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在民间很快地出现了一种新字体,将小篆的端庄工整、圆转弯曲的线条写成带方折的,故而隶书取代了小篆。”
“郑大儒说的不错,隶书的形成使文字从随物体形状描书的字符,变成由一些平直笔划所组成的简单字符。
这种改变大大地提高了书写的速度。文字才由小篆转变为隶书,称为隶变,是不是这样?”
“正是,可你说这些干吗?我们是在讨论简化字的问题,不是在讨论文字的发展。”
“既然小篆不好写,被隶书所淘汰。隶书后来还是不好书写,最后被楷书所淘汰。
简体字明明比繁体字好写,那为什么简体字不能顶替楷书中的繁体字呢?”
郑之愣住了,无话可说,被孙诚驳倒。
又一人上来了,“在下王礼,请教兴盛侯。”
“不敢,请说。”
“楷书已是集我夏族文化之大成,以无可更改,兴盛侯的简体字乃是残体字,怎能与我繁体正本字相比。
繁体字形优美,每个字就像都有其意义比如这个字,雨落下,而有云,可你的简体字,只有云,雨都没了。没有雨,哪来的云?
还有字,有心才能爱,无心你哪来的爱。由此看,简体字就是文化垃圾,不能传播。”
“王大儒,字是干什么的,不是给你们显示文化水平的,他是交流的工具。
大家都知道文字是越方便越好,谁也不会用很复杂的东西?你们以为这简体字是我发明的吗?”
“不是你又是谁呢?”
“错了,不光是我用简体字,史上许多大儒,名士,皇帝也用过,我只不过把他们用的简体字做了一个总结而已。”
“荒谬,这怎么可能?大儒是文化的中流砥柱,怎会用那残体字?”
“我有证据。”
“请拿出来。”
孙诚拿出一本书,“这本书大家应该都看过,历代碑帖集成。
大家请看,碑帖中有大量的简体字,这可不是我编的吧!说明历代大儒、名士都嫌字形复杂,写了一些简体字。”
王礼叫道:“这不可能,绝不可能。”
孙诚翻开碑帖,指着一处道:“这是万字,是简体字吧!解字中也说过,万,俗字,十千也。
这是前朝皇帝写的御制碑,这里有个无字,是不是简体字?
还有大书法家,王羲写的十七帖,里面有东、马,这是不是简体字?对了,好像王羲是你王家的祖先吧!
还有这,这……,这……。”
孙诚不断的反问,让王礼是无地自容,只得掩面而退,自己家祖先都写了简体字,自己还能说什么?总不能骂祖先吧!
后又上来几位,都被孙诚一一驳倒。
到最后,大儒们没办法了,只能耍无赖了,以圣人来压孙诚。
郑之道:“字体在圣人时代就拟定了,不可更改。谁要更改,就是亵渎圣人。”
孙诚见冷冷一笑,“你们能代表圣人吗?还亵渎圣人?你们算老几?
那我说圣人已经同意了简体字的推行,谁不同意?就是不遵圣人所言?会被逐出圣人门下。”
“无礼。”
“大胆。”
“不为人子。”
当然,孙诚也回嘴喷道:“腐儒,冬烘,迂腐之徒,食古不化之辈。”
两边的互骂声,让边上看的人是目瞪口呆,这都是宁国最有文化的人啊!在这大庭广众之下互相对骂,这也是开天辟地头一回呀!
江楼看不下去了,咳嗽一声,“大家辩论归辩论,大庭广众之下不可口出恶言。”
几人这才回过神了,为自己的失态向众人致歉。
孙诚开始反攻了,“你们说的没有证据,圣人什么时候说过字体不可更改?”
“那你能有什么证据说圣人同意了推广简体字?”
“圣人之所以为圣人,一为思想,代天地立言。二为学问,政治,经济,文化,美学无所不成。
三为教育,万世师表。四为社会,德治礼治,天下大同。五为道德,仁善相依,中庸之道。是不是如此?”
几位大儒一听,这些功德是众人皆知,也不能反驳,也点头称是。
“这就好了,其中有一项是万世师表,简体字能更快的让人了解圣人文章,了解圣人的思想。
在老师的眼中,字体是小事,他只是工具,传播文化才是大事,他怎会不愿?”
大儒们无语,圣人之所以成为天下文人所敬仰的人物,万事师表是最主要的,所有文人都是圣人的弟子。
老师当然是希望学生能很快的学得知识,圣人当更是如此。可要是这样说,孙诚说圣人同意推广简体字那也不无道理。
王礼憋了半天,冒出一句,“圣人当然是希望学生能更快的学得知识,但不见得简体字能更快的了解圣人的思想。”
孙诚笑了,“那我们可以比一下,你用繁体字,我用简体字,各教一位蒙童,看谁能更快的读一篇文章,并写出来,还了解其中的意思。
谁输了,就在太学公开赔礼道歉,并说我错了,简体字在学习上确实比繁体字有优势。”
第二百零八章 神机营装备的武器
大儒们紧闭着嘴,一言不发,谁都知道简体字笔画少,方便读写,有着学习上的优势。这要是赌,不是找输吗?
