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南宋,我与蒙古争天下 第402节

  其余城州都没什么兵马,要么被宋军一攻即破,要么直接降了。

  蒙古在西夏损失惨重,连连丧地,察合台和口温不花还考虑再和宋军打次野战,但查探到宋军兵马后,索性放弃了。

  宋军从去年十二月份开始议和到今年五月份,连续从各地抽调精锐,涌进西夏。

  到五月份时,中兴府一带已经集中了三十万宋军,并且还有兵马陆续进入西夏。

  察合台这时就知道西夏议和之事,宋军已经完全占据主动,很多地方已经被宋军占据。

  四月份时,蒙军塔思部和宋军在陕西西安附近打了一仗,试图给宋人压力,但没能取得便宜。

  宋军陕西兵马较少,采取守势,蒙古攻城不利,转去摧毁了宋军在西安附近的夏播,发泻了一番后才离开。

  元贞元年六月初,宋军山东彭义斌部攻打蒙军占领的德州。

  德州在元明都属于山东,这会是是蒙古手上距离宋军最近的城。

  宋军带了上百门炮,几百部投石机,轰隆隆,围着德州打三天两夜,德州告急。

  六月初六,史天泽立刻派驻守河间的萧乃台、按札儿和驻相州翼州的史天安带兵去救。

  宋军立刻退回临清。

  初八,萧乃台、按札儿他们又带兵回去,但前脚刚走,宋军又来。

  史天泽彻底震怒了,又拿宋军没办法。

  因为临清到德州中间就是一条官方水驿道,从临清的船从南往北可以直接到德州城下。

  宋军要是正常在大路上走,相州方向的蒙军可以随时从西面突袭,截断和堵杀宋军。

  现在宋军在河对岸走,从相州方向的蒙军过不了河,从河间方向的蒙军是从北面来的,宋军知道后可以掉头走。

  宋军其他方面的兵马不出来,因为出来容易被蒙军伏击。

  临清的兵马就经常出来晃荡,反正蒙军想伏击也没办法,必须要绕河,你一绕河就远了,而且会被其他宋军知道。

  就这样萧乃台、按札儿他们一走,宋军就出来,萧乃台、按札儿他们一回来,宋军就回家。

  双方来了几次后,七月,萧乃台、按札儿他们假装离开,其实留下大量兵马在德州。

  不料宋军突然兵锋一转,去打翼州。

  萧乃台、按札儿等人大惊失色,立刻又组织兵马追出来。

  宋军再转回临清,接着又去德州。

  驻守德州的石天禄和扎必力被宋军弄的不厌其烦,这次直接带兵冲出城,在野外拖住宋军,等萧乃台他们过来。

  宋军也不惧,边打边退,背靠着水驿道往临清撤。

  萧乃台他们率部追上,纷纷大喜。

  好不容易逮着宋军大部,蒙军也是想一股吃掉他们,结果宋军根本不怕,只是之前不想和他们死战而已。

  宋军火炮齐鸣,套路依旧,蒙军还是打不破宋军的防御。

  这时又传来有另一股宋军去翼州了,蒙军没办法,只能撤退。

  此时蒙军这边相当恼火,集中差不多的兵力拿宋军没办法,想打宋军就得兵力远远超过宋军才行。

  山东宋军不少,到处都是是,兵力是占优的,蒙军他们不去打宋军,宋军三天两头出来打德州,投石机砸的德州到处破损。

  各地方的消息传到官山,蒙古贵族们纷纷要求议和。

  现在蒙军主力西征,拔都带走了十二万精锐和五十万战马,这个时候,不能和宋军全面开战。

  历史已经不同,按原历史,蒙古人能一面西征,一面全力伐宋,但现在双方地盘,兵力,实力完全不一样。

  蒙古贵族们只能接受议和的条件。

  你再这么打打谈谈,马上德州也要没了。

  德州在明朝是山东都司驻地,可见明朝看来这里比济南还重要。

  这边是插入河北的桥头堡,能守住当然最好。

  宋军故意打这里,也是有逼和之意。

