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刘备谋主,谋尽天下 第29节

  相对于权贵们喜欢阴谋算计,草莽豪杰,没有太多的花花肠子。

  而刘备也因此比名门贵胄们,多了三分坦荡!

  正如郑平眼前这碗白水一般,哪怕因为外界的干扰而激起涟漪,依旧能清楚的看到碗底。

  “酒水论映人心!显谋对刘备的评价,竟然如此之高!”孙乾心中惊叹。

  对于这个在世人间名声不显的高唐令,孙乾心底又多了几分好奇。

  虽然同郡为官,但孙乾跟刘备的正面交集几乎没有。

  正说间。

  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由远及近,快到厅外时,又渐渐变得平缓。

  过了片刻,刘备自外健步而入。

  “公先生,备来迟了!”刘备近前一礼,十分的恭敬。

  孙乾一面回礼,一面打量刘备。

  虽然仪容已经打理过,但还是能看出刘备脸上的风尘色。

  显然,刘备这一路是疾驰赶回来的。

  “玄德公本在乡间体察民情,乃是百姓的幸事,亦当是平原九县的表率。因我之故又匆匆赶回,又何以言迟!”

  “反倒是我的到来,让玄德公受累了。”

  刘备见孙乾对答有礼,又没有轻慢之意,心中对孙乾不由高看了三分。

  郑平则是起身给刘备寻了个瓷碗,然后斟了一碗白水递给刘备。

  刘备也没客气,端起瓷碗一饮而尽,这才坐下道:“不瞒公先生,四乡的乡民之中,尚有一些对政令有误解的。所以我这些时日几乎都会去乡间走访。”

  “公先生远道而来,莫非是陈相之意?”

  利诱百姓,聚粮于城。

  这其中的真实目的,只有少数人知晓。

  连郡督邮来督察的时候,刘备和郑平都只是寻了个理由搪塞。

  若是知晓的人太多,容易破坏郑平的部署。

  孙乾坦言道:“陈相令我来,是邀玄德公和显谋一起去郡衙述职的。”

  “一起?”刘备一愣,下意识的看向郑平:“如今秋收将至,这个时候县令和县丞都去郡衙述职,唯恐这县中诸事乱了分寸。”

  孙乾见状笑道:“玄德公不必如此。我求学于康成公门下,跟玄德公亦是师出同源。显谋与我,亦有朋友兄弟之义。”

  郑平亦是点头笑道:“无妨,去郡衙用不了几天。”

  刘备这才松了一口气,向孙乾赔礼道:“公先生勿怪。高唐县的部署牵涉极大,不敢擅离。”

  没了顾忌,刘备也少了拘谨。

  言谈举止,也多了豪迈本性,这让孙乾颇为震撼。

  “怪不得显谋拿白水来喻寓刘备,果然是坦坦荡荡的仁德之人啊。”

  跟刘备聊得越久,孙乾这样的想法就越清晰。

  对于孙乾这样善于察言观色的智者而言,一个人的本性是很难掩盖的。

  但刘备给予孙乾的感觉,虽然有见识上的不足,但却更多的是谦逊和真诚。

  更令孙乾惊讶的是,刘备很能聊!

  大部分的人聊天,聊着聊着就成尴聊了。

  但刘备聊天,给人的感觉却是一种享受。

  吹捧称赞恰到好处,提出的问题,又往往切中于核心。

  偶尔又有别具一格的见解,让这聊天不至于变成孙乾的个人独奏。

  “公先生真乃世间大才啊!”

  城门口。

  刘备亲自礼送孙乾出城。

  原本刘备是想留下孙乾,促膝长谈的,但孙乾要回郡衙复命,刘备也不便多留。

  望着孙乾离去的背影,刘备忍不住心生感慨。

  “县尊不必遗憾,待执掌了平原郡,公兄自然会效力左右。”郑平轻摇羽扇,言语轻松如掌一切。

  刘备听出了郑平话中的不同,微微诧异:“执掌平原?先生,这是何意?”

  郑平微微敛容:“公兄跟我说,陈相此人,深谙官场人情世故,论事时常以古喻今,担心被脏水泼身。”

  “虽然有品行,也是个会办实事的官,但陈相过于爱惜羽毛,一些有损私名的计策,陈相是不能用的。”

  “但如今局势,破贼安民都是艰险事,又岂能面面俱到?”

  “这次去郡衙,我有意让陈相称病!”

  刘备愕然的看向郑平:“让陈相称病?这怎么可能?”

