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李世民求我造反 第217节

这个行为为什么如此熟悉……这不是最近四哥一直在干的事情吗?

……

姑且不谈李世民考教儿子功课,第二日,《大唐周报》再次发行,早上出门去皇城衙门上班的魏征伸手熟练的从门房那里拿过来了一份报纸。

每期报纸必看几乎已经是整个长安城所有的官员、门阀世家、商贾之人等凡是识字的人必做的事情了。

别说他们,连不少做小生意,之前识字不多的小老板,因为看报纸居然都新认识了许多字。

翻开报纸,魏征第一时间看的自然是头版头条,只是一看题目,魏征就愣了一下。

《大唐朝廷关于鼓励商人成立商会,加强商业互助,促进商品流通的试行办法》

而在文章标题的下面作者一栏,魏征看到了熟悉的名字,秦王李恪。

好家伙,魏征立刻停下了自己的脚步,认真的看了起来。

“过去一年迄今,大唐涌现出了许多爱国商人,从去年九十多位商人捐献五百多万贯修建道路,翻修长安城开始,到今年数百位商人共同捐献七百多万贯,修建大唐国家烈士陵园,以及近期,不少商人又主动提出捐献大唐皇家学校,建立一个全民的从蒙学到大学的教育体系。”

“从这些事情的方方面面,我和我父皇都看到了一个具有爱国心、社会责任感,以国家兴亡为己任,以天下之忧而忧的群体。”

“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国家兴衰跟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现在我和我父皇很高兴看到大唐的商人们做出了自己应有的那份贡献。”

“而作为大唐皇室,像是这样的爱国商人,爱国群体,大唐皇室理应为你们,为百姓考虑。天下百姓都努力为国家富强、民族进步、社会安宁做出自己的贡献,那大唐皇室理应‘以民为本,以人为本’。”

第534章 恪儿果然英果类我

好一个“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好一个“以民为本,以人为本”。

魏征看的差点当街叫好,殿下这文章虽然直白一些,但是该用的词汇却极有才华,显然殿下这写文章,只是为了更多的普通人看得懂。

不过标题里面的内容魏征还没看到。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百姓是大唐皇室最有利的武器,百姓是大唐最结实的根基,大唐皇室将始终将百姓放到最高位置。迈入大唐公元二十年,我们将趁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大唐新时代新征程,大唐皇室号召天下门阀世家、官员要始终坚持以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定不移地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看到这里,魏征一脸的无语,殿下你可真是狠。

大唐皇室号召?我的天,你这个词用的,给人的感觉就好像大唐是门阀世家和官员的大唐,而不是你李家的大唐一样。

“而商人同样是百姓,并且商人在社会结构当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故现在大唐皇室鼓励商人成立商会。商会顾名思义,商人联合会、联谊会、交流会等都适用,旨在加强商人之间的交流,执行商业互补,各行各业的商人相互之间在一个商会,经常交流,商会之间的合作也更加的顺畅。”

“例,商会会员甲从长安前往洛阳,运送货物三船,但只能拉满两船半货物,还空余半个货仓,刚好商会会员乙有半船货物也从长安前往洛阳,刚好,可以满船三船货物,节约双方的资金,效率,提升大唐货船的利用率。”

“例,大唐某州商人甲缺少绢丝三百但,但从外地调运需要很长时间,刚好商会商人乙有绢丝,可以相互调配。”

“这样可以加速大唐商品之间的流通,同样,如果某地急缺某种商品,当地的商人可以通过商会向外地的商人调配,其实大唐各道州都有自己的特产,在其他道州都有不错的销售,相互之间只是缺少信息交流。”

“现在,鼓励各地商人成立商会,大唐皇室将会成立商业总会,帮助全国商人进行商业情报分享,情报来自于各地商会转交的信息,可以提交求购、专卖、关于物流商队拼车、拼船,并且商业总会内不时发布大唐朝廷求购的一些物资,比如说粮食、食盐等物资,会给商人预留部分利润。”

“并且会由部分地方官员发送一些关于当地的特产丰收,出售等信息,还有就是大唐鸿胪寺等会发布一些海外其他国家求购某些商品的信息等等。”

“这样可以加强大唐商业流通,加强大唐的物资流通,促进商业繁荣和增加百姓收入。”

看完整篇文章,魏征脑海里面就一个念头,殿下把什么都想到了啊。

关于那些世家门阀一起聚会商讨的信息,魏征知道的倒不是那么全,主要是也没人跟他说,虽然他也有所耳闻,知道他们一起聚会商讨了,但是内容是什么他不知道。

但这篇文章一出,以他对秦王殿下的了解,这绝对不是无的放矢,想一想门阀世家的手段,他们能做到,似乎也就是针对之前靠向殿下的那些商人?

