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刘备谋主,谋尽天下 第155节

  以至于边让最后无奈生出“才不配位”的感慨,最终选择了辞官回家。

  这对边让的打击是非常严重的,边让最近一直在怀疑自己擅长的,是否只是一些无用于国事的腐儒之才。

  但祢衡的话,却让边让抑郁许久的心绪逐渐释怀。

  “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

  “我自负博览群书,通晓百家经典,却连屈子的教诲都未能领会。”

  边让感慨一阵,起身向祢衡深躬一拜:“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祢先生教诲,令在下茅塞顿开!”

  祢衡连忙扶起边让,回礼道:“我亦只是借用了郑别驾往日的劝谏之语,当不起文礼公一声‘先生’。”

  “文礼公唤我表字即可。”

  边让眸有敬佩之意:“那在下却之不恭了,敢问正平口中的郑别驾名讳?”

  祢衡语气多了崇敬:“郑别驾乃北海康成公之子,讳平,表字显谋,以一己之力,助玄德公立足青州。”

  “其才堪比兴周八百年之姜子牙,开汉四百年之张子房!”

  作为郑平的小迷弟之一,祢衡除了用姜子牙和张子房来夸赞郑平,已经寻不到更合适的词来形容了。

  但听在边让和陈宫耳中,却是无比的震撼!

  姜子牙和张子房,那可是周初和汉初最杰出的俊杰,即便几百年上千年过去,也令当今士人钦慕不已。

  而祢衡却如此盛赞郑平的才能,如何不让边让和陈宫震撼?

  陈宫倒吸了一口凉气,忽有所感:“莫非识破袁绍阴谋的,便是青州郑别驾?”

  祢衡点头:“除郑别驾外,还有冀州的典学从事田丰田元皓,也识破了袁绍的诡计。”

  “但郑别驾比田从事更胜一筹的是,在识破了袁绍诡计后,郑别驾就已经定下了破局之策。”

  “我来兖州游说,只是破局之策中最微不足道的一环!”

  陈宫更是惊诧。

  边让却是蹙眉:“公台,正平,你们刚才说的袁绍阴谋,这到底怎么一回事?”

  陈宫敛容道:“文礼公,袁绍为了一己私利,即将让兖州陷入战祸之中。”

  在边让惊讶的眼神下,陈宫将自祢衡处得到的情报以及自己的推断,言简意赅的陈述给边让听。

  本就刚烈敢言的边让,不由拍案而起:“他袁家兄弟的争斗,凭什么要让兖州士民百姓来承受兵祸?”

第151章 定势河南,刘备未雨绸缪

  边让自有才名,对袁绍袁术这种托庇于家族余荫的世家子,本就有轻视之意。

  如今听闻兖州会因为袁绍和袁术争斗的而引起战祸,这心中的怒火自然就遏制不住了。

  “公台,正平,若有能用我的地方,尽管直言。”

  “我虽然没什么大本事,但绝不会对袁氏兄弟卑躬屈膝。”

  陈宫沉吟道:“文礼公,袁氏兄弟的争端,青州牧自有应对之策。”

  “如今我等要做的,就是劝刘岱罢兵,让各郡士民都能安心完成春耕大事。”

  边让道:“陈留太守张孟卓跟我有旧,我这就去寻张太守,让其出兵劝和。”

  祢衡道:“山阳郡太守袁遗和济阴郡太守袁叙,如今屯兵陈留郡边境,若要出兵劝和,须得先退两郡之兵。”

  边让冷哼:“我亲自去信相劝,若这两位袁氏子弟不肯听劝,定要让他们受兖州士子声讨!”

  在这个时代,名仕自带仰慕者。

  尤其是边让这样的天下名仕,在兖州这地儿,仰慕者比比皆是。

  边让真要发文声讨袁遗和袁叙,这两个本来名声就不是很响亮的袁氏子弟,可遭不住这兖州士子的声讨。

  即便是袁遗和袁叙的部下,都有不少人是边让的仰慕者。

  曹操杀边让,不知引起了兖州多少士人的怨恨。

  以至于张邈陈宫振臂一呼,诸县士人纷纷响应。

  陈留城。

  刘岱擅自攻杀济北国和泰山郡,袁遗和袁叙又陈兵边境,这非常的举动让张邈颇为烦躁。

  自讨董失败后,广陵太守张超和广陵功曹臧洪都留在了陈留。

  “子源,孟高,刘岱联姻袁绍,又擅自攻杀诸郡国,独掌兖州的野心已经展露无遗。”

  “袁遗和袁叙又陈兵陈留边境,便是不想我出兵救泰山郡。”

  “倘若刘岱灭了应劭,定然会再驱兵陈留,这该如何抵挡啊。”

  张邈轻叹。

  他跟袁绍有间隙,袁遗和袁叙压根不会顾念旧情。

  故友曹操又回了东武阳,想让曹操去劝和也不行。

  张超和臧洪亦是面面相觑,想不出什么好的办法来。

  臧洪试探性的问道:“孟卓,不如向袁术求援?”