  此时蒙古在西夏到处被宋军攻破城池,兵力明显不足,河北和陕西又占不到好处,窝阔台终于决定尽快议和。

  元贞元年七月中旬,蒙宋第二次议和在中兴府开始。

  双方经过数天的协商和争论,终于达成一致。

  按孟珙第一次画的线,南北分,但线条略侧斜向东面。

  即把西夏对角线,从西往东划,保证了黑水城,和克夷门、兀剌孩城等进西夏的重城还在蒙古人手上。

  另有兀剌孩城、定州、夏州、银州、龙州、洪州、盐州属蒙古,其他都属于宋人。

  双方的面积从地图上看差不多,甚至蒙古那带还略大点。

  但重要的城州,大量的州和人口,基本都在宋人这边,宋人约占了人口了七成左右。

  而最重要的养马地区,全在宋人这边。

  西夏的划分,基本按黄河来,最后往东是以黄河分支,从盐州和博乐城之间划开。

  双方在议和中约定,五年之内不得动兵。

  蒙古那边主要是想等西征回来,带回大量的仆从军,从而在兵力上,对宋军造成压制。

  双方以定州为交易所在,可以互通有无。

  宋廷每年必须向蒙古交易五十万斤白糖,数万匹丝帛、茶叶、精盐等各种物资。

  蒙古每年向宋廷交易十万匹战马。(此时明显宋人已经得到西夏养马地,蒙古却开始向宋人卖马,但孟珙还是接受了。)蒙古从西征中抢掠到的各种特产,物资,甚至美人,奴隶也愿意向宋人交易。

  另外蒙古要求宋人每年向蒙古岁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

  这是向宋辽澶渊之盟学习,以蒙为兄,以宋为弟。

  赵与芮居然同意了,赵与芮还致信窝阔台,称其为兄,自称为弟,宋蒙以后,结兄弟之盟,和睦相处,并说希望能和宋辽“澶渊之盟”那样,今后两百年里,相安无事,礼尚往来,通使殷勤。

  当年辽宋“澶渊之盟后,两国一百多年没有大规模战事,并且礼尚往来,通使殷勤,双方互使共达三百八十次之多,辽朝边地发生饥荒,宋朝也会派人在边境赈济,宋真宗崩逝消息传来,辽圣宗“集蕃汉大臣举哀,后妃以下皆为沾涕”。辽朝每次派遣使者出使宋朝,宋朝也会给辽使赠送大量礼物。

  赵与芮这番话,一度让窝阔台都感觉到宋人满满议和的诚意。

  八月,议和的最终决定到了官山,窝阔台召集各贵族,宣读了宋人的议和书。

  “赵与芮说,与我大蒙古并无血海深仇,又无靖康之耻,愿学宋辽,百年议和,兄弟相好”

  窝阔台话音未落,四周已经是一片骂声。

  宋军以前在战场上,对蒙军毫不留情,残忍毒辣,又在察合台领地到处屠杀,使牧民死伤无数,现在说这种场面话。

  但骂归骂,眼下这局面,在拔都强烈要求西征的情况下,大蒙古兵力不足,只能接受议和。

  而且宋廷很有诚意,明明都算占据优势,愿意称弟结盟,每年给岁币。

  骂过之后,有人叫道,等西征回来,当集合百万大军,一举攻灭宋国。

  也有人叫道,不是说好五年不战的吗?

  马上有大片反对之声,这种议和你还当真,西征完就去干宋人。

  现场比较喧闹,但大部份人还是认同议和的,虽然蒙古被逼丢了西夏大部,但宋军给了岁币,大汗窝阔台还是比较有脸的。

  宋人还答应以后交易大量白糖,这是蒙古人非常喜欢的东西。

  确定了议和之事,后面就好办了,大家按谈好的边界划分,蒙古决定驻重兵在克夷门和黑水城,两城各有五万兵马,另在兀剌孩城驻兵三万,形成三角形,相互呼应。

  其余的定州,夏州、银州兵马都是数千,因为距离宋人极近,一旦开战,这些城州驻守太多兵马反而守不住,没什么用。

  宋军则在中兴府驻兵十万,沙州驻兵四万,瓜州驻兵三万,肃州驻兵五万,西凉三万,顺州、静州各三万,先期三十一万大军驻各处,后期还有数万大军进宁夏,最终要到达四十万左右。

