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王一想,这好像孤不吃亏,兵没练成孤一文都不用出。练成了,我得一支精锐部队。
至于钱,那不算什么,精锐部队的价值可不是用钱来衡量的。
“赌是可以,但标准是什么?总不可能你说精锐就精锐。”
孙诚想了想,“我们可以去绵清防线,好像那边经常有魏国散兵来骚扰,我们在那可以试一试,看我们是不是精锐?”
“那好,就这么办?”
孙诚走后,宁王在内阁奏书上写了三个字,知道了。
宁王压下了这次弹劾风波,在政治方面世家派是拿孙诚没办法。
但他们动用了舆论,大肆宣扬孙诚的练兵方法是荒谬的,不合实际的。
这根本不是为朝廷练兵,而是为了自己玩乐,从古到今,谁见过这样练兵的?
何况孙诚以前就是一个纨绔,别的东西都玩腻了,想练一些兵来玩玩。
这些舆论传了出去,再加上练兵方法确实是闻所未闻,孙诚的名声一下低了很多。
结果神机营在别人眼里变成了侯爷的玩具,士兵也有了玩具人之称。
霸上军营,操典公布之后,神机营的训练开始了,开始是新兵训练,不训练刀枪,火器,而是训练内务,队练和体能。
早上清晨起床,开始整理内务,结果就闹得一团糟。这些士兵以前都是农户,根本都不叠被子。
就是叠被子?那也是家里的女人去叠,他们随便叠叠就好。
接着刷牙洗漱,洗漱用品是放的到处都是,洗脸毛巾和洗脚毛巾都混在一起。
孙诚前来检查,看着这糟糕的内务状况,孙诚顿时脸就黑了。
他将所有军官找来,自己亲自示范了一下整理内务。
他知道这些士兵根本不会做内务,所以他在家中可是练了儿天,熟练之后才来示范。
虽然比部队差多了,但就是军训练成的内务水平,也让神机营的军官们看的是目瞪口呆。
被子叠成豆腐块,桌子上的物品要统一摆放整齐、柜子里的衣服要统一的标准等。
孙诚下了命令,十天之内,如果内务不达到自己示范的样子,就滚出神机营。
一时间,整个军营是哀声一片,这些壮汉,要让他们打仗,操着刀就上了。你让他们叠被子,扫地,那可就为难他们了。
可在军官的压力下,加上军饷和丰盛饭菜的诱惑下,士兵们还是屈服了。
于是,不管是军官还是士兵,都一边暗骂孙诚,一边还是乖乖的练习内务。
十天后,孙诚再来检查,绝大部分都合格了,但还是有些人不合格。孙诚二话不说,马上开革。
虽说三位校尉认为他们都是精挑细选而来的士兵,就一个内务不过关就开革了。未免有些可惜,建议留下他们,以观后效。
但孙诚知道自己是半路出家,士兵们大都不怎么看得起自己。
所以军令一下,就不能更改,如果朝令夕改,那以后他的军令,下属就不会坚定的执行下去,所以他毫不妥协。
将一些人开革之后,神机营官兵们看孙诚的眼神就有些不对了。命令执行也坚决了,但骂声也更多了。
孙诚毫不在乎,他知道一年后,所有怀疑他的人都将会被他甩一个耳光。
内务合格后,接着就是早上一个五公里,接着就是队列训练,下午还是队列训练,又是一个五公里,晚上开始学习识字。
这又让士兵们怨声载道,但还是得执行,毕竟军饷和食物可是非常丰盛的呀!别的地方可没有这些。
第二百零六章 推广简体字
队列训练还好,这些都是从军中招的精锐之士,对列阵还是懂的,至少左、右还是分的清。
向左转,向右转,向后转。这个还是很容易,正步走多练练也行。
但到了晚上识字的时候,这就麻烦了。孙诚花大价钱从京中找来的一些私塾老师,让他们去教士兵识字。
结果是那些士兵教了十多天,考试之后,竟没有多少人合格。
读书大家都知道是自小就读才好,年龄一大记忆力就会下降。
这些士兵知道读书是好事,这也是侯爷给他们的福利。认识字以后,回到村里探亲,
你只要说一声我识字,那娶的老婆就要比别人老婆胸大一点,屁股也大一点,能好生养一点。
但毕竟年纪大了,这些字可是真难学啊!弄的他们是宁可跑个五公里,也不愿上课识字。
孙诚通过考察,知道了士兵为什么认字这么慢。
一是,繁体字形太复杂,小时候还好,记忆力强,年纪一大,这字可不是一般的难学。
二是,教材晦涩难懂,都是圣人微言大义,上面老师念了一大通,下面士兵是一脸茫然。
三是,文具方面,要学识字,你总要有笔墨纸砚,这个可是要花不少钱的。
你不字,就想把这个字记下,是很困难的,读十遍不如写一遍这个道理谁都懂。
可笔墨纸砚太贵,要让这些士兵能快速认字,那可是要花费大笔军费。
可这是军队,又不是私塾,你花大笔的钱教士兵读书,却花少量的钱让士兵训练,这到哪里也说不过去,不是等着让人弹劾吗?
