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刘备谋主,谋尽天下 第205节

  这是广积粮、高筑城的大好时机!

  “青州沃野二千里,左有负海之饶,右有山河之固,地形险峻,堪比高祖之关中,光武之河内,此为用武之地。”

  “然,临淄城地势平坦,难以坚守。若遇贼兵奇袭,则文武家眷皆易落入贼人之手,这是用武大忌。”

  “易守难攻之城,皆要有山川形便、犬牙相入的优势,广县西北四里,四周绝涧,阻水深隍,使君可在此地建一城池,名为广固城。”

  “迁齐国和临淄城之民入广固城,进可攻,退可守,用武天下,就不会有后顾之忧了。”

  临淄城虽然传承悠久,但却不是一个容易固守的城池。

  若只是视为通商之地,交通发达地势平坦的临淄城自然是最佳的。

  然而乱世之中,兵祸迭起,一个易守难攻的城池,远比交通便利的城池更值得拥有。

  西晋永嘉五年,前赵青州刺史便以曹嶷以临淄“地原难守,在广县以西修筑广固城,将青州刺史部、齐郡和临淄县的治所从临淄城迁入广固城。

  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青州的军事地位出现转折。

  东晋隆安三年,鲜卑贵族慕容德接受尚书潘聪的建议,在广固城建国称帝,史称南燕。

  潘聪在建议中道:青齐沃壤,号曰东秦,土方二千,户余十万,四塞之固,负海之饶,可谓用武之国。三齐英杰,蓄志以待,孰不思得明主以立尺寸之功!广固者,曹嶷之所营,山川阻峻,足为帝王之都。

  虽然南燕国只存在了十二年,但却让青州成了齐鲁大地历史上唯一一个建都称帝的地方。

  郑平是青州人,自然是希望刘备的军政重心在青州。

  而临淄城的军事劣势,郑平自然也非常清楚。

  在出游诸州郡的时候,郑平就专程在广县西北考察过地形。

  曹嶷的确是个能人!

  四周绝涧,阻水深隍,这是修建险要坚城的绝佳之地。

  有一座险要坚城,才能真正成就帝王之业!

  曹操选择在许县建都,同样也是因为许县地势险要、山川河流犬牙交错。

  郑平“广积粮、高筑城”的方案,刘备没有立即许可,而是召集了青州文武一同商议,连孙乾简雍等在临淄城外的核心人员都回到了临淄城。

  广积粮,刘备是认可的。

  但高筑城,刘备不敢轻易决定。

  这不是将临淄城再加固,而是要另外修建一座城池!

  若要修城,至少得花费十年的时间,动用的劳力超过十万以上。

  以十年的时间去修一座城池,劳民伤财。

  因此大部分的人,都会选择修缮古城。

  就如同临淄城,自建城开始,千余年间反复不断地在修缮。

  孙乾是青州人,也知道郑平说的建城地理位置。

  虽然认可那是个建城池的好地方,但孙乾并不赞同修建一座新城:“显谋,修建一座广固城,虽然有利于今后,但却不利于当下。”

  “动用十数万青州之民,负担十余年的徭役,如此劳民伤财,有违使君仁义啊。”

  国渊亦道:“临淄城虽然没有险峻地势,但城高水深,亦是千年之城,只要谨慎守备,也不是会被轻易攻破的。”

  “更何况,即便再易守难攻的城池,终究也是会被攻破的。”

  “这世上不存在任何一座城池,能完全依靠地利之便来守城。”

  “有这个人力和财力,还不如多开垦河渠和良田,造福于百姓。”

  张昭道:“临淄城不适合守城,这青州还有很多易守难攻的城池,修缮一番就可以用,建新的城池,很容易引起民怨的。”

  治中刘惠、功曹赵昱等青州文士,几乎都在出言反对。

  而武将一列,不论是关羽张飞、还是牵招田豫等人,则是闭口不言。

  修筑一座易守难攻的新城池,不利于民生却利于军事,武将自然是不愿意反对。

  一时之间,刘备陷入了为难之中。

  这还是头一回,郑平的方案遭到了几乎全部青州文官的反对。

第191章 第三帝都,刘备决意建城

  青州的军政商议,一向都是有理说理、畅所欲言,不会因为职位低微就不许提反对意见。

  因此。

  即便大部分的文官都在反对筑城,郑平都未因此而动怒。

  筑城,本就是颇为浩大的工程。

  除非必要,是不会修筑新城的。

  因此千余年来,除非是古城不能用,大部分都会在原有的城池上进行修缮。

  青州刚迎来一个丰收年,士民百姓还未喘过气来就开始征发徭役,这是极不利于青州的稳定的。

  见众文官振振有词,反对声不断,张飞终于忍不住了,当即就要抬脚出列,但被关羽给拉住:“三弟,你要作甚?”

  张飞直言道:“自然是帮显谋先生说话啊,二哥你也跟俺一起。”

  关羽无奈:“三弟,你切勿坏事!你瞧显谋先生有一丝需要我等替他分辨的意思吗?”

  “你若贸然开口,反而坏了显谋先生的计划。”

  张飞一愣,目光看向摇扇轻笑的郑平,却见郑平一直都是温和的笑意,对每个提出反驳意见的文官都会认真回礼。

  “还真是啊!”张飞挠了挠头:“这么多人反对,显谋先生真的能说服他们吗?”

  关羽眯着丹凤眼:“仔细听吧,显谋先生行事向来都是从容不迫,今日众文官的反对肯定都在显谋先生的预料之中。”

  待得最后一个文官退下,郑平这才徐徐开口:“诸位的反对之言,我刚才仔细听了,也仔细的分析了。”

  “究其核心,其实也就四个字:劳民伤财!”

