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勾栏听曲,别逼我当国师 第274节

可他算错了一件事,他没想到宁军武器竟然如此犀利,一仗就把右贤王部士气打崩了,宁可对自己逼宫,也不愿与宁军打下去。

“哎!给他们些粮草,放他们走吧!”

“可汗……。”

“不要说了,难道你想让我们内战嘛!还是另想办法削弱他吧!”

左贤王也叹了一声,他也不想打内战让宁朝得了便宜。

头曼赢了,拿到了粮草,率军回归河套。他的撤军,也让匈奴这一次大规模的报复偃旗息鼓了。

不过这一仗,自山海关到玉门关一线。匈奴死伤也有二万余人。

这也让匈奴人知道宁军的战力已经在他们之上,想大规模的入侵宁朝是不可能的了。

好在草原上不能耕种,夏族又是农耕民族,不能耕种的土地,他们是不会要的。那以后只要不惹他们不就行了。

头曼回去后,知道自己与宁军的差距,也已明白冒顿已经不顾兄弟之情了,要不是自己率军做出同归于尽的样子,搞不好这次得损失好几万兵马。

要想摆脱这种情况,那只有靠向宁朝了,借用他们的力量,让自己成为可汗。

反正他们也占不了草原,他们应该只是想要边境安宁。

就是臣服宁朝也没什么,这不过是个虚名,当年的致都可汗不也说过永远臣服齐太宗吗?

结果齐朝没落,匈奴和夏族还不是该怎么打就怎么打,所以实际利益才是主要的。

于是,他见了卞科,并商谈了一夜,卞科出帐时,他的脸是笑着的。

卞科风尘仆仆回到京城,在大殿上,他将这次说服头曼的经过,汇报给了宁皇。

群臣听到头曼愿意与宁朝合作,条件是宁朝要推他为可汗。

他成为可汗之后,会与宁朝结为兄弟之国,自己视宁皇为兄。如此情况,让众人不禁大喜过望。

听到这个消息,群臣之中就有了另外的想法了。

内阁四辅王波道:“皇上,既然头曼愿意与我朝结为兄弟之国。那我们的计划是不是要改一改?”

“如何更改?”

“草原决不能统一,虽然头曼愿意臣服我朝,但我们还是要保持草原的平衡。

现在冒顿已与头曼决裂,那我们就头曼强,就支持可汗冒顿,冒顿强,就支持头曼。

我们就是要扶持弱者,打压强者,让草原上不断的内耗,让他们永远威胁不了我们。”

第四百三十四章 科学发展改变国策

众臣听到王波的谏言,纷纷议论起来,有的赞同这种办法,这一批是传统的大臣。

反正草原那地方只能放牧,要是按照信国公的计划,是有可能灭了匈奴。

但灭了匈奴又如何呢?宁朝又不能长期占有这块地方,到最后还不是劳民伤财的退回来。

然后草原上又会兴起别的部族,继续继承匈奴的名号,这在史上可是出现几次了。所以还是拉一波,打一波的传统政策好。

这样既花不了多少钱,又能让草原势力在自己的控制下。

其实所有的制度都是在科技发展下制定的,比如说铁器,马镫,夏族发明了铁器,就把草原游牧民族打了个遍,有一夏当五胡之说。

军队强,所以就用强势镇压,外族若敢不从,大军一到,玉石俱焚。

但马镫传入草原后,那草原就雄起了,有了马镫,他们人马一体,呼啸如风。

除非农耕民族也装备大量马匹,不然就是有铁器也得甘拜下风。

所以到了最后,夏族骑兵多,就可以纵横草原,把匈奴压着打。

但一旦国力衰弱,骑兵不多,那就只得躲在城中,被匈奴压着打。

但不管怎样,农耕民族占领不了草原,这个事实却是天下公认的。

王波的办法也是科技没到位的情况下,对付草原的最佳方法。

有的却不赞同,这是一批新势力的大臣,他们在科学的进步下,对世界有了另一种看法。

常生出来道:“皇上,王阁老的话,我不敢苟同。王阁老的政策是夏族一贯的传统政策,别说我们,就连匈奴都知道了。

头曼与冒顿会那么傻,任由我们控制他们内耗吗?他们要是故做不和,其实是骗取我们的物资,以渡过这个灾荒之年怎么办?”

王波道:“要是按信国公的政策,灭了匈奴。那还不是像以前一样,我们劳师远征后不能长期驻兵。

只能退回山海关、玉门关一线,将耗费巨量钱财打下来的地又还给匈奴,那除了赢得一个虚名之外,伤亡大量士兵,还能获得什么?”

首辅卫轩道:“其实这两种办法都只能暂时抑制草原。毕竟我们不能将草原纳入我们的统治,不能长期驻兵,就不能彻底的控制草原。”

众臣纷纷议论起来。

常生又道:“为什么不能在草原驻兵,为什么不能吞并草原?其中最主要的因素就是经济利益。

以前在草原上驻兵,不但得不到什么好处?而且还要从后方长途运输补给,确实是得不偿失。

但那是以前,现在科技发展是日新月异,一日千里。

只要科技发展能让百姓在草原上获得利益,我们就可以迁入大量百姓,改变草原人口构成,到那个时候,我相信朝廷是可以吞并草原这块土地的。”

