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刘备谋主,谋尽天下 第278节

  太史慈虽然投刘备的时间早、又是郑平的义兄弟,但在青州的地位一直都不高。

  哪怕是牵招,都当了兵曹从事。

  而太史慈一直都没有一个明显的定位。

  以前大家都在青州,致力于发展青州,能分的利益不多,倒也不会有什么矛盾。

  而如今,青州开始了制霸黄河以南的战略布局,这利益就得相对公平的分配了。

  关羽是刘备的义弟,让其立功出任徐州牧,这是无可厚非的。

  若刘备没有依靠郑平就立足青州,那么扬州牧就得由张飞来出任。

  然而,刘备自立足青州到现在开始跟黄河以南的豪杰争锋,郑平是最大的功臣。

  可郑平又不能直接统兵立功、牧守一方,那么郑平的义兄弟、飞军营的主将太史慈,就成了在扬州立功的不二人选了。

  太史慈代表的,就是以郑平为首的青州士族利益!

  所以,即便太史慈不具备独当一面的能力,来扬州的依旧是太史慈而不是张飞也不是牵招。

  能力是可以磨炼的。

  在郑平将布局扬州的计划传讯给刘备后,刘备就下令让沮授协助太史慈一同南下。

  最终。

  华歆在华缉的劝说下,同意了三郡结盟。

  不过,华歆隐瞒了刘繇如今在豫章郡的情报。

  倒不是华歆有什么异心,而是华歆担心华缉得知刘繇在豫章郡的情报后,会让刘繇出现什么意外。

  毕竟,只有刘繇死了,太史慈才能顺理成章的暂领三郡。

  会稽郡。

  太史慈和沮授的到来,以及停靠在会稽郡近海的大量战船,让王朗不由心有忌惮。

  不知太史慈和沮授来意的王朗,硬着头皮跟虞翻出城来见。

  “王太守,有元达先生书信在此。”

  太史慈一见王朗,就奉上了赵昱的书信。

  王朗跟赵昱是好友,见太史慈没什么恶意,又奉上赵昱的书信,王朗心中的忌惮少了许多。

  快速的扫了一眼赵昱的书信,王朗的表情也逐渐严肃:“太史将军,刘刺史虽然兵败,但并未死亡。”

  “我等若是推举你来暂领扬州,恐怕会惹怒了刘刺史。”

  太史慈笑而不答。

  沮授却是辩驳道:“刘繇奉命平定扬州,却接连损兵折将,以至于吴郡和丹阳郡都落入袁术之手。”

  “青州刘使君有天子亲赐的节杖,可代天巡狩,平定诸郡乱党。”

  “刘繇如今不知所踪,扬州却不能一日无主。”

  “以太史将军暂领扬州、整肃扬州兵马,将袁术在扬州盘踞的乱党逐一扫灭,才是当前紧要之事。”

  “王太守不愿听命刘使君的节杖号令,这是何意?”

  沮授晓以大义,以节杖来说王朗,顿时让王朗如芒在背。

  王朗连忙解释道:“误会!我身为汉臣,又岂会不听皇命?刘使君有天子节杖,我自当听其号令。”

  “只是会稽郡兵马匮乏,恐怕难以跟吴郡和丹阳郡抗衡。”

  沮授凛然而道:“无妨!庐江太守跟豫章太守皆跟刘使君有旧,王太守只需要听命行事即可。”

  王朗顿时肃容:“庐江和豫章也得了号令吗?”

第243章 三英齐聚,淮陵城曹孙刘

  王朗本是徐州治中,跑到会稽当太守才几个月。

  对于青州,王朗也是有一定了解的。

  正因为了解,王朗才会忌惮。

  自沮授口中得知庐江郡和豫章郡也得了号令,王朗不再推委。

  刘备的假节之权再加上三郡太守都推举太史慈,哪怕刘繇还活着,也阻止不了太史慈暂领扬州牧。

  但此时,王朗的功曹虞翻却是质疑道:“庐江太守季宁公是朝廷加封的忠义将军,位比九卿。”

  “豫章太守华子鱼,亦是公府征辟的名仕,天子亲许的豫章太守。”

  “此二人忠节之士,岂会轻易答应?”

