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刘备谋主,谋尽天下 第146节

  刚才的一切,不过是刘协故意伪装出来、给门外监听的董璜亲信听的。

  “看来这次,讨伐董贼的关东盟军,比上次的更积极。”

  “是时候让刘和去请大司马出兵了!”

  这长安的公卿百官中,忠心刘协的文武并不少。

  只不过董卓凶残,将明面上反对的文武都诛杀了。

  剩下的以王允为首的一部分清流大臣,表面上迎合董卓,暗中则是在寻机联络勤王义士。

  而如相国长史刘艾、幽州牧刘虞之子侍中刘和、左中郎将刘范、治书侍御史刘诞等等宗室大臣,亦在以各自的方式谋诛董卓。

  这些人并非一个整体,但都在以不同的方式要替刘协除掉董卓。

  刘协沉稳谨慎,一面称呼董卓尚父以骄董卓之心,一面不动声色的跟王允、刘艾等人密谋。

  在刘艾前往青州后不久,刘和也带着圣旨有惊无险的离开了长安城。

  如刘虞这样的宗室大臣,要迎奉天子是需要得到刘协的诏命的。

  这其中的忌讳是很深的。

  一不小心就成了乱臣贼子了。

  毕竟这个时候的董卓,依旧代表的是天子!

  至于袁绍等第一次会盟的关东盟军,压根就没打算承认刘协这个天子,讨董的口号都是董卓妄自废帝。

  即便是卢植,同样是用的是董卓妄自废帝的理由。

  然而,袁绍、卢植等人始终是汉臣,即便诛灭了董卓,也得拥立刘协。

  毕竟刘辩死了,除了刘协还能拥立谁?

  而刘虞、刘表、刘焉却不同,他们都是宗室大臣,这讨董成功了,就未必需要拥立刘协!

  更有可能的是,讨董盟军直接拥立其中一人称帝了!

  对于参与讨董的文武而言:相对于拥立刘协,肯定是拥立讨董的刘姓宗室得到的利益更多。

  这也是为何,两次讨董,刘虞、刘表、刘焉都不参与的一个重要原因。

  也就刘岱这个兖州刺史颇为无奈,毕竟兖州诸郡国几乎都参与讨董了,刘岱不去这兖州就更没人听他的了。

  .....

  皇甫嵩坦然无惧的来到卢植的军营。

  成皋关前皇甫嵩胜了一阵,将卢植堵在成皋关不敢出关。

  如今却是卢植反胜一阵,让皇甫嵩的兵权被董卓给卸掉。

  “子干兄一如既往的擅长策谋啊。”皇甫嵩无视了卢植帅帐内诸将愤怒的眼神。

  毕竟成皋关下一战,皇甫嵩的狠辣可是让卢植麾下兵马损失惨重。

  尤其是麴义的先登士,更是折损过半!

  卢植轻笑:“义真用兵手段高明,老夫自愧不如,也就只能用这战场之外的手段了。”

  “义真来老夫营中,莫不是来替董卓打探情报的?”

  皇甫嵩扫了一眼帅帐诸将,但并未看见关羽,心中已经有了猜测:“董卓怀疑子干兄用苦肉计,所以让我来看看,那骁勇的关云长是否真的被打了一百军棍。”

  “顺便激怒子干兄,借子干兄的手斩了我。”

  见皇甫嵩说得如此坦直,卢植的眼神一凛:“义真既然跟董卓有间隙,为何还要抵挡老夫的勤王大军。”

  皇甫嵩不假思索:“我是天子任命的御史中丞,而子干兄你,只是叛党。”

  田豫怒而拔剑:“皇甫嵩,你助纣为虐还说得如此冠冕堂皇,羞辱卢师,真当我不敢杀你吗?”

  皇甫嵩比了比脖子:“砍这里,一剑下去,我皇甫一族就会对董卓死心塌地,跟子干兄不死不休。”

  田豫愣住,顿时有些不知所措。

  卢植挥了挥手,让田豫对下:“义真,你回去吧。老夫不会杀你,但也不会让你刺探军中虚实。至于是不是苦肉计,可让董卓尽管去猜!”

  “子干兄,即便有袁术相助,你的勤王之计也是不会成功的,想诛董卓,外力始终是不行的。子干兄,你应该明白我的意思。”皇甫嵩留下一句话,转身就走,干净利落。

  看向离去的皇甫嵩,卢植眼神变得深邃。

  “皇甫义真,老夫跟你是不一样的。”

  “即便勤王之计真的失败了,老夫也不会选择跟董贼同流合污。”

  “你有如此本事,却选择了最愚忠的方式,可惜,可悲。”

  董卓出现在洛阳,卢植和孙坚的兵力变得捉襟见肘。

  两人商议后,选择了暂时退守太谷关和成皋关,一面养精蓄锐,一面增调兵力粮草。

  为了避免走成皋关被董卓军发现,携带圣旨的刘和来到了太谷关见孙坚,要走太谷关出洛阳折道去幽州。

  孙坚见刘和有圣旨,于是遣人先送刘和去见袁术。

  袁术一见圣旨,瞬间就开心了。

  出兵讨董,袁术一直都犯愁没有刘协的圣旨在,将来即便诛杀董卓成功也容易被中伤。

  但现在有了圣旨,袁术就可以放开手脚了。

  “刘侍中,此去幽州路途遥远,倘若中途将圣旨给遗失了,岂不是坏了陛下大计?”

