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刘备谋主,谋尽天下 第306节

  荀谌心中,已经设想了十几种截杀白袍营和公孙瓒家眷的方式。

  “荀侍中,本将非常感谢你亲自来送信。”公孙瓒豪迈大笑,没有半点儿受困于易京城的沮丧之意:“本将向来都不喜欢欠人恩情,便赠你黄金百两以示感谢吧。”

  荀谌婉拒道:“公孙将军,我如今是大将军麾下,倘若接受了你的黄金,反倒会让我遭受谗言。”

  “我只想知道,公孙将军是否去青州?”

  “让公孙将军及将军家眷安然去青州,这是刘玄德专门为了救公孙将军而跟大将军谈的条件,公孙将军,你可不要辜负了刘玄德的好意啊。”

  公孙瓒大笑:“玄德的好意,本将又岂会辜负?但本将不信任袁绍,除非本将的家眷安然抵达青州,本将是不会离开易京城的。”

  “你回去告诉袁绍,要么继续跟本将在这易京城耗着,要么就得按本将的要求来。”

  “也别想拿本将的妻儿要挟,只要袁绍敢,本将就在易京城宣扬袁绍背信弃义,看你们还如何耍手段招降易京城的军兵!”

  “有我妻儿在你们手中,想必这易京城的军兵,没几个敢冒着丢性命去投降袁绍。”

  荀谌暗暗皱眉。

  公孙瓒的反应,出乎荀谌的意外。

  这种鱼死网破的狠劲儿,让荀谌很不舒服。

  深深的吸了一口气,荀谌堆着笑道:“大将军岂会是言而无信之人?公孙将军大可放心,刘玄德会派遣青州的兵马来易京城。”

  “到时候大将军的兵马会后撤十里,以示诚意。”

  公孙瓒冷哼:“最好如此!袁绍想要兵不血刃的拿下易京城,就别想动本将妻儿一根汗毛!”

  荀谌忍着不适,跟公孙瓒谈了具体细节,随后又返回涿城见袁绍。

  为避免袁绍又发怒,荀谌隐去了公孙瓒无礼的细节,只说公孙瓒担心袁绍返悔,要等家眷去了青州后才会弃城。

  又说公孙瓒形容枯槁,一看就是酒色过度。

  袁绍不由鄙视道:“公孙瓒这个庶子小儿,打了几个败仗就当缩头乌龟,整日里躲在女人怀里,匹夫罢了。”

  “就依友若之计,立即遣人去青州,让刘备赶紧让他那引以为傲的白袍营去易京城,将公孙瓒的家眷接走。”

  “本将已经迫不及待的,想看这一出好戏了。”

  “哈哈”

  袁绍开怀大笑,自以为得计,心中已经在想着破了易京城、灭了刘备的白袍营后,再给刘备写封书信云云。

第265章 关中大旱,刘协欲迁青州

  兴平元年,六月。

  张邈认为河西金城、酒泉等四郡离所属凉州州治路远,为黄河贼寇割占,于是提议另置雍州典治河西四郡,并举荐陈留人邯郸商为雍州刺史,治武威。

  刘协采纳了张邈的提议,又令凉州人、故太常张奂之子张猛为武威太守。

  同月,关中出现民乱。

  由于关中大旱,谷价疯长,一斛谷已经涨到了五十万钱。

  天子脚下,竟也出现易子而食的惨状。

  刘协闻讯后大惊失色,急令侍御史侯汶将太仓中的储存的谷米分出来施粥赈济饥民,然而侯汶却克扣粮米,以至于死者如故。

  惊闻此事的刘协,亲自在御座前量米做粥,这才知道侯汶竟然敢在这种情况下贪墨粮米。

  大怒之下,刘协派遣刘艾追查,将侯汶治罪。

  虽然饥民多有保全,但这太仓储米也不是无穷无尽的。

  此时的刘协,也遇到了刘备昔日在青州赈济五十万饥民时同样的困难。

  如何让饥民支撑到次年的秋收?

  又如何保证次年的秋收一定是个丰收?

  虽然张邈一再保证,只要合理调度,再诏令益州、兖州、豫州、荆州运送粮米入关中,是可以让饥民撑到来年秋收的,但刘协对张邈的保证却是心中没底。

  侯汶是侍御史。

  侍御史受命御史中丞,如果朝廷官员犯法,一般都会由侍御史报送御史中丞后上报给皇帝,号为绣衣直指。

  刘协原本的想法是,赈灾这种大事,若是普通的官员去,或许会中饱私囊。

  侍御史负责肯定就不会有什么问题。

  结果,刘协深信的侍御史都敢贪墨赈济饥民的谷米!

  这朝中还有多少官员明里暗里在贪污的?

  支撑到来年秋收?

  刘协压根没这自信!

  “宗正,朕想迁都回洛阳,你意下如何?”刘协唤来宗正刘艾,具言迁都之意。

  曹操和刘备都劝刘协迁都,一开始刘协跟公卿大臣一样,觉得迁都是个劳民伤财的事。

  然而,这旱灾一来,刘协顿觉曹操和刘备有先见之明。

  虽然去了洛阳不会改变旱灾,但迁都后刘协有更多的选择。

  即便是各州运粮赈灾,这送到洛阳也比送到长安方便啊!

  刘艾知晓刘协心中所想,但却面有难色:“陛下,大将军、司徒和尚书,都不会同意迁都的。”

  “不仅他们不同意,公卿百官也不会同意迁都的。”

  刘协的脸色顿时变得阴郁:“朕已经亲政,难道大将军、司徒和尚书,还敢效仿董卓、李不成?”

