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赵与芮睡了个懒觉,然后才来到垂拱殿。
今天是早朝休息日,在京官员们除了当值的,大部份都放假。
垂拱殿做为赵与芮批阅奏折的地方,今天内阁会有两到三人在当值。
赵与芮进来时都接近上午九点,别人早就到了好一会。
“参见陛下。”三个内阁成员向赵与芮见礼。
“爱卿们早啊。”赵与芮笑道。
三人也是苦笑,不早了。
这三人里只有邓若水是老同志了,其余两人都已经换了。
原副相葛洪和杨长孺都先后死了,另有赵汝述和梁成大因年长而退位。
去年和今年,赵与芮一共换了四位内阁成员。
分别是程公许、李昴英、刘克庄、黄震。
其中刘克庄做过地方制置使,最年轻的黄震是去年新科状元郎,目前添为内阁秘书郎。
今天现场有邓若水,程公许,黄震三人。
程公许是嘉定四年的进士,这会年纪也不小了,五十六岁,前年代替七十多岁的葛洪进内阁。
赵与芮对内阁成员有年纪限制的,一般副相以上六十五岁就得退,副相以下六十岁退。
葛洪和杨长孺是第一届内阁成员,而且精神状态一直不错,赵与芮也没让他们到时就退,结果他两都死在任上。
两人先后死在任上,赵与芮便重申,除了第一届内阁成员,后面的都到时就得退。
程公许这年纪还能干好几年的,他在地方做过教授,知县,通判,在京城做过大理寺直、太常博士,礼部侍郎,也算经验丰富,地方和京师都有经历。
这人在历史上也是留有贤名的,史称:公许冲澹寡欲,晚年惟一僮侍,食无重味,一裘至十数年不易,家无羡储,敬爱亲戚备至。
他也是崔与之重点推荐的人才之一,受赵与芮重用十数年后,进入内阁。
黄震是浙江庆元府慈县人,赵与芮在庆元府外判时,招少年诸多,当时黄震就参加了。
这人原本也是大器晚成,原本到四十多岁才中进士。
但赵与芮当年招了他后,发现他识字懂礼,正气浩然,于是在许多少年里,开始重点培养黄震,让他不要从军,改成学文。
赵与芮在庆元府招的大部份少年里,基本后来都从了军,黄震是少有几个从文的少年。
元贞年间,黄震果然中了状元,当时才二十四五岁,比历史上中进士提前了近二十年。
赵与芮见过三人之后,就开始看摆在御案上的奏折。
经过他的改制,通政司是把奏折分类摆放,然后内阁成员先预看一遍,按轻重从下到上。
赵与芮还是和以前一样,先看了兵部军事类的。
这会他正发动数路大军攻蒙,很多兵马都在外面,消息也不一定会及时传回来,所以简单看了看后,没什么重要的东西。
唯一有点价值的就是宋军对汉州(飞律滨)的征服和占领。
元贞二年,赵与芮开启征占领征服飞律滨,并取名为汉州。
第一波过去的有一万七千户,共六万人。
宋军和西般牙人差不多,征服北方比较容易,打南方时阻力较大。
西牙人征服北方不到一年,征服南方又陆陆续续用了两百多年。
南方山多,土著也多,抵抗激烈。
好在宋军兵甲比西牙人还厉害,全身铁甲包裹,面对土著,几乎刀枪不入,然后又带了大量的狗用来探路,进展比西牙人快多了。
那边对宋军最大的难点就是山林中的疾病,痢疾等水土不服。
好在宋军先在大员省呆了近十年,和大员土著斗争中也学到了各种经验,能完美处理和适应。
加上宋军并不是以杀为主,还陆续用铁锅、白糖等各种物货引诱,挑拔各土著头人关系,这让汉州南方土著无法联成一心。
根据知州楚有才的最新奏折汇报,经过近四年的连续攻略,南方土著们于今年三月份终于决定向宋人投降,表示臣服,楚有才简单统计了一下当地人口,于六月汇报,到现在来到赵与芮案头。
赵与芮看到这里大喜,连忙起身,跑到身后的地图上,把汉州重重画了一笔。
从现在开始,整个汉州就属于大宋的了。
得到汉州,对下一步进入马六甲有莫大的好处。
汉州做为跳板,下一步就是攻打征服渤泥(文来),然后距离新马泰就近在咫迟了。
赵与芮回到位置上,立刻写了封回信。
先表彰了汉州的大宋军民,并表示会给物资奖励。
然后让楚有才在当地南部兴建新的船厂,主要雇佣当地土著来完成,用他们最喜欢的铁锅和白糖来交易。
汉州的水师都是大宋从大员和海南过去的,维修时还得回大员。
因为过去几年没时间弄船厂,现在平定了土著,可以新建船厂,以后就地维修和打造新船。
赵与芮写完回信后,又到地图前看了看。
其实他很想接着打左边的安南和占城等国,但这些地方现在体量远远超过渤泥。
元朝在灭宋后,四征安南,全部以失败告终,明朝虽然短暂的征服过安南,最后还是不得不放弃。
现在赵与芮正全面与蒙古开战,实在没有必要,也没有精力和实力同时征服安南。
汉州的渤泥就是宋军的练兵场,这两地方加起来的人口不如一个占城,更别说安南。
楚有才统计汉州土著,目前能统计到的,大概三万多户,十五万人。
考虑到还有躲在南方或北方更深处的山里没出来的,整个汉州土著不会过超过二十万。