  “可若筑城的青州之民,他们都不嫌苦不嫌累,还能算是劳民吗?”

  众文官面面相觑。

  张昭出列道:“别驾,这自古修筑城池宫殿,都会优先调发徒隶,徒隶不够就会调发附近的黎庶百姓。”

  “但即便是徒隶,他们也不是人人都犯的死罪。”

  “而往往调发徒隶黎庶百姓修筑城池宫殿时,身子羸弱的又会亡于徭役。”

  “各类监工又不体恤徒隶黎庶百姓,不知多少未犯死罪的徒隶以及无辜的黎庶百姓会因此而死。”

  “昔日秦皇修长城,便是征发各地徭役过甚,而引起了暴乱,不可不察啊!”

  “哪有被迫服徭役的青州之民,会不嫌苦不嫌累的?”

  郑平哈哈一笑:“子布都已经说,是被迫服徭役的青州之民了。”

  “可我从未说过,修筑广固城,是以征发徭役的方式来修筑啊?”

  张昭一愣:“不征发徭役,难道他们还能主动来修城吗?”

  郑平轻笑:“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以往的黎庶百姓觉得徭役苦,那是因为他们不仅不能从徭役中得到好处,反而还会损失钱粮、甚至于生命,只有坏处没有好处,自然会觉得徭役苦。”

  “可参加广固城的修建,官府除了提供吃住,还会额外再发放钱粮用于补贴家用,他们还会觉得徭役苦吗?”

  “遇到春耕秋收农忙之际,也允许他们返乡并发放返乡路费,若是其中有匠才工艺的还可以额外得到工钱,这些黎庶百姓是否会趋之若鹜呢?”

  张昭不由张大了嘴:“可这会花很多钱粮,官府哪来那么多钱粮提供吃住还发放额外的钱粮给这些修筑城池的黎庶百姓?”

  “古往今来,徭役都是无偿的!”

  郑平轻摇羽扇:“徭役是无偿的,但修筑广固城却是有偿的,既然是有偿的,就不能称之为徭役。”

  “既然不是徭役,那就不能算是劳民。”

  “子布说这会花很多的钱粮,可这军政诸事,哪一样不花钱粮呢?”

  “然,修筑广固城,是为了军事目的,也是使君今后能否以青州为基、扫荡天下的关键,而不是为了修建宫殿豪宅贪图享受,这跟兴修水利一样,都属于正常的钱财消耗。”

  “自然也不能称之为伤财!”

  “既不劳民,也不伤财,那这广固城为何不能修呢?”

  花钱招工,如果是在繁华如宋朝,几乎是不顶用的。

  越是繁华的时候,赚钱的门路就越多,自然是没有多少人愿意去修筑城池。

  人都是趋利的,都希望能用最省力的方式去赚更多的钱。

  如果不是没有更多的选择,谁愿意在工地上下苦力?

  但以青州目前的情况,能让黎庶百姓赚到钱粮的方式,响应官府修筑城池自然是最简单的一个。

  张昭辩驳不过,于是看向簿曹从事胡昭:“胡簿曹,青州的钱粮,足够支持修筑广固城吗?”

  胡昭是唯一一个没有反对郑平提案的文官,见张昭询问,只是淡淡的开口:“张文学,修筑广固城这样的大工程,还要给修筑广固城的黎庶百姓发放钱粮。”

  “以青州现有的钱粮,是不可能足够支付的。”

  张昭又看向郑平:“别驾,虽然你的方案不会劳民,但青州钱粮不够,连簿曹从事都反对了。”

  还未等郑平回答,胡昭又多了一句:“张文学,你误会了。我说的是青州现有的钱粮,是不可能足够支付,没说反对啊?”

  张昭一愣:“你都说了钱粮不够了,难道还要支持?”

  胡昭眸有笑意:“当然得支持啊!你们这群人,一有想法就只会向我要钱粮,但就是不去想怎么给府库赚来钱粮。我只是个薄曹从事,如何能变出钱粮来?”

  “难得别驾肯出力要替青州解决钱粮窘迫的现状,你们却吵闹着要反对,真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

  “张文学,你别忘了,若非别驾给你出主意,你哪来的钱粮去兴办学堂啊?”

  “我还奇怪,为什么你会反对修建广固城?你兴办学堂的钱粮可是康成公题字题出来的。”

  张昭顿时面有羞愧:“我,我,我总不能因私废公。”

  郑平暗暗摇头,这青州的文官中,不少都是名仕大才,结果也就胡昭始终保持着清醒,不迷失自我,也清晰自己的定位,理性而踏实。

  倒不是说刘惠等人比不过胡昭,而是胡昭原本就是底层爬上来的,落魄的时候也给贪官当过县丞,当官的大部分时间都在跟钱打交道,自然也更清楚为什么说徭役苦的黎庶百姓。

  衙门口当值的门卫传个话都得给点小费,让服徭役的黎庶百姓不产生怨言又怎么可能?

  不患寡而患不均。

  想要修建广固城,士大夫得了名利,却连钱粮都舍不得给黎庶百姓,这又怎么可能不产生矛盾?

  胡昭这个曹从事当得很清醒。

  既然修筑广固城的难题,只是钱粮的难题,开源就行了!

  至于如何开源?

  胡昭不会去多想,这不在他的职责范围。

  郑平既然提出了这个方案,就必然会有开源的措施。

首节上一节205/41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