  郑平轻笑:“事在人为嘛!有些事总得试一试的,即便失败了,也不会影响原本的部署。但若是成了,县尊有了执掌平原郡九县的权力,行事也能简单许多。”

  陈纪是守不住平原的。

  若真能守住,也不会跟着陈群去小沛避难了。

  刘备丢高唐,陈纪丢平原,这平原郡的黄巾,不是陈纪能应付的。

  见郑平言语笃信,刘备的惊愕也渐渐消失。

  “先生,你和我都去了郡衙,谁能留在县衙主持大局?”刘备问出了心中的担忧。

  郑平不假思索:“豪强富商的私兵,可交给云长;县中事务则由胡昭和华缉来主持,翼德随行护卫即可。”

  “秋收将至,黄巾方面也不可不防,将城中的斥候都派出去,加强巡视吧。”

  刘备点头:“那就依先生部署,我也许久未见陈相了,也是该去述职了。”

第42章 入平原县,群英荟萃之地

  高唐县的人力和财力有限,不足以支持郑平过多的去改变。

  毕竟这不是三国基建类游戏,可以按部就班的进行基建。

  同样,一个月的时间太短,即便真的颁布了政令,也难以得到实施。

  能稳抓的,只有钱粮和军务。

  囤积钱粮,善养兵马,这是立足的根本!

  平原郡九县人口,在册六万余户近三十万人。

  山泽资源亦不是高唐县一县之地能相比的。

  若能聚九县之力,这对整个青州局势的影响是很大的。

  因此,刘备愿意去尝试郑平的计策。

  这亦是郑平最欣赏刘备的地方。

  若是换个谨慎的,或许会斥责郑平目无尊长、妄自尊大。

  但刘备很清楚自己的处境,也知道任何事都需要去争取才有可能成事。

  倘若只想当一个安分守己的高唐令,刘备压根不需要想太多。

  得过且过就行了。

  风险即是机遇。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万一,陈纪就真装病了呢?

  两日后。

  刘备和郑平挑选了十余精骑,又令张飞随行,趁着清晨将明未明时,向平原县而来。

  清晨日照少,风又凉爽,正适合疾驰。

  若到了正午,烈日灼心,人和马都受不了。

  百余里的路不近不远,但因为部分山路崎岖,人马又要躲避烈日,直到第二日上午才抵达平原县城。

  虽然说是平原郡的治所,但都是万户县,城池并不比高唐县大多少。

  似乎因为缺少修缮,反而显得更破旧一些。

  提前返回的孙乾,已经在城门口策马迎接。

  “玄德公,一路辛苦了!”

  “陈相已经在郡衙宴厅备下酒宴。”

  孙乾身边,还有两度举荐刘备的贵人,年约四十、前平原郡都尉、如今在平原郡担任长史的刘子平。

  而刘子平的女婿邓旭,则是平原郡现任的都尉。

  “下官见过长史!”见到刘子平也在城门口,刘备连忙近前问礼,语气恭敬。

  若无刘子平举荐,刘备又如何能有今日今时的地位?

  举荐之恩不能忘,这是刘备的为人准则。

  刘子平虽然是长史,但生得却是魁梧。

  毕竟在当长史前,刘子平是平原郡的都尉,赏识刘备的武勇才将其举荐给青州从事,让其跟随青州从事征讨渔阳张纯。

  刘子平呵呵一笑:“玄德不必拘礼,你我都是老相识了。”

  目光看向郑平,见其身材挺拔不似寻常士子,刘子平的眼神中多了几分欣赏:“这位想必就是昔日谎称讨贼都尉,吓退黄巾的奇才郑平了。”

  郑平回礼一笑:“旧平原郡讨贼都尉之名,晚辈亦是多有耳闻,故而借用吓唬贼人,没想到效果意外的好。与其说是晚辈吓退黄巾,倒不如说是长史的威名更甚往年。”

  刘子平哈哈大笑:“我跟康成兄亦是旧识了,没想到那般实诚的君子,却有你这么个狡黠的儿子。”

  “康成兄有福了!”

  众人相视而笑,策马入城。

  来到郡衙。

  却见门口立着一个儒雅非凡的青年,正是陈纪的长子陈群。

  城门口让功曹孙乾和长史刘子平迎接,郡衙门口又让兼任郡丞的长子陈群迎接。

  这已经不是单纯的让刘备和郑平来述职了。

  既是述职,哪有长官迎接下官的道理?

  “刘县令,郑县丞,家父已经备下薄宴,替两位接风洗尘,请!”陈群和煦有礼,尽显名门大家的家风气度。

首节上一节29/41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