针对以上三个方面,孙诚马上找到了解决办法,这些办法都是现成的。
文字复杂,孙诚想到了中国文字的进化史,文字从甲骨文,到金文,到大篆小篆,隶书, 楷书,最后到简化字,文字是越来越简单。
那是不是可以把简化字拿出来,方便那些士兵的学习。
其实学习了简化字也不妨碍读懂繁体字,简化字也是在繁体字的基础上简化的,他们之间还是有联系的。
就是你认不得这个繁体字,但通过上下文,猜也能猜出这个字是什么。
还有教材晦涩难懂,那就把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拿出来。这个是小孩子启蒙读物,识字的最佳教材。
最后就是笔墨纸砚了,这也好办,识字要毛笔干什么,要砚台干什么?要墨锭干什么?这三样东西都可以用一样代替,那就是铅笔。
这个玩意儿才多少钱?两块木头夹着一根铅笔芯,铅笔芯是用石墨加黏土制成的,这玩意儿才多少钱?你就是一天写一支铅笔,军队也供的起。
还有纸,这也好办。要什么宣纸?一律用稻草制的草纸,便宜量大。
至于好不好写?你管那个干嘛?你还想当书法家呀?能写字就行。
反正只是让士兵识字就行了,又不是让他们举孝廉去当官。
敲定之后,马上让孙氏商行制造铅笔,草纸,印刷教材。
当然,顺便还要申请专利,孙诚可不愿意让别人占了便宜。这些要是传开了,收入也是很可观的。
几天后,第一批文具送到了霸上军营。请来的私塾老师看到教材,顿时懵逼了。
教材中有许多字,他们好像认得,又好像不认得,他们可都是老师呀!不识字,怎么给学生上课。
孙诚拿出了文章的繁体、简化字对照表,与他们细细解说。
他们明白后,对教材内容非常满意,三字文,百家姓,千字文这三篇文章是启蒙的最佳书籍,他们是连声称赞。
但对简化字,铅笔却是认为不妥。他们认为,简化字,有损字的艺术美和规律性,不利于文化传承。铅笔也不适合夏族人的书写习惯。
他们拒绝用这个上课,激进的还将孙诚的简体字告上了礼部。
这下,礼部也炸了,启蒙读物他们认可,也认为对儿童开智有帮助。
但对这简化字,铅笔却是大为不满,特别是简化字,这是干什么,这简直是要挖夏族文化的祖坟。
一时间,礼部,太学,还有翰林院,当然还要加上都察院,同时上书弹劾,禁止简体字,铅笔传播。
甚至还耸人听闻的说,要是推广简体字,将文化断绝,国将不国。
其余的大臣对启蒙读物都能认可,这对儿童启蒙有好处,但对简体字他们也有些不满。
其实反对的人分两种,有的人是对简体字因简害义,有损文化传承而反对。
有的人却不是这个意思,他们知道简体字虽然对文化传承不利,但对文化推广却是有利的。
但这简体字、铅笔,启蒙读物推广开来,读书的门槛会越来越低,读书人也会越来越多,那就损害了他们这些传统读书人的利益。
以后收税、收租怎么办?大家都认识字了,想在其中上下其手就不容易了,那些文盲也不会用崇拜的眼神看着他们了。
宁王又头疼了,心想,孤只想试试那小子能不能练兵,结果弄成这样,几乎满朝群臣都反对。
孤是让你来练兵的,不是让你来文化改革的,上次对孤说改革要循序渐进,结果你却来个勇猛精进。
他又把孙诚召了过来,“王弟,你能不能歇一歇?不要那么激进。看你弄的这个简体字,几乎所有群臣都反对,孤的压力很大呀!
依孤看,还是将这简体字取消掉,铅笔,启蒙读物还是可以用的。”
“王兄,我的想法是,要练好神机营,最主要的就是让士兵识字,有文化才有战斗力。
而让士兵识字,简体字就是关键,如果取消了简体字,那让士兵识字会很困难。
士兵都不识字,想练出大陆第一精锐也不可能,那我还练什么兵,不如回家睡觉。我要练就练最强的,不然不如不练。”
宁王见孙诚要撂挑子不干,头更疼了。
那些大臣一个个好像被孙诚挖了祖坟一样,上窜下跳,非要取消简体字。
而孙诚也是毫不示弱,只要禁了简体字,他就撂挑子不干。
思来想去,宁王也不管了,“你们争是你们的事,孤不参与。
你们去太学辩论一下,谁赢了就听谁的?这你们总没意见了吧!”
“那也行,看我不喷死那些腐儒。”
宁王看着孙诚那跃跃欲试的样子,长叹一声,心想,又是一个喷子呀,早知道让他去都察院了。
第二百零七章 舌战群儒
三天后,在太学,开始了一场辩论活动,观看辩论的大部分文人都对简体字不满。
这些人以世家为主,文化的推广,会让他们失去文化上的优势。
也有些庶族文人对简体字是大加赞赏,认为这会降低识字的困难度,对文化的推进大有好处。
这些人以栖霞书院山长江楼为首,但他们是少数,起不了什么大浪。
太学大殿中,孙诚单独坐一边,另一边是几位大儒,孙诚这是要舌战群儒啊!
一位大儒站起来道:“文字乃是我夏族之根本,如任人篡改,将失去文化底蕴。
兴盛侯,你这哗众取宠的行为,如不改变,将遗臭万年。”
孙诚笑笑,“这位是……。”
大儒一拱手,“儒生郑之。”
孙诚点点头,转起身来,回礼,唰的一声折扇打开,露出了才高八斗四个字。
“郑大儒,说起文化底蕴,夏族最早的文字好像是甲骨文吧!如果你尊重传统,为什么不用甲骨文?”
郑之一愣,“甲骨文词汇简陋,早在千年前就不适应,故而淘汰。”
“那我问你,小篆呢?他的词汇已经丰富了,当年贵族都用小篆,只有下面小吏用隶书,为何隶书又取代了小篆呢?”
“小篆由均匀圆转的线条组成,但是书写起来相当不方便,且字形繁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