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南宋,我与蒙古争天下 第134节

古代皇帝成亲非常麻烦,像明朝时,皇后要单独举礼,等过段时间,再娶其他妃子。

好在南宋没这么讲究,今天是一下子把礼全办了。

顺序上是先和皇后谢道清行礼,然后再与其他妃子一起。

按杨太后和赵与芮商量,谢道清为皇后,贾玉华为贵妃、秦楠为淑妃。

这三个排名最前的皇妃,赵与芮都是刚认识不久,有的只见过一两次面,比如贾玉华和谢道清,而秦卓女儿秦楠才十一二岁,小的不得了。

真正和他有些感情的小桃,为贵仪(九嫔之一)。

徐氏直接是宫女,连个才人都没给,但允许她随身伺候皇帝,也算给了赵与芮面子。

婚礼过程比较繁琐,皇帝和一批相关重要的官员,史弥远等会先在选德殿,其中读召书都要读好一会。

上午九点,毛同来到丽正门。

赵与芮登基后,毛同从指挥升为干办官,也算进了一大步。

他刚认识赵与芮时,不过是个小小押正,班长级别的,一转眼,他已经是皇城司十位干办官之一,仅次于提点提举的存在。

丽正门今天有两队人,约五十多,毛同的人占了一半,另有一小半俱是钱斌死后,王斌提举皇城司,从禁军带来的人马,替换了原来皇城司的人。

现场还有内东门勾当官董宋臣和高班陶胜,负责进出宫门检验,因为今天进出宫门的比较多。

“都特娘打起精神。”毛同带着两心腹正在皇城里巡逻,来到现场后就高声大叫起来:“陛下体恤兄弟们,等下值后,每人可以领五斤白糖,五贯礼钱。”

“多谢陛下。”

“陛下万岁。”现场哈哈大笑起来。

人群中有少部份是禁军调过来的,因为步军司王斌和方刚两人都到了皇城司,跟过来一大堆人。

他们都是愣了下,接着想到有赏钱,也纷纷叫了起来。

“听说大家乐球牌室,后面十天打五折啊。”

“陛下与民同乐,与天同庆,哈哈哈,这下可以好好玩玩了。”

众军士都在交头接耳,毛同正要转身离去。

突然外面叫道:“站住。”

大伙纷纷扭头。

“是蹴鞠队。”

“这么多人?”

“回将军,每队二十五人,共五十人,咱们是踢大场,一边十一人呢。”外面有人赔着笑。

“陛下的蹴鞠队来了,快开门。”毛同叫道。

轰隆隆,沉重的丽正门轰然打开。

赵和赵平兄弟站在最前面,雄纠纠气气昂的,好像他两兄弟是主角似的。

两人今天分别代表一个队,进皇城踢表演赛,还是比较志高气仰。

赵与芮进京登基后,可没忘了这些老兄弟,纷纷给了文散官的从七品朝散郎。

当时赵与芮还想给实职的,比如门宣赞舍人。

但到了史弥远处后,压而不决,后来就没了消息。

赵与芮没办法,给两人各弄了一个文散官,先拿着俸禄再说。

两人刚进来,两侧皇城司军士就有人上前搜身。

新任提点王斌的部下押官李开,本来想带人上去搜身,不料有人抢先一步已经在摸赵和赵平。

李开犹豫了下,只好站在原地,看着他们。

“不好意思,两位朝散郎,例行公事呐。”搜身的人一边搜一边陪笑道。

“无妨,应该的。”赵和赵平可想到会有什么事。

以前两人都不喜欢蹴鞠,前两天皇帝突然召见他们,要让他们各带一队来玩蹴鞠,谁的队踢赢了,到时官阶升一级,这把两人给激动的。

此时赵父亲赵葵为淮西安抚参议,手下练有强勇、雄边二军,共五千人,吕文德、余两位南宋后期重要将领俱在其军中。

赵平父亲赵范为淮东安抚副使,兼知扬州(扬州知府),俱是南宋地方重要官员。

正月十八,赵范向朝廷请调弟弟赵葵带强勇、雄边两军五千人马驻守宝应,以防备金军,史弥远打算在皇帝大婚之后答应,同时召赵葵回来面谈。

赵氏兄弟非常尊重史弥远,有什么事情和文书,必上报史弥远,从来不报给宁宗。

宁宗死后,也从来不报给赵与芮。

年轻的赵和赵平显然没有意识到,他俩今天带蹴鞠队进来代表了什么。

蹴鞠队哗啦啦涌进来五十多人,除了两队各有队员二十多人,还有什么领队(如赵赵平兄弟),副领队,队医,后面还有拉拉队和表演嘉宾。

正是来自观文院的兰儿她们,每个人都带着琴啊筝的,乐器东西装了好几车。

守卫没想到还有女的进来,身边也没有宫女检查,只能请两个内侍董宋臣他们检查。

“兰儿姑娘要在宫里唱曲了,这下要名扬天下。”毛同笑着道。

兰儿和灵儿捂嘴笑道:“多谢陛下和太后给咱们机会呢。”

