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刘备谋主,谋尽天下 第241节

  卢植等人也相继赶来。

  见到刘协后,卢植翻身下马,上前拜道:“罪臣卢植,请陛下责罚!”

  刘协此时也想明白一向忠心于大汉的卢植为什么会依附董卓,这只是卢植的权宜之计,目的就是为了今日诛杀董卓!

  “卢尚书,你舍弃名声、忍辱负重,今日终于诛杀了董贼。”

  “朕岂能责罚你!”

  “都亭侯,让朕下马吧。”

  吕布连忙将刘协抱下赤兔马。

  刘协上前几步,双手有些颤抖的扶起卢植。

  看着卢植这满头白发,刘协更是不忍。

  “卢尚书,你受苦了!”

  卢植心情百感交集,泪流满面:“为报先帝大恩,老臣万死不辞!”

  荀攸又近前道:“陛下,李郭汜退兵了。”

  刘协大喜:“朕,终于可以睡个安稳觉了!”

  就在众人欢喜之际,卢植感到喉咙一阵发痒,随即一口鲜血喷出。

  刘协大惊失色:“卢尚书!”

第217章 郑平迎亲,陶谦宴请曹嵩

  临淄城。

  郑玄亲自斟了一樽酒,递向郑平。

  酒水清彻,如清泉一般晶莹剔透,更有酱香突出,优雅而细腻。

  自青州丰收后,刘备就取缔了禁酒令,不再禁止酿酒。

  郑平便遣人在高密县酿制美酒。

  端午制曲、重阳下沙。

  用古老的工艺酿造出如此清澈的美酒可不容易。

  郑平年少时就收录了大量的酿酒工艺,又进行了改良。

  当初为了劝张飞不饮酒,郑平是跟张飞有赌约的。

  如今婚期将至,这美酒自然也应运而生了。

  “显谋,饮了此酒,就该去迎接你的贤内助,以继承郑氏血脉。”

  “勉励和引导她恭敬从事,以嗣续我们先妣的美德。”

  “你的言行要有常法!”

  郑平恭敬的接过酒樽,满饮应诺道:“孩儿虽恐不能胜任,但决不敢忘记父亲的训诫!”

  醮,尊者对卑者酌酒,卑者接受敬酒后饮尽。

  冠礼和婚礼,皆有醮。

  辞别郑玄,郑平将贽礼装车。

  新郎到女方家时,要带上贽礼,这是送给女方父母的。

  汉代士人之间通常送的是一尊铜雁,大雁意味着男方在今后的生活中将诚信待人,这也是男方对女方父母的承诺。

  临淄城距离剧县百里之遥。

  郑平亲乘黑马,身着玄端礼服,缁裳,白绢单衣,色的,赤色舄。

  身后跟着黑色漆车一乘、副车二乘,妇车一乘,有车纬。

  随行者亦是服玄端礼服,又有人执火炬前导。

  除此之外,刘备还专门让张飞领了三百锐士营将士护卫随行。

  刘备原本是想让赵云率白袍营护卫的。

  但张飞惦记郑平许诺的晶莹剔透的美酒,执意要跟着郑平去剧县。

  刘备无奈,仔细叮嘱张飞不可饮酒误事失了礼数后,这才让张飞也跟着郑平随行。

  又担心张飞酒后犯浑,让田豫也跟随前往。

  路上。

  张飞缰绳也不用,仅靠双腿御马,双手则是将丈八蛇矛扛在双肩,一双环眼满是喜庆之意。

  “大哥太紧张了,俺这三年来,可曾有饮酒误事过?”

  右边的田豫却道:“三哥,你这三年来,除了在封丘城的时候,也没喝过酒吧?”

  张飞瞪了田豫一眼:“国让,你一个先登营的副将,为何非得跟着来?”

  田豫轻笑:“先登营怎么了?二哥可是嘱咐过,若三哥你犯浑,回临淄城后二哥会督促你读书的。”

  张飞头一偏:“国让,要不俺待会儿教教你,矛的六十四种用法?”

  田豫不上当:“三哥,我用的是刀,二哥会教我的!”

  张飞一愣:“你以前不是用马槊的吗?怎么改用刀了?”

