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刘备谋主,谋尽天下 第185节

  即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缺一不可。

  郑平羽扇轻点诸葛亮,笑道:“就想着往外跑,这求学要脚踏实地,切忌三心二意。”

  诸葛亮摸着头:“兄长,我怎么就不脚踏实地了?学堂里的课太简单了,不如让阿亮跟着兄长如何?”

  “阿亮可以给兄长当书佐。”

  郑平轻笑:“《孟子.公孙丑上》可曾读过?”

  诸葛亮不假思索:“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兄长,阿亮只是去当个书佐增长见闻,又不是要荒废学业。”

  郑平眼神中微有赞赏:“记得倒是挺清楚的。但最近并没有要离开青州的计划,所以你还是打消这个念头吧。”

  诸葛亮顿时有些怏怏:“那兄长来学校寻阿亮作甚?”

  见诸葛亮一副受了委屈的模样儿,郑平轻摇羽扇,笑问道:“《司马法》最近可有诵读?”

  诸葛亮的声音有气无力:“未曾。”

  郑平摇头转身:“哎,本想带你去青州锐士的军营走走,所以让你研读《司马法》。看来是我错付了啊。”

  诸葛亮双眸顿时变得明亮,快步追上郑平:“兄长,刚才是戏言!《司马法》阿亮每日都在诵读。”

  “当真?”郑平眸有不信。

  “当真!”诸葛亮肯定道:“不信兄长你考考。”

  郑平轻摇羽扇,一边走一边考校:“那你且说说,何为严位?”

  诸葛亮不假思索:“凡战之道,位欲严,政欲栗,力欲窕,气欲闲,心欲一......”

  洋洋洒洒,诸葛亮将《司马法》中的严位篇流畅的背诵。

  郑平略有赞赏:“光背诵可不行,你还得能理解其中的意思。”

  诸葛亮语气有不服:“兄长,你可以逐字逐句的考校,看阿亮是否理解有误。”

  郑平哈哈大笑,一路考校诸葛亮对《司马法》的理解,一直来到了青州锐士的军营。

  刚到军营门口,一股凶戾之气就迎面而来。

  诸葛亮下意识的感到一阵寒意,原本激情昂扬的声音也随之一滞。

  “好凶狠的眼神!”

  诸葛亮有些畏惧的看着营寨门口的两员悍卒。

  这两员悍卒的目光,充斥着凶戾之意。

  “阿亮,这可是军营,若是连这点儿凶戾之气都受不了,以后如何能成大事?”郑平移步挡住了两员悍卒的目光,轻声训斥。

  悍卒眼中的凶戾之气没有因为郑平的到来而消失,反而握紧了手中的武器:“军营重地,闲杂人等,不得入内!”

  郑平眼神有赞许,将令牌亮给悍卒细看。

  悍卒仔细查验了郑平手中的令牌,然后将令牌归还给郑平,恭敬的让开了道路。

  “走吧,阿亮,今日带你见识下青州锐士的军威!”郑平轻摇羽扇,大步在前。

  诸葛亮再次看向悍卒,但悍卒的目光依旧凶戾无比。

  “我怕什么!”

  “又不是敌人!”

  “就算是敌人我也不怕!”

  诸葛亮给自己打气,第一次踏入了军营重地。

  但向来能言巧辩、机敏异于常人的诸葛亮,在踏足军营后,神情却变得谨慎小心了。

  “阿亮,这可不像你啊。”郑平打趣道:“莫非你在害怕?看来你以后只能当个文吏啊。”

  诸葛亮顿时不服道:“兄长,别小觑我!我这是第一次进入军营,难免有些拘谨,很快就适应了。”

  “这第一次都这样,难道兄长以前不是?”

  郑平徐徐开口:“我十四岁就杀了宦官,岂会因为进军营而拘谨?”

  诸葛亮顿时瞪大了眼睛。

  这才想起,眼前的郑平,那可是十四岁狱中探亲时就敢拔剑斩杀宦官苏礼的狠人。

  正行间。

  军司马于禁披甲戴胄,向郑平走来,抱拳拱手问礼:“末将于禁,见过别驾!”

  郑平回了一礼,指了指诸葛亮,道:“今日除了例行的视察青州锐士外,带了个小家伙来练练胆。”

  于禁看向诸葛亮。

  对于这个颇受青州牧刘备和青州别驾郑平器重的少年,于禁也不敢有轻视之心。

  要知道这青州锐士的军营,除了刘备和郑平外,连治中刘惠都没资格进入的!