  张邈摇头:“袁术凶残之辈,贪得无厌,南阳已经被他祸害得民怨沸腾了,若引他来陈留,岂不是让陈留士民受难?”

  坐拥天下第一大郡南阳郡、嫡系出身拥有四世三公袁氏威望,却能让南阳郡士民对袁术怨声载道,张邈就没见过这么蠢的豪门世家子。

  臧洪亦是轻叹:“袁术此人,的确是难以相处。但不向袁术求援,陈留已经没有其他地方可以求援了。”

  正说间。

  人报陈留名仕边让造访。

  张邈吃了一惊:“文礼公来了?”

  边让在陈留士林的影响力,可比张邈这个陈留太守要强多了。

  听闻边让到来,张邈也不敢怠慢,连忙出门邀边让三人入内。

  边让直言来意,希望张邈能出兵劝和。

  让刘岱罢兵,这本就是张邈亟待解决的事,此时跟边让不谋而合,顿时大喜:“刘兖州擅自攻杀,我本有劝和之意,只恨袁遗和袁叙阻拦。”

  “若有文礼公相助,此事便容易了。”

  有边让出面,袁遗和袁叙果然不敢再阻拦张邈。

  不过数日间,张邈就已经举兵抵达东平国。

  闻讯的刘岱,不得不放弃攻打泰山郡、挥军返回东平国。

  得知是边让出面劝和,刘岱心中那个气啊!

  这人的名,树的影。

  刘岱本来就理亏,这个时候还真不敢对边让动粗。

  边让也没过分逼迫刘岱,只说兖州任何的争端都不能误了春耕,这让刘岱暗暗松了一口气。

  只要边让不是来阻止自己一统兖州的,那就还有商量的余地。

  见刘岱被迫罢兵,藏兵在任城国的周喁当机立断,直接驱兵攻打鲁国。

  鲁相陈逸见势不妙,直接献了城池。

  周喁见陈逸识趣,直接挥军南下,进攻梁国。

  梁相赵琰见鲁相陈逸献了城池,一见周喁抵达城下,也献了城池。

  毕竟周喁名义上也是豫州刺史,不论是鲁相陈逸和梁相赵琰,都只是在“迎接”豫州刺史罢了。

  至于豫州刺史孙坚?

  一个袁绍表奏的,一个袁术表奏的,都是伪职!

  大人物争刺史,他们这些小国国相当当墙头草就行了。

  谁赢就跟谁!

  见鲁相陈逸和梁相赵琰都直接献城了,周喁有些飘飘然了。

  在部下的建言下,周喁驻兵梁国,然后派遣使者前往陈国、沛国、汝南郡和颍川郡劝降。

  汝南太守徐得知消息,连夜将周喁进驻梁国的情报送往鲁阳。

  “袁本初你这个小妾养的,竟敢遣人夺我豫州,可恶啊!”袁术一脚踢翻了身前的桌子。

  若不是来报信的是自己人,袁术都想让武士将其叉出去了。

  这边刚刚增兵洛阳,周喁就跑来偷豫州了。

  更令袁术恼怒的是,鲁相陈逸和梁相赵琰竟然直接投了!

  再想想沛县袁忠的品行,袁术忍不住一阵冷汗。

  袁忠虽然名字有个忠字,但最擅长的就是趋利避害,一旦觉得有危险,压根不会讲什么忠孝仁义,有危险第一个跑的就是袁忠。

  “豫州若丢,如何能跟袁本初那个小妾养的争锋?”

  “必须尽快调回孙坚!”

  虽然麾下武将不少,但袁术有自知之明。

  真正能打的也就孙坚了!

  毕竟孙坚统兵作战许多年了,羌人都打过,如今又连败董卓麾下骁将,驻兵太谷关,威震洛阳。

  不像麾下的刘勋、张勋等人,除了能吹嘘下勇武,劫掠下钱粮,大部分都是没打过大仗的。

  见袁术要调回孙坚,谋士杨弘连忙出列劝道:“明公且慢!此时调回孙刺史,征讨董卓就功败垂成了啊!”

  谋士阎象也劝道:“明公,太谷关已经增兵三万,孙刺史已经准备对洛阳进行决战。击败董卓指日可待!”

  “周喁即便占了豫州,也成不了气候,何故舍本而逐末?”

  袁术顿时犹豫。

  若是这个时候召回孙坚,那之前的胜利就都没什么意义了。

  可若是不召回孙坚,周喁在豫州又让袁术颇为碍眼。

  豫州,凭什么被周喁给抢去?

  尤其是周喁代表的,还是袁绍!

  被谁抢也不能被袁绍抢啊。

  “豫州重地,岂能让袁本初那小妾养的染指?”

  “若没了豫州,纵然击败了董卓又能如何?”

  袁术的回答,让杨弘和阎象颇为无语。

首节上一节155/41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