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刘备谋主,谋尽天下 第46节

  徐琦想要反抗,却因大腿中箭行动不便被一脚给踢翻,紧接着就被套马绳给死死捆住。

  虽然关羽下达的命令是一个不留,但这些骑卒可不是傻子,生擒徐琦交给关羽,那可是能露脸的。

  况且,这死了的徐琦还得寻人去证明下徐琦的身份,哪有生擒来得直接。

  “抓到黄巾渠帅了!”

  骑卒们吆喝着,兴奋的拖着徐琦向关羽请功。

  “关羽,可敢跟本渠帅单挑?”徐琦怒目圆瞪,感到十分的憋屈。

  好歹他徐琦也是高唐县的黄巾渠帅,结果被一群小卒给生擒了?

  我这黄巾渠帅就这么没牌面的吗?

  “你是何人?”关羽傲然冷视,看向徐琦的眼神满是鄙夷和嫌弃。

  徐琦怒道:“我乃天公将军麾下渠帅徐琦,可敢跟我单挑?”

  “谁擒谁杀,记你们一功。”关羽都不肯多看徐琦一眼,只是向生擒了徐琦的骑卒下令。

  徐琦见关羽如此的小觑自己,不由怒骂:“关羽,你这个无胆鼠辈,不敢跟本渠帅单挑吗?”

  但这时,一个骑卒却是抢先上前,一枪刺向徐琦的胸口:“区区蠢贼,也配县尉动手?”

  紧接着,又是几柄长枪刺向徐琦。

  可怜的徐琦,连死在关羽刀下的资格都没有,直接被乱枪给刺死!

  单挑?

  正如第一个刺向徐琦的骑卒说的一样,区区蠢贼,也配跟关羽单挑?

  都被生擒了,谁会闲得没事跟一个黄巾贼将来一场单挑啊。

  徐琦一死,剩下的黄巾更是惊惧不已,或逃或降,敢顽抗的都被击杀。

  良久。

  除了逃了和降了的黄巾贼,高唐县这七支黄巾贼的尸体,大部分都留在了道口。

  浓烈的血腥味,在战场上充斥。

  任何的战争都是无情的,即便是仁义之战,同样无情。

  “县尉,有黄巾贼的亲属,希望能认领尸身。”华缉上前,语气有些沉重。

  黄巾贼亦有亲人在,毕竟黄巾贼本就是活不下去的黎庶百姓们构成的。

  乱世之中,人命如草芥,只要有战场,就必然有人哀伤恸哭,这是无法避免的。

  关羽深深的呼了一口气,眯上了丹凤眼:“让他们来认领吧。告诉他们,死者为大,身死恨消,官府会发放抚恤的钱粮,助他们再建家园的。”

  虽然赢了,但关羽的心情却很沉重。

  救了老弱妇孺,却杀了他们的儿子丈夫,这样的胜利,又如何能让人高兴得起来?

  关羽也是妻离子散的人,对于这些恳求认领尸身的黄巾贼家属,有很强烈的共情感。

  “唯愿大哥,能早日平定这乱世!”

  “唉”

  关羽长叹一声,策马转身瞬间,脑海中浮现了失散的妻儿面貌。

  自逃亡之日到如今,关羽也跟妻儿离散十余年了。

  华缉亦是心绪复杂。

  上战场之前,华缉其实还是有些兴奋的。

  那是一种学成文武艺,要建功立业的兴奋。

  但上了战场,见到被裹挟的乡民后,华缉受到触动,想起了郑平曾经对“一将功成万骨枯”的感慨。

  而如今,黄巾贼的亲属恳请认领尸身,更让华缉内心再也没了建功立业的兴奋。

  取而代之的,是对这个乱世更深的厌恶,以及想要平定这乱世的强烈愿望。

  “显谋兄身为名仕之子,又曾是少年奇才,本可举孝廉、举茂才身居高位,但他却不好虚名,选择了出游诸州郡,放眼于天下疾苦。”

  “更是甘愿自降身份,来辅佐昔日默默无闻的玄德公,为的便是平定这天下,结束这乱世。”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才能真正懂得何为乱世疾苦啊!”

  华缉的眼神,渐渐有了变化。

  男人的成熟,往往来源于刻骨铭心的经历。

  此时的华缉,便是如此!

第67章 怀柔之策,再扬刘备仁名

  高唐城下,管亥眺望城门口布置的粥棚,心中五味繁杂。

  奉命前来奇袭高唐城,但入眼见到的却是一个个搭建好的粥棚。

  哒哒哒~

  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由远及近。

  “亥哥。”一个衣衫褴褛的黄巾少年,端来一碗热气腾腾的杂粮粥,吞了吞唾沫:“粥棚有告示,说奉的是平原相刘备的命令,各县官吏都要负责赈济受黄巾裹挟的灾民。”

  黄巾少年的语气有些复杂。

  他们是要替天行道的黄巾,但赈灾的却是官府。

  管亥用筷子搅了搅碗中的杂粮粥,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不是稀粥?也没掺沙子草叶?每个粥棚都是这样的吗?”