  “总不能凭你几句话,就让王府君违背朝廷律令,令名声受损。”

  虞翻性情疏直,有忠义之心、亦是刚上直言之人。

  这有怀疑不喜欢藏在心中,敢于直言而谏。

  专于文学的虞翻又有读书人的执拗,注重礼数,尤其崇尚一臣不事二君。

  “仲翔,不可再多事。”王朗连忙低声劝道。

  沮授不以为恼,轻笑一声,回答了虞翻的疑问:“庐江太守季宁公的从孙陆议,如今跟琅琊诸葛亮义结昆仲。”

  “诸葛亮之兄诸葛瑾,又是青州别驾郑显谋的义弟。”

  “而诸葛亮不仅求学于康成公门下,又是刘使君和郑别驾共同的门生。”

  “豫章太守华歆,早年间就跟郑别驾相熟,华歆之弟华缉,如今是别驾府书佐从事,亦视郑别驾为兄。”

  “郑别驾只需遣华缉一人,就能办成此事。”

  虞翻顿时呆立。

  刘备有假节之权,陆康和华歆又跟郑平关系匪浅。

  于公于私,陆康和华歆都会听刘备号令。

  见虞翻被惊住,王朗打了个哈哈,道:“仲翔,早说了不可再多事,你偏不信。”

  “若不是孔北海的结义兄弟、吴郡太守盛宪被刘繇逼走。别说三郡结盟了,四郡结盟都可以!”

  “这扬州还有许多康成公的门生在,郑别驾想定扬州,根本不需要费太多力气。”

  “他只需要将袁术孙坚这种自恃武勇用兵江东的强寇击败就足够了。”

  对于郑平而言,要稳定扬州的士族豪强并不是难事。

  北海郑氏,单论郑玄一人,就足以让大量的扬州士人给郑玄一个面子。

  士族豪强,重的是宗族利益。

  而郑平,能给予这群士族豪强想要的利益。

  这就是郑平和孙坚的区别!

  孙坚虽然骁勇善战,但孙坚不懂得如何去跟扬州的士族豪强合作共赢。

  都是在扬州地面上混的,凭什么就得听孙坚的?

  就因为孙坚兵多将广能打?

  只用武力是不能让士族豪强屈服的。

  一时的忍让,只是迫于兵威而做出的无奈选择。

  若不能有足够的利益来弥补这份屈辱,一旦兵威没了,士族豪强们就会奋起反抗。

  都是第一次当人,谁又愿意给人当狗啊。

  司马迁看透人心,才会在《货殖列传》的序言中写下“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壤壤,皆为利往”的千古名言。

  单方面的压迫只会滋生矛盾,当矛盾积累到不可调和的地步时,就会出现反抗。

  想和睦相处,就得进行利益分配。

  至于郑平的利益分配,是否会让扬州的士族尾大不掉,这不是郑平当前要考虑的问题。

  杀尽世家豪强,并不能解决社会的根本矛盾。

  就譬如土地和人口兼并,往往是朝廷赋税太重,而世家豪强趁机以“比朝廷政令稍微优渥”的惠政,让百姓将土地卖给世家豪强,成为世家豪强的佃户私奴。

  不是这些百姓很想给世家豪强当佃户私奴,而是在乱世之中,朝廷比世家豪强更烂。

  比烂的世界,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

  只灭世家豪强,不灭皇权,社会的根本矛盾是不可能解决的。

  这才有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定数。

  郑平改变不了这个定数,但却能利用自身的才智、北海郑氏的名望,辅佐一个有大志有仁德之心的明主,早日结束这个乱世。

  太史慈、沮授随王朗、虞翻进入山阴城,开始造访会稽的世家豪强。

  以北海康成公次子郑平结义兄弟的名义投递拜帖,这会稽郡的世家豪强,就没有敢让太史慈吃闭门羹的。

  让太史慈吃闭门羹,就等于让郑平和郑玄吃闭门羹。

  除非是跟北海郑氏有死仇,谁也不敢轻易失了礼数。

  太史慈虽然不擅长游说之术,但沮授身为河北名仕、当世一流智者,对游说之术颇为擅长。

  ......

  淮陵城外。

  曹操和孙坚的兵马相继出现,互为犄角。

  黄河以南,最强的三个势力,以这样的方式在淮陵城外对峙。

  城内。

  郑平邀袁术登上城楼。

  孙坚的到来,让袁术信心倍增:“显谋先生,本公早说了,孙坚不会背叛本公的。”

  “如今孙坚已经到来,按照约定,只要孙坚独自击退了曹操,本公就可以离开淮陵城返回寿春了。”

  “显谋先生,你不会食言的吧?”

  郑平摇扇而笑:“在下都以家父名义起誓了,又岂会食言?若是食言了,岂不是让家父一辈子的名声都毁于一旦了。”

  “然而,孙坚虽然骁勇,但曹操亦不是善茬。”

  “袁公在义成的十万大军,都被曹操轻易击败,孙坚也未必能赢啊!”

  “不如袁公还是退而求其次,你我合力击退曹操,然后袁公再去长安请罪。”

  “朝中公卿多有跟袁公相识的,保袁公一命、封袁公一个寿春侯想必也不难。”

  “如此一来,青州刘使君立了功,而袁公也能封侯,到时候袁公再助天子击败伪帝将功赎罪,也不愧对汝南袁氏百年的忠义之名啊。”

  郑平给袁术玩了出诡术。

首节上一节278/41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