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南宋,我与蒙古争天下 第131节

  李平虎脸色如常,心想,史弥远这是故意的吧?魏王肯定不会下这种命令。

  皇城司这次被处死约二十个不到中高级军将,都是指挥以上的,钱斌的人,但指挥以下,还有很多钱斌的人,现在史弥远当众叫着是魏王下令,以后这皇城司的人,魏王是用还是不用?信还是不信任?

  魏王还是要信任禁军,信任史弥远才行啊,史弥远这招真是毒。

  片刻之后。

  “叭”福宁殿左偏殿,赵与芮端凉茶的手一抖,好多水洒了出来。

  夏震正向史弥远汇报,皇城司的指挥以上,钱斌的人,都杀了。

  “都杀了?”赵与芮表情有些惊恐。

  史弥远不动声色看了他一眼,安抚道:“魏王勿慌,这些人不杀,留着都是隐患,你放心,老臣会安排好的。”

  说罢他转向夏震:“你从禁军中挑选二十六名亲信,到皇城司任职。”

  “诺。”夏震大声道。

  赵与芮突然想到什么:“丞相,那皇城司提举”

  “老臣举荐禁军统制王斌,为皇城司提举。”史弥远立刻道。

  赵与芮满脸通红:“要不是那徐有忠救了本王,本王都不知道能有水门逃出来,本王答应他-”

  “皇城司少了两个提点,那就晋升徐有忠为提点吧。”史弥远盯着赵与芮。

  “如此甚好。”赵与芮立刻大喜状。

  史弥远也含笑点头。

  接着赵与芮又和史弥远讨价还价。

  史弥远和夏震在禁军中又提拔了一部份军将,俱是史弥远和夏震的人,还把大量禁军调进皇城司,替换了原来皇城司的部份人员,这样从内而外,全部是他们的眼线。

  赵与芮则帮李平虎提为准备将。

  京师有殿前司和侍卫步军司共十万人马,正将、副将、准备将共237个员额,实际有多少人赵与芮当然不知道,但他只要求一个小小准备将,史弥远和夏震都相当大方,一口答应。

  宫中内侍首领都都知当然由姚必之担任。

  另高班胡松因立下大功,一步晋升为都知。

  另一个都知为姚定章。

  钟夫人的宦官黄裳也加入了此次行动,原本史弥远想毒死他,不过赵与芮说黄裳和钟夫人最多只能算从凶,打入冷宫即可,先不要杀吧。

  他左顾而言他,眼神躲闪,似乎在想着钟夫人的美貌。

  史弥远不由想到钟夫人曾经在宁宗面前控诉,说赵与芮看到她时,都色迷迷的,不由暗笑,这赵与芮既贪财又贪色,难道还想银乱后宫?

  如果这样的话,只要抓到赵与芮的把柄,以后随时还可以废掉赵与芮?

  于是黄裳便被放过,与钟夫人一起打入冷宫。

  赵与芮还是占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要求魏了翁知庆元府,兼提举市舶司。

  北宋时,基本都是地方长官提举市舶司,到南宋才有单独提举,所以这也没什么问题。

  李皇通判庆元府、兼提举浙东常平茶盐公事。

  杜范知鄞县,原知县郑清之改迁宗学博士、宗正寺丞兼权工部郎、兼崇政殿说书。

  余铸和林介为尚书省左右员外郎。

  前面说过,这些郎官总称为都司官,是此时南宋最重要的处理文书和六曹事务的官员,史弥远就是借这些都司和检正的配合,可以绕开宁宗,处理全国大小事务,俱算南宋朝廷中枢重要岗位。

  宁宗死后,史弥远人纷纷回到朝廷中枢任要职。

  而整个庆元府的主要官员和地方官,全让给了赵与芮一系。

  而庆元府内的地方屯驻大军,和水军,史弥远没有动,保持现状。

  所有人差遣没动,有些品级稍微调升。

  总体来说,赵与芮的人大部份都升官或升阶了,但还是全部都按在庆元府内。

  这在史弥远看来,赵与芮的人只要都愿意呆在庆元府,那就是最好的。

  此时在赵与芮看来最重要的皇城司安置中,提举王斌和新任提点方刚,一个是夏震的人,一个是史弥远的人。

  他就安排到一个提点徐有忠。

  原提点杨跃虎保持不动,其他和赵与芮相熟的,俱没有得到升迁。

  可以说,史弥远和夏震在宁宗死后,进一步巩固了自己的势力,赵与芮除了在庆元府得到好处,其他地方都不敢开口。

  三人密谋了半个时辰不到,外面来人通报,文武百官都到齐了。

  当下赵与芮带头,三人走了出去,外面百官早就到了,皇子赵却不在。

  文武百官们看到赵与芮出来,赵却不在,很多人开始议论纷纷。

  姚必之这时高唱,大伙先要举哀礼。

  众人在赵与芮身后,跟着一起举哀礼,此时有人已经知道大事不妙。

  但今天现场除了有内侍,还有披甲执锐的甲兵,并且有人已经知道,大半个时辰之前,好像有禁军调动,众文武俱不敢言。

  举哀礼后,由赵与芮在前,所有文武百官一起,前往大庆殿。

  文武百官按位置站好,所有人发现赵与芮这时是站在最前面的。

  等大伙站定,史弥远突然大声道:“赵呢?”

