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南宋,我与蒙古争天下 第129节

钱斌已经疯掉了,还以为这些人都能为自己所用。

但赵一言不发,表情相当惊恐。

其实到了这个地步,赵按理来说,还能争一争,因为钱斌说的没错,他是理所当然的太子人选,可赵太过惊恐,加上做贼心虚,一时间方寸大乱,不知下一步干什么。

钱斌劝了好一会,都不见赵有反应,知道大事已去。

现在这种时候,做什么都要快,一定要抢时间,先发制人。

赵犹豫畏缩,时间一拖再拖,外面史弥远和赵与芮恐怕早就集合起禁军了。

钱斌满脸绝望的走出福宁殿。

“钱提举。”心腹罗亮上前,表情也有些惊恐:“下面怎么办?”

“还能怎么办?”钱斌咬牙道:“怕只能慢慢等死了。。”

赵不争气,钱斌现在相当后悔,可世上没有后悔药。

罗亮闻言几乎崩溃,双腿一软,差点摔倒在地。

接下来果然是各种不顺,不知道是不是杨皇后也知道了这事,反正去召杨皇后的人回来后说杨皇后身体不好,不来福宁殿。

而出宫去召史弥远的人也没回来,众人在心惊胆颤中等了半个时辰,到快午时时,外面传来消息,大股禁军逼进皇城。

午时一刻,宫门大开,史弥远带着几个文官进了宫,守卫丽正门的皇城司全被缴了械,史弥远在禁军的护送下来到杨皇后处。

同行还有杨皇后的两个侄子,杨谷杨石。

原历史两人来返宫中七次,劝了杨皇后多次,杨皇后才同意废赵,这次不等两兄弟开口,杨皇后就已经一口答应。

接着史弥远召来郑清之和直学士院周旦,与郑清之一起草矫诏。

在史弥远的授意下,两人一共草诏25道,其中与废立关系最大的有三道诏书,第一道改立赵与芮为皇子,赐名赵昀。

因为南宋皇室两个名字为贵,三个字的名字比两个名字低一等,不知道开国老赵兄弟知道南宋改成这比样,有什么想法。

诏文说:“朕尝以皇弟沂靖惠王之子为子矣,审观熟虑,犹以本支未强为忧,皇侄贵诚(赵与芮),犹朕之子也,聪明天赋,学问日新,即亲县贤,朕意所属-”

这道诏书把赵昀和赵并立为皇子,理由是本支未强。

第二道诏书直接立赵与芮(本书赵昀还是叫赵与芮)为太子,并指挥史官和起居舍人们,把这两道诏书颁布时间系在八月二十六日壬辰,也就是皇帝死前两天。

这告诉大伙,这是宁宗自己的决定,不是史弥远这么干的。

第三道诏书是让皇子赵出判宁国府。

所有诏书写好,史弥远派人去宣召文武百官进宫,到福宁殿宁宗灵柩前举哀礼。

百官还在路上,福宁殿里人影来往,刀光闪动。

福宁殿左偏殿,慕容英正在整理衣冠,大热天的,他把五品官帽也戴的整整齐齐。

他身后站着姚必之,姚必之皮笑肉不笑的盯着慕容英身后的桌子,表面上看他还是很得意,其实心中也慌的一比,今天要是让赵得势,恐怕这桌子上的这杯酒,以后就是他来喝?

得赶紧送他上路,姚必之想到这里,赶紧高唱:“慕容大档心念先皇,愿追随先皇而去继续伺侯,下官深为佩服,还请大档,及早上路,莫让先皇路上孤寂才是。”

慕容英转过身恶狠狠的瞪了他一眼,片刻之后,弯腰拿起桌上的酒杯,厉声道:“我先下去等着,你们这些奸臣贼子,早晚也是这个下场。”

“还有那史弥远,皇子赵仁厚不用,偏要支持阴毒险诈的赵与芮,我的今天,就是他的明天--”

慕容英说完,抬头一饮而尽。

第171章 史弥远这招真毒

大殿里的姚必之冷笑看着他缓缓倒地,接着看向右侧。

右侧姚定章赶紧上前,伸手摸了下,便点点头,高唱道:“慕容都都知自杀跟随先皇而去了。”

姚必之这才抹了下额头的汗,接着厉声道:“下一个。”

张华很快被人押了进来。

一刻钟不到,这边毒死了五六个内侍,都是慕容英的主要心腹。

姚必之也算见过场面的人,最后看的也是双腿有点发抖。

不由暗叹帝王之争历古如此,胜者为王,败者凄凉。

等他从大殿出来后,大侄子姚定章也是神不守舍的跟在他身后。

姚必之回头看了眼姚定章,沉声道:“刚刚里面慕容英和张华说的话,你要当什么也没听到。”

“侄儿明白,侄儿明白。”姚定章点头颤声。

赵完蛋了,姚必之打算投靠新皇赵与芮。

从绍兴认识赵与芮时,姚必之就觉得此人非常聪明,很有心计。

事实果然如此,他不但得到了皇帝的欢心,使皇帝到死都没有立赵为太子,更是得到了史弥远的支持。

更重要的是,赵与芮才来临安短短几年,居然有胡松心甘情愿,冒着生死通风报信,姚必之有理由相信,以后的赵与芮,一定能成为大宋最能做主的那个。

福宁殿后面的院子里,钱斌、罗亮等一大批皇城司中高层军将都在,四周是披甲执锐的禁军将士。

这钱斌最后关头还想拼死一搏的,不料史弥远不按套路出牌。

当时随着禁军来的,还有钱斌家人,和罗亮家人等。

皇城司的人一看直接就开门投降。

此刻的钱斌面无人色,垂头丧气坐在院子里,四周诸将都在议论纷纷,很多人跟着钱斌干,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他们是按命令行事,执守宫门,知道要杀赵与芮的只有少数几个心腹,比如罗亮等。

