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是实打实的。
一个很有能力的统帅。
王恢是主管大汉外交。
也算是位高权重。
前者是武将,后者则是文臣。
然而。
管外交的大臣想打仗,以打仗成名的大臣却想和亲。
文臣极力的想促成此事,武将却极力地避免打仗。
这一幕,简直荒唐。
但。
倒也不算奇怪。
自古以来,帝王心术,所讲的不就是平衡二字吗?
平衡,平衡,有几方且势均力敌。
这才叫平衡。
东风和西风。
身为帝王,是绝对不能出现任何一方彻底压倒的情况。
然而。
眼下,刘彻倒是真的想看到这一幕。
别的不说。
刘恒绝对是这群人中最好战的帝王。
如此。
他比任何人都渴望与匈奴一战!
张伟的一番话。
让整个朝堂都是陷入了沉默。
只有刘彻目光灼灼。
韩安国寸步不让。
即便是没有历史中记载的那些功绩。
但。
身为大汉的御史大夫。
尤其是这么一场战斗完全可以避免。
陛下已然被张家妖言惑众。
拿大汉的国运与匈奴对赌。
也不想想,大汉是什么?
天朝上国!
别的不说。
就小小的匈奴,绝对不值得大汉如此做。
而且。
万一,万一大汉真的出现问题。
大汉怎么办?
自己怎么?
不管如何,一定要保住大汉!
一定不能与匈奴开战!
韩安国打定主意。
倒也不能说他有错。
只是他的这个理由,确实是太过于堂而皇之。
甚至是懦弱。
“陛下,依照臣所见,匈奴之事还可从长计议。毕竟,张家不过是在边境捕风捉影,就凭此与匈奴开战,之于我大汉实在是不值,且……”
韩安国欲言又止。
刘彻有些不耐地开口。
“韩御史,有什么话你直言就好,畅所欲言。朕之于你们的建议都会有所考虑。”
得到刘彻的支持。
即便是这个支持不是那么真心。
韩安国缓缓开口。
“且,陛下,臣并非是长他人之志气而灭自己威风,实乃匈奴逐水而居,且以骑兵为主。我大汉打赢这场战争不难,难的是如何将匈奴尽数歼灭。而打蛇不死,反受其害。”
“若是与匈奴就这么轻易的结下梁子,我大汉尚且不怕,但大汉的边境自然是不堪其扰。我大汉国土广贸,若是匈奴真不顾一切的骚扰,我大汉边疆必然永无宁日!”
韩安国直接说出了自己的顾虑。
“韩御史,言之有理,只是你是否想过,我等想要对匈奴动手,亦是在有万全之策之后才会如此。”
“之顾虑,我等早有考虑。打蛇不死反受其害。但,如果我大汉能将其一网打尽,亦或是一举将其歼灭,那么你又当如何?”
张伟直接操纵着张旺川接过话茬。
以韩安国的话为切口。
连续的几声质问,似乎让韩安国都有些愣神。
“若是张家有万全之策,我等自然是愿意支持。只是,事情关乎我大汉国运,即便是你张家敢以一家老小的性命担保,我等又岂敢依此行事?”
又有一人走出队列。
所言之事却是让刘彻神色一沉。
看样子。
眼下,大汉太平许久。
朝堂之中,即便是张伟提前联系了一部分人。
所谓的求和派,或者说是偏安之朝臣。
依旧是占据了朝中主体。
只是。
这不行。
这完全违逆了刘彻原本的意思。
他们哪里是在反驳张家?
大家都是心知肚明。
张家与刘家关系莫逆。
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好的几乎是穿同一条裤子。
这么一个关系。
张家跳出来表示想打匈奴。
刘彻没有支持,也没有拒绝。
看似暧昧,实则这就是刘彻最好的态度。
就像是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
其实说起来,张家就是刘彻推到台前唱白脸的人。
只是。
朝臣即便是知晓刘彻的意思。
也并不想他如意。
或者换句话说。
即便是身为帝王,刘彻也并非是一言而决。
国家大事,更是需要得到所有,或者是绝大多数人的一致认可。
若是真的一意孤行。
后果显而易见。
历史上记载的一些专断独横的帝王,都是被极力的抹黑。
刘彻亦是清楚此间的道理。
所以无论是装也好,还是心知肚明也罢。
张家代表的是刘彻的态度,但听不听,又是朝廷的另一个态度了。
眼下,求和派占据了朝堂的主体。
即便是张伟奔走联系。
纠结起了一派人。
但。
堂皇大势不可避免。
至少。
张伟清楚地记得,历史上,在朝会中,刘彻也是表达了他的这份意思。
一如现在这般。
遭到了求和派极力抵制。
刘彻也没有太好的办法。
只能是暂时搁置。
张伟也没有太好的办法。
如今,张家体量庞大的同时。
自然是不能肆意妄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