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刘备谋主,谋尽天下 第297节

  “什么得偿所愿?”孙策瞪了周瑜一眼:“你兄长我就要在白袍营当一小卒了!小卒啊!”

  周瑜大笑:“今日为小卒,他日必为白袍营副将。兄长啊,你不是一直都说你不想被人称为破虏将军之子,而想让天下人都闻你孙郎之名吗?”

  “如今机会来了!”

  “你入了白袍营,从小卒开始,一步步成为白袍营副将,就不会有人说你是依靠破虏将军才有名气。”

  “他日你以白袍营副将的身份,就可以跟破虏将军平席而坐,谁又敢不赞一声‘江东孙郎犹胜其父’?”

  孙策被周瑜一顿猛夸,托着下巴道:“阿瑜你说得也有道理。若我去了破军营,人人都道我是少将军,这冲锋陷阵都有军将给我挡暗箭。”

  “父亲十七岁就以自身武勇名震州郡,人皆赞为江东猛虎,我如今十九岁了,还被称为少将军,比起父亲而言,我逊色太多了。”

  想到这里,孙策向赵云行军礼拜道:“末下孙策,愿赌服输,今后愿为白袍营一小卒!”

  “请将军接纳!”

  赵云连忙扶起孙策,言语中也多了喜色,诚恳道:“入了白袍营,不论是小卒还是将军,我等都是袍泽兄弟!”

  “军规不可擅改,云亦希望,未来有一日,你能成为白袍营的副将,你我同杀敌寇,扬我白袍营军威!”

  在赵云和孙策惺惺相惜时,牵招却是不怀好意地道:“刚才听吴夫人说,孙郎和周郎是生死与共的义兄弟?”

  周瑜顿觉不妙。

  孙策却是大笑,揽着周瑜的肩膀道:“当然,阿瑜可是我最信赖的生死兄弟!不求同生,但求同死!”

  牵招抢在周瑜之前,抚掌大赞:“不求同生,但求同死,太妙了!”

  “久闻周郎多智有妙计,我跟子龙亦仰慕已久。”

  “青州六营,皆设有军师位,白袍营正缺一军师,不如周郎也来白袍营如何?”

  “你没有挑战子龙,所以不用当小卒,只要你来,就是军师!”

  “如此一来,既可以让周郎你施展才智,亦不负跟孙郎同生共死的昆仲之情。”

  孙策猛地一拍周瑜肩膀:“牵副将说得太对了!阿瑜,你来当白袍营军师吧!若得阿瑜相助,我死战无忧了!”

  周瑜眼神复杂的看向牵招:“牵副将,吴伯母为何会来白袍营?你不应该会跟吴伯母有交情才对。”

  “你方才的话,亦是有预谋,我亦不认为这是你的本意。”

  牵招大笑:“郑别驾曾说,孙郎周郎,如这世间阴阳美玉,只有双玉合璧,方可异彩纷呈。”

  “不论是周郎缺了孙郎,还是孙郎缺了周郎,都只会让美玉黯然失色。”

  “请吴夫人及刚才的预谋算计,皆是郑别驾授计。”

  周瑜凛然:“不过是片刻时间,郑别驾就妥善处理好了兄长搦战一事。智冠天下、无人能及。智者之最,非北海郑显谋莫属。”

  赵云亦是诚心邀请道:“虽有算计周郎之意,但云和子经是真心邀请周郎加入。他日北伐伪帝,云愿与二位力同心!”

  得知是郑平在替牵招策谋后,周瑜本就意动,如今赵云又盛情相邀,周瑜也不再推辞,拱手道:“末下周瑜,愿听赵将军调遣!”

  孙策和周瑜的加入,让赵云和牵招大喜。

  虽然孙策现在只能当个小卒,但未来必定能以军功晋升副将。

  赵云也不可能真的只把孙策当小卒用。

  青州六营以各自的方式,厉兵秣马,静待北伐命令。

  而在涿城,执掌了北朝权柄的袁绍,却对青州的反应大吃一惊。

  “刘备这是想干什么?”

  “六营立旗,三万精兵驻扎平原国?”

  “他要跟本将一决生死吗?”

  袁绍还未彻底击溃易京的公孙瓒,这兵马大部分都在易京附近。

  公孙瓒虽然困守易京,但易京钱粮颇广,兵马也不少。

  更是在易京城内建十丈高楼,名为易京楼,积粟三十万以自守。

  公孙瓒现在的心态就是:我打不过你,但我就是要恶心你!

  袁绍分封乌桓三王,暗令乌桓三王南下,将公孙瓒骗出了涿城,又结连马腾韩遂,击溃了公孙瓒留下的兵马,连败公孙瓒七阵。

  若非公孙瓒早在易京城储存了大量的粮草,又在得知涿城事变后第一时间率兵回了易京,早就亡于袁绍的偷袭了。

  对于袁绍的偷袭,公孙瓒是又怒又恨。

  一时不慎,全盘皆输,这让公孙瓒如何能心服?