只是现在这政策一出,那些商人联合起来可是一点都不差,门阀世家想要针对一些商人……可太难了。

这些商人现在上有大唐政策扶持,下有相互联合,信息通达天下,门阀世家如何通过正规途径打败他们?很难。

……

李世民面色僵硬的看着今日李恪送到自己面前厚厚的奏章,整个人都麻了。这都是什么东西?!

《论大唐朝廷和国策改革纲要》

这是奏章的标题,而在标题下面,列举了二十一条改革相关的政策,而这些政策……每一条都很难处理,对于大唐来说,都是前所未有之改革。

这里面改革个一两天都快要比商鞅的动作都大了,二十一条都改革下来……。

重点是,这工作量很大啊!这些工作,李世民想想就头皮发麻。

这个混账……李世民觉得这个混账就是故意的,看你爹好不容易清闲了三个月是吧?

给李世民的这份奏章自然是李恪之前写下的那些,只不过是在里面又增加了新想到的几条。

十七、关于宣传、推广大唐新型经济作物,优化农民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抗灾能力的调查和政策支持。

十八、增加大唐抗灾能力,在全国范围内,尤其容易发生旱灾、蝗灾的地区基于历史数据,进行粮食储备,建立全国粮仓。

十九、探讨“责任到户、包干到人”的底层官员、吏员的奖惩制度,对每年各县的贫困乡、贫困村、贫困户进行统计,让各县官员制定年度发展目标,每年减少多少贫困户,或者增加多少畜力,增加多少百姓可耕种土地,都列入发展目标,不怕发展小,但不能无发展。

二十、建议联合第十二项的审查、审计制度,严禁那些不求无功,但求无过,整日混吃等死的不作为官员为官一方,执行“能者上、庸者下”的为官政策。

二十一、探讨由大唐商业总会拓展为大唐商业部,负责全国商业、经济等统筹一体化,以及商税设定的种类等。

光是看着这二十一条的折子,李世民就脑壳疼,更何况这二十一条下面还有详细的细则,这些东西执行起来……李世民觉得自己得早死两年。

不过,头疼之余,李世民又多少有些骄傲。

果然是英果类我啊!

啧啧,就这《大唐国策二十一条》收拢起来,这放到后世,也妥妥的史书留名的政策啊!这不比什么商鞅变法之类的更出名?!

这是我李世民的儿子!

这小子倒是将他说过的话执行到位,整个奏章里面全部都是干货,一点废话都没有。

问题是,这些东西,李世民是真的头疼,这里面任何一项都不好搞,而且很多项目之间都是联合起来的,这意味着李恪在想的时候,不仅仅考虑到了前后因果,甚至连如何处理,如何配合都已经想了进去。

这份大局观,李世民觉得他自己都未必比得上,果然是老子英雄儿好汉啊!

“常林,将这份奏章密封,送去秦王府,让太子抄撰一份,然后再拿回来,让他养伤之余,多多思考上面政策。”李世民想了想道。

“是。”

第535章 我们太难了

李世民头疼的时候,长安城的门阀世家们,他们也都麻了。

他们之前商讨的时候,具体做什么,大家都心里有数,这确实是他们最好的办法,但目前的结果就是,他们还没等做什么,秦王殿下居然直接将他们想要做的事情猜到了。

又或者……单纯的巧合?

你别管是猜到了还是巧合,现在的问题就是,他们还没行动,结果发现殿下的防御措施都出来了……或者说不是防御措施,而是直接将他们可能做的任何措施都给掐死了。

掐死都不算一回事,而且还是那种,我不仅仅掐死了,你要是不加入进来的话,你自己都得死。

商会。

这个模式很简单,但是这个模式里面所蕴含的信息,却让同样经商的所有人都明白一点,如果他们不加入进来,他们的商行很快就会失去竞争力。

只要是商人都清楚,信息时效性的重要。

而商人之间的互补,会起到一加一远远大于二的作用,以前不是没有人这么做,而是很难得到别人的无条件信任。

但是秦王殿下如果牵头做这个事情,那这就意味着,首先在信任问题上就没有了隔阂。

那么两个完全陌生的商人,在秦王殿下承担担保的同时,他们之间进行贸易就已经很正常了。

而这些商人一旦联合起来,他们释放出来的力量,这些门阀世家都不得不重视。

他们想做点什么,但是现在却毫无办法。

针对殿下?目前的秦王殿下几乎没有任何缺点,说句大不敬的话,通过明面的力量已经无法对秦王殿下产生任何隔阂了,就冲秦王殿下在西洲做出的事情,他在陛下心目中的地位是无限高。