不一会,有人开始找钱斌,钱提举,咱们可什么都不知道,也没参与什么,您帮着说几句话啊。

钱斌咬牙道:“你们都是我一手提拔,现在说这些有什么用,就算你们什么都不知道,赵与芮和史弥远会放过们。”

“我们冤啊。”

“我们要见魏王。”

“魏王仁义,能知道咱们是无辜的。”

“老子当时看到魏王在跑,可老子没追呀。”

四周一片喊叫声,很多人要求见魏王。

就在众人喧闹之时,突然外面进来一个禁军大将。

此人环视四周之后,猛的大声道:“魏王有令,皇城司钱斌、罗亮等人以下聚众谋反,杀害先皇,全部处死。”

“杀。”随着他一挥手,四周禁军将士纷纷上前,现场顿时骂声,惨叫声连绵不绝。

“天杀的赵与芮。”

“我没参与啊。”

片刻之后,整个院子的皇城司军将们被屠一空。

杀完之后,一队禁军离开现场,从北边和宁门出宫。

和宁门外现在也换了一队禁军在守着。

其中一个都头正带着人左右巡视,刚刚出来的一队禁军里,有个副都头看了看四周,走出队列,来到这都头面前。

外面的都头正是李平夏的族弟李平虎。

“钱斌他们全被杀了,传令的正将齐得水,说是魏王下令,全部处死。”那副都头说完之后,匆匆离开。

李平虎脸色如常,心想,史弥远这是故意的吧?魏王肯定不会下这种命令。

皇城司这次被处死约二十个不到中高级军将,都是指挥以上的,钱斌的人,但指挥以下,还有很多钱斌的人,现在史弥远当众叫着是魏王下令,以后这皇城司的人,魏王是用还是不用?信还是不信任?

魏王还是要信任禁军,信任史弥远才行啊,史弥远这招真是毒。

片刻之后。

“叭”福宁殿左偏殿,赵与芮端凉茶的手一抖,好多水洒了出来。

夏震正向史弥远汇报,皇城司的指挥以上,钱斌的人,都杀了。

“都杀了?”赵与芮表情有些惊恐。

史弥远不动声色看了他一眼,安抚道:“魏王勿慌,这些人不杀,留着都是隐患,你放心,老臣会安排好的。”

说罢他转向夏震:“你从禁军中挑选二十六名亲信,到皇城司任职。”

“诺。”夏震大声道。

赵与芮突然想到什么:“丞相,那皇城司提举”

“老臣举荐禁军统制王斌,为皇城司提举。”史弥远立刻道。

赵与芮满脸通红:“要不是那徐有忠救了本王,本王都不知道能有水门逃出来,本王答应他-”

“皇城司少了两个提点,那就晋升徐有忠为提点吧。”史弥远盯着赵与芮。

“如此甚好。”赵与芮立刻大喜状。

史弥远也含笑点头。

接着赵与芮又和史弥远讨价还价。

史弥远和夏震在禁军中又提拔了一部份军将,俱是史弥远和夏震的人,还把大量禁军调进皇城司,替换了原来皇城司的部份人员,这样从内而外,全部是他们的眼线。

赵与芮则帮李平虎提为准备将。

京师有殿前司和侍卫步军司共十万人马,正将、副将、准备将共237个员额,实际有多少人赵与芮当然不知道,但他只要求一个小小准备将,史弥远和夏震都相当大方,一口答应。

宫中内侍首领都都知当然由姚必之担任。

另高班胡松因立下大功,一步晋升为都知。

另一个都知为姚定章。

钟夫人的宦官黄裳也加入了此次行动,原本史弥远想毒死他,不过赵与芮说黄裳和钟夫人最多只能算从凶,打入冷宫即可,先不要杀吧。

他左顾而言他,眼神躲闪,似乎在想着钟夫人的美貌。

史弥远不由想到钟夫人曾经在宁宗面前控诉,说赵与芮看到她时,都色迷迷的,不由暗笑,这赵与芮既贪财又贪色,难道还想银乱后宫?

如果这样的话,只要抓到赵与芮的把柄,以后随时还可以废掉赵与芮?

于是黄裳便被放过,与钟夫人一起打入冷宫。

赵与芮还是占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要求魏了翁知庆元府,兼提举市舶司。

北宋时,基本都是地方长官提举市舶司,到南宋才有单独提举,所以这也没什么问题。

李皇通判庆元府、兼提举浙东常平茶盐公事。

杜范知鄞县,原知县郑清之改迁宗学博士、宗正寺丞兼权工部郎、兼崇政殿说书。

余铸和林介为尚书省左右员外郎。

前面说过,这些郎官总称为都司官,是此时南宋最重要的处理文书和六曹事务的官员,史弥远就是借这些都司和检正的配合,可以绕开宁宗,处理全国大小事务,俱算南宋朝廷中枢重要岗位。

宁宗死后,史弥远人纷纷回到朝廷中枢任要职。

而整个庆元府的主要官员和地方官,全让给了赵与芮一系。

首节上一节129/33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