  若不是打不过袁绍,公孙瓒真想直接扭下袁绍的脑袋当夜壶。

  袁绍也不慌。

  公孙瓒要固守易京城,袁绍就趁机清除公孙瓒在幽州的残余势力,将幽州诸郡彻底掌握。

  但偏偏,在袁绍志得意满的时候,刘备在平原国六营立旗,诈称三万兵马。

  这一副要举州北伐的阵势,让袁绍颇为愤怒。

  如今的袁绍,除了还没将易京的公孙瓒击溃外,势力已经达到了当前能有的极致。

  坐拥幽、冀、并三州。

  除了原本的冀州兵将外,还多了乌桓三王的乌桓兵、匈奴王庭的匈奴突骑、马腾韩遂的西凉骁骑。

  堪称河北霸主!

  单就骑兵数量,就足以傲视天下了。

  兵强马壮的袁绍,自然就不愿意容忍刘备的挑衅了。

  今非昔比。

  袁绍自认为已经不是那个会被刘备掣肘的冀州牧了。

  这新仇旧恨,袁绍准备一并清算。

  袁绍很生气,后果很严重,当即就召集了核心文武,商讨进兵青州一事。

  “织席贩履的小儿,本将不去招惹他,他反而变本加厉的来招惹本将。”

  “是可忍,孰不可忍。”

  “哪位将军,愿统兵去打青州?”

  袁绍端坐主位,横眉霸气,目中已经不将刘备当回事了。

  文丑率先出列:“大将军,末将文丑请战!给末将三万精兵,定能荡平大耳贼那虚张声势的青州六营。”

  袁绍壮道:“好!文将军勇烈,定能击溃刘备小儿青州六营。”

  文丑得意的昂头,骄矜之态十分明显。

  连败公孙瓒七阵中,文丑可是砍了公孙瓒不少的猛将。

  就在此时,荀谌却是出声劝谏道:“大将军,公孙瓒未灭,此时跟刘备动兵,很可能会让公孙瓒跟刘备结盟。”

  “倘若公孙得知大将军跟刘备交战,必然会振奋易京城的士气。”

  “如此一来,我等之前诱招公孙瓒之兵的计策就难以奏效了。”

  “南面早有消息,曹操攻杀了陶谦后,在征讨袁术的时候被孙坚击败;而如今,袁术被关羽押送去了长安,孙坚又投了刘备。”

  “由此可以揣测,这曹操兵败,很可能是刘备故意设计。”

  “刘备虽得徐扬二州,但根基不稳,又跟曹操结仇,这个时候,刘备不可能真的举兵北伐。”

  “谌以为,刘备这是在虚设旗帜,虚张声势。”

  “倘若大将军让文将军驱兵讨伐刘备,刘备自知抵挡不住,一定会传讯给兖州、豫州、甚至长安求援。”

  “如今的长安,董卓余孽几乎已经被吕布、张邈等人斩除,若见文将军进攻青州,刘备又求援,长安不会无动于衷。”

  “大将军跟南面诸雄的决战,就会在仓促间开启。”

  “刘备不可怕!可大将军若要同时应对长安、兖州、豫州和青州四路兵马,以目前的兵马调度和粮草储备,难免会捉襟见肘。”

  “若公孙瓒再结连黑山贼张燕,大将军就得应付六路兵马了。”

  “谌以为,兵马不可轻动,可先遣人试探刘备的真实目的,再行计较!”

  荀谌的劝谏,如一盆冷水,浇灭了袁绍的怒火。

  袁绍不由有些后怕:“这必然又是那郑显谋的诡计。”

  “他自知刘备跟孟德结仇,又不能直接攻杀孟德,故而用此诡计引本将出兵。”

  “到时候,孟德就得受长安天子的调令,出兵攻打本将,刘备也不怕孟德背后使坏了。”

  “若非友若提醒,本将又险些中计了。”

  文丑此时却不乐意了。

  这刚得到的立功机会,就被荀谌给搅合了。

  “荀侍中,你未免太高看危言耸听了。”

  “妄言六路大军?真以为长安的那个小皇帝有这么强的号召力吗?”

  “如今刘备刚打了袁术,正是兵力疲惫的时候,此时不打,更待何时?”

第258章 关中旱灾,荀谌欲说荀攸

  对于文丑而言,任何的阴谋诡计,在绝对的力量面前都是土鸡瓦犬。

  六营立旗?

  三万精兵?

  比得过我文丑上将军的三万虎豹强兵吗?

  随着袁绍势力越来越强,袁绍麾下的武将,一个个都开始变得骄矜。

  昔日威震塞北、自封大将军的公孙瓒,如今都成了易京城中易京楼中的一只缩头王八。

  乌桓三王踏顿、苏仆延、乌延,匈奴单于于夫罗,西凉军出身的马腾韩遂,全都慑服于袁门威望之下。

  尤其是颜良、文丑这两个袁绍的元从上将,更是傲视三州,自诩天下无敌。

  面对文丑的驳斥,荀谌不由紧蹙了眉头。

  对于荀谌这样的豪门世家子而言,文丑这样的武夫是入不了眼的。

  成天就只知道杀杀杀,一点都不明白何为“上兵伐谋”。

  “兵法有云: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两国交兵,关系到国家的生死存亡,不可不认真的观察和对待。”

  “文将军勇烈,却也非百战百胜之将。”

  “倘若兵败,整个国家都会因你之兵败,而陷入艰难之境。”

  “当今之局,两帝同天,幽、冀、并三州大部分皆从大将军号令,而青、兖、豫、徐、扬、荆六州,以及洛阳关中之地,名义上皆从刘协号令。”

首节上一节297/41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