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刘备谋主,谋尽天下 第209节

  然而,天下大势,分久必合。

  一旦乱世被平定,而糜氏还依旧只是一个有钱的东海豪族,即便有亿万家财,也不过是权贵眼中的肥肉。

  财不配位,必有大祸。

  “主少国疑,内有奸臣把持朝政,外有大臣不肯依附,大汉已经摇摇欲坠了。”

  糜竺斟酌用词,一边观察郑平的表情一边述说对天下大势的看法。

  “刘使君虽据青州之地,但南有袁术野心未死,北有袁绍虎视眈眈,幽兖徐豫扬荆,各路势力亦是各怀私心。”

  “倘若董卓效仿王莽废帝立新朝,刘使君以宗室之名、聚各路宗室之兵,亦可效仿光武帝匡扶汉室,再现汉室九鼎。”

  “但如今董卓挟天子以令不服,刘使君即便有匡扶大志,也会受名声之累。”

  “这坊间传言,刘使君窃据传国玉玺、似有不臣之心。”

  “纵然流言止于智者,但有异心之辈定然会借此生事。”

  “只要刘使君有任何出兵之意,都可能会被认定为有谋权篡位之心,即便是郯城的陶使君也会因此而起疑。”

  “不知青州的刘使君,会如何应对?”

第194章 生财有道,青州安诸州乱

  “传国玉玺,早已送到幽州大司马处了。”

  郑平没有向糜竺隐瞒传国玉玺的行踪。

  糜竺不同于曹嵩。

  郑平只想让曹嵩将钱财都迁徙到青州,但并不想跟曹嵩有过多的结交。

  而糜竺却是刘备和郑平都要争取拉拢的。

  青州用人,一向以德行为先、才能其次、出身再次。

  而糜竺的品行,又跟青州的用人理念十分吻合。

  虽然糜竺祖上没有显赫的士大夫,但刘备麾下祖上没有当官的不在少数。

  只要德行和才能满足了,即便出身差一些也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真要论出身,刘备同样出身卑微。

  织过席、贩过履,提剑策马挣功名。

  汉室宗亲的出身,也是在刘备立足青州之后才逐渐被认可的。

  得知传国玉玺的去处,糜竺不由内心一震,看向郑平的眼神也多了几分惊诧:“传国玉玺的去处本应是隐秘之事,显谋竟然将其告知我?”

  且不说传国玉玺在刘虞处,会让构陷诽谤刘备的谣言不攻自破。

  单单就这份信任,就足以令糜竺震撼。

  但刘备将传国玉玺送到刘虞处,却故意不对谣言作出回应解释,明显是有隐秘谋划的。

  若是糜竺此时将传国玉玺在刘虞处的消息释放出去,定然会破坏刘备的谋划!

  “子仲兄是自家人,自然不用隐瞒。”郑平羽扇轻摇,代刘备传话道:“使君常言,说东海糜子仲对青州帮衬颇多,德行亦是当世知名,是可以绝对信任的俊杰!”

  “只可惜子仲兄已经出仕徐州,否则使君一定会登门拜访、请子仲兄去青州出仕。”

  “既然可以绝对信任,那这传国玉玺之事,我自然就不需要向子仲兄隐瞒了。”

  这话若是出自刘备之口,或许糜竺还会以为是刘备在客套。

  但出自青州别驾郑平之口,那给人的感觉就不同了。

  “玄德公真豪杰啊!”糜竺暗暗感慨。

  沉吟片刻,糜竺又道:“显谋问我天下大势,又告诉我传国玉玺的去向。定然有需要我协力的地方。”

  “还请显谋直言!”

  “只要我能办到的,一定全力以赴。”

  在“全力以赴”四个字上,糜竺加重了语气。

  这是糜竺在向郑平表态。

  郑平轻笑:“子仲兄,使君不会让你行为难之事的。”

  “但我的确还有一事,若能得子仲兄协力,将是青徐之福!”

  “下邳相笮融,凶残贪婪,又在下邳郡广设庙宇,大肆兴佛。”

  “倘若笮融是如汉中张鲁一般,目的是教化士民、减少杀戮、赈济贫困,那自然是值得尊敬的。”

  “但笮融却趁机敛财,兴佛也是为了私利,既不能教化士民向善,也不能让贫者衣食无忧,不过一介愚弄士民的险恶之徒。”

  “但笮融此人又深得陶使君信任,青州不宜介入劝谏。”

  糜竺道:“显谋的意思,是想让我劝谏陶使君约束笮融?”

  “但我的劝谏未必有用。”

  郑平笑道:“子仲兄误会了,不是让你去劝谏陶使君,而是让你去劝谏笮融。”

  “在下邳兴佛有什么用?浴佛会再多又有什么意义?白马寺都被董卓给烧了!”

  “唯有在广固城再建一座白马寺,才能让佛知道他的向佛之心啊!”

  一旁的诸葛亮不由睁大了眼睛。

  洛阳的白马寺因为董卓一把大火跟着洛阳成了废墟。

  而广固城又是刘备用来迎天子迁都的地方。

  这对笮融而言,诱惑力太大了!