其他人凭什么影响陛下?能让陛下产生警觉的无非也就是那个皇位,但是假如,如果说假如陛下也不是很在乎那个皇位的话,那么陛下就是无敌的。

你根本从任何角度都影响不了陛下。

联系天下所有门阀世家,集体罢官?别闹了,说点实际的。想想看,就开个会议,通过杀鸡儆猴的方式展现一下世家门阀的力量,打压两个商贾世家,结果都有人通风报信,殿下这么快就知道了消息。

你还想全天下集体罢官?再说了,朝中大臣不少,有几个确实出自于门阀世家,但是那些大臣会听他们的话吗?呵呵。

殿下手里握着刀,武将这一块,他们是不可能影响到的,程咬金和尉迟敬德二人,平时是混蛋了一些,但是在关键时刻从来不糊涂。

除此之外,第一梯队的武将,出身门阀的是李靖,但李靖反而出自陇西李氏,算是陛下一个家族的人。

其他的侯君集、张亮、李道宗、李世绩等等,要么是出自寒门,由陛下提拔,要么是宗室,他们怎么影响?

更重要的是,通过《大唐周报》,通过大唐国家烈士陵园,通过一桩桩,一件件在天下百姓当中取得了无比巨大声望的秦王殿下和大唐皇室,你们这些门阀世家、将军们说不承认就不承认?

你说不承认,你算个屁?你手下有人吗?天下百姓,天下府兵有几个听你的?

要知道,这天下的百姓,刚经历隋末唐初,他们可是刚刚才分到了自己的土地啊!对百姓来说,有什么比土地更重要?你门阀世家能给什么?那些府兵可也都出身自百姓。

真以为小兵不会反将领?

张飞都能被侍卫割了脑袋。

如果是以前,他们门阀世家联合起来,通过宣传等方式或许能蒙蔽人心,但现在?没听说吗,殿下的悦来商行早已经可以遍布天下各道州,但他们却根本不知道这商行如何运转,有多少人,人员几何。

而他们之前交流信息的时候发现,殿下的这个商行,不少都深入了百姓当中,反正天下不少百姓都知道这个商行。

这意味着,他们想要蒙蔽百姓,是根本不可能的!

所有门阀世家都不在乎百姓,但是他们却又无法失去百姓。

因为他们这一艘艘大船同样都是以百姓为根基的。

天下大乱,出现造反的时候,被直接抢光,杀光的门阀世家不知凡几,如果不是他们很多家族都遍布各地,早就被灭了,即便如此,也有被灭掉的。

所以,真想不利,就只能通过暗杀等方式对殿下动手,但……问题来了,谁动手呢?

谁愿意带着九族消消乐第一个出头,然后让其他所有世家得利?哪个人有这么好呢?燃烧我一个家族,照亮大家是吧?

这种随便敢刺杀皇子的家族,被翻出来,绝对九族,不用想,除非你同时能控制大唐所有府兵,将军。

这个难度……

所以,他们毫无办法,甚至什么下三滥的手段就根本不敢用。

别忘记了之前殿下宣布过的,有一天要适时取消天下所有非编户,而改为契约制。

他们家族里面的那些仆人,真的就是完全忠心于他们吗?那些管家之类的,稍微有点权利的仆人他们可以保证,但底层的那些,他们自己都不敢这么说,因为家仆们,日常被主家打骂都是正常的。

谁能没个私心?没个仇怨?他们的一些心思,只要被一个知道,那他们家族就死定了。

没有人拿整个家族去赌的。

还是那句话,陛下不敢杀所有门阀世家,但有跳出来的,等死吧。

而即便所有门阀世家都知道,陛下的目的就是最终要削弱他们的所有力量,但他们却无法反抗,因为现在已经太迟了。

最终的原因,还是那句话,无法统一集中所有的力量!

就这么一个杀鸡儆猴的策略就早已经漏洞百出,谁也不知道这里面到底谁其实是靠向殿下的,所有人都在相互猜忌,怎么还敢制定更多的计划?

长安各处,各个家族的家主都发出了一声叹息。

太难了啊!殿下对人心的把控已经达到了极致,就这么一个通过《大唐周报》放出来的关于商会的策略,就一下子将他们的同盟给瓦解了。

连五姓七望的七家,现在相互之间都不敢保证绝对没问题了。

虽然他们都知道自己七家是大唐最大的既得利益者,最大的门阀世家,问题是……这七家里面有三家都开始玩两头下注了,怎么信任?

第536章 无语他妈给无语开门

如果此刻有一个上帝视角的棋手,坐在那里开始侃侃而谈,将双方的力量拿出来做一个对比,然后打牌的话,那门阀世家有赢得可能。

首节上一节217/49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