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刘备谋主,谋尽天下 第3节

  张角旧事?

  黄巾再演?

  郑玄摇头轻笑:“显谋,你的断言,是否有些夸大其词了?青州虽然不怎么太平,但也不至于闹成张角旧事!”

  虽然知道青州有黄巾,但郑玄一直都认为青州的黄巾只是昔日张角黄巾之乱残存的部分,如郑平这般的断言,让郑玄难以置信。

  郑平敛容:“父亲,你专注于著书立说,极少探闻天下事,自然难以相信。但父亲可知,青州境内,已有黄巾‘屠城邑’?”

  屠城邑~

  郑玄的笑容戛然而止。

第4章 显谋于世,制天命而用之

  青州六郡六十五邑,除去因战乱导致的人口迁徙和减员,如今尚有三十余万户,两百余万人口。

  这还不包括世家豪族隐藏的人口。

  即便是最小的邑,常住城中的人口也有三千人余人。

  屠一个三千余人的小城,这支黄巾至少达到了万人规模。

  黄巾不是正规军,拖家带口的万人黄巾中,能战的不会超过三分之一。

  但如今,距离张角引导的黄巾之乱已经过去六年了。

  青州六郡六十五邑,各邑至少都有两百的县兵负责治安缉盗。

  郡治城池驻兵两千,州治城池驻兵五千。

  别说万人规模的黄巾了,出现一支千人规模的黄巾,都是极为不合理的。

  一个兵多器锐、粮食充足的青州,竟然出现了“黄巾屠城邑”这种事?

  郑玄难以置信!

  “显谋,青州的黄巾,当真已经猖獗到了这种程度了吗?”郑玄目光,隐有三分怒意。

  能让黄巾如此猖獗,就意味着焦和这个刺史,真如郑平评断的一样:好立虚名,清谈高论!

  “有过之而无不及!”郑平凝声。

  郑玄的目光,又多了七分怒意:“焦和狂徒,枉为青州刺史!”

  这次,郑玄都不用“使君”这个敬称了,甚至直呼焦和狂徒,可见郑玄此刻对焦和有多愤怒!

  良久,郑玄怒气渐消,眼神增添了几分凝重。

  “倘若真如显谋断言,青州的祸事必然也会波及高密。”

  “我有意遣散门人弟子,让其各自回乡避祸。”

  “待你休憩三日,郑家举家迁徙徐州。徐州安稳,或可避祸。”

  肯定了青州祸事,郑玄立即有了决断。

  高密是不能再待了,得去安稳的地方避祸。

  郑玄是不出仕的名仕,遇到危险避祸他乡,这是趋利避害的本能。

  然而,郑平并不这般想。

  “天下纷乱,早已没了净土!”

  “父亲纵然避祸徐州又能如何?”

  “陶谦外慕声名,内非真正,又贪利赖宠,跟焦和是一丘之貉,将来必定会祸及徐州数十万生灵。”

  见郑平将陶谦跟焦和相提并论,又言语鄙夷,郑玄感觉今日受到的震撼太多了。

  “陶恭祖待人谦厚,又有平定徐州黄巾的功劳,跟焦和一对比,这高下立判。”

  “显谋何以认为陶恭祖跟焦和一样,会给徐州带来祸事?”

  郑玄不理解郑平对陶谦的评断。

  如今陶谦名声在外,多有贤才俊杰依附,怎么对比都不是焦和能比的。

  郑平暗叹。

  郑玄虽然擅长注解经文,但在识人方面却只注重外在的名声。

  毕竟是自家父亲,又年事已高,郑平也不能辩驳太过火了。

  “父亲,陶谦暂且不谈。规避青州祸事,我有不同的看法。”郑平将话题引回。

  知子莫若父。

  郑玄眼神一凛,不待郑平开口就打断道:“常言道:在其位,谋其政。你如今尚未出仕,当屈身守分,以待天时,不可与大势抗争。”

  “此事不用再议!三日后,不,明日你就随为父启程去徐州。”

  “即便徐州将来有祸事,那也是将来的事,眼下躲避青州祸事才是当前要务!”

  郑玄爱子心切,虽然只字不提对郑平的关心,但句句都蕴藏了对郑平的担忧。

  四年前,郑平自取表字,孤身出游诸州郡,郑玄担心了四年!

  如今刚回来,郑平又想忤逆大势,郑玄如何肯听?

  “父亲!”郑平眼神坚定:“我名郑平,平天下的平;我字显谋,当显谋于世。”

  “遇事则逃,又有何资格自称贤士才俊?”