  而今天,郑平却将诸葛亮带来了。

  “青州锐士的训练,有些凶戾,要不要”于禁有些担心。

  郑平摇扇轻笑:“不用,按你的计划来。若是阿亮连这点凶戾之气都受不了,以后就考虑让他走文职了。”

第176章 二袁争锋,青州岂能不来

  青州锐士虽然成军不久,但有刘备和郑平对于禁的支持,已经初具雏形。

  不仅保留了凶戾之气,也对军纪有了敬畏之心。

  “青州锐士原本有五千人,经过这几个月的考核筛选,踢掉了不合格的锐士千余人,目前尚有锐士三千七百二十一人。”

  “这个月的训练结束,我准备再踢掉三百人。”

  于禁的话听得诸葛亮一阵心惊,忍不住问道:“能选入青州锐士的皆是凶猛之士,踢掉这么多人会不会太严苛了?”

  “而且这些人被踢掉,若是再让他们回归屯田,恐怕会滋生事端。”

  于禁有些惊讶诸葛亮的敏锐,解释道:“兵贵精不贵多!年底的考核后,青州锐士只会剩下两千人。”

  “被踢掉的人不会回归屯田的,他们会继续参与训练,直到合格后编入预备营,用于青州锐士战损时的补充,以及临时征召。”

  “这也是让青州锐士能尽可能保持战斗力的方式。”

  “沙场征战,避免不了战损;若是随意征募士卒补充,会破坏青州锐士的作战风格。”

  五千人只选拔两千人成军!

  这种精兵的训练方式,让诸葛亮除了震撼外,多的是深深的思考。

  郑平则是看着眼前的锐士,脑海中有了新的打算。

  “于司马,若要让青州锐士投入战场,还需要多少时间?”

  “谁负责统兵?”

  “使君亲往!”

  “一个月即可。”

  “那就一个月!一个月后,挑出两千最精锐的锐士。”

  于禁顿了顿,眼神多了一丝期待:“别驾,末将能否随使君同行?”

  郑平不答反问:“你若离开,锐士营可有人能约束军纪?”

  于禁顿时黯然:“尚无能将。”

  牵招虽然是兵曹从事,但只负责锐士营的兵甲武器粮草等方面的协调,并不直接参与锐士的训练。

  郑平笑道:“于司马不必惋惜,以后多的是机会。”

  “待使君返回,你再去询问使君青州锐士的实战效果。”

  “这才是你要争取的!”

  郑平的提醒让于禁醒悟。

  跟刘备交流青州锐士的实战效果,可以让于禁拉近跟刘备之间的关系。

  这不会比跟着刘备出征受到的恩信差。

  于禁连忙拱手道:“末将谢别驾提点。”

  这心中郁结消失,于禁在郑平的授意下,带着诸葛亮在锐士营视察,耐心的解释诸葛亮提出的任何疑惑。

  于禁不是一个不懂人情世故的武人。

  诸葛亮十岁出头,就得到刘备和郑平如此的器重,很明显是要重点栽培的。

  如果以后还要跟着刘备,那么结好诸葛亮是有利无害的。

  至于私藏练兵之术?

  于禁根本不需要私藏!

  难道还要去担心一个十岁出头的稚童跟自己抢功劳吗?

  相反,具言相告,不仅让诸葛亮承受这份指点之情,也能得到刘备和郑平的好感,这以后遇上事了也能帮衬。

  诸葛亮在军营待了两个时辰,从一开始的拘谨谨慎、对士卒凶戾之气的下意识畏惧,到现在已经基本适应了军营的气氛,也能时不时的跟于禁探讨一下书上得到的军事知识。

  而诸葛亮举一反三的敏锐,也让于禁更坚信了自己的判断:一定要结好诸葛亮!

  一直到了黄昏,诸葛亮这才意犹未尽的离开锐士营。

  不过在离开之前,郑平让于禁给了诸葛亮一块锐士营的出入令牌。

  小心翼翼的将令牌放进怀中,诸葛亮的小脸儿更是兴奋。

  这意味着,以后可以随时出入锐士营来印证书上学来的知识了。

  “兄长,阿亮会认真贯彻知行合一,将书上的知识跟实际结合,避免成为纸上谈兵之辈。”诸葛亮抱拳行礼。

  郑平摇着羽扇,向于禁吩咐道:“本以为阿亮会忍不了苦,没想到答应得这么干脆。”

  “于司马,我不要求阿亮能如骁将悍卒一般策马杀敌,但这军旅的基本训练不能懈怠了。”

  “自今日起,每隔三天,让阿亮来锐士营训练两个时辰,以打熬气力为主,辅之以骑术、弓箭和长剑。”

  “只要不死不残,一切以锐士营的规矩来。”

  话音一落,诸葛亮的小脸儿瞬间变得惨白:“兄长,我还要参加训练?”

  不死不残都说出来了,这真的是训练吗?

  郑平微微敛容,大手轻轻拍在诸葛亮左边的肩膀上:“阿亮啊,大丈夫之志,当在天下!要定天下,文事和武事缺一不可。”

  “而知行合一,也更需要一个强健的体魄!”

  “身体才是实现人生大志的关键啊!”

首节上一节185/41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