周围人看此情景,都知道大儒们辩论已失败,反对简体字的人心里都不愿承认失败,但又辩论不过孙诚,脸上都有一种不服气的神色。
孙诚知道,这简体字想要他们接受还是很困难的。其实他也很喜欢繁体字,繁体字意思专一,字形和字义相融匹配,字体也唯美。
繁体字文化色彩很浓烈,能直接代表夏族文化的特色。
但文字最主要的作用是传承文化知识,而不是注重美。
简体字的通俗易懂,终将取代繁体字。繁体字以后也只能在书法领域上应用了,但这个过程需要时间。
“我也知道,繁体字注重表意,每个字都有渊源,每个字意都有详细的演化过程,象形和会意都有。
简体字则抛弃了文字历史渊源,直接强调简单易记,文字的文化色彩大减但使用性大增。
其实这并不矛盾,文化是一脉相承的,简体字是在繁体字的基础上演化的,繁体字与简体字其实可以并存。
写繁体字的人可以看懂简体字,写简体字的人也可以看懂繁体字。就是看不懂的,你也可以通过上下文的意思猜也能猜出来。
上层人士可以习繁体字注重文化传承,下层人他们主要的就是识字,可以用简体字。至于你想选哪一种,那就看你们自己了。
你总不能就是因为字体缘故,而剥夺下层人学习文化吧!难道下层人就不能读圣人的著作了?就不能了解圣人的思想了?
如果是那样才是亵渎圣人。”
孙诚这样一说,在场的文人沉默了,世家的文人知道,简体字比繁体字笔画少,降低了文字的复杂性。
时间一长,简体字的通用率就会超过繁体字,最后成为官方字体,就像隶书取代小篆一样。
简体字的推广会让他们失去文化上的优势,打破他们文化上的垄断。
但他们不好说,也不能说。孙诚已经给反对人扣下了一顶大帽子。反对简体字就是反对文化传播,就是亵渎圣人。
江楼他是同意推广简体字的,但他知道这不能强行推广,还需循序渐进,就像隶书取代小篆一样。
他出来打圆场道:“此次辩论,就是繁体字和简体字的问题。
郑大儒他们说的对,兴盛侯说的也有道理。依老夫之见,上层人要负责文人传承,下层人只是为了识字,这并不冲突嘛!
你想学哪种就哪种?反正两者之间互相通用,我们总不能剥夺别人识字的权力吧!”
郑之他们见事已至此,也只能同意神机营字习简体字。
但他们已决定,虽然在民间不能封杀简体字,但在官方上,一定要封杀。
辩论世家派虽然输了,但礼部是他们掌握的,礼部是宁国最高教育部门。
第二天,礼部一道公文传到太学和各书院,所有课程一律用繁体字上课,如有用简体字上课的老师。
书院必须驱逐任课老师,书院山长也要引咎辞职。
在官场上,礼部也上了一道奏书,大意就是规定繁体字才是官方通用字体, 任何人投递公文不得用简体字。
宁王为了安抚世家,同意并签发了这道奏书。
这样,世家就把简体字排除在主流文化之外,只要你还想当官,还想称自己是文人,就必须习繁体字。
在霸上军营,简体字的传播遇到了困难,所以私塾老师全部辞职了,他们也受到了礼部的警告,不得不放弃了这项高薪的工作。
这个学习文化的工具是有,但没了老师,教授士兵识字也就泡汤了。
这个时侯,孙诚招收学子入伍就有了先见之明,他直接让那些学子上课,又不用他们教什么高深的课程。
只是让那些士兵有基本的文化就行,标准就是能通读三字经,千字文,并了解其中的意思就行。
简体字,铅笔,草纸的应用,让士兵们认字的速度大为加快,三个月,就有一些人合格了。
孙诚还在其中挑了一些聪慧的士兵,让他学数学,准备让他们成为炮兵。炮兵可是技术兵种,不懂数学,怎么能计算设计诸元。
在这三个月里,孙诚还督促火器司,尽快拿出神机营装备的武器,火绳枪只是应急的,他要装备的是燧发枪。
在他的催促和高额奖金的诱惑下,火器司的大工匠日夜不停的研制,终于燧发枪最主要的一个部件弹簧研制出来了。
这是一种撞击式燧发枪,在击锤的钳口上夹一块燧石,传火孔边设有一击砧。
射击时,扣引扳机,在弹簧的作用下,将燧石重重地打在火门边上,冒出火星,引燃火药击发。
这大大简化了射击过程,提高了发火率和射击精度,使用方便,而且成本较低,便于大量生产。
孙诚经过试射,非常满意,当即给神机营订购了四千支。还有虎蹲炮,每名校尉的千人队装备了十门。
至于统领的直属炮兵队,则装备了大将军炮。大将军炮比虎蹲炮大,而且重,射程、威力比虎蹲炮要大得多。
因为钢铁铸造的问题,母铳只能用青铜铸造,子铳用铁铸造,所以这些炮价格昂贵。
孙诚只订购了五门,等解决了钢铁铸造的问题,价格下降后,才大量装备。这种大将军炮的设计思路来自于明朝佛郎机炮。
此炮由母铳和子铳构成。母铳身管细长,口径较小,铳身配有准星、照门,能对远距离目标进行瞄准射击。
子铳类似小火铳,可预先装填好弹药备用,战斗时轮流装入母铳发射,因而提高了发射速度。
这些炮每门重约三百斤,母铳长约三尺,每炮配有五个子铳。
这些武器陆续运入神机营,让那些士兵是大开眼界。
三个月后,新兵训练完毕,训练后,士兵的纪律性大大提高,达到了孙诚的期望。
经过全军大比武后,训练落后不管是军官还是士兵一率打入后备营,军饷也降了五成。
其余的升为正兵,正式成为神机营第一批士兵。
接着就是训练战术,战法了,这是第一支全火器部队,战法都需要人摸索。
这个孙诚是不行了,他全交给了雷裕,让他带头与另两名校尉一起完善战法战术。
第二百零九章 我们是文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