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刘备谋主,谋尽天下 第115节

  赵云果然迟疑。

  如赵云这般文武双全、又有建功立业大志的,跟随卢植讨伐董卓是个难以推辞的诱惑。

  但想到常山国时常又有黑山贼兵进犯,赵云又犹豫不决。

  郑平看出了赵云的纠结,询问道:“赵中尉莫不是担心,这跟着卢尚书讨董,黑山贼会进犯常山国?”

  赵云坦然道:“的确如此。云受众人推举,出仕常山国中尉,就要肩负起保境安民的责任。若是为了追求讨伐董卓的功名,就无视常山国士民的安危。”

  “云难以心安!”

  刘备盛赞道:“赵中尉心怀百姓,真义士啊!显谋,可有良策能助常山国的士民?”

  赵云有些惊讶的看向刘备。

  即便再有良策,这青州距离常山国太远,如何能相助?

  郑平摇扇、笃信而笑:“此事不难!黑山贼虽然时常侵扰常山国,但究其原因,也是因为黑山贼缺粮,所以不得不去常山国抢粮。”

  “然而抢粮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的,黑山富饶,大部分的黑山贼都会选择在黑山自耕自种,以求能自给自足。”

  “听闻黑山贼有一渠帅褚燕,也是真定人氏,跟其余的黑山贼渠帅不同,褚燕是寒士出身,读过书,也能明理。”

  “使君可将农书还有曲辕犁的制造法交给赵中尉,再由赵中尉和常山相孙瑾出面跟黑山贼议和。”

  “虽然称之为黑山贼,但黑山贼大部分也是活不下去的苦命人,何必非得彼此相杀呢?”

  “诸事,当以和为贵!”

第120章 举兵邺城,关羽傲气依旧

  黑山贼号称藏民百万,对粮食的需求不少。

  看似富饶的冀州,同样有很多忍受不了压迫的乡民选择依附黑山贼。

  黑山贼缺粮了,就会出兵侵扰毗邻郡县。

  不论是黑山贼还是常山国士民,都是在为了活下去而战斗。

  相较于青州去年被煽动的乡民,黑山中的乡民自中平元年就已经存在了。

  这其中的矛盾,是难以复制青州的方式来解决的。

  刘备斟酌了郑平的谋划:“显谋,农书和曲辕犁制造法,我不会吝啬。但黑山贼真的会同意议和吗?”

  郑平微微敛容:“黑山贼虽然号称藏民百万,声势浩大,但他们的处境远比外人看到的更艰难。”

  “我等要解决青州五十万饥民,尚且要去征调毗邻州郡的粮食、向青州的世家豪族许诺、安置十万饥民入东海国等等。”

  “黑山贼又如何能自给自足?”

  “农书和曲辕犁制造法,不仅仅是向黑山贼议和用的,同样也是让常山相跟常山国的世家豪族谈判用的。”

  “青州的一部分治理之法,使君都可以让赵中尉带回常山国。”

  “多策并用,即便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黑山贼的问题,但也能让双方的乡民都少受些苦难。”

  “只要青州尽到了最大的努力,无愧于心就可以了!”

  虽然是在回答刘备的问题,但郑平的这些话,其实也是说给赵云听的。

  青州虽然不能直接出兵帮助常山国抵挡黑山贼,但能用其他的方式来减少双方的争斗。

  这是青州的仁,也是青州的义!

  当郑平将农书和曲辕犁的用途大致给赵云陈述后,赵云整个人都呆了。

  这等贵重的书籍和农具制造法,刘备说送就送,没有半点儿的犹豫?

  “刘使君仁德载世,云佩服!”赵云拱手一拜,内心只有钦佩:“倘若能跟黑山贼成功议和,确保常山国的士民百姓暂时不会受到黑山贼的侵扰,云即便单枪匹马,也会助卢尚书讨伐董卓!”

  刘备大笑,当即要设宴招待赵云。

  但赵云却希望能早日回去复命,婉拒了宴请。

  刘备也不多劝,将左伯纸印刷的《汜胜之书》《四民月令》和曲辕犁制造法,各自准备了三分注释版,用背箱装好,让赵云带走。

  看着赵云离去的背影,刘备念念不舍:“常山赵子龙,真乃义勇之士啊!如此才俊,若能来青州,定然是青州之福,汉室之幸啊!”

  虽然跟赵云是第一次见面,聊的也不多,但刘备已经对赵云的言行有了大致的判断。

  再加上郑平的夸赞,刘备对赵云有了强烈的不舍之意,恨不能与之促膝长谈。

  “使君不必急躁,该来的始终会来的。”郑平轻摇羽扇,言语笃信而自然:“赵中尉心怀百姓,主公仁德爱民,他日冀州有变,赵都尉身虽千里,也会来投使君的。”

  “只是云长一走,平原需要能将驻守。”

  “可调翼德和张入平原,再调宪和入东莱郡,暂代东莱郡太守一职。”

  刘备点头,同意了郑平的部署,又道:“子布说,官学中有几个可造之材,建议我将其调入各郡县学习实务,然后再返回学堂。”

  郑平略思一阵:“让阿瑾去济南国,暂代济南国国相;再将鲁肃归在子义麾下,跟着子义学习统兵。”

