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公,不如舍了袁术。”祖茂恶狠狠地道:“袁术想死,就让他自己去死。”
程普却是摇头:“主公虽然打下了吴郡和丹阳郡,但两郡的官吏,大部分都是因为袁氏的名望才依附主公的。”
“这个时候舍弃袁术,吴郡和丹阳郡不稳,主公在江东就难以立足了。”
孙坚虽然是吴郡豪族,但比起江东的士族豪强而言,孙坚的出身和名望,不足以让这些豪强士族支持孙坚。
打城池容易,治理城池难。
整个江东,如今除了庐江周氏跟孙坚结善,大部分的世家豪族就没有几个是支持孙坚的。
不仅不支持,还可能因为孙坚攻伐城池,而对孙坚有怨恨。
没有汝南袁氏的名望在,孙坚在这江东,也不过是许贡、严白虎之流。
郑平助刘备定青州,那是拿出了大量的利益跟青州的士族豪强进行交换的。
孙坚,除了能打,还能拿出什么利益来交换?
黄盖道:“主公,我等真的要去淮陵吗?数月之功,毁于一旦。去了淮陵也不知道还能不能回来。”
“关羽可不是个容易对付的。”
“淮陵城小,关羽围而不攻,却故意放十二道军令来召主公,摆明了是想围点打援。”
“主公若去,岂不是中了关羽奸计?”
韩当也道:“若主公担心吴郡和丹阳郡不稳,可暂时固守吴郡和丹阳郡,结善士族,徐图他郡。”
顿时。
帅帐诸将议论纷纷。
有劝孙坚北上救袁术的,有劝孙坚自立的,也有劝孙坚假装没得到军令的。
正犯难的时候,人报舒县周瑜筹措粮草到来。
孙坚连忙召周瑜入帅帐,询问对策。
“十二军令?”
“谁这么无耻,让袁术用这等恶心人的计策。”
周瑜惊了。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孙坚蹙眉道:“阿瑜倒是提醒我了,袁术败逃淮陵,身边不应会有智谋之士出谋画策。”
“这等计策,不是袁术能想出来的。”
“十二军令,每一道军令都对应一个听调不听宣的理由,最后第十二道军令,更是让黄猗亲自来传讯。”
“一环扣一环,常人难及。”
周瑜惊讶之后,分析直指核心:“此计是专门针对伯父设计的阳谋,目的是不希望让伯父执掌江东诸郡。”
“伯父若奉令,不仅不能再打皖城,丹阳郡和吴郡的豪强世家,也可能因为袁术的失败而迟疑。”
“一旦伯父出战关羽不利,这些人很可能会落井下石、再起异心。”
“伯父不奉令,袁术会以自身性命,坏伯父名声,届时关羽直接率军南下扬州,仇恨伯父的袁氏门生故吏,多半会迎关羽入江东。”
“届时,伯父在江东,难有立锥之地。”
黄盖有些烦躁:“奉令不奉令,主公都要被牵着鼻子走,如此任人摆布,末将咽不下这口气。”
孙坚凝声道:“阿瑜,你认为,本将应该奉令,还是不奉令?”
周瑜不假思索地道:“自然是要奉令!伯父想立大志,就不能折损名声。”
“江东可以再打,但名声折损了,伯父就很难再补回来了。”
“伯父刚才已经想到了,这十二军令的诡计,并非袁术所想,而是另有其人。”
“小侄大胆猜测,袁术很可能已经被关羽生擒了。”
此言一出。
程普、黄盖等将纷纷吃了一惊。
“阿瑜,你说什么疯话?袁术若是被生擒了,又岂会给主公连发十二道军令?”
“对啊,关羽生擒了袁术,直接南下就行了,何必多此一举?”
“若袁术被生擒,那我等还去什么淮陵?”
“......”
孙坚挥了挥手,示意诸将安静。
“阿瑜,你为何会如此判断?”孙坚静静问道:“若袁术已被生擒,本将此去淮陵,就等于是自投罗网了。为何你还要劝本将奉令?岂不是自相矛盾?”
周瑜笑道:“小侄猜测,那黄猗肯定没说实话。伯父要打的不是关羽,而是曹操!”
“以此计,不仅让伯父不能顺利的执掌江东,还能借伯父的军力,去消耗曹操的军力。”
“一石二鸟,用计者颇为阴险啊。”
孙坚眼神变得冷冽:“曹操?关羽这是连盟友也要打?曹操可是奉了刘备的命令才出兵攻打袁术。”
周瑜轻笑:“伯父真的认为,曹操会听刘备的命令?因为刘备的出兵,曹操两次想得徐州的计划都被破坏了。”
“曹操又怎么可能甘心听刘备的号令?”
