易见,必然是张家。

  且不说张家与刘彻的提议,就说所有的事情都是在刘彻的示意下去做的。

  刘彻将所有话题揽到自己身上。

  这又何尝不是对张家的保护,对朝堂投降派的不满呢?

  似乎震慑于刘彻的发言。

  韩安国一言不发。

  “陛下,臣倒是有一计,既可取消我大汉与匈奴互市一事,并且,之前建立起来的信任我等亦是可以做到利益最大化!甚至,此计若成,可保我大汉无北方之忧!”

  ……

第149章 胡言乱语?我张家不惹事,也不

  怕事!

  “可保我大汉北方再无忧患……”

  淡淡的几个字,在朝堂回响,逐渐消逝。

  能够看到。

  随着张伟的话音落下。

  整个朝堂,顿时是陷入了死一般的沉寂。

  所有人,无不是反复地咀嚼着张伟的这几句话。

  眼下,投降派与主战派的剑拔弩张已经是清晰可见。

  从韩安国主动对张家发难就可看出。

  他们,已经是忍无可忍。

  如今,朝堂的形式相比几年前,发生了不小的转变。

  就比如一个新兴崛起的势力儒家。

  刘彻亲自扶持、并对其信任无比。

  一如之前的张家。

  潜力之大。

  甚至发展势头比张家还要迅猛。

  毕竟,儒家是一个学说。

  遵循此思想的,何其多也。

  身为刘彻的左膀右臂。

  他们自然是刘彻指哪儿,他们打哪儿。

  从董仲舒等人在朝中的表现,足可以看出端倪。

  儒家,已然成为了大汉的一个全新崛起的庞然大物。

  加上,朝堂中。

  张家和儒家的关系。

  眉来眼去。

  在儒家的发展历程中,张家可谓是出了不少的力。

  一颗冉冉升起的彗星。

  一个原本就势力庞大的老牌家族。

  他们,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呢?

  韩安国不敢想。

  投降派等众多朝臣不敢想。

  故而。

  要趁着儒家尚未完全成长。

  必须要尽早发难。

  一定要在朝堂的局势难以遏制之前,再度让他们投降派占据上风。

  至于发难的对象。

  显而易见,他们将矛头对准了张家来开刀!

  当然。

  这份选择实属不得已而为之。

  毕竟,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儒家在朝中的影响力,已经是太大太大。

  有着刘彻的帮扶。

  想要对儒家发难。

  难度实在是很高。

  反观张家。

  索性,张家这段时间的维持的和平,已经是让不少主战心生派不满。

  至少在他们眼中。

  既然要打,就尽早打,哪里有什么与胸虚伪与蛇的道理?

  即便是他们亦是知晓。

  张家主持的互市,自始至终都并非是为了和匈奴保持好的关系,而是为了今后更长远的利益。

首节上一节240/40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