  “不如你就留在鲁阳,然后致书给大司马,让大司马派遣骑兵来鲁阳会盟如何?”

  “西凉军战骑骁勇,若无幽州铁骑相助,我们也难以击败董卓。”

  袁术言语“真诚”,仿佛真的是希望刘虞来会盟似的。

  “后将军不如借我一支兵马,护送圣旨入幽州如何?”刘和不傻。

  这圣旨若是在袁术手中,那讨董的功劳是袁术的还是自家父亲的?

  但袁术显然比刘和更奸诈,犯愁道:“刘侍中啊,孙刺史一直在催我增兵,可这鲁阳的兵大抵都是新兵,如何能抵挡董卓的西凉骁骑?”

  “刘侍中难道要为了一己私利,而坏国家大事吗?”

  刘和顿时没了理由。

  无奈之下,刘和只能给刘虞写信,让刘虞率兵南下跟袁术汇合。

  “袁术竟然扣押了天子使者,得立即通知使君和显谋兄。”得知消息的华缉,再次遣人向青州传递消息。

  ......

  自邺城返回青州后,刘备和郑平就一直在忙于青州的春耕。

  今年的春耕尤为重要!

  不仅要劝诸郡国的士民百姓及时进行春耕准备,还要组织大量的流民进行开荒屯田。

  屯田其实不是一个仁政。

  屯田的流民本质上其实是一群农奴。

  何时耕种何时吃饭何时睡觉,都有严格的法令要求。

  一旦违背了法令,就会受到惩罚。

  其严苛度并不比军法弱!

  为了让屯田民增加对法令的畏惧,还会有类似于连坐的严苛惩罚。

  这其实是有悖于刘备的初衷的!

  然而,即便是想要让百姓休养生息的刘备,也不得不采用这种将流民视为农奴的屯田法。

  唯有进行农业集体大生产,才能开垦更多的荒地并完成耕种。

  这是无奈的现实!

  倘若不能下狠心,一旦秋收的时候不能获得足够的粮食,青州的粮食困境会越来越严峻。

  刘备唯一能做的,就是跟着屯田民一起开荒。

  用亲力亲为来告诉这群被严苛法令约束的屯田民,只要撑到了秋收,就能解决来年的温饱!

  也就刘备会用这种最朴实简单的方式来得到屯田民的信任了。

  毕竟堂堂一个青州刺史,每天都亲自来开荒,还有什么不可以信任的?

  “刘刺史亲自去开荒了?”

  临淄城,奉命来宣旨的刘艾,惊愕的看着刺史府的郑平。

第144章 与民共苦,青州牧刘玄德

  刘艾蹙眉看向郑平,下意识的以为眼前这个青州驾是在故意推诿。

  “莫非刘刺史不想认这长安的诏令?”刘艾语气有些不愉。

  这千里迢迢的来青州,结果刘备还故意推诿不见?

  如此怠慢天子使者,刘艾对刘备的印象瞬间不怎么友好。

  郑平一如既往的潇洒惬意,羽扇轻摇,安抚刘艾的情绪:“刘长史,你误会刘使君了。青州凋敝,刘使君忧心几十万饥民温饱不得不组织乡民屯田。”

  “但屯田对于乡民而言,是很严苛残酷的,稍有不慎就会让乡民们滋生怨恨。”

  “因此刘使君为了让屯田的乡民见证决心,每日都会带着亲卫营跟乡民一起开荒。”

  刘艾眉头依旧紧蹙,显然不怎么相信郑平儿的说辞:“按驾的意思,本使要在这里等多久?”

  “这可说不准。”郑平眸有黠意:“或许三日,或许半月,都说不准。”

  刘艾愕然:“三日?半月?这青州政务,刘使君不用处理的吗?”

  郑平笑道:“刘长史误会了。使君不是不处理青州政务,而是这青州政务使君早已部署妥当,各级各部各司其职,即便使君一月不在,也不会影响青州政务的正常运转。”

  刘艾更是惊诧:“如此行事,刘使君岂不是.....”

  虽然刘艾没有将话说完,但郑平也听懂了刘艾的意思。

  “刘长史是想说,使君在青州只是个傀儡刺史吗?”郑平笑道:“我理解刘长史的担心,毕竟刘使君若在青州是个傀儡,那这天子的期望可就落空了。”

  刘艾瞳孔微微一缩,掩饰道:“郑驾,你在说什么,我怎么听不懂?我是相国长史!”

  郑平笑而不答。

  就在此时,一个骑卒返回,凑近郑平身边低语:“驾,使君正在跟屯田的乡民吃饭,暂时回不来。”

  刘艾耳尖,听到骑卒的低语更是惊诧:“刘使君真的去开荒了?”

  “刘长史,在下又岂会骗你?”郑平邀请道:“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刘长史可否愿意跟我一起,去见见跟乡民同吃同坐的刘使君?”

  刘艾微微敛容:“我为官多年,从未见过有刺史会亲自开荒、跟乡民同坐同吃。既然郑驾邀请,那就一同前往吧!”

  见刘艾同意,郑平准备了两匹快马,跟刘艾一人一骑前往刘备携民开荒的地方。

  青州有很多的荒地。

首节上一节146/41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