  左右面面相觑。

  姚必之则道:“半个时辰前,已经派人去传召赵了。”

  “半个时辰还没到?”史弥远厉声道。

  四周顿时一片交头接耳,有史弥远心腹在人群里嘀咕:什么时候了,赵还在东宫听琴?

  人群里也有东宫的人,但这会大伙都知道情况不妙,不敢出声。

  你要换成明朝或宋朝别的时代,还是会有文官挺身而出,质疑史弥远的。

  但史弥远当年有诛杀韩胄的不良事迹,打破了两宋不杀文官的不成文规定,所以满殿文官不敢有异议。

  就在众人议论纷纷时,外面有人高唱,赵来了。

  很多有人这时发现一个问题,没有人叫皇子。

  史弥远也好,姚必之也好,外面的宦官也好,都直呼赵其名。

  赵是跌跌撞撞进入大殿,他脸色有些发白,进入大殿后,就被引到原来的班列上。

  赵这个时候还是有些惊愕,甚至可以说没有比数。

  他转过身惊问:“今天这么重大的事,我岂能还站在这个班位上?”

  他都没注意到身边的夏震全身披甲,腰佩利器。

  夏震一手按在刀柄上,冷然道:“未宣诏前,应该站在这里,宣诏后就即位了。”

  赵居然信以为真。

  “宣,陛下遗诏--”御榻前此时有姚必之的高唱声。

第172章 最憋屈的皇帝

  胡松手持诏书,站在榻前。

  现场一片呼声,文武百官纷纷下跪,赵也老老实实跪在地上。

  但刚听了几句,就感觉不对劲,接着更是脸色大变。

  可这时他已经跪在地上,根本不敢起来,也不能起来。

  “皇侄与芮亦沂靖惠王之子,犹朕之子也,聪明天赋,学问日新,即亲且贤,朕意所属,俾并立焉。深长之思,盖欲为异日无穷之计也”

  “人思宋德,天眷赵宗,宜以神器授与赵昀(赵与芮),尊皇后为寿明仁福慈睿皇太后,垂帘同听政,以丞相史弥远辅立皇帝,权听断军国大事”

  宣诏毕,姚必之高呼:“百官拜舞,贺新皇帝即位。”

  大殿内顿时此起彼伏,全场文武百官高呼万岁,拜见新皇帝。

  赵又羞又怒,抬头看去,只见赵与芮已经身穿皇袍,头戴礼冠端坐在皇帝位上。

  “还不低头。”夏震见他不拜,起身用手,狠狠按在赵脖子上,硬是按下了他的头。

  接着又以杨皇后,不,现在叫杨太后的名义宣布了预先拟好的第二道诏书:“荣王赵开府仪同三司,判宁国府。”

  南宋新皇帝赵与芮正式即位,年号改为宝庆,自明年元月起。

  赵与芮端坐在御榻上,并没有太多高兴和兴奋之色。

  无数人梦寐以求的皇帝之位,他坐上去后也没感觉到有什么不同,反而觉得这屁股下面好些不舒服,甚至如坐针毡。

  他当然知道这是为什么?

  因为这皇位坐的不稳,随时可能隔屁。

  他虽然如愿当上了皇帝,但现在和傀儡没有区别,那么多穿越过来当皇帝的,老子应该是最憋屈的?

  原历史的诏书上,只有杨太后垂帘同听政五个字,主要的目的,还是为了限制赵与莒的权力。

  而这次史弥远又在后面加了一段话:‘以丞相史弥远辅立皇帝,权听断军国大事’

  史弥远这次把自己也加了进去,明显是和杨太后两人谈妥,分享皇帝之权。

  所以此时从宫内到宫外,重要的大权,俱由杨太后和史弥远把持,完全把赵与芮架空了。

  之前赵与芮曾想:史弥远捧自己上位,自己还想着扳倒史弥远是不是有点不厚道?

  现在算是明白了,老史终究还是为了他自己的权势。

  赵与芮不动声色端坐在场,脑子里是疯狂盘旋,该如何夺权。

  他肯定不能等史弥远老死。

  原历史史弥远又干了九年才死,死后才还权给赵与莒。

  赵与芮岂能白等九年?

  就算他可以等,他的部下也不能等。

  更何况,他根本不知道历史,也不知道史弥远什么时候会还权,万一老史活个八十几岁,赵与芮岂不是把头发也等白了。

  而且他在济州岛所做的事,如果让史弥远知道,恐怕史弥远第一个就要废了他。

  得尽快夺权,不然时间一长,济州岛的秘密也守不住。

  现在史弥远刚刚扳倒赵,正是大权在握,意气风发之时,绝不会想到赵与芮立刻在谋划夺权之事。

  但时间一长,可就不好说了。

  他这边在思索夺权的事,下面姚必之一道道诏书开始宣读。

  史弥远伪造了二十几份诏书,很多都是新的人事任命,大量史弥远的人被放到重要位置,比如赵汝述这种四木三凶之一,离京知平江府,得到了地方大权。

首节上一节131/69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