“不过是想要抢生擒袁术的功劳罢了。”
“而刘备同样知道曹操的意图,所以才会在生擒袁术后,故意摆出一副围点打援的模样,给伯父下达十二军令。”
“若小侄没有算错,此时的曹操,应该前往淮陵城了。”
“只要伯父兵马一到淮陵,黄猗一定会寻理由让伯父去打曹操,而不是打关羽。”
“小侄猜测,淮陵城的袁术,肯定跟关羽达成了某种合作,黄猗才会亲自来伯父营中。”
孙坚眼神逐渐明亮,疑惑也随着周瑜的分析而逐渐消失。
程普则是问道:“既然如此,不如主公跟曹操合作先败关羽,然后再跟曹操争锋如何?”
周瑜摇头:“程将军,若伯父真这般行计,只在以虎驱虎,最终还是得被虎吞噬。伯父不仅要助关羽击败曹操,而且还得将曹操打痛。”
程普疑道:“明知被算计,还要助关羽。阿瑜,这又是何故?”
周瑜凝声道:“军争只为利。助曹操还是助关羽,在于谁对伯父更有利。”
“诚然,助曹操击败关羽,会让伯父和诸将出一口恶气。”
“可既然都选择了不救袁术,伯父为何还要北上淮陵,岂不是多此一举?”
程普哑然。
周瑜又道:“伯父此去淮陵,目的是扬名。”
“出兵救旧主,扬伯父的忠义之名。”
“将曹操打痛,扬伯父的勇烈之名。”
“名声若起来了,不论是长安的天子还是涿城的天子,都会拉拢伯父。而江东的士族豪强,也会对伯父有敬畏之心。”
“忍一时之气,而扬一世英名,伯父可有意?”
周瑜的分析,让孙坚豁然开朗。
既然阳谋破不了,那就将计就计,利用郑平的阳谋尽可能的替自己谋得利益。
军争只为利。
若连利都不明白,又如何跟人争天下?
孙坚霍然起身,下定了决心:“诸将听令,三军即刻拔营起寨,去淮陵!”
黄猗见孙坚终于肯出兵,不由暗暗松了一口气。
“岳丈,小婿终于又立下大功了。”黄猗暗暗欢喜。
郑平为了安袁术黄猗之心,对两人颇为有礼。
尤其是黄猗,郑平不仅给了黄猗大量的钱财,又晓以利弊、给黄猗分析这天下局势,对黄猗是连蒙带吓。
郑平的辩才,白的能说成黑的,黑的能说成白的,而且还引经据典,每个结论都有相关的先贤之言支撑。
黄猗哪里经得住郑平的利诱和蒙吓,出城之后,没有半点儿想独自逃跑的心思。
郑平的劝谏历历在耳“患难见真情!你也不想被你岳丈整天呵斥为无用之辈吧?”
孙坚引兵北上。
皖城的陆康没有松懈,让探子出城仔细打探,直到确认孙坚北上后,这才松了一口气。
而探子也带回来一个弱冠儒士。
“青州别驾府书佐从事、平原华缉,见过陆太守。”
“有令孙家书一封。”
陆康吃了一惊:“阿议的家书?”
快速的扫了一眼家书,陆康又看向华缉,疑惑道:“这只是一封普通的家书,竟然要劳驾华从事亲自来送?”
华缉笑道:“自然不是单为此事。在下奉令来皖城,是来助陆太守平定江东的。”
陆康更是惊讶:“华从事,老夫守个皖城都吃力,又如何有能力平定江东?更何况,老夫只是一个庐江太守,而不是扬州刺史!”
华缉微微敛容:“扬州刺史刘繇,空有虚名,不仅没能平定江东,反而让江东混战多日,令士民百姓受苦。”
“青州刘使君,宽仁爱民,不忍江东士民受苦,于是以假节之权号令江东诸郡太守,结盟共守。”
“豫章太守乃是家兄华歆,会稽太守王朗本是东海郯城人,跟青州功曹相交莫逆。若陆太守有意,在下愿亲往豫章和会稽,令三郡结盟。”
见陆康还在迟疑,华缉又道:“陆太守,袁术已经被生擒了。孙坚北上淮陵,只是显谋兄的调虎离山之计。”
“目的就是为了让我有机会南下,促成江东诸郡结盟,同气连枝,一同抵挡孙坚。”
陆康脸色大变:“袁术被生擒了?这怎么可能?”
华缉笑道:“区区袁术,显谋兄想将其生擒易如反掌。”
“只不过生擒袁术容易,让江东士民安享太平却是很难,又有曹操和孙坚拥兵自重,心怀野心。”
“显谋兄因此才以袁术而饵,引孙坚北上淮陵,给陆太守及江东不愿再添战火的士民,一个能真正安享太平的机会。”
“另外还有一事要告知陆太守,阿议跟阿亮已经结为昆仲,阿亮是刘使君和显谋先生共同培养的门生。”
“陆太守,想必你应该能明白,待刘使君匡定天下后,阿议的仕途,将不可限量。”
第242章 三郡结盟,太史慈入扬州
陆康老了,雄心不似以前。
守住皖城,可以保住陆康的名节。
将来史书之上,也能给陆康评一个忠烈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