“几时唱曲,到时我得去听听。”毛同又道。

两人说话音,宫门口有点乱,后面有人要进去,前面要一个个搜身。

皇城司有点烦燥,有些人就马马虎虎起来,反正纷纷放行就是。

片刻之后,连上唱曲跳舞的女子就有六七十人的队伍从丽正门进了皇城,然后由董宋臣带着,先安排到大庆殿左边阁楼去侯着。

整个婚礼非常长,大概到上午十一点时才完成,接着皇帝换了衣服,亲自下场,每队十一人,在大庆殿南侧左边院子里踢了场球。

场地有点小,但他们发挥不错,人影横飞,很多官员还是第一次看蹴鞠,感觉还挺有意思的。

皇帝大概下场踢了两刻钟,满头大汗的收工,四周一片欢呼声,都说皇帝踢的好。

约十二点时,改成紫辰殿的大庆殿开始大摆宴席。

第177章 左右兵符

皇城司提点杨跃虎正站在大庆殿前看着四周。

大庆殿前面一百步外就是南宫门,再一百五十步外就是丽正门。

南宫门的人全是王斌的人在守着。

大庆殿到南宫门中间有四块平地,刚刚踢球也是在这里,现场官员都在等着,等大庆殿摆好宴席就要依次进殿。

这附近约有十四队皇城司,每队五人。

南宫门那有两大队,约二十人。

这几十人里,有些是杨跃虎的人,有些是王斌的人,但不管是谁的人,今天都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

皇帝非常警惕,皇城司的人除了杨跃虎和毛同、徐有忠等廖廖几个人,没有人知道今天要干什么。

皇帝不打算动用皇城司的人,因为里面很多都可能靠不住。

杨跃虎自己带着两心腹和一队人马在左右巡逻,连他的心腹,跟了他十年,他都没说今天要干什么,可见皇帝有多小心。

“这些人踢完了,把他们带到大庆殿左殿,那边安排了午饭。”杨跃虎这时对一个心腹道。

那心腹押官愣了下:“他们不出宫吗?”

“还有歌女在午宴跳舞,跳完舞后,他们与歌女们一起离宫。”杨跃虎道:“让他们不要到处乱跑,就呆在左殿。”

“诺。”部下心腹转身而去。

杨跃虎抬头看看天:“特娘的,到午饭时间了,走,咱们也吃饭去。”

他也带着自己一队人往西去。

驻守宫城的皇城司轮流吃饭,到了午饭时间,也是要吃饭的。

四周军士们看着这些踢球的到了左殿后,刚刚广场上满是人影,顿时变的空荡荡的。

大伙也齐齐舒了口气。

广场上全是人,看着压力挺大的,而且这些踢球的,身体素质都挺好,看起来比较精壮。

见到所有人到了左殿,也有人开始去准备吃饭。

左殿大门,站着两队人,一边五人。

提点徐有忠正大声道:“让他们在里面呆着,没事不要出来,等跳舞唱歌后,立刻送他们离宫。”

“诺。”四周两队人大声回应,徐有忠转身就走了,很快来到大庆殿后面的垂拱殿,这边有内侍宫女在,徐氏也在这里,正指挥人把好几个大箱子抬进来。

大箱子都热呼呼的,里面放着给蹴鞠人吃的饭,一会要抬到大庆殿偏殿。

“玩蹴鞠的都是陛下的人,你们小心点抬饭,莫要翻洒。”徐有忠大叫道。

内侍和宫女们纷纷答应着。

正午时,宴席即将开始,他们这边的饭菜也抬到了大庆殿。

两刻钟前。

临安城北天宗水门附近,一艘小船飞快靠岸,上面有人直接牵了匹马到岸上,驾,一路快马跑到风波亭附近。

南宋国子监也在这附近,另有钟友的家就在风波亭和国子监中间。

钟夫人在宁宗时得势,钟友家是皇帝赏赐,占地上百亩,非常之大。

这人快马跑到钟友家,砰砰砰敲门。

很快里面有人打开房门,正是赵与芮的心腹少年,如今的皇城司指挥季虎儿。

“船队距离保安水门还有十里。”刚来的人喘着气大叫。

“好。”季虎儿立刻道:“你马上回去,让船队加速往前。”

“诺。”这人又骑着马疯狂往天宗水门去。

季虎儿匆匆跑回院子里。

院子里很多人正在着甲,大部份人都已经穿好。

禁军准备将李平虎正穿最后一片札甲,同时打量四周。

四周有一百多人,全是十八岁到二十岁的精壮青年,据说以前都是魏王亲卫。

魏王当了皇帝之后,这一百多人被安排在皇城司。

但今天他们都不值守,全跑到钟府来了,到了钟友府上后,大部分人立刻更换禁军衣甲。

所以禁军准备将李平虎身边除了七八名心腹外,所有的兵马都是皇城司的人假扮禁军。

另一边,皇帝亲随内侍胡松手里抱着一大堆东西,看起来全是圣旨,他身边还有两个内侍,徐飞,高明,都很年轻,才十五六岁,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两人刚刚跟胡松到这里,现在看到四周全是甲士,都吓的不敢出声。

首节上一节134/33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