  糜竺也被郑平的想法给惊住了。

  笮融凶残贪婪,但却痴迷信佛。

  但笮融信佛的方式不是念经,用的还是官场趋炎附势那一套。

  敛财兴佛,祸害士民万千,但福泽只为笮融一人。

  而现在,郑平却要让笮融在广固城重建白马寺。

  这是要让笮融将下邳敛的财,都送往青州啊!

  以郑平的狡诈,白马寺肯定会修,否则就会损害青州的威信。

  然而,修白马寺得买地、得征用民夫,这买地的价格、如何征用民夫,就得按青州的规矩来。

  只要让笮融相信,广固城会成为龙兴之地,就断然拒绝不了诱惑!

  哪怕花再多的钱,笮融也得在广固城拿下修白马寺的地!

  这种事,由郑平直接出面去游说笮融,效果不大。

  而糜竺去游说,那成功的可能性就很高了。

  毕竟糜竺如今,亦是深受陶谦信任,又是徐州最有钱的豪强,同时还自郑平口中得到了不少的隐秘。

  良久。

  糜竺深深的吸了一口气,称叹道:“不得不佩服,显谋你的想法,总是令人耳目一新。”

  “劝笮融去广固城重建白马寺,可比劝陶使君约束笮融要简单许多。”

  “但我有个疑问,显谋是北海康成公之子,想必不应该会对佛感兴趣的。”

  “这白马寺若真的在广固城重建,显谋就不担心青州会有大量的人去求佛吗?”

  郑平大笑:“于我而言,儒经佛理道文,其实差别不大。只要能引人向善的,都应是传承的瑰宝。”

  “春秋诸子百家争鸣,涌现了大量的先贤,至今亦有大量的典籍传世。”

  “我虽然出身于北海郑氏,但并非是郑学的传承者。”

  “身为官,我得去引导求佛之人,如何正确的求佛。”

  “譬如笮融这种位高权重又喜欢敛财的,就应该将钱财用于重建白马寺,才能显出他的求佛之心。”

  “在下邳修佛像、举办浴佛会,除了劳民伤财,亦是跟佛经中慈悲为怀的初衷相悖的。”

  “至于青州是否会有大量的人求佛,这其实并不是什么大问题。”

  “求佛的人,都希望今生的苦难下一世不会再有。”

  “可这青州的士民百姓,都已经沦落到了求佛来祈祷下一世能平安了,这难道不是青州执政者的无能吗?”

  “于我而言,求佛不可怕,怕的是人心尽失。”

  糜竺凛然:“显谋思虑深远,令人钦佩。我只想到了大量的人去求佛会让士民百姓滋生厌世之心,却不曾想过,不是求佛才厌世,而是厌世才求佛!”

  “显谋放心,我一定能笮融去广固城重建白马寺!”

  “如此一来,这下邳的士民百姓求佛乱象,也能约束收敛了。”

  而在郑平南下“引资”的期间,扬州也因为刘繇的到来,掀起了战乱。

  扬州势力复杂。

  有依附袁绍的九江太守周昂和丹阳太守周昕,有袁绍任命的扬州刺史袁遗,有袁术的部将孙坚,有迎刘繇入曲阿的吴景和孙贲。

  还有只忠于汉室的庐江太守陆康、豫章太守华歆。

  而刘繇考虑到吴景和孙贲都是孙坚的亲族,孙坚又是袁术的人,于是让部将张英、樊能将吴景和孙贲驱逐。

  恼怒的孙坚,放弃攻打周昂和周昕,直接请命兵指曲阿。

  袁术本就有向扬州拓展势力的想法,于是又改立孙坚为扬州刺史,令孙坚进攻刘繇。

  原本在吴郡购船的太史慈,担心刘繇被孙坚击败会影响船只的购买,在给青州传讯后暂时加入了刘繇麾下。

  虽然刘备生擒了刘岱,但并未杀刘岱,太史慈又跟刘繇有旧,刘备跟刘繇又有共同的敌人袁术,于是这合作也暂时达成了。

  而徐州的陶谦本就跟袁术有嫌隙,又因袁术自称徐州伯,这新仇旧怨一起,于是遣丹阳兵助刘繇。

  庐江太守陆康只忠于天子,自然也拥护朝廷任命的扬州刺史刘繇。

  而九江太守周昂和丹阳太守周昕,见袁术将袁遗堵在沛国,于是也选择了跟刘繇结盟。

  孙坚虽然骁勇善战,但同时面对扬州的几方势力,也难以取胜。

  扬州战事陷入了胶着状态。

  而在豫州。

  豫州刺史郭贡斗志昂扬,要跟袁术一较高低。

  但颍川太守曹操和陈王刘宠都不想打,只想在各自境内恢复民生。

  无奈之下,郭贡只能独自募兵去打袁术。

  但郭贡虽然招募了兵马,却连汝南都拿不下,跟袁术任命的汝南太守在汝南同样打了个不分胜负。

  邺城。

首节上一节209/41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