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李世民求我造反 第447节

第1112章 大唐这是什么样的反应速度

在考试结束第三天,新罗和百济的官员抵达了长安城,只是长安城对他们到来的反应,已经出乎了这些使臣的预料。

整个长安依然歌舞升平,跟他们所想的,就仿佛他们根本没有多重要似得,实际上也确实如此。

但让他们有些意外的是,他们向鸿胪寺官员递交了相关请求之后,他们居然第一时间就得到了回应,并且是在一个小时之内就在两仪殿见到了陛……哦不,是秦王殿下。

见到李恪的时候,两名使臣都是明显的愣了一下,不是,这个地方不应该是大唐的皇帝陛下吗?而且大唐的鸿胪寺官员是个怎么回事?

他带自己来的时候,说的可是带自己见大唐能做主的人,这就是大唐能做主的人?那皇帝陛下呢?

当然……他们不是质疑大唐秦王殿下,毕竟作为使臣,对大唐的情况必须要很了解,否则的话,也不可能当成是使臣。

李恪在大唐的地位他们都很清楚,问题是清楚归清楚,但这个是关系到大唐对外的国事啊,这个秦王也能做主吗?

“属国下臣见过秦王殿下。”两个人都赶忙纷纷行礼道,心里面怎么想的不重要,但是表面上的功夫要做足了。

“你们的来意,鸿胪寺的官员已经跟我说了,作为大唐属国,你们隔三差五就进行战争,相互之间的征讨,这严重影响了当地局势的平衡。”

“所以,你们这次来是想让大唐对你们进行调停是吗?”李恪看着他们面色平静的开口道。

“是。”两个使臣很干脆的开口道。

“调停你们自己觉得有用吗?”李恪看了看他们。

两个人没说话,高句丽和大唐之间的关系他们其实不是不知道,虽然高句丽向大唐称臣,而且高句丽的王更换的时候也是需要大唐进行册封。

但实际上,高句丽做什么,根本就不管大唐的,或者说,只是表面上敷衍一下,根本不会在乎大唐的样子。

而百济之前还在跟新罗作战,但现在又跟着新罗一起来了,百济和新罗作战的时候,大唐的使臣不是没有去。

去了,但有用吗?没有。

虽然这跟大唐使臣并没有多严厉也是有关系。

“只要上国使臣抵达高句丽,带有陛下的旨意,想必高句丽不敢违背。”百济的使臣开口道。

“我父皇很生气,因为你们影响到了大唐的稳定,而高句丽并没有听从大唐使臣的话,所以这一次,大唐决定给他一个教训,大唐决定出兵!”李恪都懒得遮掩什么,而是很干脆的开口道。

“啊?”新罗和百济的两个使臣都懵了,这不是天上掉馅饼吗?他们本来只是求个1,但是万万没想到大唐直接给了100!

“殿下,大唐出兵的意思是?”百济的使臣面色忐忑的问到。

“大唐决定派遣以江夏郡王李道宗为主帅,副帅为卢国公程咬金,率领一万大唐精锐乘坐大唐海船亲自前往新罗和百济。”

“然后由新罗和百济的士兵辅助作战,亲自直面高句丽的士兵。保证你们二个国家不出问题。”李恪淡淡的开口道。

二个使臣的脸上露出了狂喜的表情,这……简直太出乎他们的预料了,他们万万没想到最后居然是这样一个局面。

大唐居然愿意派兵?而且出兵就是一万?还是大唐的精锐部队。

“这个……是陛下的意思吗?”两个使臣还是试探着问了一句。

“这是大唐皇帝陛下,天可汗给你们的承诺。大唐的士兵不会花费你们两国一分钱,只会帮助你们两国拿回属于你们自己的土地。”

“但是你们的士兵要辅助作战。”李恪看着他们开口道。

“多谢陛下,多谢殿下。”两个人大喜,如果是换一个人,他们可能会担心,鸠占鹊巢。

但既然是天可汗做出的保证,那就完全没有问题了,两个人自然是狂喜。

“就是不知道大军何时可以出发?”二人直接问道。

“李道宗将军和程咬金将军已经做好了准备,他们随同二百亲卫已经赶往城外的运输船只,会从渭河进入黄河,然后顺着运河进入长江,直奔大唐的上海县。”

“在那里,大唐的海军舰队已经在等待了,你们二位现在就可以带领着你们的团队前往城外了。”李恪很干脆的开口道。

二个使臣人都傻了,今天?不是,他们才刚刚进入长安城啊,这就要走了吗?