  其中沙州、瓜州方向主要是针对察合台领地,肃州和西凉是为了将来对付黑水城。

  九月,双方正式在定州签定和议,史称‘定州议和’。

  定州议和的同时,察合台来到了大同。

  同月,窝阔台从官山也来到大同。

  兄弟两自当年汗位选举到现在,已经两三年没见,再次见面都有些泪奔。

  两兄弟紧紧抱成一团,数息之后才依依不舍的分开。

  这两兄弟的情谊果然比拖雷好多了。

  “怕是养虎为患。”察合台见面后第一句话就是担心宋人崛起:“赵与芮此人,能伸能缩,雄主也。”

  此次议和,给了宋人稳步发展的时间,宋人正在崛起,五年之后,怕是更强,察合台虽没见过赵与芮,心中已然认同他是大宋雄主。

  窝阔台说:“都怪拔都,非要西征,不能同心,何能利金?”

  窝阔台还是忌恨拔都,原本他都打算向宋全面开战,拔都为了夺权,非要西征,带走了大蒙古最精锐的战士。

  “宋人皇帝不可信,说是五年,一定要多加防备。”察合台沉声道。

  赵与芮有不良表现在前,和金同盟时,突然反水,围攻金国,这种背信弃义的大宋皇帝,察合台是非常看不起的,也坚决不认同。

  窝阔台欲言就止,有苦说不出。

  原来当初刘润到临安和宋人议和,赵与芮还反过来说他们蒙古无信无义,还说自己反水金国,是和蒙古学的。

  刘润回来一说,窝阔台有苦说不出,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因为蒙古人确实常干这事,当初在西征时,多次恍骗别人,只要投降就不屠城,只要投降就不杀降军,结果对面一投,立刻就杀。

  包括历史上的西夏灭国也是如此,答应了投降不屠城,但西夏一投,立刻开屠中兴府。

  蒙古人这事干太多了,赵与芮说和蒙古学的,这让窝阔台无言以对。

  赵与芮后来用宋辽澶渊之盟来比喻,说,同样是游牧民族出身,人家辽国就讲道义,坚守盟约,和大宋近两百年没战,我看你们蒙古人能做到吧?

  赵与芮把契丹人一顿夸,暗喻蒙古人还不如契丹人。

  窝阔台心里不爽,但又不好反驳,如今察合台又提,他只好道:“宋人其实在西夏占了上风,他们愿意谈和,看来也是真的。”

  察合台嘴巴微动,想说什么又不知说什么好。

  这两人都算一代雄主,一个统治了大蒙古,一个为自己的汗国打下基础,但他们必竟不如成吉思汗,更远远不如赵与芮。

  宋军虽然在西夏占了上风,但赵与芮全国动员,到处征兵,又建长春城,国内又在改革,各种事情烦不胜数,整个大宋都在忙碌着。

  能暂时停战,议和,对大蒙古来说未必是好事,但对大宋来说也肯定利大于弊。

  窝阔台的大蒙古帝国目前还是靠掠夺和侵占为生,能不能停战对他们影响不大,更不会让蒙古消弱,不停的和敌国开战,让敌国无法屯种,穷于应付,对他们来说本来是好事。

  而宋军这边能停战休息,屯田练兵,更是不容易。

  所以赵与芮占了上风也愿意议和,必竟古代打仗,打的也是后勤和钱。

  而且赵与芮在等燧发枪出来,更想议和来拖延时间,同时他还要整顿国内政事,人事,兴修水利等,国内也是一大堆事等着他忙,能暂时休兵对大宋朝和赵与芮来说,其实更好。

381.第381章 野心勃勃忽必烈

  381.

首节上一节402/69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