  田豫笑道:“二哥说,骑兵要有骑兵的样,所以先登营的骑兵全都改用偃月刀了。”

  张飞狐疑的盯着田豫:“那你手中的武器,为什么还是马槊?”

  田豫挥了挥手中马槊:“偶尔,也怀念一下用马槊的日子。”

  张飞瞪着眼:“少跟俺胡扯!待会儿宿营,你跟俺练练!”

  郑平中间策马,左手轻挽缰绳,右手轻摇羽扇。

  见张飞和田豫打闹,不由轻笑一声:“翼德,要喝酒,也得等我将阿素迎到临淄后再喝啊。”

  张飞一愣:“剧县不能喝吗?”

  郑平道:“喝是可以喝,但你喝醉了,就只能留在剧县了。”

  “毕竟这剧县距离临淄城有百里距离,延误了吉时,使君估计得让你一辈子都喝不了酒。”

  张飞顿时泄气:“那,那,那就回临淄城再喝。”

  很快。

  张飞又反应过来:“哎,不对!既然回临淄城才能喝,那俺为何要跟着显谋先生你去剧县?”

  田豫笑道:“三哥,使君一开始也没让你护卫啊,是你执意抢了子龙的任务。”

  张飞更是泄气:“你们故意的吧!就欺负俺不懂?”

  田豫大笑:“谁让三哥你当时眯着眼睡觉的?我们也劝过你,是你执意要跟着来的。”

  张飞再次瞪着眼:“国让,宿营后练练?”

  见张飞和田豫又开始闹腾,郑平摇了摇头,不再理会。

  看着越来越近的剧县,郑平不由有些感慨。

  “一晃就三年了,时间过得可真快!”

  自三年前见过孔素后,郑平跟孔素之间虽然暗中有书信来往,但没有再见过一次。

  古之男女于亲迎前皆不私自相见,婚礼成则相许终身,又可见其自重之意。

  暗中的书信来往,其实已经是逾越了礼法。

  只不过郑玄和孔融都睁只眼闭只眼权当没看见。

  自家儿女嘛,偶尔装没看见,也不是多大的事,只要一些重要的规矩上,不逾矩就行了。

  而在剧县。

  孔素亦是身着玄色礼服。

  比起周时婚礼,汉时女子的服饰更鲜艳些。

  孔氏又是名门,自然也不缺点缀的饰品。

  只见:

  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着明月。

  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阿素,入了郑家门,须以敬持守、不违夫家之命,切勿失了礼数,让人诟病孔氏女不懂礼仪。”

  孔融亦是谆谆教诲。

  士人最重名声。

  知书达礼,是对士人女子的一个极高要求:有教养、通事理、懂礼仪。

  若孔素嫁入郑家,对夫家不敬,那是要被戳脊梁骨的。

  连带孔融也会被耻笑教女无方。

  对于士人的婚礼而言,不论男方女方都会在婚礼前由长辈训诫。

  仪礼.士昏礼对婚礼有规定。

  于亲迎之日,男方父亲醮儿子。

  同时告诫儿子“往迎尔相,承我宗事。勖帅以敬,先妣之嗣。若则有常。”

  儿子则答“诺。唯恐弗堪,不敢忘命。”

  男方父亲以戒敬之言命之,并希望其子能帅妇以敬。

  而在亲迎之日,女方父亲则要醴女儿。

  父亲送女儿,告诫其“戒之敬之,夙夜毋违命!”

  母亲替女儿施衿结,告诫其“勉之敬之,夙夜无违宫事!”

  庶母及门内,施,申之以父母之命,告诫其“敬恭听,宗尔父母之言。夙夜无愆,视诸衿!”

  女方父母以及庶母皆以戒敬之言命之,以期其以敬持守、不违夫家之命。

  婚姻大事,父母皆命之以敬,有敬则可以承宗事、继后世,足见敬之重要性。

  不论是郑玄还是孔融,都是当世名儒,亦是礼仪传家。

  对于婚嫁礼仪看得比寻常人家更重。

  “父亲放心,女儿自幼习礼,不会让父亲蒙羞的。”圆润轻音,孔素想着三年前赠字瑾瑜的郑平,脸颊不由飘了几丝红意。

  而往事也历历在耳:

  “《楚辞九章怀沙》有言:怀瑾握瑜兮,穷不知所示。意寓为品德纯洁高尚。”

首节上一节241/41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