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凡是一般的朝臣,早就顺势屁颠屁颠地凑上来。
毕竟,张家这棵大树,可不是想攀上就能够攀上的。
也只有王恢,再三犹豫。
犹豫什么?
犹豫的是影响,不只是对他自己的声誉,亦是对张家的声誉。
如此,足可看出王恢之人。
值得交好。
眼下,在张伟的一番安抚或者说是劝慰之下。
尤其是张伟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他计划中的弊病。
甚至是,间接性的帮他躲开了一场弥天大祸患。
感恩的同时,王恢对于张伟亦是更为信任。
至于张家。
至于张家家主张旺川,王恢是无比的敬佩。
并且,尽管张家势大,但从不仗势欺人。
王恢自恃。
要是自己的家族有如此地位。
内部的混乱就足够让他焦头烂额了。
还有就是,张家,貌似也如他一般。
从不结党营私,从来都是忠于陛下,忠于大汉、忠于天下社稷。
这更增添了几分好感。
再者。
身为主战派,他们先天性的就是立场统一的。
用现代的话来说。
一个战壕的人。
还救过你的命。
此时,王恢放下了最后一丝戒备。
“张尚书,您放心,我王恢无论如何,势必不会拖您的后腿。朝堂上,您只需畅所欲言,我必然是无条件支持,即便是计划不是那么成熟,再等一段时间也,我等也是等得起。如今,我等一定要想出一道万全之策,方可对匈奴动手。”
“毕竟,此事关乎我大汉天下,关乎我大汉之国运!”
听着身后王恢的慷慨激昂
出奇的,张伟并没有感觉到不奈。
身为一个现代人。
其实,张伟对古人的很多的言语、做法都是嗤之以鼻的。
但。
王恢表达出来的忠诚,他的赤胆忠心,却是让张伟无比的敬佩。
一个外交官,在面对咄咄逼人的匈奴时,态度强硬。
并且,面对朝内势力强大的反对派,据理力争。
即便是自己承担了巨大的压力,也要陈述利弊。
他是真正为大汉着想。
尽管,汉武帝刘彻才是最终主导一切的根本。
但,王恢作为这个出头鸟,从头到尾都承担了一个很重要的抛砖引玉的角色。
或许,很多人只看到了计划的失败,看到了王恢的黯然落幕。
但,张伟却是看到了更多的难能可贵之处。
如此忠臣。
张家该出手。
“王行令,还请放心,朝堂之上,一切有我。”
张伟自信满满。
一边说着。
顺着人流,眼前的宫门已然在望。
张伟与王恢各自回到了自己的位置。
身为大汉的尚书令,张伟自然是站在队伍的最靠前几列。
身边之人,无不是身兼要职。
经过时。
张伟淡淡地与几位交好的朝臣点了点头。
眼神一扫而过。
似乎是交流了什么。
但又悄无声息。
只有屏幕前的张伟清楚。
之前刘彻的到来和交流。
他张家已经是再起布局。
至少,这一次的朝会,即便是没有王恢的消息。
他张伟亦是会发难。
无论如何。
眼下的时机,至少在张伟眼中,已经是再好不过。
大汉取信于匈奴。
双方关系飞速上升。
更兼匈奴内部有人里应外合。
如此……
思索间。
张伟走到队伍左侧的前列。
“家主。”
身前传来了张旺景的身影。
张伟凑上前,压低声音。
“旺景,眼下,万事俱备,东风已达!我已经联系好了其他主战派的朝臣,今日朝会,还需要主动提议,其他的交给我就好。”
面前的张旺景郑重点头。
“家主放心。”
仅仅是三句话的交流。
足够透出张家子弟相互之间的信任。
要知道,如此大事。
仅仅是提议,就有可能让张家承担极大的压力。
可以预想,张旺景但凡提出这句话,他张家但凡是旧事重提。
在朝堂上,势必会成为投降派的众矢之的。
话又说回来,为何主战派一致推选他张家担任头领?
除开张家与刘彻的关系,也就是张家在朝内的影响力足够,也只有张家敢于做这个出头鸟。
身为与皇室颇为亲厚的家族,也只有他们在聆听圣意之后,敢于提出如此的决策。
朝堂上的投降派可不是吃素的。
张伟自己就感受过这铺天盖地一般的压力。
也就只有他们张家有能力能承担得住。
其实,原本历史上的这一份角色是由王恢当仁不让的。
但,这也是他在朝堂上多次据理力争,并且拿出了无可争辩的理由,才勉强通过。
然而,
通过上一次的朝会。
张家已经是四处联合了多个主战派提议。
甚至连刘彻都颇为动心。
之所以失败,差的只是一股东风,只是一个能够说服他人的理由。
只差临门一脚。
不少朝臣亦是见到了成功的曙光。
故而,张家担任主任派,当仁不让。
当然。
不少投降派亦是认识到了这一点。
张家势大。
主战派逐渐起势。
之前的成功,是有着侥幸的因素的。
他们能够一次压下张家,压下这一群主战派。
但是,两次呢?三次呢?
当张家亦或是这群主战派真正有了充足的理由呢?
到时候,他们有什么理由阻止张家?
他们能有把握能够说服刘彻吗?
答案是否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