“怎么?有问题吗?”李恪看着他们问道。

“没有。”二位使臣就算是有问题也不可能说出来,就他们自己而言,肯定是多少有些叫苦的,毕竟沿途舟车劳顿,一路过来。

结果来了长安之后,连个休息的时间都没有,上午进入长安城,结果下午就要登上返回新罗和百济的船只?

大唐的反应就如此迅速吗??

还是说大唐已经强大到随时都可以抽调如此之多的军队了呢?但不论结果是哪一个,这都不是他们所能想的问题。

实际上,结论如何根本不是他们所能决定的,下午的时候,新罗和百济使臣踏上了李道宗和程咬金的舰船。

实际上如果不是为了等他们,李道宗和程咬金估计这会儿都能够登上大海了。

在二人离开长安城的时候,霍刚则是带着情报部最新的情报,李恪想了想,还是召集了人员召开了第二次的军部会议。

不过这一次的成员没有那么多,李世民、李恪、李孝恭、李靖、侯君集、霍刚以及房玄龄、魏征和长孙无忌三人。

“大家看一看手里面的情报。”李恪让霍刚先将情报给所有人分发了下去,然后才继续道:“这份情报是我们的情报人员从高句丽国内发回来的。”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渊盖苏文跟高建武之间的矛盾几乎已经不可调和了,或者说渊盖苏文和高句丽的许多世家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了。”

第1113章 还是老爹的格局大

说到这里,李恪敲了敲桌子,等大家目光集中过来之后,继续道。

“而这部分世家又大多数是支持高建武的,或者说他们为了对付渊盖苏文就不得不支持高建武。”

“但就目前的情况而言,渊盖苏文和高建武之间的冲突发生又几乎不可能,因为高建武很清楚一点,那就是高句丽国内能过打仗的将军,或者说统帅,也就是渊盖苏文一个人。”

“所以在我们动手之后,渊盖苏文不用想就会得到高建武的全力支持。”

“而根据情报人员传递回来的情报,渊盖苏文原本的计划是根据他们和百济之间的联盟,先打着帮助百济作战的方案,直接派遣军队进入百济,然后找准机会一举拿下百济,接着再进攻新罗。”

“如果不是渊盖苏文在高句丽国内的敌人不少,恐怕百济现在已经没了。”

“从这些方面,大家就能够看的出来,渊盖苏文这个人其实非常有军事头脑的。”李恪将大概的情报说了一下。

“对于这个情报,大家有没有什么补充的,如果有的话,这个时候提出来,然后交给李道宗将军以及李世绩将军。”李恪开口道。

众人都纷纷看着手里面的情报,当他们看完之后,所有人的表情都多少有一些怪异。

他们不是因为其他的,而是因为这个情报的精准性,在这份情报里面,很多消息用的并不是似乎,大概,可能等词汇,而是直接用的非常精准的词汇。

也就是说这些事情是情报人员已经探明的。

这可就太让人意外了,这样的情报能够弄到,这意味着这些情报人员在高句丽的身份地位可是一点都不低。

或者说,他们甚至有可能就是高句丽的官员。

“其实这份情报很重要,让我们对渊盖苏文的实力和他所处的身份地位有了一定的了解,这对将来面对高句丽全面作战的时候,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

“不过它又可以说不是很重要,至少目前来说,对我们的执行方案,其实影响不大。”李孝恭先开口了。

众人也都纷纷点头表示确实是如此。

“不过相较于这个,我比较好奇的是,霍尚书,这些情报人员的身份,以及我们的人员到底是怎么潜入进去的。”李孝恭有些好奇的开口道。

“抱歉,李将军,情报人员很多身份都是单线联系,我不能随便泄露他们的身份,当然如果陛下下旨的话,这些资料可以向大家公开。否则的话,有些身份不能泄露,因为会影响到他们的生命安全。”霍刚微微摇摇头道。

情报工作有时候就是如此,别看这个会议的级别非常高,但这个会议可以给情报部下达任务,甚至可以给情报部指定任务,让他们达到某个目的。

但具体到行动人员的身份,确实不太适合告诉他们。

“是我欠考虑了,我们确实是不需要知道,像是这样为大唐做出贡献的身份,越少人知道越好。”李孝恭没等李世民这边开口就抢先说话了。

如果李世民开口了,肯定是要考虑一下是不是告诉他,多少也是要为难一下。

他自己开口的话,那陛下自然是不用为难了。

“情报部的工作确实是越少人知道越好,有些东西可以直接询问情报部,但是具体到行动人员,无关人员就不要过多的询问了。”李世民点点头道。

“现在看来,这个渊盖苏文恐怕是我们最大的障碍,有没有一种可能,提前将他给干掉?”李世民想了想问到。

“李恪,之前军部下面所训练的那个特种部队,不就是干这个事情的吗?”