  但凡赈灾的粥,大抵都掺了沙子草叶,目的是为了避免非灾民来抢食。

  而因为粮食有限,大部分也是稀粥,能让人吊命饿不死就行。

  可管亥眼前的杂粮粥,不仅黏稠得筷子都不倒,粥中也没掺和沙子草叶,这让管亥如何不惊讶?

  黄巾少年点了点头:“现在去的人少,我专程去每个粥棚都看了的,都是这样的杂粮粥,而且”

  黄巾少年顿了顿,再次舔了舔有些干涸的嘴唇:“每个熬粥的锅里,都掺了盐水的。”

  “连盐水也有?”管亥的眼睛瞬间瞪圆了。

  哪有赈灾的粥会奢侈到掺盐水啊!

  黄巾少年的语气忽然有些低沉:“熬粥的人说,这人不吃盐就没力气,灾民又不是牲口,不能随便熬点粥就应付。”

  “亥哥,我们还打吗?”

  黄巾少年的语气变得犹豫了。

  管亥扫了一眼周围,跟着的黄巾纷纷别开了眼睛不敢跟管亥对视。

  打?

  这还怎么打?

  官府在赈灾,黄巾去打城?

  徐琦是极端的利己主义者,若是遇见这种情况,肯定是趁机抢占城门。

  但管亥却不同,本就是平原管姓人,对刘备的仁德有好感,又有叔父管定的教诲在,这心中还是存有一片热血的。

  让管亥趁着赈灾的机会去偷袭高唐城,管亥做不出来!

  可若是不去偷袭高唐城,待得关羽回来了,他们这两百黄巾就得逃亡了。

  到时候管亥也难以向徐琦复命。

  一时之间,管亥陷入了两难选择之中。

  而在城内,胡昭则是让两百县兵藏在城门后养精蓄锐,甲胄不离身。

  虽然以前的德行有偏差,但论当县丞,胡昭的才智是优秀的。

  能在跟上任高唐令同流合污下,还能摇身一变,成为刘备愿意信任的人,胡昭用的不是德行而是那远胜于普通士人的务实才能。

  胡昭懂分寸,当贪官的时候都不忘县丞的本职,这当清官的时候更明白县丞的本职。

  高唐城,有钱有粮!

  刘备聚粮于城,囤积的钱粮就是为了应对黄巾祸事引起的流民灾祸的。

  既然上官都不贪,胡昭又何必非得去贪墨?

  因此这赈灾的杂粮粥,胡昭那是一点都不吝啬,不仅黏稠还掺和了盐水,更是趁机宣扬下刘备的仁德。

  如此一来,不仅流民能安抚,还能用不惹人厌的方式去奉承下刘备。

  于公于私,胡昭都做到了极致。

  虽然胡昭善于钻营、又没有华缉那么高的觉悟,但胡昭能根据上官的喜好而将事务办妥。

  郑平在刘备入平原县后提拔胡昭当县丞,也正是看重了胡昭的这个优点。

  在这个乱世中,奢望德才兼备的人才纷纷来投是种奢望。

  以法度约束德行,善用其才能,唯才是举亦是一向不错的人才选拔方式。

  “论打仗,我胡昭不行,可论安抚灾民,我胡昭很擅长啊!”胡昭撵着小胡须,有些小得意。

  就在此时,远方出现了一波流民,正是曾被徐琦裹挟过的老弱妇孺们。

  胡昭眼神一凛,随即如变了一个人一般,果断的下达命令:“让斥候队上前,宣读粥棚告示;擂鼓示警!”

  斥候队上前宣读告示,是避免灾民哄抢粥饭,擂鼓示警,是让县兵做好战斗准备。

  得到命令的斥候队,纷纷策马出城,扛着绘有“刘备”二字的旗子,向流民而去。

  “奉平原相玄德公令,城门口已经设下二十处粥棚。”

  “诸位乡亲,有序领粥。”

  “若无碗筷的,请先去左边的棚子领碗筷。”

  “玄德公不会抛弃你们任何一个人的!”

  一个个的斥候,策马来回呐喊。

  前有关羽和华缉在宣传刘备的仁德,如今胡昭亦是在宣传刘备的仁德。

  再有粥棚在眼前,那杂粮粥的香味顺着风都飘了过来了。

  “是粥的香味,真的是粥,感谢玄德公!”

  “快,去领碗筷,都饿了一天了。”

  “玄德公仁德,老朽终于再见到玄德公这般的爱民好官了。”

  “我的儿,你再坚持下,阿娘这就去给你领粥。”

  “母亲,母亲,你千万别睡,有吃的了。”

  “阿爷,你在这里歇着,等孙儿回来。”

首节上一节46/41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