  刘艾暗叹,道:“即便陛下亲政,也不能无视公卿百官的反对,否则这今后人心不稳,谁还愿意听陛下的号令?”

  刘协还是太年幼了。

  皇帝,不是亲政就一定能号令公卿百官,令行禁止的。

  吕布、张邈和陈宫,只是为了名义上占大义才还政于刘协,但不意味着可以任由刘协胡来!

  刘协冷哼:“难道朕就要一直待在这长安,偏安一隅吗?”

  刘艾提议道:“倘若陛下真的要迁都,可召征北将军入朝!”

  刘协闻言一动:“朕听闻青州富饶,不如让征北将军派兵接应,护送朕去青州如何?”

  这个想法,刘协不是临时起意。

  张邈、陈宫等人,时常在刘协面前提及刘备,故意要让刘协对刘备滋生忌惮之意。

  若没有旱灾,刘协没准还真信了。

  可旱灾一来,刘协忽然觉得这张邈、陈宫等人也不是真正的忠心之臣。

  再加上亲政后,刘协也逐渐对帝王的平衡之术有了一定的理解。

  去青州,不仅可以避免刘备拥兵自重的问题,还能借刘备之力平衡吕布、张邈、陈宫以及朝中的旧臣势力。

  一举三得!

  刘艾亦是道:“臣多次去青州出使,对征北将军也颇为了解。”

  “征北将军向来尊敬陛下,不论是擒刘岱还是擒袁术,都没有擅自妄杀,而是将其押送到了长安交给陛下发落。”

  “征北将军也从未向陛下索要官职,如那臧洪、曹操、陶谦之流,都是趁火打劫,向陛下索要州牧之位。”

  “若论这世间还有谁能真心辅佐陛下,必然是征北将军!”

  “臣亦听闻,卢尚书临终前,也曾留下遗言:征北将军是陛下宗亲,其妻又是桓帝外甥女儿,跟陛下颇有渊源,亦是陛下可以绝对信赖之人。赐节‘假节’,征北将军必会替陛下荡平这天下群贼。”

  “臣又闻这天下间的贤士,多有去青州依附征北将军的。”

  “长安城中,争权夺利的公卿不少,肯替陛下办实事的公卿却是不多。”

  “若陛下去了青州,可让征北将军举荐贤才为陛下所用。”

  “陛下施恩征北将军及青州诸贤,既可以彰显明君之风,亦可令征北将军及青州诸贤对陛下心怀感激之情。”

  “他日陛下亲率六州之兵与伪帝及袁绍争锋,后世史书上,必然记载陛下为中兴之君!”

  刘艾这话说得漂亮,既说了刘备对刘协的忠心,也将刘协吹捧成了中兴明君。

  刘协心头大喜:“朕亦是有此想法,只是之前误信张邈、陈宫之言,担心征北将军权势太大不好掌控,对征北将军有一些误会。”

  “劳烦宗正再走一趟青州,请征北将军入朝觐见!”

  刘艾又道:“陛下,若只是召征北将军入朝,惟恐吕布、张邈等人趁机发难。陛下要迁都,还得授予征北将军带兵入朝的诏令。”

  刘协细思片刻,道:“宗正言之有理。这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朕立即撰写诏令,宗正即刻送往青州。”

  而令刘协和刘艾没想到的是,这谈话却被身边的小太监张汀给听了去。

  这小太监张汀平日里受张邈和陈宫的好处颇多,此时听到这个隐秘,顿觉财路来了。

  于是乎。

  小太监张汀寻到机会,将这段隐秘谈话,尽可能详细的汇报给了张邈。

  张邈惊得整个人都站起来了,眼神凶恶的盯着张汀:“你说的是真的?”

  张汀被张邈的杀意吓了一跳,连忙赌咒发誓般地道:“小人岂敢欺瞒司徒?宗正刘艾已经去青州宣旨了。”

  “司徒若不信,可去查阅。”

  圣旨通常都是一式两份,一份宣旨一份留存。

  刘协因为亲政了,所以也没搞什么密诏,只是堂而皇之的拟了一份圣旨,让刘艾带去青州。

  而张邈明面上也很尊重刘协,不会去轻易干涉刘协的圣旨。

  但现在,张邈忽然发现自己错了,而且错得离谱。

  若不是这小太监张汀告密,张邈都想不到刘协竟然会选择相信刘备!

  “陛下,你辜负了臣的一片忠心啊!”张邈握紧了拳头。

  张邈立即召来了吕布和陈宫商议。

  听闻刘协已经暗令宗正刘艾去青州宣旨,欲召征北将军刘备入长安将都城迁往青州,吕布和陈宫的脸色也变得难看了。

  在关中的时候,以三人如今的地位,都要受到公卿旧臣和关中士族豪强的掣肘,这去了青州,谁还会认他们三这大将军、司徒和尚书?

  青州,那可是刘备的地盘!

  哪怕是吕布,都不会傻到认为迁都去青州后,还能继续当这个大将军!

  “本将不可能同意陛下迁都青州!”吕布率先表态:“谁跟本将抢大将军,本将就杀谁。”

  从一个并州勇卒,一步步成长为如今的大将军,吕布已经达成了普通庶民的最高成就,又岂会轻易的让出这个位置?

  陈宫则是凝声道:“看来我们的陛下,已经懂得如何平衡朝臣了。”

  “不去洛阳,也不去曹操的许县,而是直接选择了刘备的青州。”

  “是因为陛下很清楚,刘备是汉室宗亲、又一直以汉室忠臣自居,必然不会效仿董卓、李等人擅权。”

  “去了青州,不仅可以借刘备之力制衡我三人在朝中的势力,也可以借机制衡杨彪、马日等公卿旧臣。”

首节上一节306/41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