李世民的问话让李恪表情有些古怪,爹你倒是想了一个好办法, 不过这样一来的话,你不是输的概率更大了嘛?

看起来自己老爹的格局还是大啊,在关系到国家大事的时候,这些小事情自然就放到了脑后。

“可以是可以,但这样的结果,其实未必是好事。”李恪想了想开口道。

“殿下是考虑到大唐拿下高句丽之后,那些家族不好处理?所以先让渊盖苏文替我们处理一波?”房玄龄若有所思的问到。

“差不多是这个意思,渊盖苏文虽然强势,但是这种强势可未必是坏事,他先将高句丽国内给搞坏了,等我们来的时候,在渊盖苏文和大唐之间,有人就有可能选择大唐了。”

“这对我们来说,拿下高句丽的难度可未必比消灭渊盖苏文更难。”

“其实他虽然懂军事,我不懂,但在军事上,有时候军队的实力可以碾压一切战术。”李恪笑着开口道。

“这方面我们倒是相信。”众人都若有所思,主要是大唐的某些技术进步让他们看到了这个结果。

李恪也没有详细的解释更多,虽然他们已经尽可能的去想象装备的差距了,但他们肯定不如李恪更加清楚的。

同样的火器时代都有绝对的技术碾压,更何况对方还不是火器时代,哪怕现在的大唐也不是。

“反正该如何处理,你们军部决定,这件事我只不过就是提个意见,渊盖苏文死不死都影响不了我们。”李世民点点头。

说实话,李世民的话倒是让李恪琢磨了一下,这事可真的未必,如果他要是派遣特种部队进入高句丽境内,干掉渊盖苏文的话,拿下高句丽的局面会简单许多。

因为渊盖苏文的手下……有一部分人的心早已经身在渊营心在李,如果直接将这部分利用起来的话……

额……李恪突然觉得,自己或许拿下整个高句丽都用不了半年?

他之所以没想到这个,是因为李恪上辈子又不是军人,他知道特种部队,他也有特种部队训练手册,但他对怎么用,或者说如何优先使用就没有经验了。

大脑里面没那个概念,自然没有第一时间想起来。

反倒是李世民第一时间就想到了这种部队的用法,这就是军事战略眼光的差距了。

特种部队不就是这么用的吗?

第1114章 考试成绩

李恪跟这些将领,将军出身的军人们差别也就在这里了,他的思维不是一个军人的思维,而这些人早已经将军人的思维融入到了骨子里面。

不过这些话李恪自然不会在这里说出来,反正对他来说,渊盖苏文死了和活着的差别其实并不大。

“我觉得军部最近不是闲着也是闲着吗?殿下弄出来的沙盘其实挺有意思的,大家可以利用这个沙盘进行一番推演,或者相互之间进行一番较量。”旁边的李靖突然开口问道。

“可以,我没意见,大家进行一番切磋也是好事。”李孝恭也是跟着开口道。

于是军部的情报分析紧急会议又变成了切磋商讨会议,对于这个,李恪倒是也无所谓,大家都有信心,李恪自然也不会没信心。

这次情报分析会议结束之后,高句丽的事情暂时就告一段落,而李恪的主要注意力也放到了考试身上。

长安城的试卷已经更改完了,同时长安城附近参与考试的学生数字也统计了出来。

总计三万三千六百二十七人,其中完全出身自普通百姓人家的学生为4356人,这个数字已经超出了李恪的想象。

至少在长安城这里比李恪想象当中的比例要高得多,看起来得到过李恪实惠,知道工人以及各种有文化知识工人好处的首都圈百姓,果然还是开明的。

三万三千多人,抛开最普通的百姓人家,剩下的有不少都是商贾等出身了,这里的商贾可就不仅仅是指类似于白岭那样的商人了。

而是指许多能做的起小买卖的商贾也算入其中,这些人的收入其实并不算低。

当然跟那些大商人没的比,但是比普通百姓肯定是收入要高不少,而他们也算是第一批接触新兴事物的长安人,所以他们的孩子加入进来也是情有可原。

而这三万多人当中,占比最大的是门阀世家的人,这些人就差不多有接近一万二千人。

当然,这些门阀世家也不全是大的门阀世家,寒门子弟也是不少,另外就是一些宗室子弟等等都是加入了进来。

而且还有一些从外面跑过来长安考试的,也不知道他们在图什么。

李恪倒是无所谓,光是长安一地就超过三万的学生,说实话,这让李恪心情很是不错,当然这也是因为新式学校的缘故,让学生的年龄相差比较大。

首节上一节447/49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