  郑玄那花白的胡须,忍不住阵阵颤抖,如洪钟的声音高昂响起:

  “平,是平安的平,不是平天下的平!老夫当日受党锢之祸牵连,被州官下狱,希望全家都能平安无恙,这才给你取名【平】!”

  “你有多少才学,就想显谋于世?这世上谋略胜过你的更是不知多少!”

  “才夸了你虚怀若谷,锐气内敛,你怎又变得如此的轻狂?”

  “你凭什么以为,你能平天下?”

  郑玄气得不轻!

  虽然儒家有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但治国平天下的前提,得先修身齐家举孝廉出仕。

  郑平如今不过一白身,如何平天下?

  “父亲,我知道你担心我可能会壮志未酬身先死。”郑平上前,轻轻顺了顺郑玄的后背,言语坚定:

  “但大丈夫身处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

  “纵使困顿难行,亦当砥砺奋进!”

  “先贤有言:知天容易,逆天艰难。”

  “但我却言:吾知天时,当逆天意!”

  斩钉截铁的话语,如同对天地立下的誓言。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

  郑平有宿慧,又善于趋利避害。

  天意难违?

  那便制天命而用之!

  “显谋,你……”郑玄欲言又止。

  郑平此时的眼神,让郑玄记起了当初受党锢之祸下狱时,对命运的不服!

  即便受到禁锢,郑玄也没有因此丧失本心,十四年间注释经书几百万字,创立了“郑学”。

  “老夫,明白了!”郑玄闭眼长叹一声,对郑平的选择不再干涉。

  良久。

  郑玄睁开眼睛,目光变得清明,语气也恢复了祥和:“显谋,你想如何规避青州祸事?”

  郑平微微松了一口气。

  如果郑玄执意要去徐州,郑平也只能随郑玄而去。

  不仅仅是孝道影响名声,郑平更担心自己不在,郑玄和兄长郑益会受到徐州祸事波及。

  不论是郑玄还是郑益,都是擅长注解经书,而不擅长军政谋略。

  世道纷乱,郑平可不想郑玄和郑益出现意外。

  唯有两人跟在身边,郑平才能助父兄趋利避害。

  所幸,郑玄并未执意否定郑平的想法,而是询问规避祸事的办法。

  郑平微微清了清嗓子,道:“规避青州的黄巾祸事,在于刺史焦和!”

  “焦和此人,多在青州刺史的位置上待一天,青州的黄巾祸事就越严重。”

  “因此,请父亲助我,替一个人扬名。”

  郑玄一愣:“只是扬名吗?此人是谁?竟值得显谋这般看重!”

第5章 立志青州,何惧天时不在

  郑平坦言道:“此人姓刘名备字玄德。是幽州涿郡涿县人,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之后,故东郡范县县令刘雄长孙,亦是如今的平原郡高唐县县尉!”

  郑玄敛容:“范县令刘雄及其长子刘弘,老夫皆有耳闻。”

  “父子二人都是举孝廉出身,颇有德行,但可惜这两人都英年早逝了。”

  “刘备是刘雄长孙、刘弘长子,有家风传承,又令显谋欣赏,想必德行不会太差。”

  “只是这刘备如今也快三十了却仅仅只是一个县尉,亦无孝廉之名,比起刘雄父子还是差太多了。”

  “即便有老夫助其扬名,又如何能替代焦和?”

  郑玄不傻。

  郑平不想让焦和在刺史位置上待太久,又要让郑玄替刘备扬名,这是想让青州的名仕能举荐刘备暂代青州刺史一职。

  如今汉天子被董卓挟持入长安,世道纷乱,往往事急从权。

  只要有州郡名仕举荐、诸郡官吏推举,贤才是可以出仕州郡要职的。

  如同青州黄巾祸乱兖州时,袁绍表奏曹操当东郡太守、公孙瓒表奏田楷当青州刺史、袁绍表奏臧洪当青州刺史,而刘备依附陶谦时陶谦也表奏刘备当豫州刺史。

  这些州刺史郡太守的官位,虽然都是不被朝廷承认的伪职,但却能统辖人心,牧守一方。

  郑平轻笑一声:“父亲,桓灵时期有童谣。”

  “举茂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焦和是举孝廉出仕,又是此间名仕,连父亲都曾对其赞不绝口,但这焦和,却将一个兵精粮足的青州,治理成了饿殍遍地、流寇遍野的丘墟之境。”

  “刘备虽然没有孝廉之名,但却有匡扶社稷之志,待人诚恳,又体恤百姓,亦有亲自上阵杀敌的胆魄!”

首节上一节3/41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