渤泥人口更少,全国加起来不到十万人,其中京师集中了有一万,只要打破他们京师,渤泥就完蛋了,当然渤泥山里也有土著,但加起来肯定也不会有汉州人多。
打这种小国家,动员上百艘船,几千人就能搞定,实在没有必要先去打安南占城。
汉州土著人口数还是比较让人意外。
网上一般有几种数据,一是明朝时,汉州大概有九十万人左右。
另一个数据是中世纪时期,汉州和加上英尼群岛约两百万。
中世纪也包括宋,元、明在内。
对比下现在楚有才统计到的十五万人左右,也很难说准不准。
但可以肯定的是,宋军征服了南方之后,目前南方还有大片区域是宋军不能达到的。
下一刻赵与芮打算把土著引诱出来,让他们在外面屯田,种甘蔗,搞白糖,让山中的土著越来越少,人口统计也会越来越精准。
再次回到御案,赵与芮又写了封信给当地水师大将阮横,示意他可以从当土著中征招五千人为军,训练一两年,为下一步攻打渤泥准备。
赵与芮写东西很快,短短几句话,边上秘书郎黄震立刻拿过来封印,然后由殿外的内侍和皇城司军士一起带出去交给通政司。
黄震还会写个内容副本两个,一个保存在通政司,一个保存在内阁垂拱殿。
不然中间被人换掉,传到汉州可能又是另一个内容,那对面的大将也有苦说不出。
将来阮横如果回京,会把呆在汉州几年收到皇帝和朝廷的所有信件一起带回来,然后逐一对照副本,看看有没有传错和遗漏的。
阮横那边,在接到正本之后,也会抄录一个副本,保为备用。
赵与芮处理完军事的奏折后,来到关于礼部杂事类的奏折,本来这个分类是被他安排在最后的,但摆第一的太显眼了。
“请陛下早立太子。”一眼就看到几个字。
第431章 到底是夸朕还是骂朕
上奏折的是新任礼部尚书刘克庄,下面还有一连窜人跟着,最显目的就是谢皇后的伯伯大理寺正谢采伯,叔叔户部郎中谢汇伯,还有临安府推官,她大哥谢奕昌。
刘克庄洋洋洒洒写了很多写,大概的意思是,一定要吸取前朝的教训,早立太子,甚至他直接明示当年宋太祖不立太子,让弟弟太宗当了皇帝这件事。
这家伙也是胆挺大的,接着又说了宁宗当初没立太子,陛下你才有机会成为皇帝,我大宋现在蒸蒸日上,陛下功不可没。
所以这太子啊,一定得早立。
赵与芮看的一愣一愣,刘克庄到底是骂朕还是夸朕?
刘克庄这人赵与芮也比较了解他,醉心文学,早期都不想当官,后来理宗上位才肯复出。
赵与芮的科举打压了儒家经典,他一身所学也没处施展,这几年也不醉心写诗弄文了,因为现在大宋不流行。
他对当官是无所谓的态度,所以顶撞皇帝也不怕的,说话也大胆。
其实这立太子的事,这几年经常有大臣提出来,已经死掉葛洪,杨长孺在任上也提出来过。
赵与芮都说自己年轻,还早为由推了。
但这些大臣呢和赵与芮相处的很好,也没正式上奏折,都是私下和赵与芮提。
这刘克庄之前一直在外面做官的,现在刚回京师进入内阁,立刻直接以奏折方式提出来。
而且关键后面有一大群人跟风。
这群人里还有部分谢家的人。
这意思很明显了,想让皇帝立嫡。
通常古代立太子有说法的,有嫡立嫡,无嫡立长。
谢皇后的儿子赵才算是嫡,而贾玉华的儿子赵祺是长。
赵才九岁,谢家就迫不及待想立他为太子了。
这刘克庄很有才学,写了很多字,这会也没打印机,写这么多字也不容易。
赵与芮还是看的很仔细,很认真,这家伙引经据典,还说皇帝有个哥哥呢,你得早立太子才行。
赵与芮大哥赵与莒现在是挂了侯爵享受待遇,但只是浙江某个县的县令。
赵与莒县令都干了七八年了,干几年换个地方,赵与芮就没给他升过。
他哥哥的能力他知道,也就勉强能当个县令。
现在刘克庄胆子大,说不管他是不是县令,总是你哥哥,万一陛下身体不好,皇子们年幼,这谁当皇帝还不一定呢。
尼娘的,赵与芮看到这里心中不由暗骂,刘克庄是咒老子吗?老子能活八十多,九十多岁呢。
这些奏折按理都是内阁今天值守的人批看过的。
上面邓若水,程公许,黄震都有落款。
邓若水就比较圆滑,写了个已阅,一个字都没多写。
程公许也以才华出名,和刘克庄应该是关系不错,批了个:“乞睿断亟下明诏,正邦典,延社稷。”也就是同意刘克庄的说法,要早立太子,当然,程公许也没说要立谁,这个他肯定不敢参与,毕竟刚入内阁,不了解皇帝的心思。
黄震是赵与芮悉心培养的,他当然更不会参和,虽然年纪最小,可也容易被忽悠,他跟在邓若水后面,写了个已阅两个字。
这会黄震正在边上悄悄打量赵与芮。
只见赵与芮看着奏折,面无表情,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他也猜不透赵与芮心里在想什么。
立太子重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