“草原上有什么利益?也就是一些皮毛,肉类,而且这些肉还运不了多远,经济利益不是很大。

史上也不是没有名臣研究这个事,但还是弥补不了在草原上的付出,最后还不是退了回来。

难道常大人能在草原上找到什么经济利益?何不说出来让众位大臣听听。”

“这……。”

崔进轻蔑的一笑,“常大人,这是在讨论国策,我们一举一动都关系到国家的生死,你还是要谨慎一些。

至于那个什么科学技术,我承认他还是有点作用的,但这需要时间,想吞并草原还是早了点。”

“我虽然不知道怎么在草原上获得利益?但信国公他肯定知道。”

宁皇心中一动,“退朝,此事明日再议。”

众臣知道皇上是要找信国公拿主意了。

翌日,孙诚臭着脸进宫了,昨天孙诚可是去了清风观竹林,正在和朱寒香你侬我侬之时,却被宁皇叫他进宫,他心里当然有些不爽。

朝中那么多官员,难道都不能办事吗?非要拉上自己?

在养心殿,宁皇与重臣正等着他,商议对匈奴的政策,是控制匈奴,还是灭了匈奴。

孙诚刚进殿,常生就把朝堂上的争议说了一遍。

孙诚考虑一下的道:“这说到底就是草原上我们能不能获得经济利益,能不能大过我们付出的代价。

如果有,我们就可以灭掉匈奴,再发动移民,将草原牢牢的握在手中。

如果没有,那只能征服匈奴,灭掉匈奴的计划就要改变了。

毕竟就是灭了匈奴,草原上又会出来另一个游牧民族,他们会更加狡诈,更加难对付。”

“就是如此。”

王波调侃的道:“信国公,科学院归你管辖,你看能不能用那些科技在草原上获得经济利益?”

“经济利益?这当然有,只要是块地,都有其利益,这就要看你怎么开发了。”

“那这草原上有什么利益?”

“肉,奶,还有矿藏。草原上不适合种地,但适合放牧,这就有了肉食。

草原牛奶羊奶很多,可以运到中原,也能获得巨大的利益。”

“草原离中原那么远,那些肉,奶运过来,都臭了,你卖的出去吗?”

“这就需要科学的力量了。”

“科学也能干这事?让那些肉和奶不会发臭?”

“鲜肉是不能保存下来的,可以做成火腿,肉干,也可以做成罐头,行销各地。”

众臣点点头,火腿谁都吃过,知道这玩意保质期长,保质三年以上很正常。

“肉是可以通过熏制保存,但奶呢?那东西可不好保存,都是现挤现喝,你怎么能运输到内地?”

“好办,可以通过超高温瞬时灭菌法,杀灭牛奶中的微生物和细菌。

通过杀菌后,常温下牛奶普遍能保持六个月,这样不就运出来了吗?”

“什么超高温瞬时灭菌,真是闻所未闻。”

“你不知道不代表没有,科学院早就做出来,我孙家新出厂的罐头就这么弄出来的。”

众臣这才想起最近流行的罐头,在冬天也能吃到新鲜的水果。

他们不知道孙家是怎么能将水果保存到冬天。今天看来是那个什么超高温瞬时灭菌的技术,才将水果保存到冬天呀!

刚才信国公说肉也可以做成罐头延长保质期,难道那个超高温瞬时灭菌法竟然这样厉害?

市场上有了成功的例子,王波一时也说不出话来。

崔进道:“可草原距离我朝中心地区还是太远,虽然保质期可以满足,但距离远,运到中心地区,运费太贵。

百姓们根本买不起,还不如吃猪肉,牛奶更是喝不起,那些牛奶、火腿、肉罐头卖不掉,难道你要免费送给百姓?”

“你已说了距离远,运费太贵。那可以通过修路,修直道来解决,你不知道的是科学院已经发明了水泥。

用沙子石块加上水泥和在一起,等它干后,硬度比之夯土还要坚硬,行走大车不是问题。”

“真有这个?”王波一脸疑惑。

“你可以去科学院看一下不就知道了。”

第四百三十五章 跟着孙诚就能赚钱

崔进想了想,“就是你可以修路,但这费用哪里来?朝廷一下子可拿不出这么多银子。”

孙诚眼珠子一转,“这没关系,我孙家负责修建这条路,为了朝廷能吞并草原,我们孙家吃点亏就吃点亏吧!”

众人都怀疑自己的耳朵听错了,修桥补路,积德行善,这能给后人积阴德,也能获得名声,这个大家都知道。

但修桥补路总要有个限度,他再修桥补路,也不会让自己家伤筋动骨吧!

虽然孙家有钱,但这条路可不是一般的路,就是从离草原最近山海关修起。

到达草原核心位置,阴山下的萨满教总坛,怎么说也要一千多里。

这条路要是修下来,哪怕孙家是宁朝第一有钱人家,也得伤筋动骨,元气大伤。

众臣都愣了,信国公今天到底是喝多了,还是发烧了。

群臣们可不相信孙诚有那么好,为了朝廷,愿意付出自己的大半财产,去草原修路!这其中肯定有猫腻。

宁皇也愣了,这小子干事从来不亏本,这其中肯定有什么利益所在。

“信国公,你真的要出钱修路?”

“不敢欺瞒皇上。不过,修这么长的路,我孙家也很困难。希望皇上准许我收过路费,以弥补亏空。”

崔进怒道:“什么?修桥补路。皆是善行,怎么到了你嘴里走路竟然还要收钱,真是不为人子。”

首节上一节274/32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