  “其余的,暂时都留在学堂吧。”

  诸葛瑾和鲁肃是目前官学中最优秀的两个。

  一个长于政务,一个长于军略,但两人都是理论强于实践。

  放出去历练一阵再回来,能让两人对政务军略感悟更深。

  相关政令很快下达。

  身为青州的刺史,刘备平日里的闲暇时间很少。

  一直忙到天黑,刘备这才将公务处理完。

  这还是经过张昭、赵昱、刘惠、郑平层层审批后,最终筛选出来的需要刘备亲自过目的公文。

  否则,即便刘备通宵达旦,也是处理不完的。

  拖着疲倦的身子,刘备一回到内院,连洗漱都来不及,直接倒头就睡。

  待得郭昭到来时,刘备已经响起了沉重的呼吸声。

  “唉~”郭昭轻叹一声,将刘备的鞋袜脱下,又令人打来热水,细心的给刘备擦拭,然后给刘备盖好床被,这才悄悄的走出房门,让侍女不要入内打扰。

  身为刘备的正妻,郭昭的事情也不少。

  刘备如今是青州刺史,不是寻常男子,因此郭昭要管理的不仅仅是刘备的内务,还要替刘备慰问亲信文武的家眷。

  毕竟这些人,都是替刘备效力的。

  刘备给予了郭昭足够的尊重,刘备的义弟张飞还专门寻来了龙涎香。郭昭自然也主动的承担起了慰问文武家眷的事。

  虽然郭昭来临淄城没几天,但这青州的文武家眷,郭昭已经造访了十几家了。

  贵为公主之女、桓帝和平原王外甥女、青州刺史的正妻,竟然会亲自带着礼物嘘寒问暖。

  这如何不让这些文武的家眷感动?

  而郭昭也很懂分寸,每次去慰问文武的家眷,都会以刘备之名!

  真真切切的告诉这些文武家眷,因为刘备平日里公务繁忙、难以亲自来,所以就由她这个青州刺史夫人来慰问。

  常言道:家有贤妻,男人不遭横事。

  郭昭的言行,也让刘备愈发的敬重了。

  安顿好刘备,郭昭又吩咐身边的侍女:“小蝶,将剧县孔相女儿托人送来的信,立即送往驾府。”

  提到这个,郭昭的嘴角泛起一丝笑意。

  在得知郑平将婚期延期三年后,郭昭就一直在想如何替刘备笼络郑平。

  毕竟郑平一直都是称呼刘备使君,这让郭昭心中有些没底。

  称呼使君就意味着,郑平可以随时离开青州!

  于是。

  郭昭就遣人去了趟剧县,给孔素出了个主意,让孔素若有思念之意,可以付诸于信纸上。

  汉代亦有书信述说思念,但基本都是结婚后的男女。

  这尚未成婚就写情书,对于孔素而言是很难为情的。

  但郭昭派去的侍女也是伶牙俐齿,很快就说服了孔素,这思念之书直接就送到了郭昭手中。

  “显谋先生不是拘俗礼的人,只要这事少有人知道,显谋先生必然会欣然笑纳的。”郭昭的美眸之中,亦有智慧之色。

  小蝶奉令来到驾府,只说是郭昭替刘备感谢郑平的辛劳,特意从剧县带来了一些特产。

  一见盒中的书信,郑平就明白了郭昭的意思。

  “请转告郭夫人,我跟使君是君子之交、朋友之义,这信,我就收下了。”郑平接受了郭昭的好意。

  自郭昭给张飞送酒的时候,郑平就知道郭昭的情商很高,知道如何去得到刘备麾下文武的支持。

  如今释放善意,但又恰到好处,郑平自然不会去拒绝。

  毕竟。

  这来自于剧县孔素的书信,郑平是十分乐意见到的。

  因为这个时代的一些俗礼,这三年的时间,郑平几乎都是不能跟孔素有过多的交流的。

  礼就是礼,即便你觉得他再繁琐,也得去尊重。

  至少表面上,得去尊重!

  这也是为何,简雍经常被骂作无礼之徒的原因。

  但私下里,郑平是不愿意被一些繁琐的俗礼拘束的。

  反正都是自家未来的妻子,这书信往来述说下衷肠,也是合情合理的。

  孔素的笔迹朴素娟秀,内容也很隐晦。

  虽然说是思念之书,但内容其实只是抄录了一首诗经中的歌赋。

  显然,这第一次送信,孔素也怕被人发现,然后被指责说是无礼之人。

  当即。

  郑平也提笔作赋,同样在赋中表达隐晦的思念之意。

  但郑平并未通过刺史府送出去,而是让亲信送往剧县。

  接受善意,是让郭昭安心,避免郭昭的枕边风坏事。

  派遣亲信,是让郭昭明白,郑平效力的人到底是谁。

  另一边。

  得到命令的关羽,当即就调集了五百骑兵前往邺城。

  只要是刘备的命令,关羽都会去执行。

  别说只是去邺城待命,哪怕要让这五百骑兵夺下邺城,关羽都不会皱下眉头。

  “卢师,兄长有命,关某得先驱兵去邺城。”

首节上一节115/415下一节尾节目录